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津生  李萍  黄兴华 《临床荟萃》2001,16(20):925-926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AHCM )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类型 ,属于非梗阻性心肌病。发病率虽不高 ,但常易误诊。我们对 2 7例AHCM观察分析后 ,对AHCM的辅助检查、误诊原因及诊断标准进行探讨。1 资料和方法本组 2 7例为我院 1991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32~ 62岁 ,平均 ( 46.3± 8.7)岁。临床表现 :胸闷 2 1例 ,不典型胸痛 15例 ,心悸 14例 ,气短 8例 ,乏力 5例 ,无任何症状 5例。体检 :均无阳性发现。 4例有轻度高血压 ;无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及心肌病家族史。 16例误诊为冠心病 ,大多长期服用扩血管药…  相似文献   

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AHCM)属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 ,它最初被日本学者Yamaguchi等[1] 于 1979年报告。我们临床遇 10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5 0~ 73岁 ,平均 61岁。临床表现 :胸闷憋气 5例 ,活动后胸痛 1例 ,心悸 2例 ,头晕、乏力 2例。查体 7例无明显体征 ,3例心尖部可闻及 2~ 3级收缩期杂音。10例均行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检查 ,部分病例还行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动态心电图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等检查。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10例中 9例有胸前导联巨大深尖倒置T波 ,伴ST段下…  相似文献   

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1976年由日本学者Yamaguchi等首次报道。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常不伴左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临床上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为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对一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同时进行了超声心动图、磁共振(MRI)、冠状动脉造影(SCA)及心肌活检(MB)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4年10月至1999年5月,我院超声心动图室共检出肥厚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应用价值 方法对2008~2012年就诊我院的2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结合心电图资料分析并随访。 结果23例患者的左室心尖部肥厚,心腔缩小甚至闭塞。心电图表现均异常,典型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T波倒置。随访期间4例出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相关心血管事件,未出现心源性猝死。 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84-286
探讨心电图(ECG)检查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收集2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结果显示:左胸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RV4RV5RV3),胸前导联(V3-V6)T波巨大对称性倒置,以V4~V6导联最为明显,ST段压低以胸前导联显著。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会发生特征性改变,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与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UCG)与心电图(ECG)检查的图像分析及联合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疑似患者69例,经临床证实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真阳性41例。69例疑似患者均行UCG、ECG检测,分析UCG、ECG检查的图像,统计UCG、ECG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结果,比较UCG、ECG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效能。结果:经UCG检测确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真阳性31例,经ECG检测确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真阳性29例,经二者联合检测确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真阳性40例;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97. 56%、诊断准确率94. 20%较单一检测高,差异显著(P 0. 05)。结论:UCG、ECG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阳性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早期诊断及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7.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非梗阻型心肌病。该病主要以心尖部心肌肥厚为特点,好发于40~50岁的男性。现将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MRI与超声心动图影像征象,比较MRI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16例,女5例)行心脏MRI、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结果 21例患者心脏MRI均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单纯型P-AHCM13例,单纯型T-AHCM 1例,混合型P-AHCM 1例,混合型T-AHCM 6例。7例T-AHCM均表现为典型的"黑桃心"征象(ace of spades)(33.3%)。4例患者行心肌对比增强MR扫描,3例示心尖部心肌纤维化,2例患者存在心肌缺血,2例患者存在心肌梗死。而心脏超声仅6例明确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10例患者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1例患者心电图均存在ST-T改变:其中14例左胸导联RV4-6电压增高(67.7%);17例左胸导联产生的前后肢对称、深倒置的巨大T波(80.9%);16例ST段水平压低(76.2%);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19.0%)。结论MR诊断AHCM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敏感性低;心电图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有效的筛查方法;对于临床怀疑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可采用心脏MRI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用心率变异性 (HRV)时域和频域方法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和相关因素做相关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 1993~ 1995年门诊及住院肥厚型心肌病 2 2例患者 ,年龄 2 8~ 5 2 (平均 38± 8)岁 ,男 13例 ,女 9例 ,另选性别年龄与之相符的 2 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1 2 HRV测定 采用长程法 ,用美国Biomedical.system公司的新世纪智能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 ,选择CM1、CM5及相似aVF式Ⅲ导三个导联 ,对磁带记录到的心电信号经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微机 ,经HRV分析软件 …  相似文献   

