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阐明2011年甘肃省幼儿急疹病例中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感染情况及病毒基因特征。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对2011年甘肃省收集的169份幼儿急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HHV-6初筛,对HHV-6...  相似文献   

2.
<正>病例:患儿女,6岁,15kg,汉族,因"发热、食欲差5天,气促6h,抽搐1次"于2009年4月10日入院。患儿4年前因"走路不稳伴咳嗽8天"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一直口服肉碱及肌注维生素B_(12)治疗,期间类似病史发作数次。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史,母乳喂养,易吐奶,家长未在意,5月会抬头,10月会坐,1岁8月会走,1岁5月会发"爸爸、妈妈"等简单音节,现走路不稳,会数10以内的数,会背2-3首唐诗,不能正常上幼儿园。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营养不良外观,剪刀步态,呼吸急促,呈深大呼吸,约48次/min,无特殊气味,皮下脂肪菲薄,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差,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138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肝脾肋  相似文献   

3.
乡村卫生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峰 《医学信息》2009,22(8):1624-1625
目的 调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 调查我院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儿科归档病例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284份,对其中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生素应用率达91.9%;用药频度排序列前三位的为美洛西林钠、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和青霉素;单一用药率为48.3%,联合用药率51.7%;静脉给药率达92%.结论 我院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时存在不舍理应用抗生素现象,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142例,对其中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生素应用率达92.6%.用药频度排序列前三位的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和青霉素G,静脉给药率达93.6%.结论 我院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时,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应以管理、宣传、学术等方面着手遏制抗生素滥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苏州地区295例唐氏综合征患儿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1984年以来我院临床诊断为先天愚型患儿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果染色体检查398例,295例为先天愚型核型(单纯型占93.2%,易位型占5.1%,嵌合型占1.7%),103例核型正常,确诊率为74.1%.其中1岁以内和1岁以上的确诊率分别为63.6%和89.9% .结论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临床确诊先天愚型患儿的必要性,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患儿染色体异常除母亲年龄因素外,还与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孕前及孕期用药及有害物质接触史、双亲本身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有关.因此,针对致染色体突变因素,加强优生优育宣传,避免不良因素侵袭,是减少先天愚型患儿出生的必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19年深圳市疱疹性咽峡炎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阐述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123个病例的咽拭子、粪便和肛拭子样本共208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半巢式RT-PCR结合测序分析对肠道病毒进行检测和分型。结果 123个病例中位年龄2(1, 3)岁, 以5岁以下患儿为主(108/123, 87.80%), 1岁组患儿最多(35/123, 28.46%)。5月和6月为发病高峰。口腔疱疹(110/123, 89.43%)和发热(111/123, 90.24%)为最主要的两种临床症状, 发热患儿以高热最多(54/111, 48.65%)。咽拭子与粪便的肠道病毒核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 二者检测结果具中等一致性(Kappa=0.589, P<0.01)。病例感染肠道病毒以CVA4(31/93, 33.33%)、CVA6(18/93, 19.35%)和CVA5(13/93, 13.98%)为主。1—6月以CVA4感染为主, 7—10月以CVA6为主。结论 2019年深圳市疱疹性咽峡炎病例以5岁以下患儿为主, 高热患儿比例高, 全年存在一个发病高峰, ...  相似文献   

7.
