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排便次数增加 ,粪质含水量及便容量增加 ,呈稀便或含有较多脂肪、粘液、脓血称为腹泻。通常把每日排便超过 3次 ,排便量超过 2 0 0g/d ,粪便内含水量超过 85 % ,称为腹泻。在正常成人中有 6 0 %每天排成形便 1次 ,但也有部分人每天排便 2~ 3次 ,还有部分人每 2~ 3天排便 1次。因此在诊断腹泻时 ,要考虑正常的排便习惯。根据腹泻的病程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既往病程超过 2个月为慢性腹泻 ,第五版内科学教材规定病程超过 3周即为慢性腹泻。根据腹泻的病因把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多为急性腹泻 ,但由于治疗不当可…  相似文献   

2.
正常人每日排便1次,少数人每日2~3次,或者2~3日1次,只要粪便成型,也属正常现象。腹泻是由于各种原因作用于肠道,使肠道内水分增加——导致排便次数增多,粪质含水量增加,排泄量增多,或带有黏液、脓血、未消化食物等的常见临床症状。根据其综合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分为急性腹泻和  相似文献   

3.
第3讲腹泻     
刘冰 《中级医刊》2009,(9):74-76
腹泻是指粪便水分增加,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带黏液脓血及未消化的食物等。正常人大便次数一般为3次/周至3次/日。每日粪便量少于200g,含水量60%-80%。当粪便稀薄(含水量超过85%)且次数大于3次/日,排粪量增加(每次超过200g)可视为腹泻。如果大便次数增加而大便量及含水量不增加或不自主排便。则可能为“假性腹泻”及大便失禁。根据病程分急性腹泻(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2周至2个月)和慢性腹泻(超过2个月)。  相似文献   

4.
张柏林教授从医50年,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张柏林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慢性腹泻是指大便性状改变,粪质稀薄,排便次数增多且腹泻持续或频频反复超过2个月以上者。  相似文献   

5.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有性质或数量的改变,呈液状、糊状或含有脓、血,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称为慢性腹泻。需要指出,部分老年人由于排便困难或在直肠便秘时,由于粪便刺激肛门,可有排便次数增加,或有频繁的便意,只解出少量粪便时,不应列为腹泻,实际是便秘。个别人每天2~3次排便,但粪便正常成形,也不应称为腹泻。中老年人腹泻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肠道感染是引起中老年人腹泻的最常见原因。急性细菌性痢疾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和痢疾患者接触史,夏秋季多发。阿米巴痢疾以成年男性多见。老年人体质弱,免疫力低下,较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或…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大便次数差异较大,自每日2~3次至每周2~3次不等,一般重量为每天150~200g,含水量60%~80%.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如每日超过3次),排粪量增加(如超过每天200g),粪质稀薄(如含水量超过85%).  相似文献   

7.
正常儿童每日大便次数、量及性状,有较大差异。粪便性状往往受年龄、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例如母乳喂养儿每日排便6~8次,并非罕见,且粪质较稀;进食含纤维素较多食物时,小儿便量可较多。因此,单根据便次、便量或其稀稠度,有时难以作为病理性腹泻的可靠指标。如与平时习惯比较,粪便忽然变稀,便量或便次增多,尤能引起脱水、体重丢失或生长发育障碍等后果时,则可认为是病理性腹泻。腹泻迁延不愈,超过多久才能称为慢性腹泻,各家意见不甚统一,但多数将腹泻超过两周称为慢性腹泻或难  相似文献   

8.
医学上腹泻的定义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多于3次,每日排便量在200g以上,便质稀薄或呈水样便。急性腹泻往往发病急,病程通常在2周之内,其中又以急性感染性腹泻最常见又最凶险。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 日一次,粪便的性状正常,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150~ 200g,含水分为60%~75%.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 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腹泻为临床常见症状,据估计,每年腹泻病人数达数亿人次,其中由细菌所引起约占30%~50%.随着近年来临床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及时准确地检出腹泻病原菌对发现传染源、控制疾病流行及有效地治疗病人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脓血。腹泻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病程超过两个月者称慢性腹泻。由于腹泻的病因复杂,故鉴别诊断较困难。那么,怎样进行鉴别呢?诊断思路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老年人病程相对较长。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3次/d),粪便量增加(200g/d),粪质稀薄(含水量85%)。腹泻超过3~6周或反复发作,即为慢性腹泻。笔者的老师及同行在临床中运用补中益气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治疗老年人慢性腹泻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慢性腹泻病例120例,均为湖北中医药大学  相似文献   

12.
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水分增多并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便秘者因排便不清常有便意,故排便次数增多,但粪便成形、质硬者为假性腹泻不属腹泻.目的 讨论腹泻患者急诊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并处理.结论 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必须抗感染治疗,以针对病原体的抗菌治疗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慢性泄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为2~4周的复发性腹泻。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中老年为多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多于正常人,粪便稀薄,甚至完谷不化,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该病治疗方法很多,但治愈率不高,易反复发作。自2001-2004年,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原则采用补中益气丸加味治疗慢性泄泻8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结肠炎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呈稀水样便而言,系属祖国医学中的“泄泻”范畴。临床主要症状有腹泻、腹痛、肠鸣。本病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并容易反复发作。我们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结肠炎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呈稀水样便而言,系属祖国医学中的“泄泻”范畴。临床主要症状有腹泻、腹痛、肠鸣,本病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并容易反复发作。我们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主因腹泻20年伴便血1周入院.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每日3~7次,间断性便血.  相似文献   

17.
便秘,指个体正常排便习惯的改变,其特征为排便次数减少或排出硬便。每个人排便的频率不同,成人正常的范围为每天2~3次,到每周1~3次。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94~1999年经住院应用西沙必利治疗老年慢性便秘3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30例年龄均大于60岁,平均年龄69岁,男性13例,女性17例。排便次数每周2次或1周至10天1次,并且排便困难,粪便为球状,便秘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排除器质性肠道疾病。这些病例均给予西沙必利(西安杨森公司)10mg,每日三次口服,个别病例晚上睡前增加10mg。疗程3周。 2 结果   服用西沙必利后,排便困难明显好转,即大便松软,排便轻松,排便间隔时间缩短,一般为1~2天1次。30例患者中有28例痊愈,总有效率为93.3%。但也有个别患者服用西沙必利后表现为轻微腹泻、腹痛及肠鸣,停药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19.
慢性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呈溏软、溏稀、薄状或稀水样,或带粘液脓血,或含多量脂肪。如腹泻持续或频频反复超过2个月以上者,即为慢性腹泻。属于中医“泄泻”、“利下”、“水泻”等。笔者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腹泻32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徐采朴 《大家健康》2008,(11):52-52
腹泻俗称“拉肚子”,是由于肠蠕动亢进或肠管内水分吸收减退而引起的症状。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糊不成形,含水量或粪便量均明显增加,严重时可引起病人脱水,导致水电解质失调、消化及营养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