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纤维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05年12月178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的临床应用体会. 结果 全部手术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术后放置胆道内置引流管、胆总管一期缝合107例,余71例放置T管引流,无一例中转开腹,胆道镜检查取石时间平均31 min(6~92 min),162例肝外胆管结石均于术中成功取净,术后1个月经B超检查内置管组107例中104例已排出,3例经胃镜取出,107例胆道内置引流管者随访3~51个月,平均27.8月,无胆道残余结石及胆道狭窄.16例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检查发现胆管残余结石5例,均为术中已知残余结石,术后6周经T管窦道1~3次取出. 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熟练技巧应用纤维胆道镜,能可靠彻底地清除肝外胆管结石,疏通主要肝管,为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术中微切开胆道镜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胆道镜检查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具有胆道探查指征的病人,施行胆囊管汇入部切开2~3mm,然后经此切开处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探查完成后,不放置T管,直接(一期)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微切口。结果自1996年12月至2003年8月已施行此术式42例。发现肝外胆管结石26例54枚,术中结石取净率为100%(26/26),阴性探查16例。胆道镜检查或协助取石时间在5~20min,平均用时10min,无一例胆瘘发生。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为8d。3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为14个月。经B超和CT证实,无一例有胆道狭窄表现。结论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进行胆道镜检查,与传统的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病人术后反应小,安全、方便等优点,免除了病人术后的带T管痛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并且适于大部分胆道结石的病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中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胆道镜检查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具有胆道探查指征的病人,施行胆囊管汇入部切开约2~3 mm,然后经此切开处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探查完成后,不放置T管,直接(一期)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微切口.结果: 自1996年12月至2003年10月间,已施行此术式44例.发现肝外胆管结石27例56枚,术中结石取净率为100%(27/27),阴性探查17例.胆道镜检查或协助取石时间为5~20 min,平均10 min,无一例发生胆瘘.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平均8 d.4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4个月,平均为13.6个月.经B超和CT证实,无一例有胆管狭窄表现.结论: 术中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进行胆道镜检查,与传统的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病人术后反应小,安全、方便等优点.此方法免除了病人术后带T管的痛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并且适用于大部分胆道结石的病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指导下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讨腹腔镜指导下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具有胆道探查指征的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经此切开处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探查完成后,放置T管或I期缝合胆总管。结果全组施行此术式152例,发现肝外胆管结石141例,术中结石取净率为100%;探查阴性11例。胆道镜检查和/或协助取石时间为8~35 min,平均15 min。152例微创手术均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腹腔镜下胆总管Ⅰ期缝合42例,放置T管引流110例,术后3~4周拔T管,无1例结石残留;并发胆瘘2例,未发现有胆道狭窄及残石病例。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为5 d。15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7个月,平均为8个月。经B超或MRCP证实,未发现有胆道狭窄及残石者。结论腹腔镜指导下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微创效果明显,如能在取净结石的情况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微创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代替术后T形管引流的可行性. 方法对1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不伴有完全性胆道梗阻)腹腔镜手术之前行鼻胆管引流,术中一期缝合胆总管. 结果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85 min.术后住院7~10 d,平均8 d.术后5 d经鼻胆引流管行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愈合良好,全组病人无胆漏、胆总管狭窄、肝内外胆总管残余结石、引流管脱落、胆汁性胰腺炎等并发症.18例随访6个月,1例胆总管内小结石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余17例未见胆总管明显扩张或狭窄.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网取石手术之前行鼻胆管引流,完全可以替代T形管体外引流,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11月,选择性地对26例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26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中疑存在肝内胆管残余结石而改行T管引流1例,术后8周经T管窦道取出结石;其余25例均一期缝合胆总管.手术时间45-110 min,平均65 min.术后胆漏1例,经引流6天自愈.术后住院6-12 d,平均7.5 d.术后随访3-22个月,平均11个月,B超或MRCP无结石复发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掌握缝合技巧和技术要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毕Ⅱ式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及胆道镜治疗。方法对78例胃毕Ⅱ式术后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32例,其中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 胆总管一期缝合12例;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22例;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左肝外叶切除6例。结果除4例中转开腹外,74例获成功。内镜及腹腔镜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90~240(平均135)min,住院天数4~12(平均9.3)d,术中出血50~400(平均95)ml。随访14~22个月,平均19.4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胃毕Ⅱ式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者施行腹腔镜及胆道镜治疗成功率较高,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对肝外胆管结石进行切开探查取石及一期缝合的临床价值和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增城市人民医院以及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选择性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29例。 结果2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5~165 min,平均(95±22) min。术中出血5~45 ml,平均(20±11) ml。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5±0.7) d。术后随访复查6~12个月,无残余结石、胆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严格选择性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切实可行、安全、可靠,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对适宜的病例选择性地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应用腹腔镜手术设备和纤维胆道镜及其配套器械,为10例胆管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60min~240min,术后24h内可下床活动、胃肠功能恢复并进流质饮食,术后5d~7d出院.无1例发生胆管残留结石,胆汁漏,胆道出血或胆道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一期缝合临床可行,但应慎重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2004年5月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1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46例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成功127例,置T管引流12例,中转开腹7例。手术时间90-210min,平均125min。术后住院时间5-14d,平均7d。腹腔引流管留置3-13d,平均6d。术后胆漏18例,引流胆汁量5-300ml/d,平均25ml/d,持续1-12d.均保守治愈。无胆道出血及腹腔感染,无手术死亡。115例随访0.5-6年,平均1.5年,胆总管残石3例,再发结石2例,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治愈。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继发结石的治疗,结石单发或〈10枚,直径≤1.0cm,肝内、外胆管无狭窄、占位,下端通畅无须引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