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原和相应抗体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免疫复合物。在一般情况下,体内免疫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是有利的。例如病原体与相应抗体结合的复合物,更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吞噬清除。又如细菌外毒素被相应抗毒素结合后,可中和其毒性。但在比例失调情况下,可出现免疫复合物病。近年来已发现的此类疾病至少有几十种。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是当前免疫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清除 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抗原、抗体的性质、亲和性、比例,以及其周围环境的pH等有  相似文献   

2.
抗原抗体凝集物可为补体所溶解,从而产生分子量相对小的含有抗原、抗体和补体的免疫复合物.在溶解过程中,免疫复合物失去了许多生物学功能.如在新鲜血清中溶解的免疫复合物不能再活化补体,不能与鼠淋巴细胞和人红细胞上的C_3b受体(CR1)结合.但是尚不知溶解的复合物是否也丧失与  相似文献   

3.
一、肾小球免疫沉积物形成的机理大多数免疫肾病与IgG和补体在肾小球的沉积有关.目前,免疫肾病分为抗肾小球基底膜(GBM)型和免疫复合物型.线型和球型的免疫沉积物均为抗体与内源性肾小球抗原的结合物.球型沉积物也是由于抗体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与肾小球局部定位的抗原结合以及捕获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  相似文献   

4.
<正> 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已日益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红细胞表面膜结构中有C_(ab)受体,通过识别C_(3b)或C_(4b)而粘附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以达到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而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则可引起免疫复合物在局部组织、脏器中的沉积,造成免疫病理损伤。 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主要有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试验、红细胞膜ELISA、红细胞酶联免疫竞争吸附试验(E-ELISA)、免疫酶或免疫荧光技术测定周围血涂片中红细胞粘附抗原等。目前已知许多传染病的发病机  相似文献   

5.
谢辉  沈莉 《现代免疫学》1990,10(6):369-370,353
<正> 当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最适比例时形成的复合物,与生理浓度的补体在37℃反应时,能再度变成可溶性,使大分子的免疫复合物(简称IC)变成小分子的IC。这种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的活性(Complex-releaseactivity of complement简称CRA),可作为机体清除IC的生理功能的客观指标。八十年代初,国外首先报道了用同位素标记BSA-抗BSA方法进行测定,继而天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IgM型类风湿因子与变性IgG抗原形成的复合物定量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36例、非RA患者41例和体检健康者40名作为研究对象.用包被有鼠抗人μ链抗体的ELISA孔板及HRP标记的兔抗人IgG对血清中IgM型类风湿因子(RF)与变性IgG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水平进行检测,同时用胶乳凝集法检测RF,并对二者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定性检测,并比较其与IgG-IgM型RF免疫复合物对于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00倍.IgG-IgM型RF免疫复合物对于RA的敏感性为72.2%,特异性为95.3%.IgG-IgM型RF免疫复合物OD值与RF阳性程度相关系数为0.687(P <0.01).结论 血清IgG-IgM型RF免疫复合物水平对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RA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抗原进入机体后能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因而有可能导致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只是免疫反应过程中一个短暂的时相,随着抗原被机体清除,往往只遗留过量的抗体。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受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结局往往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免不方治疗免疫性不育雌鼠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免不方治疗抗精子抗体引起的免疫性不育雌小鼠卵巢子宫组织学、免疫组化变化。方法:用精子抗原免疫昆明种雌鼠,建立免疫性不育动物模型;同时分别饲喂中药复方免不方1号、2号,醋酸强的松,生理盐水;主要从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免疫性不育症的变化。结果:免疫性不育症鼠血清,宫颈粘液抗精子抗体高,卵巢和子宫内膜免疫复合物沉积多,卵巢闭锁卵泡多;中芭能降低卵巢子宫内膜免疫复合物沉积,降低血清和宫颈粘液抗精子抗体。结论:免不方通过调节全身免疫系统,吸收,清除循环和局部抗精子抗体,免疫复合物,降低和修复组织损伤,从而提高小鼠的妊娠。  相似文献   

9.
由于大多数抗原呈可溶状态,根据抗原抗体复合物原理,可将单克隆抗体应用于免疫检测。多数情况下必须在实验系统中提供固相,一般是采用抗原或抗体包被在玻璃珠、试管壁等因相上,或加入PEG将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等方法,操作较繁琐。根据分泌抗体的细胞膜上嵌有大量具免疫活性的抗体,本文提出一种将抗体直接固于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上的新方法。具体作法是将活跃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悬浮于磷酸缓冲液中,加入戊二醛,终浓度为2.5%(V/V)。置4℃固定30分钟,然后加入甘氨酸,  相似文献   

