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新县已基本消灭麻风广西大新县皮防站黄彰先大新县1956年~1995年累计发现麻风1190例(LL395例,BL12例,BB42例,BT24例,TT717例),治愈938例,自愈20例,外迁38例,死亡184例,失踪6例,误诊1例,现有现症3例。患病...  相似文献   

2.
蕈样肉芽肿误诊为麻风1例景箫黄文标(云南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650223)患者男性,65岁。因全身红斑、结节十年,在当地考虑为“瘤型麻风”,给予“三联”药物(DDS、RFP、B663)治疗无效,前来就诊。体检:浅表淋巴结肿大。面部肿胀,嘴唇,耳垂肥厚呈...  相似文献   

3.
麻风病     
瘤型麻风误诊1例,界限类麻风误诊1例,麻风病6例误诊分析(附1例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4.
多菌型麻风21例单疗和联合化疗2年疗效对比观察于安新,王仁德,邹纯英大连市皮肤病防治中心(邮政编码116021)本文就多菌型(MB)麻风21例经临床、细菌指数(BI)及应用乙酰乙酸盐(FDA)或溴乙啡啶(EB)荧光染色检测死活麻风菌(ML),对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我们采用主题词“麻风误诊”在中国期刊网(http://ckrd.cnki.net)检索相关文献,共检索到1994—2005年93篇121例麻风误诊的报道,并对这121例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137例少菌型麻风联合化疗监测7年结果报告寸守明,万坤筠,陈英杰,王光龙(昆明市皮防所,650101)我市在已开展多菌型麻风(MB)联合化疗同时,于1986年开始对市属县区逐年发现新的少菌型麻风(PB)137例患者实施联合化疗远期临床疗效研究。通过规...  相似文献   

7.
用改良酶联免疫斑点15试验(简称 M-Dot-ELISA)对麻风家内接触者(HC)血清进行了麻风杆菌特异性酚酚糖脂I(PGL-I)抗原检测。75例HC均经麻风杆菌明胶微粒凝集试验(ML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证实为麻风杆菌特异性抗体阳性者。结果表明:①75例HC中抗原阳性者16例,阳性率为21%。接触多菌型麻风(MB)者的抗原阳性率(28%)明显高于接触少菌型麻风(PB)者(0%),两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01 )。②抗体弱、强阳性组的抗原阳性率和抗原量之间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③40例正常人及10例经MLPA和ELISA检测证实特异性抗体阳性的非麻风患者血清标本,抗原检测均阴性。  相似文献   

8.
SACT的建立及其与PGL—I—ELIS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麻风菌特异酚糖脂I(PGL-I)单克隆抗体B8F1IV建立了间接血清抗体竞争试验(scrum antibody competition test,SACT),其性为99%特异性为96.5%。以本法与标准化的C PGL-抗原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GL-I-ELISA)作了比较。所用麻风血清为100例(LL20、BI20,BB20,BT20),正常人血清为28例,结果显示丙地在检测MB病人上无  相似文献   

9.
我省一直处于麻风低流行状态,自基本消灭麻风达标验收以后,新发现麻风患者愈加少见,最近我们收治1例被误诊的界限类偏瘤型麻风(BL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1515例麻风治愈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全血滤纸干渍斑,连续5年检测其麻风菌特异抗体酚糖脂-免疫球蛋白M(PGL-IgM)。对第一年检测阳性者(281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40例)每年仅进行一次临床、细菌和免疫学监测;B组(141例)给MDT一年,以后继续监测;阴性者为C组(1234例),每年一次临床、细菌和免疫学监测。第一年检测发现随着型别TT→LL,阳性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1.
组织样麻风瘤(HL)1963年首先由Wade报告,认为是瘤型麻风(LL)和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可能与砜类药物耐药有关[1]。Sebgal报告该病例占瘤型麻风3.6%;Becx-Bleumink报告占复发病例11.8%[2]。现就我院1970~1997年所见25例HL侧重临床分析如下。1资料和分析本组病例根据临床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确诊19例,另6例仅根据临床诊断。其中上海市患者16例,外地患者9例。LL15例,BL10例。男性19例,女性6例。根据HL出现时有元抗麻风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麻风病患者治愈后免疫功能状况,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麻风病免疫反应中的潜在作用和调节异常,进一步探讨麻风病抗感染免疫发病机理,对浙江省兰溪地区各型麻风病治愈者62例(其中BB~LL型和TT~BT型麻风病治愈者各33例和29例)及其直系亲属28例的血清TNFα进行检测,以当地正常人作对照。检测结果各型麻风病治愈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值<0.02~0.01),以瘤型(LL)麻风治愈者降低最显著,而BB~LL与TT~BT麻风病治愈者、麻风病患者直系亲属与正常人对照组之间TNFα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提示麻风病患者治愈多年仍存在TNFα调节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TNFα水平的低下与麻风病患者对麻风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缺陷的发病机理有关。检测麻风治愈者血清TNFα水平与麻风病的分型及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3.
157例MB麻风MDT后的细菌变化及复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评价用MDT后MB麻风的远期复发率,对江苏扬州地区和东台市1983 ̄1993年登记的711例MB麻风连续用MDT至皮肤查菌阴性,从中选择疗前BI≥2.6和1990年12月以前停药者进行随访,共157例,其中65例(41.4%)已停药随访7年以上;达到皮肤查菌阴性者,用MDT时间最短者为2年,最长者为6年(平均为47.7月);治疗4年时的阴转率为75.16%,5年为97.45%,5年内BI年均下降  相似文献   

