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定性价值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 (SPN)的定性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72例SPN患者 ,先行薄层 (3~ 5mm)平扫 ,再静脉注射对比剂 (优维显 ) 10 0ml后 ,对选定的结节中心行动态CT增强扫描 ,测量其增强前后的CT值 ,并对其中 36例行三维表面重建。结果 肺炎性结节以重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 >6 0HU ,动态曲线呈持续上升型 ;肺癌性结节以轻~中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为 2 0~ 6 0HU ,动态曲线呈缓慢持续升高型 ;肺结核结节以轻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 <2 0HU ,动态曲线呈平坦型。三维重建成像显示 :恶性肺结节以Ⅰ、Ⅱ型血管异常为主 ;良性肺结节以Ⅳ型血管异常为主。结论  (1)动态CT增强扫描对SPN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2 )动态CT增强中追加三维重建 ,亦有利于SPN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肺孤立结节的动态CT增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同层动态CT增强评价肺孤立性结节。方法:选择41例直径≤4cm的肺孤立性结节进行研究,其中肺癌29例,肺结核球7例,肺炎性结节3例,肺错构瘤2例。静注碘剂100ml前后,对病灶中心作薄层扫描,测量增强前后CT值。结果:肺癌和肺炎性结节显强化,肺结核球和肺错构瘤轻度强化或不强化,肺癌和肺结核在75s和135s时间段增强比较中均有统计学显性差异(P<0.05)。结论:①动态CT增强对肺癌与肺结核球等结节的鉴别极有价值,并可将增强后CT净增值<20HU,作为良恶性结节的阈值指标;②动态CT增强中应重视淋巴结的观察,有利于SPN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评价螺旋CT动态增强薄层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观察证实的SPN患者的CT资料。其中周围型肺癌47例,结核瘤23例。炎性结节7例,错构瘤2例。在静脉注射碘对比剂100ml(3.5ml/s)前后,对病灶进行一系列薄层扫描,测量增强前后各扫描层面的CT值,计算结节的最大强化CT值和SPN/A0值。描绘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结果 肺癌和炎性结节的最大强化值与结核瘤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肺癌和炎性结节的SPN/Ao值与结核瘤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肺癌和炎性结节的最大强化CT值和SPN/Ao值无显著性差异。肺癌和炎性结节的各时相强化值在注射碘对比剂40s,2min无显著性差异。在5min,8min有显著性差异。平扫3组间CT值无显著性差异。32例肺癌,5例结核瘤,2例炎性结节呈不均匀强化;12例肺癌,2例炎性结节呈均匀强化;3例肺癌,6例结核瘤和2例炎性结节呈周围型强化;9例结核瘤和1例错构瘤呈包膜样强化;1例炎性结节,3例结核瘤和1例错构瘤无强化,结论 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能准确判断SPN的强化程度及类型。可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靶扫描的强化特点、类型及机理,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67例SPN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靶扫描,计算三期CT净增值和重建结节血管;先采用16排CT行全肺常规扫描,随后行SPN的定位靶扫描,再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浅静脉注入20 ml对比剂,注射速度为4.0 ml/s,行Testbolus扫描,测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峰值以及设定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延迟时间,再以同样的速度按1.0 ml/kg体重注入对比剂,以和定位靶扫描相同的方法行SPN肺动脉期、主动脉期、延迟期三期扫描.结果 良、恶性结节肺动脉期、主动脉期和延迟期CT净增值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以CT净增值≥20 HU作为恶性诊断标准,其准确性为64.2%;以CT净增值主动脉期≥20 HU且肺动脉期<20 HU作为恶性诊断标准,其准确性为80.6%;仅以肿瘤血管作为恶性诊断标准,其准确性为77.6%;如以CT净增值主动脉期≥20 HU,肺动脉期<20 HU或显示肿瘤血管作为恶性诊断标准,准确性最高,为92.5%.结论 MSCT增强三期靶扫描SPN各期CT净增值联合肿瘤血管重建有助于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孤立肺结节(SPN)的增强CT诊断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检查方法分为动态和多期增强扫描两类,以SPN的强化程度、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S/A)、时间-密度曲线类型、灌注值、强化模式、肿瘤血管征等作为诊断依据。以强化值<15HU、S/A<6%为界值,可区分出良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类型有助于恶性与炎性结节的鉴别;肿瘤血管征可作为特异性诊断指征;包膜样强化或内壁规则的周围强化高度提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时40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分别在平扫及增强后30s、60s、120s和180s测量病灶的CT值,获得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TA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结核瘤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增强扫描小肺癌与结核瘤的CT强化程度有显著差异,但炎性结节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小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瘤三种病变的TAC形态不同.