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肺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组方和穴位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总结及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统计。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中药组方+穴位针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浴足配合艾灸足底穴位按摩治疗0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126例0级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足浴器行中药足部熏洗配合穴位艾灸;14 d为1个疗程,共观察治疗2个疗程;应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英国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量表积分及踝肱指数比较对比两组间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英国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量表积分及踝肱指数(ABI)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86.27%显著优于对照组42.00%(P〈0.01)。结论中药浴足配合穴位艾灸治疗0级糖尿病足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治疗组180例用中医穴位贴敷及中药足浴,隔日1次;对照组180例用甲钴胺0.5mg/次,3次/d,口服。1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3%(P〈0.01)。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医穴位贴敷配合中药足浴具有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且疗效优于单纯甲钴胺片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多媒体训练系统提高弱视患儿视力和重建双眼视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弱视患儿84例(155眼),随机分为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组43例(80眼,观察组)、传统弱视训练治疗组41例(75眼,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及三级立体视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轻度弱视的有效率为97.7%,中度弱视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分别为80.0%、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远视性弱视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5.0%,近视性弱视的有效率为73.3%,对照组分别为74.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双眼三级视功能都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媒体训练系统在全面治疗弱视上具有方便、快捷、患儿依从性好、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同时能重建双眼视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和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观察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7.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相较于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和护理更加具有显著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弥可保穴位注射及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弥可保穴位注射、中药足浴治疗。对照组加维生素B1、弥可保肌注,均1次/日,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20例,显效率为42.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相应结果分别为10例、18例、27.8%、7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弥可保穴位注射及中药足浴治疗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注射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与单纯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32例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与对照组(116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穴位注射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两组每天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2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穴位注射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耳穴贴压结合穴位按摩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高原发性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服用常规降压药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在接受降压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0.8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过程中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耳穴贴压结合穴位按摩,在保障降压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急躁易怒等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9.
结肠透析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K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应用结肠透析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每周2~3次;对照组应用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每周2~3次。疗程均为14 d。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4.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64,P=0.024)。结论结肠透析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DR患者90例(166眼),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84眼)和对照组45例(82眼),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银杏叶片、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94.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83%,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DR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定穴位推拿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48例,将其按照就诊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特定穴位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采用特定穴位推拿治疗可缩短病程,且可预防肺炎复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视感知疗法在学龄期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中使用压抑与遮盖法的疗效。方法将78例(155眼)学龄期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分别行压抑(43例,85眼)和遮盖(35例,70眼)法矫正视力较好眼,使用视感知疗法治疗1年后应用统计学分析疗效。结果压抑法的疗效优于遮盖法(P<0.05),总有效率也高于遮盖法(P<0.05),在轻、中度弱视患者中,压抑法的疗效均优于遮盖法(P<0.05),而在重度患者中,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采用视感知疗法治疗学龄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中,压抑法矫正视力的效果比遮盖法要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二磷酸腺苷( ADP)、肾上腺素( EPN)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3.2%(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DP、 E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DP、 EP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出血倾向。结论替罗非班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其血小板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无肌松全麻联合SLIPA喉罩置入对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主动脉夹层择期行介入下覆膜支架置入术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全麻使用肌松药并插入气管导管,观察组采用无肌松药全麻并置入SLIPA喉罩.对比手术中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两组拔管期呛咳、躁动等拔管反应,并记录从停药到拔管(喉罩)时间、麻醉药总量.结果 对照组麻醉诱导及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波动高于观察组;严重呛咳、躁动例数高于观察组;拔管时间长于观察组;麻醉药物总量高于观察组.结论 SLIPA喉罩联合无肌松全麻应用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手术安全可靠,比气管插管围术期应激反应低.  相似文献   

15.
王三清  魏魏  王健 《临床肺科杂志》2014,(11):2024-2026
目的探讨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住院肺结核患者179例,根据HBsAg检测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58.24%高于对照组17.05%,且两组在轻、中、重度肝损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ST112.8±84.3IU/L和ALT153.4±87.5I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70.5IU/L和103.3±71.3IU/L(P0.05)。观察组肝损害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较阴性者更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应当选用肝损害小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心肺功能不全高龄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采取的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照组39例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实施麻醉后的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以及手术过程中心电监测情况,评价腰-硬联合麻醉在心肺功能不全高龄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电监护监测的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心肺功能不全高龄患者手术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杨少华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599-1600
目的探讨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小儿重症肺炎患儿100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观察组5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CPAP治疗。对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率进行统计;治疗前后行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经过治疗,两组患儿PaO2均有明显提高,其中观察组患儿提高更为明显;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儿PaCO2均无明显改变,且两组患者差别亦不明显,治疗前后以及两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对发生重症肺炎的患儿实施CPAP治疗无需有创操作,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凌琳  张永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5):834-836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合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改变幅度更大(P<0.05)。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可以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9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观察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中IL-4、IL-6、IL-10及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T细胞和CD+4T细胞的绝对值及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CD+8T细胞的绝对值及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儿病情反复次数、持续时间及抗生素使用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匹多莫德能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于减少病情反复及持续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