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芍药甘草汤在《伤寒论》中属于著名的方剂,其主要由芍药、甘草等构成,功能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在《伤寒论》中,有113方,其中有31方利用芍药,有70方利用甘草,24方利用芍药与甘草的配用,组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能够健脾益气,缓解疼痛感受。多药联合可酸甘化阴,改善患者肝脾功能状态,有柔筋止痛的作用。下文针对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芍药甘草汤治疗皮肤瘙痒、肌肉痉挛的作用价值。结合芍药甘草汤的组方、使用效果等,对其方剂构成、使用剂量进行探究,在明确芍药甘草汤药物性质的基础上,合理添加桂枝、当归及白芍等药物辨证施治,发挥中医学随症加减治疗的价值,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加强芍药甘草汤的临床使用效果、方剂研究,能够更好地发挥芍药甘草汤使用价值,为患者实施对症有效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患者症状的进一步发展,也能够真正发挥中医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味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肘关节屈曲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肘关节屈曲痉挛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治疗组加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1剂/d,分早晚2次服用。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偏瘫肘关节屈曲痉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上肢关节VAS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及平衡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肘关节屈曲痉挛可有效缓解疼痛痉挛、消除肿胀、促进平衡能力提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小儿腹泻患者采用以芍药甘草汤加减为主,配合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治疗。结果:给予芍药甘草汤治疗后在缓解腹泻量及次数,预防脱水症状方面达到94.1%的有效率。结论:芍药甘草汤在治疗秋季腹泻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太阳病篇治疗“足挛急、不得伸”的名方,具有合营散逆,舒挛止痛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临床应用对于缓解各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结合音乐疗法对改善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及下肢肌肉痉挛的作用。方法:对符合小儿脑性瘫痪诊断标准的286例痉挛型患儿,在背景音乐下进行通督循经点穴推拿、益肾健脾推拿、捏脊疗法、足底推拿、节段性推拿、促肌力恢复推拿及关节活动度推拿7种推拿治疗,每次25~30min,每日1~2次。30天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进行股内收肌角、足背屈角和综合痉挛量袁(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后足背屈角、股内收肌角、CSS评分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总体疗效为显效106例,有效172例,无效8例。结论:推拿结合音乐疗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有滑利关节,松解肌腱挛缩,缓解肌肉痉挛作用,能改善剪刀步态和尖足步态。对患儿坐、跪、站、行大运动功能恢复有极积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具有缓急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也认为该方具有明显的解痉、镇痛等作用。但此方在应用时有取白芍生品、酒炒品等不同饮片规格入药,也有取不同比例白芍入药的报道。为此,比较了不同比例生白芍或酒炒白芍组成的芍药甘草汤的解痉镇痛作用。结果表明:生芍与甘草以1:1配伍组成的芍药甘草汤,对小鼠肠平滑肌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文献整理研究,了解芍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概况。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相结合,筛选出近年芍药甘草汤的临床研究文献21篇,对其临床治疗疾病范围及常用剂量进行分析。结果:芍药的最常用量为30 g;甘草的常用量为6 g、10 g、15 g;芍药与甘草的常用配比为2:1和3:1。结论:芍药甘草汤在临床主用于治疗各种痛症及肌肉骨关节病变,主取其柔肝、益阴、缓急、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中风伴有肢体痉挛疼痛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芍药甘草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肌张力及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患肢肌张力改善、疼痛减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中风后肢体痉挛并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刀在治疗痉挛型脑瘫肢体运动障碍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回顾近10年发表在中文核心、CA、CSCD期刊中关于针刀治疗痉挛型脑瘫运动障碍的文献,就针刀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安全性等临床研究进行述评。结果:针刀可以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运动障碍肌张力过高问题,对于纠正痉挛型脑瘫下肢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改善整体运动功能效果显著。结论:针刀治疗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蜂针结合康复疗法与单纯蜂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蜂针结合康复训练组(蜂康组)、蜂针组、康复组各30例。采用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断其28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蜂康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优于蜂针组的67.86%和康复组的73.33%(P<0.05);蜂针结合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及关节活动度,与单纯蜂针和单纯康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缓解肢体疼痛症状,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功擅化阴舒筋,缓解止痛,能弛缓骨骼肌,消除其挛急引起的疼痛,芍药甘草汤,具有抗炎,解疼镇痛的作用,笔者以安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软组织损伤,取得迅速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经筋的生理、病理特点,分期论治非特异性下腰痛,为丰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人体十二条经筋维络全身骨骼关节,具有主司人体运动、保护防御、调节经脉的作用。经筋在生理状态下维系腰部的功能活动,病理状态分为瘀沫疼痛期、涩渗痉挛期、横络形成期。根据经筋病理分期,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病程进展也对应分为3期,并给予相应治疗:初期轻刺激快速镇痛、促进组织修复;中期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肌肉状态;后期解除结筋病灶点。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周围骨折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康复锻炼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力,防止黏连,扩大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骨折的愈合以及关节功能的恢复,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1-2]。研究显示在康复锻炼基础上运用传统中医药治疗能够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3-4]。基于此,笔者在康复锻炼基础上应用中药熏蒸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中药水疗对烧伤康复期患者创面、关节活动度、睡眠质量、瘢痕瘙痒和皮肤新生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探索出一种新的烧伤康复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大面积(27.5%TBSA~95%TBSA)烧伤患者用中药水疗对其进行康复治疗,1次/天,分别记录患者自我感受、睡眠质量、关节活动度、2月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瘢痕的软化和抑制情况.结果:中药水疗能控制瘢痕瘙痒,抑制瘢痕增生,增加关节活动度,彻底清洁创面,软化和平整修复瘢痕,促进皮肤新生,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论:中药水疗能有效促进烧伤康复,是抑制瘢痕增生,控制瘢痕瘙痒,软化和平整修复瘢痕,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功能恢复,改善心理状态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来梳理手法对肩周炎的治疗作用;结果:手法对肩周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尤其是能有效的改善关节活动度和减轻疼痛;结论:手法是治疗肩周炎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超  赵晔  郭义 《西部中医药》2011,24(11):110-112
分析近3年针灸治疗肌肉痉挛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多种针灸治疗方法对缓解患者肌肉痉挛的程度,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与活动能力均有较好效果,但尚需进行严谨的研究设计与报告,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为临床医生提供完整、透明的针灸治疗肌肉痉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芍药甘草汤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白芍和甘草(炙)等比例配伍而成,具有养血敛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之功效,用于血虚津伤和筋脉失濡所致的腿脚挛急、脘腹疼痛。被历代医家推崇并沿用至今,并且拓展出了应用范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显著的解痉、止痛、镇咳、平喘及抗炎等作用,用于治疗痉挛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及妇产科疾病等。笔者从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与方义衍变、组方配伍分析、药理药效学研究、现代临床应用4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该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参考,并为其制剂的临床定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踝关节扭伤其痉挛的肌肉上通过按压寻找可以立即消失或明显减轻疼痛点,根据远端取穴原则,配以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通以频率较高的连续波,不但可以缓解其本身及代偿肌肉的痉挛,更可以促进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损伤处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减轻疼痛,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联合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联合蜡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联合蜡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测量,Fugl-Meyer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程度、被动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悬吊运动疗法联合蜡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消除手背水肿,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减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阴阳两虚证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为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提供新思路.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中风回春丸,治疗组予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减,均治疗8 周.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证候改善程度、痉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减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阴阳两虚证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改善偏瘫肢体的肌张力,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