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胃食管超声造影、胃镜、X线钡餐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价值。方法:对50例主诉胃灼痛、反酸、反食、胸背部疼痛等经临床拟诊GERD的患者同时进行胃食管超声造影、胃镜、X线钡餐造影检查,比较3种方法对GERD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结果:胃食管超声造影检出38例GERD(阳性率76%),未检出12例(阴性率24%);胃镜检出19例GERD(阳性率38%),未检出31例(阴性率62%);X线钡餐造影检出16例GERD(阳性率32%),未检出34例(阴性率68%)。3种方法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食管超声造影与胃镜、胃食管超声造影与X线钡餐造影比较,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食管超声造影可直观、实时显示有无反流,较胃镜、X线钡餐造影诊断GERD更有价值,可作为GERD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食管异物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经过MSCT检查确诊并经食管镜或手术治疗证实的食管异物的CT影像资料。结果 MSCT异物检出率100%,并经食管镜或及手术方式全部取出,异物类型:鸡鸭骨头、鱼骨片、鱼刺、牙签、核仁、金属、肉团及塑料管棒等;并发症:5例合并穿孔,3例食管周围脓肿形成。结论 MSCT对食管异物检出率高,可发现细小异物,能准确显示异物形状特征、位置、有无并发症,可清晰多方位显示异物与食管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可推荐作为食管异物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3.
原珍团  张曦娥 《华西医学》2012,(12):1866-186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食管骨性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1年12月临床有明确异物摄入史患者36例,采用螺旋CT检查,观察异物的位置、大小、形状、走行及食管周围损伤情况,并通过食管镜或手术进一步证实。结果 36例患者中,26例食管骨性异物均被CT检出,包括鸡骨15例、鸭骨5例、鱼骨及鱼刺6例,检出率100%,与食管镜或手术结果比较,准确性及灵敏度均为100%。10例患者螺旋CT未发现确切异物。23例异物位于食管颈段,3例位于食管胸段。异物形状多为条状,还有小片状或不规则状,异物在食管内走向可呈横位,斜形和纵形。异物并发食管壁充血水肿8例,损伤性食管炎5例,咽后脓肿2例。结论螺旋CT可准确、全面的显示食管骨性异物及其并发症情况,可作为食管异物患者首选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我院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十二直肠和壶腹周围肿瘤除外)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中小肠腺癌9例,间质瘤5例,恶性淋巴瘤4例,腺瘤1例。阳性检出构成比为:MSCT,78.9%(15/19);B超,15.8%(3/19);全消化道钡餐造影,42.1%(8/19)。MSCT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和B超(χ2=5.40、15.20,P〈0.05、0.01)。结论MSCT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检查小肠原发性肿瘤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下咽及食管异物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影像征像及诊断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证实的急诊下咽及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及MSCT图像资料, 观察MSCT图像上食管异物的位置、形态, 测量异物的最长径以及异物中心距离环状软骨下缘的距离, 并观察食管边缘清晰程度、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气肿并发症。  结果  MSCT能清晰显示所有患者下咽或食管异物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25例患者异物位置以食管上段及食管下咽交界处为主。食管异物平均长度为(20.4±7.4)mm(5.4~42.0 mm), 异物中心距离环状软骨下缘平均约(13.1±17.0)mm(-5.0~30.0 mm)。  结论  MSCT可从异物位置、大小、与周围解剖结构关系及有无其他并发症多个方面为临床异物取出提供清晰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咽及食管异物的MSCT表现、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因"进食后出现咽部异物感"行MSCT检查的患者68例,以内镜及随访为确诊金标准,统计MSCI对咽食管异物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漏诊率和误诊率,分析MSCT征象和漏诊误诊原因。结果:本研究MSCT诊断异物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91%、准确度为92%,CT还可以明确异物位置、形态、走形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另一方面,MDCT存在6%漏诊率和8%的误诊率,漏诊和误诊主要出现在对细小异物和等低密度异物的识别。结论:MSCT对咽与食管异物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较高,可有效的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式,且为快捷无创性检查,有望作为咽与食管异物诊断的首选方法,但需要警惕细小异物和等低密度异物,合适的扫描条件、细致的观察、详细的病史问询可降低漏诊误诊率。结论:咽食管异物多层螺旋CT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5月41例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治疗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消化道异物中老年患者多见,异物潴留部位多见于食管(53.6%),异物类型以枣核为主(56.1%),41例患者异物均成功取出,合并穿孔1例。结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咪 《中国内镜杂志》2019,25(12):88-90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252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4例,女138例,年龄1~87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误吞或自食异物病史,并伴有吞咽困难及吞咽疼痛等症状,均行胸部X线、CT或食管钡剂检查以确诊。结果?成人异物种类以植物性最多见,枣核为67.06%;其次为动物性,骨头为15.87%。小儿异物绝大部分为硬币,占8.33%。异物停留部位最多为食管上段(93.25%),其次为食管中段,占4.76%,食管下段极其少见。行硬性食管镜取出异物者占绝大多数(92.85%),所有患者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13例。结论?食管异物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多见于老年人及儿童,应及时就诊,延误治疗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诊断食管气管瘘的价值。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因疑似食管气管瘘接受支气管镜及MSCT检查的60例患者为对象。图像进行多种重建处理后,由医师阅片,记录MSCT对食管气管瘘的检出率。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对大瘘口及小瘘口的检出率。结果:60例食管气管瘘患者中,44例(73.33%)患者为食管癌放化疗后。60例患者共发现58个瘘口。MSCT不同图像重建检出瘘口的准确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矢状位MPR及横断位MPR对瘘口的检出率最高,检出的准确度分别为71.28%、68.09%。联合图像对瘘口的检出率最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10%、73.91%、75.53%。MSCT不同图像重建检出大瘘口的准确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联合图像重建检出大瘘口的准确度最高,其次为横断位MPR、矢状位MPR,三者检出大瘘口的准确度分别为100.00%、90.65%、87.61%。不同后处理方法检出小瘘口的准确度比较无差异(P>0.05)。气管镜检查58个瘘口的平均值高于MSCT(P<0.05)。结论:MSCT及后处理方...  相似文献   

10.