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能显示SPN的强化特征并有助于定性诊断,是鉴别SPN良、恶性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结节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强化曲线与其周围血管强化的异常改变。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cm的孤立性肺结节,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周围型肺癌19例,结核瘤8例,炎性结节15例,在静脉注射碘对比剂100ml(3.5ml/s)前后,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测量增强前后各扫描层面的CT值,计算结节的最大强化CT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其周围肺血管改变,确定结节的强化类型。结果肺癌和炎性结节的最大强化值与结核瘤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周围型肺癌的强化范围20~70Hu,平均40Hu,在15例炎性结节中有9例强化后CT值〉70Hu,8例结核瘤强化后CT值均〈20Hu,结节强化‘类型:完全强化型26例,其中肺癌16例,炎性结节10例;周围强化型9例,其中结核瘤6例,炎性结节3例;包膜强化型5例,其中肺癌3例,结核瘤2例;表现结节内血管征8例,其中肺癌6例,炎性结节3例;肺血管纠集征9例,其中肺癌8例。炎性结节2例。结论周围型肺癌、炎性结节较结核瘤显著强化,强化值≤12提示为结核瘤,结节内血管征及血管纠集征则对鉴别诊断炎性结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孤立性肺结节增强扫描CT值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增强薄层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 (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7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 3cm)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 ,比较增强前后CT值变化 ,分析结节强化程度和强化类型对其良、恶性鉴别的意义 ;并对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强化程度和强化类型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恶性SPN强化值 ( CT值 )≥ 3 0HU ,良性SPN强化值 <3 0HU有显著性差异 ;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强化程度和强化类型不同。结论 增强CT扫描能显示SPN的强化特征并有助于定性诊断 ,是鉴别SPN良、恶性的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球的CT增强表现及其与内科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肺内结核球的CT增强表现,探讨不同增强表现与内科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肺内结核球23例,全部在平扫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测得结节的最大增强CT值,SPN/AO值,时间-密度曲线,结节的增强形态,并对部分病例增强表现与内科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87%的结核球最大强化CT值小于20 HU,13%的病灶最大强化CT值大于20HU。87%的结核球SPN/AO值小于等于10%,13%的结核球SPN/AO值大于等于10%。强化类型分为4型:56.5%呈包膜样强化,17.4%为周围型强化,13%不均匀强化,13%无强化,时间-密度曲线:最大强化CT值小于20HU组,时间-密度曲线低平,近乎水平。不均匀强化组,时间-密度曲线5min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周围型强化及不均匀强化病灶抗结核治疗易于吸收,包膜样强化及无强化病灶抗结核治疗疗效较差,不易吸收。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可靠估计结核球的增强程度及增强形态,对确定诊断及预测内科治疗效果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强化特点,探讨动态SCT增强扫描对SPN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100ml,注射流率3ml/s,延迟15s开始扫描,至180s结束,测量结节中心增强前后的CT值,分析最大强化值及时间-密度曲线(TAC),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肺炎性结节及恶性结节均显著强化,肺炎性结节强化峰值的时间较肺癌结节延迟。恶性结节的TAC表现为陡峭的上升支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炎性结节的TAC表现为上升支平缓,部分见降支。结核球等其它良性SPN无明显强化。结论:动态SCT增强扫描对SPN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SPN的强化峰值及TAC形态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肺部3期增强扫描方式对肺部孤立性小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应用改进的增强扫描方式(即3期扫描)检查的SPN患者的影像资料。3期扫描包括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平衡期120 s,分析SPN的强化程度及增强方式,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通过曲线首尾两点做直线,对照发现,代表慢性炎症的直线斜率要大于代表肺癌的直线斜率。肺癌和慢性炎症通过肺3期增强扫描,CT值增长幅度较大,肺癌增强扫描后最大增长值平均为25 HU,且一般会均匀强化,慢性炎症为35 HU,且一般为周边强化明显;结核增长幅度不大,平均为10.9 HU,且一般中央不强化。