10.
恒河猴对小鼠单克隆抗体的抗抗体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感染日本脑炎病毒的恒河猴注射单克隆抗体后血液及脑脊液中产生的抗抗体进行了测定.第1次注射单克隆抗体后,仅从少数猴的血液和脑脊液中检出IgM类抗抗体或其免疫复合物;最早的第3天出现,最晚为第2周,大多数在1个月内消失.有几只猴的血液和脑脊液中在1周内可检出IgG类抗抗体或其免疫复合物,最晚的于第3周才出现。IgG的维持时间较长.大多数标本可同时检出抗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复合物的检出率减少,这可能与其被清除有关.抗独特型抗体与抗抗体有同步消长的关系。多次注射单克隆抗体,使IgM、IgG类抗抗体及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增多,但IgE水平却无明显变化,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也无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1.
<正> 美国 Johns Hopkins 大学创立了一种生产高质单克隆抗体的新技术。据称,这种单克隆抗体对抗原的敏感性比其它方法高100倍。这一技术是将亲和素与抗原分子共价结合,继而用这一复合物与经同一抗原免疫的小鼠 B 细胞共温。抗原-亲和素复合物仅与细胞表面带有所需抗体的 B 细胞结合。然后,将生物素标记的瘤细胞与亲和  相似文献   

12.
应用含有未知肿瘤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可能是难以获得高特异性抗肿瘤McAb的原因之一。我们从卵巢上皮癌患者腹水中提取免疫复合物(IC),并将其解离为抗体和抗原(OC_(41))免疫荧光证实,解离出的自身抗体与卵巢癌相关;而解离出  相似文献   

13.
肿瘤细胞可在细胞表面表达新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因此,在肿瘤病人血清中经常能检测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免疫复合物也可能因其他因素所致,但与肿瘤相关的免疫复合物仅占免疫复合物总量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抗原非特异的免疫复合物的测定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常常得出自相矛盾的结果。所以,测定癌病人血清中抗原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可为鉴定肿瘤抗原提供一种方法并可用于判定肿瘤预后。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人血清白蛋白(HSA)与特异性抗-HSA抗体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后对体内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试验所用单独HSA抗原和与同源性及异源性抗-HSA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以及兔IgG均在Hank's  相似文献   

15.
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是机体清除抗原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吞噬细胞的功能减弱和复合物形成过剩以致在血中出现。  相似文献   

16.
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注意到,免疫复合物(IC)除了能中和抗原、加速清除抗原和活化补体之外,还能通过细胞上的抗原受体、(Fc受体和补体受体)与淋巴细胞相互作用,进而影响淋巴细胞活化。后来,许多学者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所得到的结果表明:IC对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是依据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复合物上决定簇的密度、抗原空间和化学构型以及抗体的质量、类型和亲合力的不同而表现出抑制作用或促进作用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C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淋巴细胞活化。是免疫调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讨论IC对T、B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并且对可能的调控机制做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7.
循环免疫复合物(以下简称CIC)的形成是正常机体免疫反应的一部份,有利于破坏和清除对机体有害的抗原。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抗原物质的持续存在或机体清除复合物的机能减退,GIC就可沉积于组织,激活一些生物活性因子,引起组织损伤,导致发生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如: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目前已建立了多种检测CIC的技术,并为深入研究CIC的致病机制,监视免疫复合物病的复发和恶化,以及判断预后,观察疗效,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CIC的检测技术可分为抗原特异性和抗  相似文献   

18.
<正> 病毒性抗原与抗体形成的特异性免疫复合物是机体抗感染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丙型肝炎患者感染HCV后是否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复合物(HCV-IC),迄今未见报道。我们应用市售抗-HCV试剂盒测定患者血清中HCV-IC,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免疫复合物(简称IC)在第Ⅲ型(即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测定血清中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含量及其消长情况对有关疾病的诊断、病程动态观察等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关IC的测定方法,文献报导较多。本文根据低浓度的PEG(多数学者选定PEG的最终浓度为4%)能使大分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而绝大部分游离的抗原或抗体在此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一种可以使免疫复合物发生解离的方法,并进行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通过对HAV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解离,进行酸化剂、去垢剂的组合及解离时间、温度等相关条件筛选,优化出最佳的解离方法,应用于1 370份HCV血清样品,对解离前后的抗原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 EU/ml的HAV抗原能被效价为20 U/ml的HAV抗血清完全中和;只单独使用去垢剂对免疫复合物无解离效果;0.1 mol/LGly-HCL能解离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1种或几种去垢剂后则其解离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Gly-HCl+7%TritonX-100+5%CHAP的效果最好(q=27.177,P<0.01);免疫复合物在加入解离剂后在室温60 min、37℃30 min、60℃10 min为本试验较好的解离条件,其中以37℃30 min效果最佳;应用Gly-HCl+5%CHAPS+7%TritonX-100在37℃对样品进行预处理30 min后,可使HCV抗原阳性检出率由解离前的33.3%提升至75.56%,解离前后之间的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χ2=32.34,P<0.01)。结论酸化剂能将HAV及HCV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解离,添加去垢剂后,解离效果好于单独使用酸化剂,且联合添加好于单独添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