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9,(4):622-625
目的总结并分析何首乌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成方制剂中的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含有何首乌的成方制剂作为数据来源,统计何首乌配伍药物的名称、功效分类、组分信息,建立数据库,关联何首乌配伍药对并分析主要配伍组分。结果共计纳入55个复方,有253味中药及3种单体药物与何首乌配伍应用。配伍药物以植物药为主,按功效分类主要包括补虚药56味(22.13%)、活血化瘀药22味(8.70%)、清热药19味(7.51%)、祛风湿药18味(7.11%)、理气药17味(6.72%)、解表药13味(5.14%)、平肝熄风药13味(5.14%)、安神药12味(4.74%)。关联分析得到36个何首乌药对,并将配伍药物依据所含组分不同分为4类,配伍组分以多糖、皂苷、黄酮及苷类化合物为主。结论何首乌在成方制剂中主要与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进行配伍使用,配伍组分类型主要为多糖、皂苷、黄酮、苷类化合物,其次为萜类、甾体、生物碱、有机酸类物质,以期为反映何首乌配伍规律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临床用药须知》收载治疗湿疹成方制剂的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湿疹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参考。 方法 收集《中国药典》及《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中治疗湿疹的成方制剂,并进行分类、频数统计。 结果 《中国药典》及《临床用药须知》共收录治疗湿疹的外用及口服成方制剂分别为17和20种,其处方组成药物中分别含中药67和94味,外用和口服成方制剂主要为清热祛湿剂。 结论 2015年版药典及临床使用药须知收载治疗湿疹外用及口服成方制剂以清热祛湿为主要治则。外用中药以清热药、开窍药在成方制剂中使用较多,而口服中药以清热药、补虚药在成方制剂中使用较多。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8,(1):69-73
目的:解读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含人参成方制剂的收载情况,为人参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含人参成分的成方制剂,针对成方制剂的选材、剂型、制备方法、功能与主治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结果与结论: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共有含人参的成方制剂116种,选材多以人参、红参为主,另还与其他参类配伍共同入药的制剂。成方制剂味数以15味以下为主,剂型以丸剂(34种)和胶囊剂(28种)居多,用法以口服为主(114种),制法多将人参粉碎成细粉直接入药(68种),功能与主治以气血双补、养阴补肾、清热化痰、益肺养心为主。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可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含人参成方制剂的功能与主治,挖掘人参或人参与其他药物配伍的其他功效,开发含人参的新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国药典2015年版及《临床用药须知》收载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成方制剂的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药典2015年版及《临床用药须知》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方制剂,并进行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中国药典及《临床用药须知》共收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方制剂9种,其处方组成药物中含中药38味,主要为补益剂、祛湿剂和表里双解剂。结论 中国药典2015年版及《临床用药须知》收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方制剂以补益气血、祛湿止泻、解表清里为主要治则,药物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止血药、收涩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使用较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以下简称《药典》)对含五味子成方制剂的收载情况,为五味子新药及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整理《药典》中含五味子成方制剂的中药味数、炮制方法、剂型、制备方法、功能与主治、注意事项等情况。结果 《药典》共收载成方制剂93种,中药味数在15味以下的为77种,占总数的82.8%;炮制方法以五味子直接入药的为66种,占总数的71.0%;剂型以丸剂、片剂、颗粒剂为主,占总数的71.0%;制法以将五味子粉碎成细粉直接入药和水煎浓缩为主,功能主治为益气养阴、清热生津、补肾、安神、止咳平(定)喘。结论 可根据《药典》中含五味子成方制剂来挖掘新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并开发相关新药和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北京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质量指标监测平台收集的处方数据,探讨五味子在临床的使用剂量及应用规律。方法:通过2018年北京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质量指标监测平台,收集北京市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门诊含五味子的内服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五味子使用剂量频次、频率、主治分布、配伍药物分类和比例等数据,对其基本用药剂量及配伍结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五味子总使用频次为12417次,目前临床上五味子的常用剂量范围为6~12 g,常用剂量为10 g(5967次,占48.06%)、6 g(3248次,占26.16%);其中儿童常用剂量为6 g。五味子主治疾病主要为肺系疾病,其次为心系疾病。处方中共涉及到745味中药,其中与五味子配伍频次较高的药物有183味,可分为16类,配伍使用频次排序居前3位的为补虚类、清热类和解表类。五味子与其常配伍中药的剂量比例以1∶1为多,数据分析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北京地区6家中医医疗机构中五味子的临床应用规律,可为五味子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9,(10):1343-1347
目的:为规范含黄连及其炮制品成方制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一书,对其中含黄连及其炮制品成方制剂的收载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中共收载含黄连及其炮制品的成方制剂127种,其中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眼科、咽喉科、口腔科、骨伤科制剂分别有83、5、2、8、4、11、6、5、3种;含黄连片的成方制剂有120种(占94.49%),含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的成方制剂分别有2、4、1种;以黄连为君、臣、佐药的成方制剂分别有39、59、29种,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为主(104种,占81.89%)。主要品种包括麝香牛黄丸、葛根岑连片、开胃健脾丸等。通过对比黄连及其炮制品的功效,发现该书收载的相关品种存在炮制品名称不规范、黄连及其炮制品标示不统一和应用不规范等现象,相关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临床应加强黄连药效基础及炮制标准的相关研究,并开展相关出版物的勘察纠错工作,以有助于提高含黄连及其炮制品成方制剂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9):1153-1155
目的:评价我国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录的中成药品种的质量标准整体水平,为下一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品种的遴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中成药相关国家标准,收集其质量标准中的关键信息,建立中成药质量标准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共收载371个中药制剂,其中267个制剂被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执行药典标准,占总数的71.97%,该类制剂质量标准体系健全,质量控制项多,检测手段丰富,同时加强了安全性控制技术;尚有104个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是执行的非药典标准,占总数的28.03%,其中18个中药制剂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6个中药制剂执行《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均属于较早期的质量标准,存在鉴别项、含量测定项缺失,鉴别药味数少,含量测定指标成分少等问题,其制剂质量标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越  李悦  刘施  董琼  王玉  孙婉瑾  熊隽  黄正德 《安徽医药》2019,23(10):1947-1951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柴胡方剂的组方规律,为新药开发和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6—12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TCMISS),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柴胡方剂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常用药物配伍规律及组方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高频疾病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含柴胡方剂共 237首,涉及中药 546味,常用药对组合 27个,主治疾病有 14种,对 4种高频疾病“感冒”“胁痛”“眩晕”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 ≥40%)为疏散风寒药物“月经失调”进行分析。