结论:通过3期增强扫描,结核比较容易区分,而肺癌和慢性炎症因为增长幅度都较大,增强CT值之间有交叉,所以通过时间-密度曲线首尾两点做直线,其斜率可对慢性炎症和肺癌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直径≤3 cm的SPN患者35例(其中恶性结节25例,良性结节10例)进行前瞻性CT灌注成像研究,先行全肺层厚为10 mm螺旋CT扫描,然后对病灶进行灌注扫描。选择同层面主动脉为灌注动脉,分别测得SPN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结合增强前后SPN的形态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恶性结节的BF、BV、MTT和PS值分别为(146.17±58.77)ml/100 mg、(6.45±1.38)ml/(100g.min)、(5.09±3.19)s和(16.33±6.62)ml/(100g.min),良性结节的BF、BV、MTT和PS值分别为(69.90±58.09)ml/100 mg、(3.88±1.81)ml/(100g.min)、(4.06±1.77)s、(6.18±3.55)ml/(100g.min)。良、恶性SPN的TDC类型不同,恶性SPN的TDC可见A、B、C三型,其中以A型和C型为主(21/25,84.0%);良性SPN的TDC以D型(无明显强化型)为主。良、恶性SPN的增强峰值、增强净增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恶性结节的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净增值≥25 HU为诊断恶性结节的阈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88.9%、80.0%、84.2%。结论:CT-PI扫描可反映SPN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结合SPN的形态学特征可提高SPN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HRCT扫描结合MSCT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SPNs)的价值。方法:收集直径小于3cm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48例,其中周围型肺癌28例,单发转移瘤5例,肺炎性假瘤5例,结核瘤4例,肺血管瘤2例,支气管肺腺瘤2例、肺错构瘤2例。48例患者均先行常规胸部CT扫描,然后对兴趣区行HRCT扫描,然后行胸部动态增强扫描,并测量其CT值增强幅度。结果:HRCT扫描结合MS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正确率为90%,HRCT扫描可以更好显示病灶边缘特征及内部结构,动态增强扫描可见肺内恶性结节大多均匀增强,且增强CT值大于20HU,平均增强CT值为35HU。良性结节多周边增强,且增强CT值小于10HU。结论:根据SPNs的HRCT基本形态特征,并结合MSCT动态增强扫描强化特征有助于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定性诊断,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对结节/肿块样肺炎与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胸部常规CT平扫发现肺内病变并于1周内行Revolution CT能谱模式双期增强扫描的4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肺炎16例、肺癌27例,分别测量病灶碘值、水值和同层主动脉碘值,并通过公式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差值(dNIC)、动-静脉期碘浓度差值(dIC)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40-7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能谱CT各定量参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能谱模式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测肺癌碘值、能谱曲线斜率(λHU40-70)及动脉期NIC均低于结节/肿块样肺炎,碘值分别为(25.76±2.62)×100μg/cm3、(31.77±5.67)×100μg/cm3,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4.92±0.59、6.12±1.23,动脉期NIC分别为0.23±0.04、0.28±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4.36、-3.26,P<0.05)。静脉期所测肺癌碘值、λHU40-70及静脉期NIC与结节/肿块样肺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碘值分别为(23.19±4.30)×100μg/cm3、(24.05±3.52)×100μg/cm3、λHU40-70分别为4.06±1.21、3.84±1.08,静脉期NIC分别为0.45±0.11、0.49±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64、-1.15,P>0.05)。肺癌dIC低于结节/肿块样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1)。各期能谱扫描所测水值及动-静脉期dNIC在肺癌与结节/肿块样肺炎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谱CT增强扫描所测定量参数有助于肺癌与结节/肿块样肺炎鉴别诊断,动脉期碘值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SPN与AO CT增强比值在螺旋CT动态增强薄层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观察证实79例成年患者肺部孤立结节(直径≤3 0 cm)进行研究,其中周围型肺癌 47 例,结核瘤 23 例,炎症结节7例,错构瘤2例。在静脉注射碘对比剂100 ml(3 5 ml/s)前后,对病灶进行一系列薄层扫描,测量增强前后各扫描层面的CT值,计算结节的最大增强 CT值和 SPN/AO值,分析结节的增强类型。 结果 肺癌和炎症结节的最大增强值(47±15 Hu和45±19 Hu)大于结核瘤的最大增强值(18±9 Hu)(P<0 01),肺癌和炎症结节 SPN/AO值(40±20%和 45±29%)大于结核瘤的SPN/AO值(12±12%) (P< 0 01),肺癌和炎症结节的最大增强 CT 值和 SPN/AO 值无显著性差异(P>0 05)。 