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孔定主任医师,从医40余载,学验俱丰,在治疗急症用药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现例举一二,以飨同道。1 青蒿配石膏屡愈小儿高热小儿高热临床常见,以邪在气分,持续高热者居多。对于此证,业师常用青蒿配石膏加味治之,屡获良效。业师认为,青蒿苦辛而寒,解热而不发汗,是解热之佳品;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是治气分高热之良药。二药相须为用,使毒解热清,其证乃愈。在临床中,常加入健胃之品,业师云:“小儿高热,来势迅急,若不及时顿挫其势,易致动风惊厥,变生他症。故二药相伍,法当重用其量,青蒿非用15~30g不能获奇效,石膏非用50~150g无力制高热。然二  相似文献   

2.
验案5则     
验案5则郁梅平(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江阴214400)关键词发热,血晕,咳嗽,鼻衄,中医药疗法1产后发热案李某某之妻,产后1周,高热3天。经用大剂量抗菌素、支持对症治疗,发热不退,而转请中医改用中药治疗,时值酷暑,产后六七天,恶露未尽,高热达40℃,伴...  相似文献   

3.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外感之后易致邪气枭张而壮热,故高热亦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及时处理,积极恰当有效地治疗可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避免邪热内陷心包或引动肝风而出现危象。本文就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高热痉厥是急诊常见的病证之一,因其发病迅速,症情险恶,辄有朝不保夕之虞。胡老对此机因研讨颇深,临证十分慎审,选方择药精炼中肯,常融伤寒温病方子一体,得心应手之效,每挽狂澜于反掌之间。对“舍三宝而无他法”之论从不苟同,且起恃三宝待毙之例不乏其人,尝谓“三宝固为高热痉厥急救之品,但必适其证而用其药。殊不知高热痉厥并非皆热入营血,扰其心神,动其肝风,由标寒郁遏,机枢不利,痰浊蔽蒙,胃肠结热,血热蓄  相似文献   

5.
速效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证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效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证40例张正林外感高热是儿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因发病急骤,传变迅速,须即时阻止热势发展,驱邪退热,以防传变。笔者在诊治此类疾病中发现,仅用一法一方,实难控制病情,而几法联用,突出清热、祛邪,则可迅速控制病...  相似文献   

6.
高热与毒邪探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通过对高热的病因病机的分析,论述了毒邪致热的机理及证治规律。首先论述了毒邪的概念、性质及其致热特点,认为无论外感时邪、内伤杂病,其高热必由毒邪所致。高热的产生除与毒邪的性质、数量以及烈性程度有关之外,其关键还在于正气充盛与否。毒邪盛,正气充,正邪剧争,故发高热。进而提出治疗高热以因势利导,祛毒清热为原则,制定出以排毒解毒而清热为主的高热证治八法,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韦颉珍,人称余老太为我县名医,自幼随父学习小儿科,后师从安庆名医潘若泉,学验俱丰。她认为婴幼儿苗窍松软,各有内应,选用恰当药物敷贴可直达病所,救危应急,取效甚速。现举二法为例如下。高热惊厥,活鸽敷脐小儿高热惊厥,多为热陷心营,扰乱神明。西医解热镇静,取效甚缓。而肚脐为胎儿时期吸收营养和代谢废物唯一的进出道口,又名神阙穴,意即神之宫门。婴幼儿闭而来紧,高热急惊,由此敷药能直入神宫,祛邪、安神、定惊。鸽子于直上天空,升提力强,其味咸善渗,性寒祛热。《本草纲目》言其“咸平无毒,解诸毒,及人马患疥。”开…  相似文献   

8.
侯江红 《国医论坛》1995,10(2):29-29
小儿高热最为常见,常法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施治,临证之中往往不能尽效。本人异其常,变法以“通腑泻热”、“重汗解热”、利尿渗热”、“化湿清热”4法治疗小儿顽固性高热,每获良效。1 通腑泻热 是指用泻下通便之品以达泻热退烧的目的,多用于急性扁桃腺炎、痄腮、颌下淋巴结炎等病引起的顽固性高热。辨证要点是高热持续不退,体温多在39.5℃以上,大便干结,面赤舌红,尿赤短少,口臭咽痛。此乃热毒上蕴下结,燥实塞腑而引起高热,当以“泻下通便、导热下行”立法。  相似文献   

