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清解汤治疗小儿上感发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国菁  唐为勇 《中成药》1996,18(5):26-27
应用清解汤治疗小儿上感发热54例为治疗组,与西药病毒唑治疗上感发热54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患儿不仅退热快,症状消失早,而且无倦怠、纳差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解煎剂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口服清解煎剂治疗。两组治疗3天后,比较患者的体温下降情况,以及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95.83%VS83.33%,P0.05);退热速度方面,治疗组也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解煎剂联合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者,具有退热快、不伤津液的良好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必通煎剂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19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必通煎剂对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压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9例以必通煎剂和可立平治疗,对照组纳入19例,完成17例,以卡托普利片和可立平治疗,疗程2~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2组临床降压疗效无明显差异。改善肝火亢盛证症状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必通煎剂不仅有与卡托普利相近的降低血压的疗效,而且具有降低血浆内皮素、改善或缓解肝火亢盛证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韦润生 《陕西中医》2014,(3):286-287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小儿急性上感发热对临床症状的影响,探讨该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本院诊治的164例急性上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82)和对照组(n=82),治疗组患儿常规治疗并加用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病毒唑,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各种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与患儿年龄、性别和中医证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上感发热,能够缩短病程,且疗效不受年龄、性别和中医证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上感颗粒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采用双盲双模拟1∶1∶1比例分组,分为上感颗粒(治疗组)20例,日夜百服咛(对照组)20例,上感颗粒安慰剂(安慰剂组)20例.观察患者即刻退热作用、解热时间、临床症状消失率、临床痊愈率.结果 (1)即刻退热作用: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有明显的即刻退热效果优于安慰剂组(P<0.05).(2)解热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P<0.05).结论 上感颗粒治疗外感发热能有效退热,改善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拔罐配合抗生素治疗儿童急性上感后咳嗽2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俊 《山西中医》2010,26(8):34-34
目的:探讨拔罐治疗小儿急性上感后咳嗽的疗效。方法:将儿童急性上感后咳嗽患者45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0例和对照组231例。对照组仅使用伤风止咳糖浆、速效感冒冲剂、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上同时使用拔罐治疗,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43.3%,两组比较差异显具著性(P〈0.01)。结论:背部定喘、肺俞、肺底三穴位拔火罐结合西药治疗儿童急性上感后咳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一服清颗粒洽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服清颗粒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感发热患儿10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用一服清颗粒,对照组30例用静脉滴注青霉素、病毒唑(高热的患儿首次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治疗组24h内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回升)者为71.14%,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24h内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回升)者为60.00%,总有效率为93.33%。24h内退热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服清颗粒治疗小儿上感发热具有退热快、疗效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谢少龙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2):154-154,174
目的观察上感合剂合炎琥宁粉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炎琥宁粉针联合上感合剂,对照组予青霉素联合病毒唑;比较两组体温、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上感合剂合炎琥宁粉针对风热外感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湿热型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番石榴叶煎剂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葛根芩连汤煎剂治疗。疗程为3天。结果: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前后相比,症状积分除发热外,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单味中草药番石榴叶对急性湿热型腹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有效、廉价、使用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5,(5):540-542
目的:观察病毒上感合剂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方法: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使用炎琥宁粉针静脉滴注,同时口服病毒上感合剂;对照组单用炎琥宁粉针静脉滴注。两组均以3d为1疗程,观察体温、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56%,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两组退热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病毒上感合剂联合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透表清气之上感颗粒治疗上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服用上感颗粒,对照组服用日夜百服宁片;观察并比较两组即刻退热作用和解热时间,以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退热及改善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透表清气之上感颗粒治疗上感发热有较好疗效,能够缩短退热时间,缓解发热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2.
周礼卿 《河南中医》1998,18(5):305-305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面尚无理想的特效药。我们运用中医学理论,采用中药浓缩煎剂—上感灵治疗,疗效满意,且无毒副作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笔者临床观察了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10...  相似文献   

13.
热炎宁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20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热炎宁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方法。治疗上感风热证320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相关症状体征、起效时间和实验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炎宁颗粒为治疗上感风热证安全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味海马煎剂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治疗组51例用单味海马煎剂治疗,对照组用西医常规疗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ET水平均比正常值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80.39%,且ET水平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ET水平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味海马煎剂对腰椎管狭窄症导致的神经损伤有较好疗效,其治疗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内皮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清开灵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娟芳 《河南中医》1999,19(5):13-15
将48例“上感”患者依入院顺序按3:1分配成治疗组(清开灵组)和对照组(洁霉素组),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效率和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1%和83%,对照组为775%和58%,清开灵组明显优于清霉素组(P〈0.01)。清开灵对各“上感”疗效可靠,但最佳适应证为“热入营分证”。对量效关系分析表明:成人对清开灵的合适用量为80mo/日Bid,宜过于加大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口服带状疱疹煎剂配合外用带状疱疹擦剂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138例患者分为冶疗组70例,采用带状疱疹煎剂加带状疱疹擦剂配合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用聚肌胞、病毒灵作对照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9.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带状疱疹擦剂加带状疱疹煎剂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五苓散加味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45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五苓散味口服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中药治疗组45例,比较两组病儿的发热时间及大便正常时间,三天治愈率。结果:中药治疗组在发热时间,大便正常时间,以及三天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五苓散加味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观察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肾衰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34例小儿急性肾衰患者在采取合理饮食,抗感染,利尿降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失调综合治疗外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17d。结果:对治疗组34例,治愈以临床症状消失,尿量和血液生化指标恢复正常为标准。以尿量,血尿素氮恢复正常及治愈时间性为疗效观察指标。结论:两组各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泰诺感冒咳嗽糖浆治疗小儿上感的疗效。方法 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对泰诺感冒咳嗽糖浆组 (治疗组 )和小儿速效感冒冲剂组 (对照组 )共计 65例上感患儿治疗前后的上感症状 (发热、咽痛、咳嗽、鼻塞、肌肉酸痛、流涕、乏力和纳差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4.2 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3 .3 3 %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泰诺感冒咳嗽糖浆在退热、缓解咳嗽、鼻塞和增加食欲等方面较小儿速效感冒冲剂具有更明显的疗效 ,是治疗小儿上感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外感发热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抗炎抗病毒等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和冰力降温贴的辅助治疗,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后0.5、1、1.5小时体温变化及降温幅度,并观察2组用药后24、48、72小时的退热疗效。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71.67%,对照组46.6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用药1.5小时后治疗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2组体温下降幅度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快,体温不宜复升,经济、方便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