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体表胃电图是从上腹部皮肤表面引导出来的一种胃电活动。这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简便、安全、经济的优点,很受患者欢迎,为得到可信的诊断率,1987年我们修订了胃电图诊断标准,并对100例胃电图与胃镜诊断对照进行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情况:100例胃病患者都经胃镜室确诊后转来我室作胃电图检查,男66例,女34例;年龄20~75岁,其中25~50岁者73例。二、胃电图检查:患者在胃镜诊断后1周内进行胃电图检查。采取双盲法在胃电图检查作出判断后再与胃镜诊断报告核对,计算符合率。胃电图检查要  相似文献   

2.
胃电图、胃镜对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吴晓秋广西柳州铁路中心医院(545007)我们从1988年12月开始,采用皮肤表面电极从腹壁体表记录胃电图,对各患者进行了检查,探讨某些胃病患者胃电图变化的规律和特征,并部份进行了胃镜对照同时观察了胃电参数和中医证...  相似文献   

3.
微观辨证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随着人体科学研究的深入 ,极大地影响和推进了中医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认识。先进的检查手段对本病的辨证提供了更直观更细致的依据。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微观辨证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 ,现简略介绍如下。1 胃镜、胃电图及钡餐造影与临床辨证的关系1.1 脾胃虚寒型 临床表现 :胃痛隐隐 ,泛吐清水 ,喜暖喜按 ,食入难化 ,神疲乏力 ,四肢不温 ,舌淡白 ,脉虚软。胃镜表现 :粘膜色泽淡红或苍白 ,充血区域呈斑片状 ,粘膜稍粗糙 ,反光减弱 ,粘膜下血管纹灰蓝 ,溃疡表面有稀薄粘液覆盖。胃电图表现 :幅值及频率降低。钡餐造影 :胃肠蠕动排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手段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患儿中医宏观辨证与胃镜下表现的关系。方法借助胃镜检查,分析96例确诊HP感染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患儿中医宏观辨证与胃镜下微观辨证的关系。结果96例中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50例(52.08%);宏观、微观两种辨证结果均以湿热为主,其中宏观辨证湿热中阻证占58例(60.42%),胃镜下黏膜辨证胃肠滞热型占55例(57.29%),总符合率为77.08%。结论宏观、微观两种辨证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构成上有统计学差异。当二者不一致时,应整体考虑,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症状与胃电变化的关系,探讨胃电图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12例经胃镜诊断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溃疡1组和溃疡2组,每组56例。同时采集56例无消化道症状志愿者的胃电参数,与溃疡1组进行对照分析。对溃疡1组进行胃电图检查,溃疡1、2组均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方案治疗2周,溃疡1组根据胃电图情况及时使用胃动力药物等治疗。2周后随访,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紊乱,平均频率增高,餐后主功率比明显降低,与无症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1组患者中12例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占21%。其中21例临床无典型症状,仅表现上腹胀、上腹隐痛或不适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65岁以上10例)有7例并发功能性消化不良,占33%。加服莫沙必利5 mg 3次/d后症状改善明显或消失。溃疡2组患者三联方案治疗2周后,仍有10例患者诉上腹胀、上腹隐痛或不适改善不明显。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其炎性浸润和变质增生可以使胃电基础节律的产生和传播发生障碍,导致节律失常和异位节律,有产生胃动力障碍的可能。推荐经胃镜确诊的消化道溃疡特别是老年及无典型症状患者应将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胃动力障碍,依据患者情况及早使用胃动力药物治疗,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按中医辨证可分为多种证型,以脾胃虚寒型和气滞血淤型为多见。我们观察了此二种证型患者的体表胃电图改变,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及方法: 本实验患者共85例,均经胃镜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脾胃虚寒型32例,气滞血淤型53例。男性56例、女性29例,最大年令57岁,最小年令19岁,平均为41.2岁。记录前患者应空腹6小时以上,按常规操作描记体表胃电图。仪器为北京产SCDCⅡ型胃肠电图机。结果: 脾胃虚寒型:体表胃电图频率为3.22±0.62次/分((?)±S),波幅为198±47μV(X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辨证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将经电子胃镜诊断的8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其主要胃镜粘膜相的不同情况进行临床辨证,探索和研究胃镜粘膜相特征性改变与中医辨证的内在关系,从而拓展中医胃病现代诊断新思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索、归纳、总结中医胃病辨证分型与胃镜象、组织病理、Hp感染的相关性,针对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3个病种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像及病理相关性,以及Hp感染与胃病中医辨证分型、舌象、胃镜像的关系进行总结整理。参考文献19篇。  相似文献   