9.
<正>宣桂琪系"杭州宣氏儿科"第三代传人,浙江省名中医,现将其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1病机辨析宣氏认为小儿高热惊厥属于"急惊风"范畴。外感六淫之邪是本病的首要原因,六淫之邪以风邪为主,外邪侵袭皮毛,或从口鼻而入,郁而化热;小儿神气怯弱,筋脉未盛,热郁不解,而发为惊厥。阴虚火旺体质是高热惊厥发作的内在因素,而痰食是小儿高热惊厥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内有有形之痰食与外来无形之邪热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叶氏卫气营血理论在高热急症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集多扯来在高热急症的治疗中运用叶氏“卫气营血”辨证之心得,研究探讨了叶氏理论之精华和临床运用之规律,对高热急症的辨证用药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温热病中,气分高热较多见,卫分者次之,重点把握住气分高热之关,病情多能机转。发热性疾病,无论细菌及病毒感染的传染病,或一般内科疾病并发感染而致的发烧,凡是卫气热盛者,在中医主要是一个毒字,毒不走而热不清,治疗中要重点突出解毒清热之品,大剂重用,使毒走而热清。温热挟湿是温热中又挟持湿邪,并未与热合,以热为主,兼湿为客,治可渗湿于热下,使热孤立以清解。湿温病不是感邪即是,是由于郁久而化热,湿与热合,热因湿阻,郁久热更炽,热在湿中,互相裹结,治疗以三焦辩证为主,宣畅三焦,分清湿重,热重,湿热并重,及湿在上焦、中焦、下焦,分别采取芳香宣化,苦温燥湿,淡渗利湿等法。  相似文献   

12.
韩子江治疗无名高热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爱国 《四川中医》1997,15(5):37-37
韩子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治疗无名发热的丰富经验。其目拟无名高热方,久经验证,疗效不凡。所谓无名高热,实指经现代医学反复详尽检查,仍不能明确其发热原因,并经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者。此类患者往往病程较长,临床用药较杂。因此,正确分析其病因病机,成为治愈该类发热之关键。韩老认为,无名高热仍为邪热识盛之表现,之所以久治不愈,往往与热邪挟湿有关。湿性重浊粘滞,与热相合,蕴蒸不化,胶着难解,恋于气血。而临床常规治疗,发热之初多注重解表清热,而一俟发热持续不遇则又一味清热,故难以奏效。临床观察,此类患者…  相似文献   

13.
在外感热病中,同清泻实热法一样,补虚法也是中医治疗高热,特别是长期高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持续较长时间的高热,必耗伤气血津液,致正气亏损,尤以病中饮食不佳者为著。在热病中,凡正气亏损而高热不退者,其病机多为正虚邪恋,即正气愈虚,邪热愈炽,治之愈难。此时正虚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倘不顾正气,一味攻邪,非但徒劳,反伤正气,加重病情,此即前人所谓“有热莫攻热”之义。此时当针对具体证情,以扶正为主的方法,改善和提高机  相似文献   

14.
周璇,为30~40年代我国著名的电影演员,素有“金嗓子”之称,1957年9月,周璇因中暑高热,导致中暑性脑病,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年仅38岁。  相似文献   

15.
高热是指体温在38.5度以上而言,是一些急性病的症状之一,各种疾病都可伴随有高热的出现。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薄弱,易虚易实,若高热持续不退,往往危及患儿生命。小儿高热常与肺、胃、大肠的关系比较密切,“肺合皮毛”,皮毛受邪则肺气升降失司,遂致咳嗽气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有热邪,  相似文献   

16.
对12例外感高热患者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改以白虎汤配合针灸治疗,最早退热时间5小时,最迟退热时间2天,总有效率为92%。认为:小儿外感高热之病变核心为“热毒”,治疗以白虎汤清热解毒,并配合针灸使“热毒”外排,从而达到逐邪外出而内自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小儿高热为儿科常见的证候之一,由于小儿质薄娇柔,既不堪时邪之稽留,又难耐高热的燔灼,故每易因高热炽盛,伤津耗液,而引动肝风,导致发痉抽  相似文献   

18.
电针治疗高热54例张迎华(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223600关键词发热/针灸疗法电针一般以体温超过39℃的称之高热。高热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症状,在许多疾病史都可见到。引起高热的原因也很多。本文主要是指感受外邪所引起的高热。本人自1995年始,采用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9.
大椎穴刺络放血法治疗感冒高热1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冒高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中医文献所称“壮热”、“实热”、“日晡潮热”等均属于“高热”的范畴。笔者自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大椎穴刺络放血法治疗感冒高热患者10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腑治疗小儿急证举隅常州市中医院(213003)沈瑞兴【关键词】儿科急证,通腑法,医案小儿急证以高热、惊风、腹痛。喘闭多见,病情急重,治疗棘手,笔者常用通腑法治疗,若用之得当,收效甚捷,可以救急。举例如下。釜底抽薪退不热管某,男,6岁,1989年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