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对“脾主运化”所作的解释是“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并说脾“运化水谷,即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脾胃同居中焦而为仓廪之官 ,主受纳和运化水谷 ,是为后天之本。脾为五脏之一 ,脏者藏而不泻。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营养全身 ,主运化水湿而有对水液的吸收、转输、排泄的功能 ,是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脾气主升而不降 ,凡病者常易致虚证、气陷之证 ;胃为六腑之一 ,腑者泻而不藏。胃在消化道中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的作用 ,胃气必须时时和顺通达 ,下降为顺。食物消化的契机主要在胃阳 ,胃阳可以提供温运的热量 ,还可以引起胃壁肌肉的舒张、收缩和蠕动 ,有利于水谷腐熟成为食糜 ,也有利于食物的受纳、混合与移动。正如《医贯》云 :“饮食入胃 ,犹…  相似文献   

3.
孔月睛 《光明中医》2008,23(4):500-501
脾主运化是脾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二者可分而不可离。饮食物是人类出生后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生成精、气、血、津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饮食物的消化及其精微的吸收、传输都由脾所主,脾气不但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了充足原料,而且将水谷精微吸收传输于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相似文献   

4.
[脾为胃行其津液] 脾为胃行其津液,即脾为胃运化水谷之精气。这里所谓“津液”,指水谷之精气而言。 1.脾胃相互关系:组织结构上,脾胃相邻,以系膜相互联系;脾胃又有相互表里、经脉络属关系。生理机能上,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转输水谷之精气;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胃喜湿恶燥,脾喜燥恶湿。病理变化上,脾病可及胃,胃病亦可  相似文献   

5.
《素问·五脏别论》曰 :“五脏者 ,藏精气而不泻也……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指出“魄门亦为五脏使 ,水谷不得久藏。”那么 ,五脏何以使魄门 ?1 脾使魄门1 1 靠脾之运化《素问·经脉别论》曰 :“脾气散精” ,就是指脾有运化水谷精微的作用。若脾不散精 ,魄门失其滋养濡润  相似文献   

6.
<正>胃气指胃中运化水谷之精气。脾与胃相为表里,一脏一腑,一运一纳,一升一降,相互协同,共同完成对饮食消化、精微吸收,全身营养物质的受纳、运输,以及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转化、敷布等。胃气不仅为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同时还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1胃气为五脏之本《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脾胃密切合作,使水谷化为精微,化生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脾、胃主管饮食物消化吸收,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的来源。具体说,脾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运”即运行津液,输送水湿。“化”是消化吸收。胃是受纳、腐熟和消化饮食的器官。脾与胃相表里,脾主运,胃主纳;脾主升(即饮食精微转输上承,分布营养全身,胃主降(使饮食下行,以便于进一步消化、吸收、排泄)两者相辅相成,脾的特性“喜燥恶湿”,胃的特性“喜润恶燥”,二者与现代医学所指的消化系统功能相似,并有调节  相似文献   

8.
一、祖国医学认为脾的主要功能就是“脾主运化”,它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两方而,前者指脾有消化、吸收及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后者指脾有促进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睥气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运输等功能旺盛,脾失运化则机体的消化、吸收、运输等功能衰退。说明脾与消化系统的关系十分  相似文献   

9.
津液为人体水谷所化生的精微物质。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转输运化精微。因此,中焦脾胃是津液生化输布的源泉枢机。脾胃健运调和,则津液输化不息,源泉不竭。故健运脾胃以化输津液,往往是治疗津亏液竭诸病证的图本之法。笔者在学习和临证中对此理法爰抒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五脏“藏而不泻”的含义首先《素问·五脏别论》中论述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时是与“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比较而论的。所谓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并非绝对不藏,而是指藏的时间不可过久,否则六腑被水谷充满则成病态,如原文中所说:“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水谷不得久藏”。同理“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并非绝对不泻,而是指不可常泻、久泻。当然,在一定的生理状态下,亦可适当溢泻。  相似文献   

11.
王少平 《光明中医》2004,19(3):15-15
通过临床观察,脾虚也是糖尿病病机的根本,糖尿病从脾辨治,临床效果显著,现作以下探讨,就正于先贤。1 理论探讨脾居于中焦,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通过脾气的健运而实现,尤其是在运化升清,即“散精”方面,脾气的作用更为重要。《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只有脾气健运,饮食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与运输的功能才能旺盛,这样精微才能得以输布,脏腑机体才能得以滋养;脾除运化饮食精微、运化水湿,与肺、肾共同维持体内气血水液的平衡,如…  相似文献   

