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转移性肝癌的外科治疗(附20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转移性肝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 年来收治的208 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切除性手术组(116 例)与非切除性手术组(92 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3%、23.1%和13.0%。切除性手术组患者1、3、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1%、39.7%和23.3%,非切除性手术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7%、2.2%和0,前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后者(P<0.05)。结论 切除性手术是转移性肝癌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耐受切除者应力争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420例综合治疗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4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手段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7例病人得到随访,随访率为78%;全组病人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9%、19.1%、12.4%。其中根治性手术组(无血管侵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9%、47.3%、40.1%;根治性手术组中,手术前后TACE(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DDS(drug delivery system)或冷冻治疗对术后生存率均无影响,而癌灶有无血管侵犯对术后生存有重要意义;姑息性切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9.6%,22.1%和17.5%,在姑息性切除中,术后TACE或DDS置泵化学药物治疗均可提高肝癌病人的存活率。结论 应用合理有序的综合治疗和肝癌个体化治疗是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巨大肝癌(直径≥10cm)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治疗结果。方法 分析我院手术治疗大肝癌103例的效果。比较巨大肝癌与直径<10cm一般肝癌切除组(34例)、以及巨大肝癌的切除组(68例)和非切除组(35例)的手术并发症、生存率。结果 巨大肝癌切除组与一般肝癌切除组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异,手术并发症、死亡率三组间也无差异。一般肝癌组、巨大肝癌切除组与非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4%、53.73%、23.76%;72.8%、47.84%、21.26%及32.56%、11.37%、5.45%。后两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应持积极态度,一期切除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同时施行综合治疗可提高巨大肝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情况。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切除的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类型包括:右三叶切除术、左三叶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肝方叶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等。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肝动脉造影,未发现肝癌复发者给予预防性化疗,发现复发者给予化疗栓塞后分别给予再次手术、射频或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果全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1%(15/112)。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腹腔积液、肝功能衰竭、胆汁漏、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5%(5/112)、3.6%(4/112)、2.7%(3/112)、1.8%(2/112)、0.9%(1/112)。全组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89.6%、56.8%、41.0%、32.7%。结论肝癌行手术切除后的密切检查、随访,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癌复发转移再切除治疗的疗效分析(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再手术在肝癌复发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1999年30例肝癌复发再手术切除的随访资料。结果:首次手术后1,2,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3%,73.3%,56.7%和36.7%。第一次再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3.3%,23.3%和13.3%,肺叶切除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42.9%和28.6%。结论:肝癌复发病人再手术后的预后与复发时肿瘤大小,数目,类型相关,再切除是肝癌复发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龄小肝癌患者的治疗(附5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小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2例70岁以上高龄小肝癌患者进行了治疗,年龄70~82岁,平均74.2岁,最大82岁。90%患者合并肝硬化,70%合并其他脏器慢性疾患。手术切除15例,非手术治疗37例。结果行手术治疗的15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3.3%、80.0%、66.7%。非手术的37例,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9.2%、70.2%、53.8%。结论手术切除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各种局部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内复发性肝癌的再切除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980年至2000年31例肝内复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69.2%及50.1%,二次切除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32.8%及25.4%,最长一例已无瘤生存12年,而140例未再手术者的5年生存率仅9.3%,其中TACE组及PEI组的5年生存率相似,分别为12.2%及14.8%。结论:再手术切除是治疗肝内复发肝癌最有效的方法,对不能手术者,我们推荐使用PEI术。  相似文献   

8.
再切除在肝癌复发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再切除在肝癌术后复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1999年30例肝癌复发再手术切除的随访资料。结果 对30例肝癌术后复发病人共行33例次手术,首次手术后1,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3,73.3,56.7,36.7%。第一次再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3,23.3,13.3%。肺转移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42.9,28.6%。结论 肝癌术后复发行再切除能显著提高病人远期生存率,是目前肝癌术后复发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8月手术治疗的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61例,其中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肝癌局部根治性切除70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术中射频消融治疗68例,肝移植23例。结果肝癌切除组、术中射频治疗组和肝移植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4.3%、39.7%和82.6%,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4,4%和8.7%,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在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的同时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外科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肝癌和门静脉高压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同期联合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2年2月施行肝癌和门静脉高压症同期联合手术治疗19例。结果 除1例于术后4周因并发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死亡率5.26%)外,其余18例皆康复出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8/19)。随访中死亡11例,死亡原因:肝癌复发3例,肝功衰竭5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8%,28.6%,0%。结论 只要合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术式,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施行同期联合手术治疗是安全的,可望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