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萍 《医学信息》2010,23(13):2104-2105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142例,对其中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应用率达92.6%。用药频度排序列前三位的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和青霉素G,静脉给药率达93.6%。结论我院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时,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应以管理、宣传、学术等方面着手遏制抗生素滥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湖南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研究期间共计纳入55 68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 其中Mp检测阳性占27.24%(15 170/55 681)。男性患儿阳性检出率低于女性患儿(23.39%vs 33.39%, χ2=665.998,P<0.001)。Mp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5~14岁组儿童检出率最高(67.92%), <1岁婴儿组则最低(6.38%)。不同年份Mp检出率不同, 2019年Mp检出率最高(38.31%), 2020—2021年COVID-19流行期间Mp阳性率与2013—2018年基本持平。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中, Mp夏秋两季检出率显著高于冬春两季(χ2=648.753,P<0.001), 其中2019年夏季Mp检出高达56.91%, 而2020年春夏季Mp...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月儿科急诊因严重过敏反应留观的患儿的一般情况、可疑过敏原、临床表现、既往过敏史及治疗预后。结果过敏患儿以男性多见61.8%(68/110),食物过敏是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最常见原因55.5%(61/110),其中水果蔬菜类26%(16/61)最多见,鸡蛋及牛奶为婴儿常见过敏原80%(12/15)。药物过敏中抗生素过敏最常见71.4%(15/21),其次为非甾体类抗炎药14.3%(3/21)。肾上腺素为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线用药,此次研究中肾上腺素的使用率为91.8%(101/110),不良反应率为1.9%(2/101),临床疗效满意。结论食物过敏是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过敏反应可同时累及多个系统,食物过敏更易累及皮肤及消化系统(P0.001),药物过敏更易累及心血管系统(P0.001)。肾上腺素在儿童严重过敏反应中的使用率不足,早期诊断、积极用药的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近年来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从而规范用药,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并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对从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诊断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Maria的"临床诊断量表(CDS)"进行评分,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在185例患者中,按Maria评分,10~13分(可能为药物性肝病)者63例,14~17分(很可能为药物性肝病)者为122例;肝细胞损伤型151例(81.6%),胆汁淤积型27例(14.6%),混合型7例(3.9%);引起肝病的可疑药物按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草药(占25.9%,48/185例)、抗结核药(占16.8%,31/185例)、抗肿瘤药(11.4%,21/185)、抗生素类药(6.5%,12/185)、抗甲状腺药(5.4%,10/185)、降脂药及心血管病药(4.9%,9/185)等。主要表现为乏力(70.3%)、食欲不振(61.1%)、厌油腻(54.6%)、尿黄(53.0%),且有21.1%的患者无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治疗后总有效率95.8%。结论中草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和抗生素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主要病因,绝大多是发生在12周内。药物性肝病的主要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其临床特点与各类急、慢性肝胆疾病相似,无特异性,早期发现、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前提,绝大部分药物性肝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hs-CRP、su PAR联合血培养在感染败血症患儿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临床诊断疑似败血症患儿299例,血培养阳性75例患儿为检测组,抽取同期同年龄段血培养为阴性的疑似败血症患儿75例为对照组。结果检测组和对照组患儿性别、出生体重、胎龄、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组患儿的hs-CRP和suPA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界值为hs-CRP≥10m/L、su PAR≥10.76 ng/mL时,检测组患儿败血症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hs-CRP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率分别为84.00%、80.00%和80.77%,su PAR分别为90.67%、88.00%、88.31%,和hs-CRP比较,su PAR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率均显著较高(P <0.05)。二者联合作为诊断指标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3. 33%、96.00%和93.75%,显著高于hs-CRP和suPAR单独诊断(P<0.05)。结论 suPAR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且以hs-CRP≥10m/L、su PAR≥10.76 ng/mL为临界值联合诊断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1—2018年北京市儿童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 RVA)腹泻的临床特征, 为RVA腹泻的临床诊断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 在北京市3家医院按月采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 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等信息。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VA, 采用多重半巢式RT-PCR进行基因分型。使用Vesikari临床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定义腹泻儿童的严重性。使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VA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的临床症状等差异, 卡方和Fisher概率法比较不同组别的构成差异。结果共收集粪便样本4 819份, 其中RVA阳性为953份, 阳性率为19.78%。低年龄组RVA阳性率高, 冬春季为高发季节。RVA阳性的患儿一天最多腹泻次数≥5次、合并呕吐症状、合并发热、轻度脱水, 以及Vesikari评分≥11分的风险均大于1。RVA在水样便和感染性腹泻的病例中阳性率最高, 分别为26.13%(214/819)和42.20%(265/628)。