14.
610例麻风用MDT的疗效贵州黔西南州皮防所赵立荣潘牛610例麻风(初治205例、经治364例、复发41例),用WHO-MDT,MB24个月,PB6个月。停药时所有皮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BI分别下降1.70、1.35和1.29,平均1.45;细菌阴...  相似文献   

15.
用麻风菌特异性酚糖脂-1(PGL-1)抗原(NT-P-BSA)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麻风病人50例(LL40例。阳性16例,占40.0f%;BL9例,阳性4例,占44.4%;Ⅰ1例为阴性),总阳性20例,占40.0%。治愈老残病人133例阳性19例,占14.3%;家内接触者102例,阳性9例,占8.8%。并作了结核病人87例及正常人群174例。结果表明NT-P-BSA-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有助于麻风的早期诊断、判愈、复发予测及亚临床感染和免疫流行病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用麻风菌特异性酚糖脂-1(PGL-1)抗原(NT-P-BSA)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麻风病人50例(LL40例。阳性16例,占40.0f%;BL9例,阳性4例,占44.4%;Ⅰ1例为阴性),总阳性20例,占40.0%。治愈老残病人133例阳性19例,占14.3%;家内接触者102例,阳性9例,占8.8%。并作了结核病人87例及正常人群174例。结果表明NT-P-BSA-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有助于麻风的早期诊断、判愈、复发予测及亚临床感染和免疫流行病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17.
麻风病     
20010775 460例多菌型麻风监测 10年的组织学观察/聂正礼(云南文山州皮研室)//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16(4).-243 对460例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疗前、疗后及监测10年的组织学进行了对比观察,观察指标有肉芽肿浸润面积(GF)、组织指数(HI)、肉芽肿细菌指数(BIG)及对数细菌指数。结果,完成治疗(24个月)后,四种指标都有明显的下降,监测10年有5例为泡沫细胞浸润,非特异性细胞浸润190例,未见细胞浸润者265例。在5例泡沫细胞浸润者都查见抗酸菌,但临床上未发现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117例麻风性神经炎临床监测分析皋官蔚,王厚峥我们对1l7例麻风患者连续2年进行神经炎临床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7例中联合化疗(MDT)治愈后监测91例,MDT现症治疗者26例。其中MB87例。PB30例;男74例,女43例。按...  相似文献   

19.
选择TT及BT型麻风33例,用S-100蛋白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有28例可在肉芽肿内见到遭受不同程度破坏的神经,包括神经纤维肿胀,变形和断裂成碎片,阳性率为85%;在作对照的4例结节病和2例皮肤结核中,S-100蛋白阳性的神经均位于肉芽肿且结构完整。因此作者认为S-100蛋白染色对诊断PB型麻风,特别是在HE和抗酸染色阴性时,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193例麻风患者及治愈者作了口腔病治疗,其中MB132例,PB61例,现症29例,治愈者164例;男性138人,女性55人;年龄19-84岁,平均55.8岁,50岁以上的占76.1%,60岁以上的占36.2%。患龋齿者91人,其中MB组52人(39.4%),PB39人(63.9%)(P<0.01);有残根者181人(93.8%),其中MB组129人(97.7%),PB组52人(85.2%)(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