10.
MRI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RI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对照研究李坤成,程克正,庞志显本文收集经临床资料及多种影像学检查包括MRI扫描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HCM)者61例,其中41例15天内行超声心动图(ECG)检查,对比分析MRI与ECG结果,评价二者诊断HCM各自的...  相似文献   

11.
老年肥厚型心肌病八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室间隔、心尖及左室游离壁呈非对称性肥厚为其特征,多见于中青年,老年人患HCM国内外报道较少。我院近10年共收治老年HCM9例,误诊8例。现将误诊病例报告如下,以引起临床医师警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  相似文献   

12.
王秀英  余孝良  高梅 《新医学》1998,29(8):427-428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原发性心肌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目前国内小儿HCM报道不多。我院1992~1996年间共收治6例,其中4例有家族史,现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发病年龄3个月至10岁,1岁以下者2...  相似文献   

13.
肥厚型心肌病 (HCM )患者临床表现不一 ,症状多不典型 ,体征很少具有特征性。心电图所见与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MI)有重叠 ,临床上易漏诊、误诊。我院 1991~ 2 0 0 0年诊治 87例HCM ,其中 4 0例 (46 % )误诊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0例 ,女 10例 ;年龄 5 6 6±13 5岁 (2 7~ 86岁 )。临床依据与此病相关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而首次或多次诊断为其他疾病。1 2 临床症状体征 本组 38例 (95 % )有临床症状 ,其中心悸 15例 ,胸闷 14例 ,呼吸困难 13例 ,胸痛 12例 ,晕厥 7例 (发作 1次 1…  相似文献   

14.
肥厚型心肌病20例超声资料分析广州军区157医院内科陈意兰本组对20例HCM进行分析。男14例,女6例,年龄22~58岁,平均41.41岁。使用ALOKASSD-720扇扫,探头频率3MHz,按常规探测。参照《心血管病》NCM诊断标准。本组认为前三条...  相似文献   

15.
心脏起搏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 ,由于右室心尖部起搏心电图 (ECG)通常呈不典型左束支阻滞 (LBBB)图形 ,给AMI的ECG诊断带来困难。为避免起搏患者合并AMI的漏诊 ,我们观察了 5 0例永久心脏起搏手术前后血清心肌酶变化 ,皆在了解起搏电极安置对心肌酶变化有无影响。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起搏组 5 0例为 1995年 10月~ 1999年 10月住院患者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41~ 75岁。病窦综合征 32例 ,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18例。高血压病 2 0例 ,冠心病 16例 ,扩张型心肌病 9例 ,风心病 5例。全部患者均安置VV…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42例心电图超声已确诊的HCM患者,按肥厚部位分为室间隔肥厚32例,游离壁肥厚3例,心尖部肥厚2例,全心肥厚5例,对各型的心电图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T—T改变多E(95.2%),ST段下移的程度在4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波倒置多出现于V3~V6导联,且心尖肥厚型发生率明显多于室间隔肥厚型(P〈0.05)。结论肥厚型HCM心电图ST—T非特异性改变及病理性Q波最多见,临床上应提高HCM患者心电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由于肥厚型心肌病(HCM)症状表现不一,体征欠典型,易致漏诊、误诊。1990年1月~1998年1月笔者共遇26例HCM误诊病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0例,女16例;年龄14~67岁,平均45岁。其中20例为本院门诊病人,...  相似文献   

18.
杨喜山  董平栓  曾莉 《临床荟萃》2003,18(3):142-14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能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 (HLVH) ,已经得到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1,2 ] 。但ACEI对肥厚型心肌病 (HCM)左室肥厚的影响国内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卡托普利 (商品名 :开搏通 )对HCM左室肥厚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为近年来收治的经临床检查而确诊的 10例HCM。另选 2 0例HLVH患者作为对照。均排除了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等。①HCM 1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36~ 5 8岁 ,平均 (46± 5 )岁。超声心动图检查 :室间隔 (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9例心电图异常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UCG)、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5例患者中UCG示正常,而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全部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论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肥厚型心肌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及病理所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厚型心肌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及病理所见苏雁欣①田家玮王素梅孙丽②本文将我科5年来检查的56例肥厚型心肌病(HCM)人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部分病例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作一下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本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8~70岁,平均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