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中药混乱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上;分析了造成中药品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是以伪充真,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别名过多以及误传、误学、错采、错收.提出了澄清中药混乱品种的办法,应加强药政管理,统一中药名称,发展正品药材生产,进行本草学研究及中药成分、药理、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对与中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某些贵重药材,由于价格昂贵,来源稀少,常发现以伪充真或掺伪现象。对此,除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外,经验鉴别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它简便易行,对鉴别药材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了6种贵重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方法,供药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银花的掺伪物王线珍王惠(河南省洛阳市药材站,河南471000)主题词金银花/分析中药鉴定学今发现部分市售金银花的质量较差,有掺伪现象,现鉴定报道如下:①搓糖金银花:商品润柔,质重、味甜,易发霉变质。②搓白矾金银花:质硬而脆,味酸而涩。水溶液经无机盐...  相似文献   

4.
中药蟾酥与其掺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原名蟾酥眉脂。始见于《药性本草》,至《本草衍义》才有蟾酥之称[1]。蟾酥含有多种强心甾体化合物,许多中成药组方中都有蟾酥成份,如牙痛一粒丸、六应丸、梅花点舌丸、痧药、麝香保心丸、六神丸等。蟾酥性温,味甘、辛,有毒,具有解毒消肿、通窍、止痛的功效。由于蟾酥临床应用不断扩大,价格昂贵,货源紧张,故常有掺伪现象,掺伪品种复杂多样,严重影响了药材质量和医疗效果,因此很有…  相似文献   

5.
穿山甲,羌活的伪混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药材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药材市场趋于规范,假冒现象受到一定遏制,但伪混现象趋于隐蔽,由原来的造假为主,到现在的以掺假为主。掺假品种由贵重中药向普通大宗中药发展,掺杂物多以粉末、颗粒的形式为主,特别是可溶性化学品如硫酸镁等,更具蒙骗性,增加了鉴别难度。部分价格高,药源较为紧张的品种,掺入一定量价格低廉、药源易得,且外形相似的药材,如:  相似文献   

6.
白矾是一种无色或淡黄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的结晶 ,主要含水硫酸铝钾 [KAL (SO4) 2 )· 12 H2 O]。其性味、功效及应用与鸡内金、穿山甲、土鳖虫、全蝎、紫河车、冰片均不相同。但在药材市场中 ,笔者发现这六种中药均为有不同程度的掺白矾现象 ,严重影响中药的质量。为了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 ,特将这六种掺白矾中药的性状特征、掺伪方法及理化鉴别方法介绍如下。1 鸡内金1.1 正品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呈不规则卷片状 ,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砂炒后表面变为淡黄色 ,质松脆易碎 ,味微苦 ,无酸涩味。1.2 掺伪方法 将砂炒至…  相似文献   

7.
董红丽 《中原医刊》2002,29(11):48-48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 ,品种繁多 ,历史悠久。由于地区使用习惯及药材外形相似等因素 ,中药的同名异物和名不符实的现象比较普遍 ,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 ,为牟取暴利 ,以假乱真 ,鱼目混珠 ,扰乱中药市场 ,严重影响了中药的质量和疗效。现将部分掺伪掺杂药材的经验鉴别报告如下。1 掺伪药材经验鉴别掺伪药材是将形状、大小、颜色及气味大致相似的植物品种掺入正品药材中。鉴别时 ,如在一种药材中同时发现有正品药材的主要特征和伪品的主要特征 ,即可判定为掺伪药材。1.1 黄柏 :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一部规定 ,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  相似文献   

8.
中药质量的优劣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人为因素造成。由于中药品种繁多,来源复杂,因此,就人为因素而言,中药品种的混乱及掺伪造假现象一直是查而不止,禁而不绝,其手段也在不断地翻新。现就我所在阜阳市近年检验中发现的一些情况作一浅析。1品种混乱目前,阜阳市...  相似文献   

9.
木通为降火利尿、宣通湿滞、通经下乳的常用中药。通草有利尿、清热通乳等功效。这两味中药在古代本草中名实混淆,记述不一。除在历史上有瓜葛之外。其品种古今变化甚大,古代正品木通和今销售及临床用的木通不同,现今木通品种复杂,临床疗效与古代本草记载不同。为了澄清木通的古今品种、沿用历史等问题,笔者对木通品种加以考证,现概述如下。1 木通和通草混淆的历史木通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采用“通草”之名。因此,从《本经》开始,通草和木通以同名异物出现于各本草著作之中。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除与辨证的准确与否、患者的情况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因素有关.   1 药村品种   中药计数的传统单位称"味",而一味中药的来源虽然有人主张一物一名一基源,但实行还有困难,目前一味中药的来源既有只涉及一个品种的,也有包括多个品种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太平圣惠方》含丹参方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太平圣惠方》收载的含丹参方剂,利用Excel 2013、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20软件,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有效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太平圣惠方》含丹参方方剂127首...  相似文献   