25例食管异物嵌顿的内窥镜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 1996~ 1999年对 2 5例食管枣核嵌顿的患者进行了内镜诊治 ,所有嵌顿异物均顺利取出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5例中 ,男 9例 ,女 16例 ,除 1例 6岁儿童外 ,其他 2 4例均为 63~ 82岁老年人。异物嵌顿至内镜诊治时间 6~ 78h。异物嵌顿部位 ,食管入口处 (第 1个狭窄 ) 18例 ,距门齿 2 3~ 2 5cm处 (第 2个狭窄 ) 7例。所有病例病史相同 ,发病季节相同 ,嵌顿异物相同。均是在每年端阳节前后进食包有红枣的粽子时不慎将枣核嵌入食管的。2 治疗方法及结果2 4例老年患者用 2 %利多卡因胶浆局部麻醉 ,1例儿童因不能配合 ,采用氯安酮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及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7例骨样骨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按检查方法分为MSCT组33例及X线平片组54例,比较MSCT和普通X线摄影术诊断本病的优势与不足。结果本组男57例,女30例;年龄5~38(19±5.7)岁。MSCT组、X线平片组诊断微小病灶(直径5 mm)骨样骨瘤分别为15例(45.5%),3例(5.6%);诊断骨质钙化分别为33例(100%),49例(90.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组及X线平片组检出骨皮质型骨样骨瘤分别为18例(54.5%),11例(20.4%),关节型骨样骨瘤分别为2例(6.1%),16例(2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诊断微小骨样骨瘤、瘤巢内骨质钙化灶的准确率及敏感性均较高,而X线平片对关节型骨样骨瘤的诊断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临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及MRI检查,比较两者诊断结果,分析骨折合并脊髓、韧带及椎间盘损伤等情况MSCT、MRI表现.结果 52例中,椎管内骨折片的显示MSCT优于MRI(49个比40个,P<0.05);韧带、脊髓及椎间盘等软组织损伤的显示MRI均优于MSCT,MRI发现韧带损伤15例,MSCT 1例(P<0.01);脊髓损伤CT检出6例,MRI 25例(P<0.01);椎间盘损伤MSCT检出5例,MRI 39例(P<0.01).结论 脊柱损伤应常规行MSCT检查,MRI应作为韧带、脊髓损伤的首选检查.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尤其存在不稳定骨折者,应同时选用MSCT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鼻区骨折X线摄片和CT检查中漏误诊发生率,以提高鼻区骨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收集同时经鼻骨侧位X线摄片和MSCT检查诊断为鼻区骨折的影像资料150例,回顾分析其X线和MSCT表现及漏误诊原因。结果鼻骨侧位X线片显示鼻骨骨折102例,其中线性骨折35例,线性骨折伴移位41例,粉碎性骨折26例,漏诊35例,误诊32例。CT诊断鼻骨骨折137例(其中线性骨折36例,线性骨折伴移位55例,粉碎性骨折46例),复合性骨折88例,单纯鼻旁骨骨折13例;横轴面图像漏诊6例,误诊8例,冠状面图像漏诊8例,误诊9例,横轴面结合冠状面图像误诊1例。结论鼻部外伤患者仅作鼻骨侧位X线摄片容易漏诊,MSCT薄层扫描结合MPR、VR成像能全面观察鼻区细微结构和骨折改变。  相似文献   

14.