含柴胡方剂治疗感冒的 59首方剂中,羌活,祛风药物防风,宣畅气机药物桔梗,清热药物黄芩,调和药物甘草。含柴胡方剂治疗胁痛的 45首方剂中,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 ≥30%)是逍遥散加减。含柴胡治疗月经失调的方剂有 32首,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 ≥40%)为丹栀逍遥散加川芎、香附。含柴胡方剂治疗眩晕的 22首方剂中,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 ≥40%)为逍遥散清热的黄芩。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柴胡方剂多具有解表、理气、疏肝之作用,功效集中,组方清晰;用药规律反映了柴胡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配伍特点,为柴胡方剂的功效及临床合理开具处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连梅  刘伟 《海峡药学》2022,34(2):29-34
目的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含陈皮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陈皮方剂收集整理,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次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常用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含陈皮方剂共656首,涉及...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中药汤剂与免煎中药饮片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煎中药饮片是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现代化的尝试,由于对免煎中药饮片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目前也没有免煎中药饮片的专用质量控制标准,在免煎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立足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拓宽思路,结合现代实验研究的手段,使免煎中药饮片向合理化、普遍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中药炮制学在中医药教育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开展中药炮制学双语教学对扩大中医药在国际的影响很有必要。方法从双语教学的目的、意义和教学过程中的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中医药院校开展中药炮制学双语教学进行了思考。结果通过中药炮制学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中医药专业素质,也可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结论开展中药炮制学双语教学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目地:评估我国居民中药材铅暴露量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评价我国当前执行的中药材中铅限量标准的适宜性。方法2008-2016年在全国采集各类中药材2056份,检测铅含量水平。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黑龙江、辽宁、江西、贵州和甘肃5省份采用入户面对面问卷方式调查5739名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药材消费情况。结合中药材中铅含量水平和中药材消费量数据,采用确定性评估方法,对我国居民中药材中铅暴露风险进行评估。并对我国当前执行的中药材中铅限量标准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检测的2056份中药材样本,铅平均含量为1.04mg/kg,超标率3.79%,其中动物类药材铅平均含量2.96mg/kg,高于植物类药材平均含量0.97mg/kg。暴露评估结果显示,常规服用中药材人群铅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对于作为药膳食用中药材的人群和长期以较高剂量服用/食用中药材者,铅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相对较高。结论在当前中药材铅残留量水平下,我国大部分居民因中药材导致铅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对于终生长期服用或作为药膳大量食用中药材者,铅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在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中的分布。方法运用改良的RP-HPLC法,测定红细胞中TPMT活性。结果160名维吾尔族成年人TPMT活性呈正态分布,活性均值为(11.57±3.52)U·mL-1 RBC (3.35-29.07 U·mL-1RBC)。327名哈萨克族成年人的TPMT活性呈正态分布,TPMT活性均值(12.27±3.42)U·mL-1 RBC (3.29-24.67 U·mL-1RBC)。在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中没有发现酶缺乏者,TPMT活性不存在性别差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成年人与汉族TPMT活性相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TPMT活性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5.
16.
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成方制剂处方中饮片名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以便解决.  相似文献   

17.
王祥领 《中国药房》2012,(23):2204-2206
目的:探讨中药材和中成药采购过程中应掌握的原则。方法: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从产地、工艺、市场、质量标准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中药材和中成药质量的各采购环节。结果:采购的中药材和中成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不均一性,影响了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结论:在中药材采购中,不应一味追求更加优质,而应保证质量相对稳定,一旦有所变动,应及时将变动情况和相关指标告知临床;在中成药采购中,不应一味追求低价,而应保证更加优质。  相似文献   

18.
伏晓  林筱青 《中国药房》2011,(35):3265-3268
目的:纠正目前中药研究中出现的"废医存药"倾向,探索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废医存药"的现况。结果与结论:自近代以来我国中药研究确实存在"废医存药"倾向,其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非常有害的,再继续发展下去就是饮鸩止渴。日本汉方医药"废医存药"的历史教训警示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决不可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9.
规范中药饮片包装弘扬祖国中医药事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益涛  侯海功 《中国药事》2009,23(3):261-263
目的分析我国中药饮片包装的现状和存在的弊端。方法从中药饮片的包装规格、材料以及方式等方面论述改善中药饮片包装的必要性。结果与结论提出了规范包装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课程建设是实现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基础环节,应能为研究生的科学研究阶段做好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以及符合专业特色的行为规范。以广东药学院研究生《中药分析专论》课程为例,结合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实施以及考核方法改革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课程学习阶段提高研究生的实践研究能力和自主性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