12.
中药疗效和炮制的外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中药疗效的认定、社会用药风潮、中药炮制方法的历史演变事例,说明不同时代的社会思潮、习俗和经济因素无不影响到中药的方方面面.因此中药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性和人文特征.有记载的药物功效,并不全来自医生的经验.不同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决定了他们会接受什么样的药物.古代炮制法有3大类:有效的医疗炮制、虚玄的道家炮制、无效的商业炮制.在对中药功效和炮制进行外史研究的基础上,应把中医药历史文献研究提高到与临床、实验三足鼎立的地位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孕前干预RSA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近10年中医孕前干预RSA的临床研究,提取处方信息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41篇,包含处方166张,涉及127味中药,高频药物有菟丝子、白术、续断、当归、白芍、熟地黄等,药物性味以甘、温为主,归经以肝、肾、脾为主,按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常用对药有菟丝子-续断、白术-菟丝子等;常用角药有白术-菟丝子-续断、续断-白术-党参等;核心药组有寿胎丸、四君子汤、四物汤等。结论 RSA中医孕前干预以补益肝脾肾为主,重视温阳益气,辅以活血化瘀,强调“提前安胎、未孕先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中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近十年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65条,涉及中药110味,计算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菟丝子、当归、熟地黄、川芎、香附、白芍和丹参等;得到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常用药物组合,以菟丝子、当归、熟地黄和白芍两两组合最多;进一步聚类,得到3个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剂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中医药治疗低子宫内膜容受性注重补益肝肾、调理气血,所得新方组合仍需通过临床辨证运用以验证其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归纳分析过敏煎加减方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采用过敏煎加减方治疗过敏性疾病方剂280首,涉及中药243味。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依次为黄芪、蝉蜕、当归、荆芥、柴胡;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组合依次为乌梅-防风、乌梅-五味子、防风-五味子、乌梅-防风-五味子、银柴胡-防风,其中乌梅-防风为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占98.9%。得到核心组合28个,新处方14首。结论:治疗过敏性疾病以抗过敏药物为主,兼以配伍祛风止痒、扶正祛邪等药物,此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抗骨质疏松中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抗骨质疏松研究中所常用中药品种的现状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中药抗骨质疏松机制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类性激素样作用,对骨细胞的作用,对钙代谢调节系统的作用,调节机体内环境微量元素的作用等。抗骨质疏松的常用中药主要有:淫羊藿、蛇床子、黄芪、杜仲、骨碎补、葛根、牛膝等。为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它是指导临床用药的核心。但现今某些临床医师在遣方用药时,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药性理论在指导临床研究方面的作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不断增加,降低了用药的安全性。通过探讨药性理论中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与临床用药的关系,同时加以举例说明熟知药性理论的重要性,强调在中医药学习中对于药性理论的学习,加强对常用中成药的药性知识普及,这些都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常用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中药主要有淫羊藿、葛根、女贞子、宁夏枸杞、杜仲、牛膝和红景天等;近年来,从内分泌系统、细胞和分子水平方面初步揭示了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药现代化在系统生物学时代所面临的若干潜在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系统生物学包括系统生物医学的发展很快。系统生物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改进人们在生物技术上的研究手段和研制理念;系统生物医学正在逐渐把西药与中药联系起来,但是在这个联系的过程中蕴涵着中药现代化的重大危机。从其中的一个角度来看,中药是一种多位点定向或定点改变基因表达的技术;但是中药成分复杂,系统庞大,很难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在基因水平上对中药的全面理解;而西药已经把基于基因网络和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变成了常规技术。当基因网络相关的基础研究达到一定深度时,就可以发展一套成熟的多位点定向或定点改变基因表达的技术,很可能研制出中药化的配伍西药。从技术层面和研究资金强度上看,国际上大的生物制药公司实现西药中药化的目标已经准备了很好的条件,正在时间上与中药现代化进行赛跑并可能逐步与个体化医学接轨。  相似文献   

20.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入药,并对其功效、炮制有简单的认识.到了秦汉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创制了运用海洋药物的方剂.到了唐宋时期,海洋中药的种数以及相应的方剂明显增多,对海洋中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治疗范围也明显扩大.明清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主要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建国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大幅提高,海洋中药的种数达到1 000余种.但海洋中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即海洋中药的种数虽然增加,但对其性味功效的认识则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