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聚类研究,为疾病诊断指标分类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5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10项血清检测指标进行研究,其中包括ANA、SSA、SSB、尿pH、尿蛋白、CRP、球蛋白、IgG、ESR和RF。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0个检测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包括了6个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首选指标,分别为ANA、SSA、SSB、尿pH、尿蛋白、CRP;第二类包括了2个指标,球蛋白和IgG,表明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第三类指标为ESR,提示疾病活动期;第四类指标为RF,其增高可能提示干燥综合征患者病情加重或继发其他病变。结论聚类分析可以对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检测指标进行诊断和病情轻重指标分为四类,为干燥综合征临床诊断和分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采用生化检验的意义及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化组和常规组各36例,生化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糖耐受试验及葡萄糖三项指标,常规组采用常规血糖仪进行检测以上三项指标。比较两组检测结果有效率。结果生化组中有效指标106个(98.15%),常规组中有效指标95个(87.96%),两组指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化检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初筛,可准确的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其检测结果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i-STAT床边生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测结果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方法:对30份静脉血标本,分别用Olympus AU400生化分析仪(酶法)和i-STAT床边生化仪(电化学法)检测5项血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种方法测得的5项血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根据需要选择以上任意一种仪器进行血生化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种检测方法下血清样本以及三种抗凝血浆,包括肝素锂血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血浆以及枸橼酸钠血浆的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结果差异。方法:选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者84例。利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对其10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包括:ALT、AST、TC、TG、ALB、TP、LDH-C、HDL-C、BUN、Cr。结果:肝素锂血浆组生化指标AST、TC、TG、LDH-C与血清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血浆组除LDH-C外其余生化指标与血清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枸橼酸钠血浆组10项生化指标与血清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处理方法下的血液样本其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检验医师应根据WHO标准选择合适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徐永武 《中外医疗》2009,28(11):175-176
目的探讨血液生化指标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及特征。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来我院体检者1211例,将其分为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检测FBG、LDL、HDL、TC、TG、Glu、TBA、AST、ALP等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组的TC、TG、TBA、AST、ALP、Glu、FBG和LDL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HDL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不仅具有血脂代谢紊乱,还存在着血糖的异常和生化指标的异常,上述9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对脂肪肝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妇产科教学中,生化指标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掌握各项妇产科生化指标理论知识及常规采集、检测、分析等技能,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并帮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在本文研究中,笔者选取妇产科常见生化指标(HSAP、ALB、TG、TC、HDL-C、LDL-C)进行解读分析,旨在提升学生对生化指标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有助于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肝素钠抗凝、EDTA-K2抗凝处理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不同时间段血小板水平。方法:取医院健康体检人群的体检者100例,分别以EDTA-K2抗凝管、肝素钠抗凝管采血,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选择其中20名对象,再次采样,将样本分为5份,分别在不同时间内送检检测血小板。结果:EDTA-K2、肝素钠抗凝检测ALP、TBiL、Cr、BUN、LDL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均0.90,P0.05;EDTA-K2不同时间段血小板计数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抗凝确实可能影响部分指标水平,但与常规抗凝检测结果存在线性关系,肝素钠抗凝处理对血小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凝剂EDTA-K2对生化常规分析的干扰性。方法:对20例不含EDTA-K2和加入系列浓度EDTA-K2抗凝的血标本进行26项生化项目的检测,以不含抗凝剂的血清标本检测值为参考值,对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统计学差异,并分析差异是否具有临床意义。结果:EDTA-K2干扰碱性磷酸酶(ALP)和部分电解质(K+、Ca2+、Mg2+)的检测,对余22项生化常规项目无干扰。结论:EDTA-K2抗凝标本可用于临床实验室生化常规项目的分析,但不包括电解质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传志 《中外医疗》2010,29(34):117-118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制备的血清(浆)对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分离胶储血管分离的血清,肝素抗凝血浆的35项常规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与常规分离的血清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分离胶储血管制备的血清,肝素抗凝血浆与常法血清的绝大多数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肝素抗凝血浆不能用于AFU(a-L岩藻糖昔酶)的检测。结论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用分离胶储血管制备的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进行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时,应对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才能判断其是否适合临床检验工作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不同检测系统评价3家医院间(云浮市人民医院、云浮市妇幼保健院、云浮市中医院)常规生化项目指标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6月3家医院采用新鲜血样对常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及数据资料分析,其中1家为常规检测系统,2家为观察检测系统。根据检测系统的差异性,对17项生化项目进行评价及数据资料分析。结果 3家医院依据各大医疗机构的类型及等级的不同,17项生化项目R2都0.99,相关性比较好,表明2种检测系统检测的数据其分布的范围合适,A、B值可靠,可以用相对偏差来评估其方法间是否有可比性。结论在3家医院不同检测系统常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可比性研究中,总体质量偏高,各大医院间的可比性好,其差异性小,基本上能够满足其检验结果的互认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汪恒 《大家健康》2014,(8):241-242