食道异物X线和吞钡检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X线及吞钡检查对食道异物的诊治价值,以提高X线对食道异物的诊断水平。方法对82例食道异物患者行普通X线透视、摄片,大部分进行食道吞钡检查及摄片。结果确诊率96.3%(79/82)。大部分异物停留在食道第1狭窄处(51例,占62.2%),吞钡棉不可诊断食道穿孔。结论X线及吞钡检查是诊治食道异物常规可行的方法,但要结合临床病史及异物性质,检查有漏诊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的16层螺旋CT(MSCT)和超声内镜(EUS)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GIMT37例,术前37例均行CT平扫,35例行双期增强扫描,17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胃肠道间质瘤(GIST)31例(食道1例,胃19例,小肠6例,直肠1例,胃肠外4例),平滑肌瘤4例(食道3例,胃1例),胃神经源性肿瘤2例。①CT表现: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倾向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出血、钙化,无淋巴结转移。增强后良性GIMT及交界性GIST均匀强化,边界清楚,良性GIMT肿块直径1.0-3.0cm,平均2.16cm。胃交界性GIST直径1.2~3.5cm,平均2.24cm。恶性GIMT强化不均匀,肿瘤最大径3.5-16.0cm,平均6.9cm,可有邻近脏器侵犯。定位准确率30/37(81.08%),定性准确率20/37(54.05%)。②EUS表现:内镜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性病变,EUS显示肿瘤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的低回声改变,良性GIMT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楚,肿瘤最大径0.5-3.5cm,平均1.75cm。恶性GIMT回声多不均匀,可伴有液性暗区,形态不规则,可有浸润性改变,肿瘤最大径6.0-10cm,平均9.2cm。定位准确率16/17(94.12%),定性准确率15/17(88.23%)。结论:MSCT和EUS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浸润情况,有利于良恶性的判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组38例进行如下检查:X线平片17例;CR21例;SCT胸部横断扫描并薄层重建7例;薄层横断扫描6例;薄层倾斜扫描7例;MSCT胸部横断扫描并薄层重建、二维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成像、最大密度投影18例。结果:X线平片、CR图像利于定位,其诊断率分别为71.0%、74.3%,诊断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CT、MSCT利于显示病变,其诊断率分别为91.0%、92.6%,CT与前两者间诊断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CT扫描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R图像。薄层CT病变诊断率均达100%,将之确定为诊断标准;2D重建可作为横断图像的补充;3D重建可立体显示骨性胸廓的全貌,利于病变的整体观察及定位。结论:CT扫描及其二维、三维重建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与X线平片或CR图像的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X线断层融合成像(Tomosynthesis)与直接数字化摄影(DR),多层螺旋CT(MSCT)在耳蜗植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分别进行DR、MSCT和数字X线断层融合成像检查。DR采用耳蜗式拍摄体位;MSCT采用高分辨骨算法重建,所得数据传至工作站,分别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数字X线断层融合成像采用冠状面重建。结果 DR可显示电极形态及单个电极对,能间接判断电极在耳蜗内的植入深度。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图可直观地显示耳蜗形态、电极形态及其在耳蜗内植入的深度,但电极形态显示欠佳。数字X线断层融合成像清楚显示人工耳蜗电极呈串状高密度影,螺旋走行于耳蜗内,并可显示外耳道、鼓室、锤骨头、鼓窦、耳蜗、内听道、咽鼓管等相邻结构。结论 DR投照方法复杂、头位姿势不易摆准确,植入的耳蜗电极和其周围组织对比度差等原因应用性降低;螺旋CT 扫描三维重建方法可直观观察植入电极的形态及位置,可准确判断电极在耳蜗内植入的深度,有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X线断层融合成像可清楚地确定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并且在耳蜗电极纵向的边缘形态、临近结构的变化显示更加清楚,是一简便和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中血管改变在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及MSCT诊断价值。方法84例SPN患者均行MSCT检查,并观察SPN与血管的关系。结果Ⅰ型(增粗的血管引向SPN)24例,其中腺癌8例,腺鳞癌6例,转移性肿瘤2例,淋巴瘤2例,肺泡癌2例,炎性假瘤3例,动静脉畸形1例;Ⅱ型(增多的血管引向SPN)20例,其中腺癌10例,腺鳞癌6例,炎性假瘤3例,肺曲菌球1例;Ⅲ型(血管穿行于SPN,其走行、形态无明显改变)8例,其中腺癌2例,腺鳞癌1例,肺泡癌1例,结核球瘤3例,神经内分泌瘤1例;Ⅳ型(血管在SPN边缘走行并受压移位)32例,其中结核球瘤7例,炎性假瘤9例,错构瘤1例,腺癌3例,肺泡癌9例,类癌1例,转移性肿瘤1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MSCT能很好地评价SPN周围的血管改变,对SPN的良、恶性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