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4例硬膜外麻醉中出现寒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组Ⅰ静脉注射安定5~10mg,组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安定治疗硬膜外麻醉中出现的寒颤起效迅速,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84例硬膜外麻醉中出现寒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组Ⅰ静脉注射安定5 ̄10mg,组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10mg,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安定治疗硬膜外麻醉中出现的颤起效迅速,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尧  陆松虹 《安徽医学》2002,23(5):36-37
目的观察曲马多静脉注射对硬膜外麻醉期间寒颤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ASAI-Ⅱ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期间出现寒颤者,分别给予曲马多1.0 mg/kg,稀释后静注,观察用药后2 min、5 min、10min寒颤级别的变化,同时监测MAP、HR、SpO2、RR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用药10 min后有36例寒颤消失,MAP、HR、SpO2和RR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曲马多1.0 mg/kg静注用于治疗麻醉期间寒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腔注射少量曲马多对手术患者寒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硬膜外注射少量曲马多对手术寒颤的影响。方法: 胆囊切除患者10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选择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麻醉平面测试后,再注入0.75%布比卡因4 ml加曲马多50 mg(1 ml),对照组注入0.75%布比卡因4 ml加生理盐水1 ml,记录阻滞平面、血压(BP)、心率(HR)。观察患者寒颤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平面均在T4~T12,麻醉后BP、HR均略有降低,观察组发生寒颤15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0例(P<0.05)。结论: 硬膜外腔注入少量曲马多可以降低围术期寒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寒战是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运动,表现为寒颤、战栗、肌强直或躁动不安。全麻与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为5%~65%。曲马朵(tramadol)已被用于治疗和预防全麻后寒战反应。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剂量曲马朵对硬膜外麻醉术后寒战反应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长托宁预防剖宫产术中寒颤的发生文献已有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麻醉前预注长托宁加地塞米松对剖宫产术中寒颤的预防有无优越性。方法6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ASAI~Ⅱ级,均无心、肺、脑及神经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产妇均为30例。术前I组静注长托宁0.5mg,Ⅱ组静注长托宁0.5mg和地塞米松10mg。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血压、心律,记录产妇寒颤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围术期,I组有轻度寒颤15例,重度寒颤0例,发生率为50%,Ⅱ组有轻度寒颤3例,重度寒颤O例,发生率为10%。结论小剂量长托宁、地塞米松用于预防围术期寒颤优于单用小剂量长托宁。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复合麻醉在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惠明  刘克猛  林凤洁  周少宇 《海南医学》2005,16(8):108-108,153
目的探讨椎管内复合麻醉(CSEA)应用于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Ⅱ~Ⅲ级高危BPH患者60例,术前积极治疗并发症,随机分为二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椎管内复合麻醉组(CSEA组)30例。手术治疗均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或电汽化术。监测二组病人麻醉前后收缩压的变化,对术中镇痛质量进行评价及观察术中病人寒颤发生例数。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后血压均有下降,但两者之间无差别(P>0.05);镇痛质量CSEA组明显优于EA组(P<0.05);寒颤发生率EA组明显高于CSEA组(P<0.05)。结论术前积极治疗高危BPH患者的并发症后,CSEA可作为其手术治疗的麻醉选择,麻醉效果确切而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硬膜外中持续注药的麻醉效果。方法49例病人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给与小剂量镇痛,镇静药。结果术中辅以镇痛,镇静药,因剂量小。分次给药,未发生由镇痛,镇静药引起的循环呼吸抑制。结论老年硬膜外麻醉中用术中辅以镇痛,镇静药,因剂量小,分次给药,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种椎管内麻醉术在剖宫产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刮宫产术采用椎管内麻醉已为大家所接受.传统的方法是连续硬膜外麻醉(EA),近年,采用腰麻(SA)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的报道已颇多。本文比较三种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足向置管行剖宫产术麻醉效果观察邵建东,张子璞(沂水中心医院)关键词麻醉,硬膜外;剖腹产术剖宫产术应用硬膜外麻醉时,习惯于头向置管,在临床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产科手术技术的改进提高,现在大多数采用硬膜外剖宫产及凡能登提儿切口,要求麻醉效果更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次硬膜外麻醉、腰一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急诊手术240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单次硬膜外麻醉,Ⅱ组为腰一硬联合麻醉,Ⅲ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观察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效果和起效时间、局麻药用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麻醉效果最好,满意率100%,Ⅱ组次之,Ⅲ组最差;起效时间,Ⅱ组最快,Ⅰ组次之,Ⅲ组最慢,Ⅲ组与Ⅰ、Ⅱ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局麻药用量Ⅱ组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Ⅰ组有低血压4例,Ⅱ组有低血压12例,恶心呕吐4例,术后头痛9例,Ⅲ组低血压5例,恶心呕吐1例。