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中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合并细菌感染组(45例)和未合并细菌感染者(61例),另选取同期64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入组研究对象血清PTX3和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PTX3和PCT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未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TX3和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747、U = 0.123,P = 0.083、0.903),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TX3和PCT水平显著升高(t = 10.128、U = 8.919,P均< 0.001);与未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相比,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TX3和PCT水平显著升高(t = 8.438、U = 8.830,P均< 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TX3和PCT水平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2.491、1.576,P均< 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PTX3水平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830(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2%和85.2%);血清PCT水平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86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9%和88.5%),与PCT相比,血清PTX3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581,P = 0.561)。 结论血清PTX3水平可能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D)炎症性发热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在106例有发热表现的尿毒症HD患者中,根据有关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细菌感染组和其它致热源感染组,分别检测血清PCT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尿毒症HD稳定无发热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PCT水平不受原发病,肾功能衰竭程度和HD治疗的影响。细菌感染组与其它致热源发热组相比,前者血清PCT水平升高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1),CRP在两组患者血清中都升高,无显著差异性(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RP的检测。结论血清PCT水平的检测为合并细菌感染的HD治疗的CRF患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早期诊断指标,其检测细菌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CR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者共104例,按照是否伴有细菌感染分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浆PCT、CRP水平和WBC计数的差异,计算各指标联合检测对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效率。 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浆PCT、CRP水平和WBC计数较非细菌感染组患者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9.316、8.389、8.495,P均= 0.000);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与PCT、CRP、WBC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687、21.682、22.753,P均= 0.000),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CRP、WBC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665、11.665,P均= 0.000)。 结论PCT、CRP水平和WBC计数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对于呼吸道感染的诊断率,同时有利于对细菌性感染的准确判定,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细菌感染是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为60% ~ 70%,腹腔感染占首位,其次是肺部[1].研究显示,重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2].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并控制感染对改善重型肝炎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降钙素原(PCT)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机体对细菌感染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特异性指标[3].血清PCT浓度的升高不仅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全身细菌感染,而且可以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4].本研究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探讨血清PCT检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对白血病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者(A组)、30例白血病非细菌感染者(B组)和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每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和CD64的表达,采用电阻抗法检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 结果A组患者的CRP、PCT、NEU%分别为3.27(0.14~4.41)ng/ml、2.4(1.7~3.1)ng/ml和89(80~90)%。B组患者的CRP、PCT、NEU%分别为0.10(0.10~0.10)ng/ml、0.4(0.2~0.6)ng/ml和70(68~75)%。健康对照组的CRP、PCT、NEU%分别为0.06(0.04~0.08)ng/ml、0.2(0.1~0.5)ng/ml和62(50~70)%。健康对照组和白血病非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RP、PCT和NEU%均低于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其中A组和B组CRP、PCT和NEU%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24、0.021、0.029,LSD-t = 8.390、8.511、8.153);A组和C组CRP、PCT和NEU%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37、0.033、0.039,LSD-t = 7.315、7.672、7.123)。A组患者的CD64指数表达和CD4/CD8指数分别为(95.52±0.31)和(0.64±0.03);B组患者的CD64指数表达和CD4/CD8分别为(38.33±0.22)和(0.97±0.12);C组患者的CD64指数表达和CD4/CD8分别为(5.11±0. 43)和(1.64±0.23),健康对照组和白血病非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D64表达均低于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健康对照组和白血病非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D4/CD8均高于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χ2= 2.274、P = 0.035)。P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0%和89.0%,CR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和76.0%,CD64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0%和90.0%,NEU%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0%和86.0%。 结论CD64诊断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有良好的特异度,对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炎症指标、营养状况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74例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血沉(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营养状况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浓度、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及肾功能指标[钾(K)、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治疗后WBC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CRP、PCT、ESR、TNF-α、IL-1β、IL-6、IL-8、IL-10及IL-2受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BC、Hb浓度、PLT及AL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联合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有宫内细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共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结局分为感染组(28例)和非感染组(11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采用免疫荧光快速定量检测血清PCT和hs-CR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PCT、hs-CRP表达,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结果感染组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0.89 ± 0.25)%]、PCT [(2.24 ± 0.53)ng/ml]和hs-CRP水平[(21.25 ± 2.37)mg/L]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新生儿[CD64指数:(0.26 ± 0.08)%、PCT:(0.42 ± 0.09)ng/ml、hs-CRP:(6.37 ± 1.3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475、P < 0.001,t = 34.459、P < 0.001,t = 44.171、P < 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指数+ PCT + hs-CRP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92.73%、准确度为91.30%,高于两指标联合检测及单独指标检测;且3指标联合检测误诊率(7.27%)和漏诊率(14.29%)也较低。 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PCT可作为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指标,而CD64指数、PCT和hs-CRP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危重患者感染的监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98例危重患者,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68例)和病毒感染组(30例)两组,对其PCT和CRP含量进行测定。并将细菌感染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动态监测其治疗前后PCT和CR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患者的PCT平均含量分别为(3.64±0.58)μg/L和(0.37±0.35)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7,P〈0.05)。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患者的CRP平均含量分别为(38.27±20.55)mg/L和(37.91±20.63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4,P〉0.05)。观察组治疗后PCT的平均含量由治疗前的(3.68±0.62)μg/L下降为(0.53±0.21)μg/L,相比于对照组由治疗前的(3.59±0.51)μg/L下降为(2.67±0.43)μg/L,下降幅度更大;观察组治疗后CRP的平均含量为(13.81±5.64)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53±5.38)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4,P〈0.05)。结论 PCT和CRP含量的动态监测在临床应用时各有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在对危重患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对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巨噬细胞火症蛋白-1α(MIP-1α)产生的效应,以探讨Th1、Th2因子是否对LNMIP-1α产生具有调控作用。方法 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MIP-10633,RT-PCRswimMIP-αmRNA。结果 (1)IFN-γ增强LN患者PBMCMIP-1α蛋白及mRNA产生,(2)IL-4抑制LN患者PBMCMIP-1α蛋白及mRNA产生。(3)IFN-γ、IL-4对正常组MIP-1α产生无显著效应。结论 IFN-γ增强LN患者PBMCMIP-1α产生而IL-4抑制MIP-1α产生。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外周血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8(IL-8)检测水平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意义。分别检测不同程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时以及入院2d内血清PCT、TNF—α及IL-8的水平变化,判断其早期水平变化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两组患者的PCT在入院时、入院后1d、2d、3d的变化程度不同,观察组患者较正常人群、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两组的血清IL-8、TNF-α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后都有所下降,但与正常人群的平均表达水平相比仍有差异。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TNF—α、IL-8的表达水平均升高,而TNF-α升高多指示胰腺炎严重或发生MODS,PCT对于AP患者胰腺受损和感染程度及其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5年3月~2008年3月,我科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34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2~6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坠落伤4例,砸伤6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合并多发骨折8例,颅脑、胸腹损伤6例。其中胫骨近端损伤7例,胫骨干损伤17例,胫骨远端损伤10例,合并腓骨骨折28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3例。  相似文献   

