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以昼夜血压模式指导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124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以昼夜血压模式为依据,指导选用药物进行治疗,着重加强异常升高血压部份的降压治疗,同时加强血压监测:对照组仍按照常规方法治疗。6周为1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都检测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观察组降压的总有效率和昼夜血压模式转为正常杓形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以昼夜血压模式为依据指导用药降压治疗有较好的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常规社区健康教育和病情管理;为观察组患者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健康互助平台,促使其进行健康自我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压的控制效果。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的有效控制率为88%,其中有78例患者显效、10例患者有效、12例患者无效。对照组患者血压的有效控制率为76%,其中有66例患者显效、10例患者有效、24例患者无效。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血压有效控制率均明显高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可加强其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更有效地控制其血压,此法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治疗杓形和非杓形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降压效果及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141例,分为杓形组104例和非杓形组37例,均用厄贝沙坦(150mg,qd)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室重构指标(LVMW、EDV、ESV、EF)的变化。结果两组降压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杓形组优于非杓形组(P〈0.05);杓形组有明显左室重构作用,而非杓形组无左室重构作用(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对杓形原发性高血压可达到左心室重构效果,但对非杓形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比杓形差,左心室重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家庭血压监测(HBPM)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HBPM组和对照组各34例,HBPM组依据患者在家自测血压,对照组依据门诊血压进行降压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和降压治疗依从性.结果:HBPM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降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BPM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降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曲线影响。方法:根据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以及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选择符合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高血压者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两组,选择无创呼吸机治疗配合降压药物者为试验组,单纯药物降压治疗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昼夜血压曲线变化。结果:无创呼吸机能改善该类患者的非勺型血压曲线,夜间血压平均值较治疗前下降。结论:无创呼吸机能改善该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避免睡眠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6.
杨树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3,(16):2081-2082
目的探讨实施综合干预对出院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物的影响。方法将90例出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出院时将药物发给患者进行一般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有目的、有计划的综合干预措施:健康教育、加强降压药物应用指导、指导自我监测血压、心理干预。比较2组降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综合干预(10.23±3.59)个月,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血压达标、口服降压药物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出院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降压药物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贝那普利对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2例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联合组)22例和单用贝那普利(对照组)20例。治疗1个月后,对治疗前后降压效果及昼夜血压变化进行了比较,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对照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81.82%、70.00%,两组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降低夜间血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松龄血脉康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病,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减少昼夜血压波动,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对降压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220例高血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1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降压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血管危险性层次指导下的降压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54%、81.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血管危险性层次指导降压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选择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降压药物予以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调脂药物,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数据,通过计算血压达标率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82.8%)显著高于对照组(75.7%)(P<0.05)。观察组治疗后SBP为(123±10)mmHg、DBP为(86±10)mmHg;对照组治疗后SBP为(136±10)mmHg、DBP为(93±10)mmHg,2组治疗后的SBP和DBP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压联合调脂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安全高效,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药物治疗和护理对临界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将78例临界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针对性非药物治疗和护理,并每周进行随访指导、记录血压水平,测血压1次/w;对照组每周测血压一次并记录。结果观察组血压显著下降,对照组血压略有上升,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非药物治疗和护理达到了稳步降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科素亚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进而探讨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122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科素亚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加丙磺舒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血尿酸水平变化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值及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科素亚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明显优于缬沙坦加丙磺舒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调脂药辛伐他汀联合降压药硝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26例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患者,按入院随机号分为两组,每组各11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硝苯地平进行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行血脂及动态血压检查,记录24h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变化,并计算其均数标准差和24h动态脉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动态血压值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4h动态缩小脉压(24hPP)及收缩压变异率(SBPV)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变异率(DBPV)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且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脂药联合降压药可进一步提高血压的平稳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周莉 《中外医疗》2014,(16):161-162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进入到该社区的高血压患者80例,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抗高压药物,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的40例患者采用社区干预,主要包括饮食,锻炼以及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40例患者采用抗高压药的基础之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在干预之前的收缩压为(160±11)mmHg,干预之后的收缩压为(131±9)mmHg,在干预之前的舒张压为(98±14)mmHg,在干预之后的舒张压为(82±11)mmHg。对对照组的40例患者单纯的采用抗高压药进行治疗,在治疗之前的收缩压为(161±12)mmHg,在治疗之后的收缩压为(133±11)mmHg,在治疗之前的舒张压为(99±15)mmHg,在治疗之后的舒张压为(91±12)mmHg。在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明显的大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抗高压药加社区护理干预,显效29例,有效7例,无效4例。观察组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采用单纯抗高压药治疗,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7例。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5%。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曾盛芝  余飞  文海英 《西部医学》2014,(12):1626-1628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厄贝沙坦及哌唑嗪三联疗法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104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及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哌唑嗪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降压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以及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CREA)及尿酸(UA)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0%(P<0.05);两组治疗后的HR、SBP及DBP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BUN、CREA及UA水平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厄贝沙坦及哌唑嗪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能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及心率,安全性好,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吴小玉  何江  刘丽 《西部医学》2012,24(11):2102-2103,2106
目的观察依拉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以依拉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6个月,对照组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氟地平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较对照组佳,心率变异性参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O.05),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O.05)。结论使用依拉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压,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结合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综合干预结合药物治疗高血压可更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能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霍岩  徐凤  苗仲艳 《医学综述》2012,18(16):2641-2642
目的评价利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指导降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利用24 h ABPM仪对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时进行临床监测,根据血压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对照组未采用监测的治疗方案,患者出现不适时随机测量血压,调整临床用药。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达标率。结果治疗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ABPM指导临床降压治疗较常规治疗血压控制平稳、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门诊接受治疗的7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单纯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基础上联合服用贝那普利进行降压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降压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地控制在安全可靠地范围内,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参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1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及口服降压药物,观察组在口服药物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血压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血压下降更明显,达标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