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夫名,实谓也”。一物予之一名,其名必反映其物之实。历代医家每每创制一方,必据其对该方之实予以定名。然而,由于个人对具体物实的认识不同,或者认识分析事物的角度不同,则往往会对同一物定以不同的名称。通过对方剂名称的研究,就可发现历代医家对方剂命名的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制定方剂命名的原则,提高方剂命名的规范化,则必将有益于提高中医方剂学的科学水平。 方剂命名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交泰剂方证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泰剂,即以“交泰”命名之方剂,如交泰丹、交泰丸、心肾交泰汤、交泰丸丹等,历代医家创立了10余种。我们知道,方剂是医家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创立的,其中包含着中医学独特的思辨医理和组方规律,而方名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方剂的组成、功效及特征。医家以“交泰”命名方剂必有其用意。了解其命名方剂的缘由,分析这些交泰方剂的组成、功效及特征,对于正确运用这些方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方剂的配伍内容非常复杂,散见于历代医家的著作及其经验之中,若能追踪前人配伍用药的轨迹,结合现代方药研究的新成果,探究方药配伍的规律,则对于进一步认识成方,提高临床疗效,乃至于研制新方,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兹将常见的方剂配伍关系,结合有关方剂实例,浅探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认识方剂配伍的本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立法之后,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剂量、用法和剂型,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配伍组合而成,是中医调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方剂的配伍规律是对方剂配伍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认识和概括,对于指导临床用方以及丰富和发展方剂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课题,古今医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谨以历代医家方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系统科学思想,对于方剂的配伍规律,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关于方剂名称标准化的思考张民庆史欣德(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关键词方剂命名标准化方剂,作为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处方形式和主要手段,集中体现着医家治疗用药的思想和经验,也是后人学习和总结中医理法方药运用规律的重要文献。随着世界各国对传统中医学的...  相似文献   

6.
中医方剂蕴含了古代医家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的临床体现。准确恰当的方剂名称翻译,有利于读者领悟其内涵,从而更准确地指导临床实践。从中医方剂名称命名方法的角度探讨中医方剂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以期更好传递中医方剂的立意,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7.
朱佳玲  周浩  江南  王超 《河南中医》2016,(8):1303-1305
仲景方剂中最为常见的方剂命名方式即以方剂全部药物命名,易读易记,实用性广;另一种常见方剂的命名方式即是以方中主药和功能命名,因方中药物味数较多,不便命以全部药物,故以主药命名;有一类方剂以特殊方式为其命名,即选取方中主药剂量或全部药物的数量命名;还有一种在主药基础上,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药物,重新命以方剂之名;有一类方剂不按照方剂命名的一般规律命名,即以方剂煎煮之后药物所呈现的颜色命名,以区别于其他方剂。仲景所载煎剂以方中主要药物或全部药物命名。仲景对于散剂的方剂命名与众不同,一以植物药为主,动物药、矿物药为辅,植物药常常作为方剂的主药,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二方剂的命名常以药物的增减变化为主,配伍不同,方剂主证千差万别。丸剂命名除遵循汤剂命名一般规律以外,仅有1首方名是依据方剂来源命名,即崔氏八味丸。《金匮要略》仅有1首方剂命名为洗剂,即百合洗方。仲景命名酒剂均以方剂中所有组成药物命名,酒剂用药少,药量大,煎煮时间长,多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用。通观《金匮要略》方剂的命名规律,可以为现代中药制定方剂名称提供有效参考,提高方剂命名的规范化,促进方剂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为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市场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和实现途径,推动中医药方剂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伤寒杂病论》以四方神兽命名的方剂有青龙汤、白虎汤,大量文献分析已证明玄武汤即真武汤,唯缺朱雀汤,历代医家多赞同确有此方,然其究竟为何方则莫衷一是。根据文献和对朱雀汤及黄连阿胶汤的分析,讨论两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筱军 《山西中医》2006,22(5):61-62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其历史悠久,理论严谨,剂型广泛,工艺精湛,疗效肯定,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祖国医药学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历代及现代医家对方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笔者在进行方剂的学习和研究时,发现其命名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学韵律,现予以归纳。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其所载方剂被后世尊称为"经方"。经方的方名具有高度概括药物组成、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等特点。本文以统计学方法总结《伤寒论》方剂名称命名特点,提出在一般译式"……+剂型名"的基础上,应针对不同命名特点的方剂采取不同的译式和翻译方法,并遵循简洁性、信息性、回译性的原则,灵活采用直译、音译、意译的方法,同时应重视提高翻译研究人员的中医素养。  相似文献   