不同RVA基因型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以及粪便性状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我院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生素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584例外科患者抗生素专项点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从抗生素品种选择、用药时机、疗程、联合用药、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584例Ⅰ~Ⅲ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抗生素预防性用药为578例(98.97%),累计用药698次,平均每例应用1.20次。术前2 h给药者240例(41.96%),用药时间(7.02±3.23)d,所用药物涉及10大类35种,第1、2代头孢菌素,头霉素在Ⅰ、Ⅱ类切口手术中列前3位。抗生素主要为单用,二联用药48例(8.28%),无三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1%(21/698)。结论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生素仍存在一定不规范,需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8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的6年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出生的8例BPD患儿分别在1、3和6岁龄时联系来院门诊随访或以电话随访,以探讨BPD的中远期随访结局。结果 1岁龄3例电话随访,5例来院随访;3岁龄2例电话随访,6例来院随访;6岁龄均来院随访。因肺炎或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再入院治疗:1岁以内8例22例次,~3岁3例6例次,~6岁1例次。1岁以内4例10例次出现喘息,~3岁3例6例次出现喘息,~6岁2例3例次出现喘息。6岁龄时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5/8例(62.5%)提示小气道功能改变、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等;X线胸片检查显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不规则实变影3例;毛玻璃样改变和囊泡形成3例;局限性肺气肿2例。结论 BPD患儿1岁龄时明显增加了再次入院风险,学龄前期趋于减少,但6岁时仍有62.5%病例提示常规肺通气功能异常,部分病例胸部影像学为毛玻璃样改变、囊泡形成和局限性肺气肿。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10岁,维吾尔族.因间断发热、咳嗽5年就诊.患儿系第1孕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3.2 kg.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母亲孕期无特殊服药史,未定期产检.追问病史,患儿出生时头发稀少,皮肤干燥.1岁后出现抽搐,无发热,持续约5 min后自行缓解,1~2个月发作1次,未经正规疹疗.近5年间断出现夜间发热(具体体温未测)、出汗少,咳痰,鼻腔有脓臭分泌物,皮肤干燥伴有眼干、口干症状;易饥渴,进食慢且需喝水下咽;牙齿发育不全(未换牙、仅出8颗牙),智力迟钝,说话口齿不清.查体:特殊面容,前额隆起,毛发稀少,鼻梁下榻,口唇及黏膜干燥,缺牙伴畸形、排列错乱,全身皮肤干燥伴手足角化过度、皲裂,见图1.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医学信息》2008,21(3):387-389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2005.12~2006.12间43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发病年龄多为幼儿和学龄儿童,3~13岁占93%.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90.7%,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79.1%).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81.4%),但血沉(83.7%)及CRP(51.4%)都升高.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多见,右侧(55.8%)多于左侧(25.6%),下叶(85.7%)多于中上叶.12例(27.9%)有肺外合并症,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贫血、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所有病例用红霉紊和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无耐药情况发生.结论 小儿MP肺炎好发于幼儿和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刘海芹 《医学信息》2005,18(12):1728-1729
目的了解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2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婴幼儿支原体肺炎20例(47.6%)的患儿起病急,以咳嗽、喘息为主,并很快地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紫绀;38例(90%)患儿均有程度不同的肺外症状;5例并发肺不张。结论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病情重、变化快,多有肺外症状,红霉素或阿奇霉素为首选,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500~750mg/kg一次,首次用药后3天重复1次,配合抗生素治疗早产儿感染32例.另外选同期早产患儿20例,均选用同类抗生素,予以血浆治疗.治疗10d后,IVIG组患儿IgG均高于对照组,即抗生素与血浆组,且交叉感染率、体温稳定时间、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提示早产儿重症感染时用IVIG疗效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宝安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TI)门诊患儿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 MPV)感染率及其优势亚型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深圳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就诊的ALRTI门诊患儿760例,同期健康儿童120例,分别采用One-step RT-PCR法检测咽拭子标本中的h MPV,从h MPV阳性患儿中随机选取8例,对其扩增产物进行正反测序,并将所得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的代表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760例ALRTI门诊患儿咽试子标本中检出h MPV 153例,阳性率为20.13%(153/760),其中男患儿为10.66%(81/760),女患儿为9.47%(72/760),男患儿略高于女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2,P0.05),而120例健康儿童咽拭子标本均未检测h MPV。1岁以下ALRTI门诊患儿h MPV阳性率为30.81%(61/198),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06,P0.05;χ2=9.023,P0.05;χ2=12.067,P0.01)。1~3月份ALRTI门诊患儿h MPV阳性率为48.76%(138/283),明显高于其它月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7,P0.01;χ2=14.385,P0.01;χ2=8.207,P0.05)。8株h MPV阳性毒株的病毒核苷酸与代表株的同源性为92.0%~99.6%,8株h MPV毒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1.2%~98.0%。h MPV感染同时存在A和B两种基因,且A2b,B1和B2为本区优势亚株。结论 h MPV是引起2015年~2016年深圳宝安区ALRTI门诊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多发于冬春季节和1岁以下儿童,且A2b,B1和B2为本区优势亚株,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儿童星状病毒感染的抗原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腹泻患儿星状病毒(Astrovirus)感染情况.方法用酶免法(EIA)检测粪便中星状病毒抗原.结果从528例测出100例阳性,阳性率18.9%.且大多在2岁以内.结论腹泻患儿有较多星状病毒感染存在,EIA抗原法为检测星状病毒腹泻提供较好的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