结论 SPN与AO CT增强比值在螺旋CT动态增强薄层扫描中能准确判断SPN的增强程度,可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结节样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结节样周围型胆管细胞癌(PCC)的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15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样PCC患者,11例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6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15例共检出病灶19个,直径(2.8±1.4)cm,于肝左、右叶均见分布.CT共检出15个病灶,增强扫描示14个病灶动脉期呈周边强化,门脉期显示8个病灶内对比剂向中央扩散强化,6个病灶未见上述强化方式;1个病灶CT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改变.4个病灶见邻近肝包膜凹陷,2个病灶伴随胆管轻度扩张.6例MRI共检出6个病灶,T2WI示5个病灶呈不规则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示相应区域均见强化;另1例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有异常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信号.结论:结节样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多样,与病灶内各种成分的比例和分布相关,其动态增强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何茜  韩丹  宋光义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2):1072-107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恶性与炎性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S)(≤4cm)进行研究,分别于注射对比剂1.5ml/kg前后,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测量CT值,分析结节的增强值、强化模式、时间-密度曲线。经病理证实14例恶性结节、2例炎性结节及经临床抗炎治疗后完全吸收的炎性结节6例,共22例纳入本课题研究。结果:动态增强:①增强值:强化峰值为20~60HU的病例中,肺恶性结节14例,炎性结节8例;②强化模式:恶性结节以完全强化型为主,炎性结节以周围强化型为主;③时间-密度曲线:恶性及炎性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有一定差异,恶性组于达峰值后略下降,炎性组达峰值后下降较明显。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恶性与炎性结节的强化模式,时间-密度曲线有一定的差异,而强化峰值无明显差异。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对鉴别肺恶性及炎性结节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肺孤立性结节薄层动态螺旋CT扫描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薄层动态螺旋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 (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8例SPN先行薄层平扫 ,再注入优维显 10 0ml ,延迟 3 0s、1min、2min、5min、10min及 15min薄层动态扫描。结果 肺癌、炎性假瘤强化程度明显高于结核与错构瘤 ,以 2 0HU为CT差阈值 ,敏感性为 10 0 % ,特异性为 96% ;肺癌强化峰值约为 2min ,炎性假瘤约为 5min ;炎性假瘤强化持续时间较肺癌长 ;结核与错构瘤均无明显强化 ,但部分结核有典型环形强化。薄层扫描能更多地发现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征象 ,对CT值的测量更准确。结论 薄层动态螺旋CT扫描对SPN有重要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对48例SPN患者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记录净强化值(PH)、结节-主动脉的净强化比值(CER)、时间-密度曲线(TDC)及强化方式(EP).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 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较良性结节有更高的PH值、CER值(χ2=12.76、21.00,P值均<0.001);而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的PH值、CER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表达28例, MVD计数恶性结节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F=110.08,P值均<0.001).CT动态扫描参数PH值、CER 值与恶性、良性和炎性结节的MVD呈正相关性.结论 CT动态增强对SPN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其动态增强的特点与SPN的微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早期诊断价值,确定有价值的评价指标。方法:收集30例SPN患者进行了多排螺旋CT靶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后处理,分析SPN自身形态,血管、支气管关系,TDC形态及强化幅度,研究其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SPN的关系。结果:利用支气管重建技术和血管重建技术可以成功显示其与SPN关系,恶性SPN强化程度多≥20,TDC类型以I型占大多数。结论:多排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方法,能清晰显示SPN自身形态及支气管、血管关系以及强化程度,TDC类型对恶性SPN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