三组患者均无全脊髓麻发生。结论单次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的规律性及麻醉效果。方法:将74例胆囊切除术随机分为A组(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B组(穴位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C组(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以单盲法进行观察。结果:硬膜外麻醉首次用药量A、B两组较C组分别减少1.5%利多卡因用量38.17%、29.27%;麻醉效果:A、B两组Ⅰ级68.00%、56.00%,C组Ⅰ级12.00%,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P<0.001)。结:针刺(包括穴位电极刺激)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提高针麻效果,满足了腹部手术对麻醉的基本要求,弥补了针麻效果之不足,术中镇痛完全,肌肉松驰,牵拉反应轻,保留了针麻对生理扰乱小的优点,使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之一;监测提示术前、麻醉后、术中及术毕呼吸、循环功能变化不大,但静注啶对呼吸频率、SPO2的影响和胆囊于术中心率、血压的变经应随时提高警惕、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黄疸手术两种麻醉选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阻塞性黄疸手术47例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30例,全身麻醉17例。术中观察心率,血压下降幅度及低血压持续时间,并用X^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硬膜外麻醉组术中血压下降≥30%者22例,且对麻黄碱升压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腰麻联合硬膜麻醉与传统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阑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A组30例,行L2-3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30例,行T11-12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腰麻联合硬外麻醉较连续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快,肌肉松弛完善,阻滞范围广,牵拉反应小,且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为阑尾切除术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持续硬膜外麻醉(CEA)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择期二次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组(36例)和持续硬膜外麻醉组(34例),观察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合并症、对孕妇血流动力学和对新生儿的影响,手术者对麻醉方法和产妇术后镇痛的评价。结果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组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组比较具有用药量少、起效时间快、镇痛完善和腹部肌肉松弛好等优点,手术者对麻醉效果和产妇对术后镇痛都满意。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持续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对于二次剖宫产手术仍能达到很满意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对行子宫切除术的106例患者行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结果本组麻醉硬膜外穿刺和腰麻均成功者102例,4例于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结论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少、阻滞完善,对循环干扰相对较小,可连接术后镇痛泵及硬膜外麻醉不受时间限制的优点,同时也减少了脊麻后头疼的发生率,可视为子宫切除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腹腔镜手术选硬膜外麻醉131例,对术中人工CO2气腹不适,低氧血症,麻醉平面及辅助用药,术后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选择性的采用硬膜外麻醉正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取措施对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方法从收治的行二次剖宫产术的孕妇中随机选取80例,年龄26~40岁。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与持续硬膜外麻醉(CEA)组,各40例。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孕妇的麻醉效果、对新生儿与孕妇的影响、合并症、手术者对产妇术后镇痛效果与麻醉方法的评估(P<0.05)。结果 CSEA组在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药剂量、产妇腹部的肌肉松弛程度、术后镇痛完善效果等方面优于CEA组。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方法应用到二次剖宫产术中,有助于降低孕产妇在手术中的生理与心理痛苦,降低临床合并症的发生率,提升孕产妇的临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了解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利弊。②方法 麻醉剖宫产5000例,其中一点穿刺4387例,选L2~3或L3~4硬膜外间隙穿刺;两点穿刺者613例,先行L1~2或L2~3硬膜外间隙穿刺,然后再行L2~3或L3~4蛛网膜下隙穿刺;腰麻用药为轻密度液、重密度液各2500例;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③结果 5000例产妇麻醉效果满意,不需硬膜外补充用药;98.67%的产妇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理想;7.30%的产妇出现不良反应。④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是一种较理想的剖宫产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侧连续硬膜外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对36例下肢手术的患者,使用单侧连续硬膜外麻醉,并观察患者的麻醉效果。SPO2,ECG,BP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单侧连续硬膜外麻醉,生理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同时应用镇静药物克服了对侧肢体的不适感,便于围术期的麻醉管理。结论:此方法对单纯下肢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是较好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