12.
陈建平 《吉林中医药》2004,24(12):38-38
1 脾主运化的生理作用脾主运化的作用 ,包括运化水谷精微与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脾的这一生理功能关系着人体消化、吸收 ,对小儿来讲尤为重要。1 1 运化水谷精微 《素问·经脉别论篇》说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脾的这种功能强健 ,习惯上称为“健运”。因此 ,脾失健运 ,则消化吸收运输功能失职 ,患儿可出现纳呆、腹胀、腹泻、消瘦及营养不良等症。所以中医称“脾为后天之本。”1 2 运化水湿 主要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 ,脾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 ,把人体所需要的水份运输到周身各组织中去 ,以发挥其滋养濡润…  相似文献   

13.
升麻枳壳相须为伍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病是以脾胃消化功能障碍为基础的疾病。脾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人体的消化功能主要依靠脾胃的生理功能。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关键在于脾气的升发畅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关键在于胃气的和降通顺。《素问·五藏别论篇》云:“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也,故实而不能满”。脾为脏、胃为腑,通过经脉相联而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输布。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得以下行。反之,脾…  相似文献   

14.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也是膏脂转输的重要保障,血脂亦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并依赖脾的运化功能输布周身。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是血脂异常的关键病机。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在疾病状态之下发生翻译后修饰成为“失功能”HDL (dysfunctional HDL,dys-HDL),影响其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导致血脂异常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并产生与其相关的标志物。本文在“脾主运化”的理论指导下,探讨“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与HDL蛋白修饰的关系,将有助于从HDL及其亚类蛋白修饰层面丰富脾主运化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从脾论治”AS性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脾胃五行属土,位居中宫,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喜湿恶燥,脾喜燥恶湿;胃气主升;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为阳土,脾为阴土;胃为六腑之一,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脾为五脏之一,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脾胃的阴阳组合,实现了后天水谷的化气取汁,运化转输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正"健脾"这个词,似乎很容易被误解。谈到健脾,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补脾。补脾虽然是健脾的常用方式,但补脾与健脾的意思并不对等,健脾的内涵远大于补脾。我们知道脾主运化,"运"是运转输送,"化"是消化吸收。脾主运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化精微,即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二是运化水湿,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素问·六微旨大论》载:“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说明升降出入主宰着机体的一切功能。这其中以脾胃升降功能最为重要。脾胃同居中州,脾属脏为阴,藏而不泻,其性主升,升则为阳,阳气升则水谷精微赖以转输”。胃属腑为阳,泻而不藏,其性主降,降则为阴,水谷之气得以下行。叶天士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相似文献   

18.
从脾胃论治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燕丽 《河北中医》2000,22(9):685-685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论治。但笔者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对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 ,发现其发病与脾胃关系密切 ,往往通过调治脾胃后 ,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整体情况得到改善。现讨论如下。1 脾胃失调 ,易发消渴脾胃为受纳运化水谷精微的脏腑 ,胃主受纳 ,为水谷之海 ,脾主运化 ,为胃行其津液 ,使饮食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运化布达全身 ,使各脏器皮毛得以滋养。正如《内经·经脉别论第二十一》所言 :“食气入胃 ,散精于肝 ,淫气于筋……浊气归心 ,淫精于脉……肺朝百脉 ,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  相似文献   

19.
三、脾主运化生理功能{{水谷水湿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情志和其它组织器官的联系主升清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湘表里。2,脾的生理了.,、弋‘|2、l、主运化水谷化(转运为精微,输送和,输布全消化吸身。收)。运化水谷运化水液食物经胃的腐熟,小肠的泌别清浊,脾的转输和散精—再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把水谷精微输布全身。即脾为胃行其津液。吸收的水谷精微,经脾的转输,肺的宣降,肾的温化,三焦的通调,膀肤的气化一清者,布散周身,润养脏腑组织;浊者,多余的水分,经肺、肾化为汗尿排出。二者同时进行,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通过对中医“思”“意”的古今释义及“脾主思、脾藏意”的理论分析,探讨了“思伤脾,脾失藏意”的致病作用,认为脾主情感之思,脾为意之宅也,脾运健旺,水谷精微充足,则脾主思藏意的功能发挥正常;若思虑纷纭,脾之精气不足,则不能养意而致痴呆、不寐、情志疾病等。提出以“思伤脾,脾失藏意”作为契入点开展对中医神经系统疾病及情志疾病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