11.
头痛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痛是临床各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进行研究。历代医家对头痛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他们的经验,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有益的。而治疗头痛的方剂可以直接体现医家们治疗头痛经验,为此,本研究拟探究历代医家治疗头痛方剂用药的规律。1 头痛方剂用药频次统计从《中医方剂大辞典》收载的10余万首方剂中,选出502首以头痛为主治的方剂,进行统计。使用频次在前15位的中药,依次是川芎、甘草、防风、白芷  相似文献   

12.
朱砂虽是一味矿物药,但在临床上上应用甚广,历代方荆中朱砂的药用频率较高,而且有许多著名的方剂流传后世,现今其应用还有扩大之势,本文综合历代医家对朱砂的认识,对其主治病症以及所用方剂加以整理,以使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治病必求于本”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中医审证求因、辨证用药的根本法则之一,多少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并被历代医家奉为诊病疗疾的规矩和准绳。然而由于《内经》成书年代久远,其义理博大精深,历代医家研究的方法和角度不同,故对“治病必求于本”的“本”字认识和理解也不尽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指明阳。如吴崐说:“天地万物,变化生杀,而神明者,皆本于阴阳,则阴阳为病之本可知,故治病必求其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必求其  相似文献   

14.
“反佐”一词源自《内经·至真要大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张仲景将反佐运用于临床,创制了许多经典方剂。历代医家对反佐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张景岳认为反佐是一种变通治法,明确提出反佐是一种顺从病性以防止寒热格拒的配伍及用药方法,目的在于因势利导。清代医家石寿棠将反佐推广到升降、开合领域,其在《医源》中云:“用药治疗,开必少佐以合,合必少佐以开,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患者在发病前往往有先兆症状,中风先兆亦称小中风,其临床表现为中度头晕、头痛、胸闷、肢体麻木、肌肉动或平时出现一时性语言不利等。中风先兆的论述形成于唐宋以前,在其他时期也有不同描述,但中风先兆之名确立则以刘完素为主,明清时期历代医家对其描述更加细致。随着历代医家对中风先兆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中风病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并逐步成熟。目前,对于中风先兆的症状、病因病机、诱发因素、防治措施的认识有着相对成熟的认识。文章分析总结了中风先兆从形成到成熟不同时期的学术思想,为临床上更好地掌握中风先兆的发病规律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针灸穴位的名称非常富有特色,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考其古人对穴位的命名,可谓上察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人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正如孙思邈言"凡诸穴,各不徒设,皆有深意".因此穴位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穴位的本质、特点和临床功用.历代医家非常重视穴位的命名,尤其对针灸腧穴的名称,作了不少诠释.在小儿推拿中也有很多特定穴位,但历史上却鲜见对其名称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同传统的针灸穴位一样,小儿推拿特定穴位的名称也具有丰富的内涵,通过探讨其命名,对于我们正确了解和运用该穴位,以及继承传统中医都有积极意义.本文拟以"头面三法"为对象,从穴名的角度探讨其重要性和配伍原理,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抗衰老与植物人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我国历代医家的抗衰老处方时,经整理总结我国历代医家有效的抗衰老处方共有77个,这些处方方名繁多,且多以延年益寿命名,如:不老丹、长生不老丹、长青益寿丹、延龄固本丹、神仙不老年少方、八仙长寿丸等等,这些处方虽然名称各异,用药各有千秋,但其中中药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含颜色的方剂名称英译策略。本文首先把中医含颜色的方剂名概括为代表全方功效所对应脏腑之五行的颜色、诸药的颜色特征、方剂名中颜色含有比喻意义、方剂中主要药物(君药)名中含颜色、指代主治疾病主要症状表现5大类,然后指出现行含颜色方剂的英译主要存在可供参考的译文有限、译语不一致或者误译的问题,最后基于方剂名英译的特殊性,并借用语言学及文字学中"能指"和"所指"的概念,对不同命名规律的方剂名分别提出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之方历来被称为方剂鼻祖,因为仲景用方简明实用,药少效宏,临床疗效确切,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下面笔者将对其方剂用药规律进行浅探,希能对临床组方配伍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明代旴江金溪名医龚廷贤一生著作宏富,其著作中所记载的方剂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近代医家对其方剂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从未间断。对近年来龚氏方剂的现代研究进行分类整理概述,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