目的:探讨同种检测方法下血清样本以及三种抗凝血浆,包括肝素锂血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血浆以及枸橼酸钠血浆的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结果差异。方法:选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者84例。利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对其10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包括:ALT、AST、TC、TG、ALB、TP、LDH-C、HDL-C、BUN、Cr。结果:肝素锂血浆组生化指标AST、TC、TG、LDH-C与血清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血浆组除LDH-C外其余生化指标与血清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枸橼酸钠血浆组10项生化指标与血清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处理方法下的血液样本其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检验医师应根据WHO标准选择合适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可能协助低密度脂蛋白(LDL)预测冠心病准确性的血浆凝血与纤溶检测指标。方法:经心血管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5例,平均年龄(61.78±5.60)岁;健康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50.40±7.60)岁。使用SIEMENS 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LDL水平,全面测定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内的凝血与纤溶检测指标,分别分析它们与LDL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TM、tPAIC及LD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4,0.000,0.04),TAT及PIC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对是否患冠心病预测能力相似。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M与LDL存在显著负相关(r=-0.195),其它指标与LDL不相关。结论:血浆TM水平的检测可能可以用来进一步研究协助LDL水平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对不同肝脏疾病患者实施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各120例,分别对所有患者实施单一生化指标检查以及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肝癌患者的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50.00%(60例)明显高于单一生化指标检测阳性率27.50%(33例).肝炎患者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41.67%(50例)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检测阳性率25.83%(31例).肝硬化患者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45.83%(55例)明显高于单一生化指标检测阳性率18.33%(2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不同肝脏疾病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使用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方法相比单一生化指标检验能够取得更好的诊断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患者血脂生化指标、体重水平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64例PCI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的心脏康复治疗,而对照组只做常规护理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脂各项生化指标及体重在出院后6个月与出院时均差比较,TG、TC、HDL、LDL及体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G、TC、HDL、LDL及体重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进行比较,TG、LDL及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健康,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血脂各项生化指标,从而减少ISR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检测十项酶活力生化指标的准确率,总结其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60例受检者的静脉血标本,随机分为观察组(血浆)和对照组(血清)各130例,分布给予十项酶活力生化指标的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十项酶活力生化指标中除AFU、GGT、LDH三项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七项的检测结果对比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素抗凝血浆应用在十项酶活力生化指标的临床检测中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便、出结果迅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再随机抽选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2例健康对象作为参照组。采集2组的尿液标本及血液标本,并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包括血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LB/UC)、C反应蛋白(CRP)。结果试验组的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值高于参照组(P0.05);多项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可提升阳性检出率,检测结果准确,为后期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科学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液生化指标连续检测用于创伤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分成重症组和轻症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液生化指标的连续检测,观察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重症组患者在第1 d、第5 d的CRP、LDH、CK、CK-MB、LDL、ALP碱性磷酸酶指标值上均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对创伤骨折患者行血液生化指标连续检测有助于预测创伤严重程度、预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且总结出临床生化检验常用指标干扰消除脂血的措施。方法:抽取我院内科住院部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高脂血症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使用低温高速离心法和去离子水稀释法检测生化常规指标,检测结果与未处理样本结果比较,并分析。结果:低温高速离心和去离子水稀释样本后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常温高速离心样本检测结果(P0.05)。结论:低温高速离心法和去离子水稀释法能够有效消除脂血对生化常规指标检测的干扰,可根据临床实际目的进行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9.
彭松  胡欣  张迪  蔡纲 《安徽医学》2014,(11):1607-1610
目的对医学综合类期刊进行聚类分析,分析同类期刊的共性特点,探讨不同类期刊的差异。方法选取医学综合类期刊的被引指标与期刊来源指标作为分析变量,应用聚类分析法将相似或相近的医学综合类期刊归为同一类。结果《安徽医学》《安徽医药》《北京医学》《重庆医学》等108种期刊进入聚类分析,扩展总被引频次、扩展影响因子、扩展即年指标等17种计量学指标为聚类分析变量。医学综合类期刊可分为性质接近的4类,《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学》等归为第1类,《化工之友》《吉林医学》等归为第2类,《安徽医学》《安徽医药》《北京医学》《解放军医学杂志》《解放军医药杂志》等88种期刊归为第3类,《中外健康文摘》归为第4类期刊。结论聚类分析能够较为理想的对医学综合类期刊进行聚合分类,可作为期刊综合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722例糖尿病患者和861名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生化组和常规组各861例,将体检人员分为对照组,对生化组和对照组进行生化检验,对常规组进行常规方法检验,对比分析生化组和对照组的生化指标,生化组和常规组的检测准确率。结果生化组患者的生化指标(空腹血糖、2h糖耐受和血清甘油三脂)都要高于对照组,生化组的检验准确率要高于常规组。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检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