9.
关于胃镜检查与胃病中医证型关系研究的若干思考江西省赣州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341000)金孝信主题词胃疾病/诊断,胃镜术80年代以来,纤维胃镜作为望诊的延伸和深化工具,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随着对胃肠道形态学观察的逐步深入,从组织形态学方面研究慢性胃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探讨中医药治疗的效果和优势。方法选择132例行胃镜与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根据中医证型给予适当的中医药治疗,观察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及中医治疗效果。结果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86例(65.15%),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26.52%),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1例(8.33%);中医治疗的显效率为87.88%。胃镜表现越多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的特异性越高。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的效果局限,因此应该以病理诊断作为此病的确诊手段,再根据中医证型进行恰当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验证总结胃得治对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服用胃得治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3个月.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用胃得治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2个月.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征候总体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6.7%,胃镜及病理学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6.6%;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征候总体疗效的总有效率为46.7%,胃镜及病理学疗效的总有效率为4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3.3%;溃疡愈合的总有效率为53.3%;总体疗效的总有效率为56.7%.结论:胃得治对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一定疗效,尤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并随用药时间延长,疗效相随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溃疡的内镜诊断与中医分型关系探讨———附163例临床分析广东省中医院(510120)韩云陈锦锋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内镜诊断证型十二指肠溃疡是指由于胃酸及胃蛋白酶对十二指肠粘膜自身消化形成的慢性溃疡,属于中医之“胃脘痛”范畴。为探讨十二指肠溃疡胃...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6):396-396
《胃病诊断与中医治疗图谱》是作者在30余年治疗胃病经验基础上,将电子胃镜诊断技术与中医治疗经验相结合,以图谱形式介绍胃病诊断与治疗的专著。该书重点介绍了10余种常见胃部的症状、舌像、胃黏膜像及中药、针灸、推拿疗法等,收录彩色照片160余幅。全书用铜版纸印刷,文字简明扼要,实用性强,适合于医学院校师生、临床医师和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0年6月~2006年6月,笔者运用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十二指肠溃疡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均符合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经电子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辨证为脾虚气弱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6):370-370
该书是作者在30余年治疗胃病经验基础上,将电子胃镜诊断技术与中医治疗经验相结合,以图谱形式介绍胃病诊断与治疗的专著。重点介绍了10余种常见胃病的症状、舌像、胃黏膜像及中药、针灸、推拿疗法等,收录彩色照片160余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新TOAST分型的构成及不同亚型与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首次发病(发病时间1月以内)的脑梗死患者336例,按照新TOAST分型标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心源性脑栓塞;小血管病变;其他原因脑卒中。并按照1996年的《中风病诊断、疗效及评价标准》进行中风病诊断,分析新TOAST分型不同亚型与中医中风病诊断的关系。结果:西医脑梗死及中医中风病总体诊断符合率为76.2%,新TOAST分型各亚型构成比及诊断符合率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207例(占61.6%,诊断符合率76.3%),心源性脑栓塞19例(占5.7%,诊断符合率84.2%),小血管病变53例(占15.8%,诊断符合率75.5%),其他原因脑卒中57例(占16.9%,诊断符合率73.7%),新TOAST不同亚型之间其中风病诊断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医脑梗死与中医中风病诊断不完全一致,中西医的病因学分类及对疾病的病因的认识不同,现有中医中风病的诊断标准没有涉及具体的致病原因,而仅侧重于肢体的运动、感觉、言语、神志功能的改变或损害。现有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应予以更改完善,将西医完善的病因学理论运用于中医临床诊断,以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也是中风病现代化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希光 《中医研究》2003,16(5):25-26
笔者自 2 0 0 0~ 2 0 0 2年应用中药辨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8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治疗组 85例 ,男 6 1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5 1岁 ;病程最短 1年、最长 7年 ;其中 15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 85例 ,男 5 9例 ,女 2 6例 ;病程最短 1年 ,最长 6年 ;其中 13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 诊断标准以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 ,为诊断标准 ,均以胃脘部症状为主症 ,经胃镜确诊。做B超、心电图、肝功能等检查排除其它疾病。3 中医辨证标准以“国家标准”为辨证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方法:选取80例临床、胃镜、病理诊断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0例中痊愈45例,好转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临床、胃镜、病理结合诊断对提高溃疡病确诊、防止漏诊、误诊具有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及时正确治疗和细致精心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胃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活检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的内镜下表现与病检结果的符合率。方法对103例胃镜下诊断为胃癌的患者进行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胃癌的发病部位以胃窦部最多见,103例患者中,胃窦部癌的比例为62.1%,其次为胃体,占22.3%;②胃癌的形态以隆起性为主型较多,103例患者中共94例,占47.6%,而以溃疡性病变为主型共47例,占45.6%;③胃癌中H.pylori的检出率:103例患者中,H.pylori阳性共61例,占59.2%,与资料报道的50%~60%相吻合;④各型胃癌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按形态分,以隆起性病变为主的病例检查符合率为96.6%,而以溃疡性病变为主的病例报告符合率为98.4%,高于以隆起性病变为主型胃癌;以病程分,进展期胃癌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结论胃镜检查+活检是诊断胃癌最重要的方法,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有密切的相关性,要提高胃镜下胃癌的诊断水平,不但与活检的手法、部位、数目、次数、标本的大小有关,而且与胃镜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及经验有关。胃镜工作者与临床和病理工作者密切配合,有利于提高胃镜下胃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7,(10):1374-1375
目的:比较冠心病中医与西医病名诊断思维的差异性。方法:收治经心电图检查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214例,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获得中医基本资料,收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结果以及生化检查的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应数据进行汇总、管理以及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冠心病西医分型患者与中医胸痹、心痛诊断的差异。结果:(1)214例冠心病患者病例中,符合中医胸痹、心痛诊断标准的患者有162例,诊断的符合率为75.70%,不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有52例,比例为24.30%;(2)冠心病分型中隐匿型47例(诊断符合率为55.31%)、心绞痛型42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心肌梗死型46例(诊断符合率为69.57%)、心律失常型43例(诊断符合率为60.47%)、猝死型36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其中隐匿型、心律失常型、心肌梗死型与中医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诊断冠心病与中医胸痹、心痛诊断符合率稍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其与中医诊断的符合率具有差异性,现有冠心病中医诊断标准如果结合西医的理论化检测结果会对患者疾病的确诊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