12.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4月~2009年3月,我科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内外侧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杨福庆  王维  于菲菲 《中国骨伤》2008,21(7):527-528
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若只注意骨折忽视下胫腓分离,则可造成严重的踝关节间隙增宽,走路不稳,日久至创伤性关节炎。胫腓下关节分离在踝关节损伤中较为常见。自1999年至2006年,我们运用闭合整复单针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4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观察认为该法操作简单,能很好地固定下胫腓关节。患者能早期活动及行走,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为总结经验,现报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Allman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6年9月~2008年9月,我科应用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端骨折严重移位21例,疗效满意。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9~68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左侧15例,右侧6例。均为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见图1A),锁骨外端骨折移位明显。受伤至手术时间2h~7d。  相似文献   

15.
国产钛制空心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2003年1月~2009年3月,我科采用钛制空心拉力螺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髌骨骨折治疗61例髌骨骨折,取得较好疗效。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1例,男38例,女23例,年龄15~85岁。横形骨折21例(图1A),粉碎性骨折36例,纵形骨折2例,髌骨下极撕脱骨折2例。1.2手术方法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6.
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明宇  白玉  杨萌 《中国骨伤》2009,22(8):635-636
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当远折端与近折端骨茬相对,形成“背靠背”畸形,单纯牵引手法复位常常导致失败,给复位带来一定的困难,复位后骨折端不稳定,容易错位。一些医院直接采用手术治疗。2005年8月至2008年1月我科采用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3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是脊柱退行性疾患中的常见病,该病导致的腰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等严重困扰着中老年患者,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发病呈明显增加趋势。作者自2005年8月至2008年7月,采用调脊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侧隐窝管狭窄症6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般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纤维骨痂期、软骨骨痂期和骨性骨痂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组织学观察表明,纤维骨痂期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合成Ⅲ型胶原;软骨骨痂期主要是成软骨细胞合成、分泌Ⅱ型胶原;骨性骨痂期主要是随着软骨内成骨的出现和发展,Ⅱ型胶原消失,逐渐由抗张力性能较强的Ⅰ型胶原所取代。一般来说,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方式与一般性骨折愈合方式相似,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共同参与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过程,但以软骨内成骨为主。  相似文献   

19.
高海拔地区微创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9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茂军  李秋明  邓江涛  郝明 《中国骨伤》2009,22(11):811-812
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骨折后髓内血运受到破坏,局部软组织血运较差,胫前软组织坏死率较高,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骨髓炎的发生。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2001年3月至2007年11月我院开展微创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9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邱勇 《中国骨伤》2008,21(4):243-245
随着脊柱外科的迅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或正在开展各类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但由于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柱,其解剖关系复杂,邻近有许多重要组织和器官,因此手术相关并发症并不少见,也不容忽视。如何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深入探讨。根据发生时间可将手术并发症分为术中、术后早期及术后晚期并发症。现对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的处理及预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