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47例(165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及视野等变化,术后随访远期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有156只眼(94.55%)视力显著提高(P0.05);术后眼压下降(38.19±7.94mmHg vs 15.17±2.67mmHg,P0.05),中央前房深度加深(1.62±0.34 mm vs2.73±0.37mm,P0.05)。所有患者术后视野无明显改变,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加深前房、开放房角和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可达到复明和眼压控制的双重效果,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5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6例(56眼)术前视力:<0.01者26例、0.1 ~0.2者23例、0.3 ~0.5者6例、>0.05者1例,术后6个月视力分别为:4例、11例、21例、18例,手术前后视力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74,P<0.05).术后6个月眼压为(15.26±3.37)mmHg,明显低于术前眼压(34.60±3.85)mm Hg,(t=28.29,P<0.05).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为(3.27±0.64)mm,明显大于术前前房深度(1.58±0.39) mm(t=16.90,P<0.05).所有患者均有滤过泡形成,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可有效地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收集29例(32眼)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资料,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观察。结果所有的患者于表麻下进行手术,术后平均矫正视力较术前平均视力提高3.4行;术前平均眼压(28.87±5.41)mmHg降至术后平均眼压(13.9±3.07)mmHg;功能性滤过泡28眼(87.5%);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61眼)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并对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及房角的变化进行6~10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前平均眼压(18.25±3.12)mm Hg (1 mm Hg=0.133 kPa),术后(12.1±2.09)mm Hg,术前周边房角深度<1/2 CT者42例,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 CT者39例;术后房角有不同程度的开放。术中及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加深前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47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角、UBM及视野的变化,随访3~15个月。结果其中40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由术前的(29.67±4.15)mmHg降至术后的(10.81±3.27)mmHg,中央前方深度术前:2.48±0.36,术后:3.51±0.33,视野无缩小。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替代传统小梁切除术后二次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集的30例(3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角及周边前房变化。结果术前药物控制平均眼压为(19.22±4.68)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后为(12.58±3.56)mm Hg,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视力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及周边前房较术前明显加深。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患者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提高,前房角及周边前房明显加深,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一2011年1月收治的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6例(4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及房角变化。随访6个月~2年。结果术后眼压[(12.62±4.23)mmHg]比术前药物控制眼压[(24.83±8.62)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加宽。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人术可有效降低眼压。可作为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选择手段之一,具有降压、增视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32眼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的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224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术眼眼压都下降,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4.38±1.56)mmHg,术后平均眼压(15.16±1.38)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t=25.0415,P<0.05),除1例因黄斑囊样变性视力无提高外,其余患者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χ2=29.0714,P<0.05)。所有患眼术后前房均加深,平均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1±0.65)mm,增加到术后的(3.26±0.72)mm,二者差异有显著性(t=9.6225,P<0.05)。术后前房角宽度均增加,房角不同程度开放。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5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中急性闭角性青光眼29例(3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25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房加深,粘连的房角不同程度开放,眼压控制满意,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获得满意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朱白蕾  钟丘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081-208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8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6个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程度的变化,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54眼,0.4者12眼,0.1~0.3者10眼,<0.1者6眼,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4,P<0.0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组眼压术后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955、4.741、5.638,均P<0.01)。且三组前房深度术后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13.080、11.890、16.124,均P<0.0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开放程度明显好于术前,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开放程度优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χ2=9.246,P<0.05)。术后均未出现人工晶体夹持、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有效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俞方良 《江西医药》2010,45(6):524-52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3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矫正视力,光感~0.2;裂隙灯检查,周边前房均≤1/4CT,伴周边虹膜膨隆;房角检查,粘连关闭范围均≤1/2圆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在10~17mmHg正常范围内。术后所有患者的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矫正视力0.2~1.0。术后全部患者周边前房深度均≥1CT。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房角粘连闭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0.77±0.12)、眼压(11.33±7.56)mm Hg(1mm Hg=0.133 kPa)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57±0.06)、(16.50±9.6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前房深度(3.53±0.51)mm、房角粘连闭合度(58.55±26.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0.35)mm、(206.20±3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积极改善患者眼部视力与眼压程度,在临床中应当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5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中26例(30眼)前房角粘连<1/2分为A组,施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将20例(22眼)前房角粘连>1/2分为B组,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两组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房加深,房角增宽,眼压控制满意。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获得满意效果,两种手术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5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或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纯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眼压以及视野变化,随访6~28个月,平均(15.4±6.7)个月。结果术后随访眼压为(12.34±3.76)mmHg,比术前用药后眼压(19.24±5.91)mmHg明显降低(P〈0.01)。前房角镜检查:术前房角关闭粘连〈1/4圆周者20眼,1/4—3/4圆周者19眼,≥3/4圆周者13眼。术后房角均有增宽,关闭粘连〈1/4圆周者31眼,1/4~3/4圆周者14眼,≥3/4圆周者7眼。视野明显好转,视敏感度均增加。结论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单纯的超声乳化手术可以有效开放前房角及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5.
吴勤  朱卫星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6):2482-248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方法分析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采取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视力、眼压及前房角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及前房角均优于术前(t=11.37、10.27、10.8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和前房角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goniosynechialysis,Phaco-GSL)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trabeculectomy,Phaco-TBX)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疗效差异。方法:同一手术医师对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6例(51眼)中的23眼行Phaco-GSL术(以下称Phaco-GSL组),另28眼行Phaco-TBX术(以下称Phaco-TBX组)。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通过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组患者前房角、术前与术后眼压、视力、手术并发症,分析并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房角:Phaco-GSL组手术后房角开放180°明显优于Phaco-TBX组;②眼压:术后不用降眼压药眼压正常者Phaco-TBX组优于Phaco-GSL组;③视力:术后3月复查视力,2组患者视力除5眼无明显变化外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④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上Phaco-GSL组明显低于Phaco-TBX组。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与联合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的方法;Phaco-TBX组在眼压控制方面的术后疗效优于Phaco-GSL组;Phaco-GSL组在房角形态变化方面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Phaco-TBX组。而两组在术后视力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在安全性上Phaco-GSL组较好,在有效性上Phaco-TBX组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眼压(14.3±2.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9.1±3.4)mmHg,而中央前房深(3.31±0.15)mm明显高于对照组(3.01±0.11)mm,并且实验组患者出现前房炎症和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视力、眼压、散光度、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视力以及散光度分别为(13.0±2.1)mm Hg(1 mm Hg=0.133 kPa)、(0.8±0.2)、(0.7±0.3)D均优于对照组的(16.4±2.5)mm Hg、(0.6±0.1)、(0.8±0.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均优于本组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疾病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临床症状,降低眼压,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吴建斌  黄任强  张萍 《江西医药》2013,48(6):493-49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10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升,实验组患者视力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t=2.1324,P〈0.05);(2)眼压下降显著(t=2.0615,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前房角粘连分离术可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3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超声乳化组51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非超声乳化组52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超声乳化组术后1d、7d、15d、30d末视力恢复明显优于非超声乳化组,P<0.05;超声乳化组平均眼压(17.1±2.5)mmHg明显低于非超声乳化组平均眼压(21.5±2.6)mmHg,P<0.01;超声乳化组最佳矫正视力≥0.3共50例(51眼)明显优于非超声乳化组43例(44眼),P<0.01。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促进视力恢复和控制眼压,在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