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生场热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对应治疗后,根据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判定疗效。结果:内生场热疗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组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症状以及呼吸困难症状有明显改善或消失,胸部CT提示肺部炎症消失或减轻,显效10例,有效10例,有效率90.9%,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糖皮质激素组及热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一定改善,其中糖皮质激素组显效5例,有效10例,有效率68.2%;热疗组显效6例,有效8例,有效率63.6%。对照组患者显效1例,有效3例,有效率25%。3个治疗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糖皮质激素组(P<0.05)及热疗组(P<0.05)。结论:内生场热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深部热疗在放射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行胸部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未行手术的肺癌患者。其为序贯或同步放化疗,放射治疗剂量为60~70 Gy(常规分割),预计生存期超过6月,放射治疗后均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是否行深部热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给予糖皮质激素与抗感染治疗,辅以吸氧、止咳、解痉平喘等对症处理;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深部热疗。热疗设备使用HG-2000体外局部高频热疗机,加温温度42 ℃~43 ℃,时间为40 min,隔日1次,共10次,分别检测放射性肺炎治疗前、放射性肺炎治疗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组放射性肺炎的总有效率、生存质量KPS评分、症状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VC、FEV1)、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均有好转,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炎性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部热疗联合传统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肺炎,有助于放射性肺炎患者的症状、肺功能、血气分析、炎性指标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平消胶囊对放射性肺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同步放化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同步放化疗并口服平消胶囊;对照组34例,仅同步放化疗。放疗予6MVX线:40GY/20f后避脊髓加量至56-60GY/28f-30f。予EP方案同步:VP16 100mg d1-5,DDP40mg d1-3。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在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及恶心、呕吐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临床因素中肿瘤部位、吸烟及口服中药平消胶囊治疗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有关。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平消胶囊可减轻早期放射性肺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平消胶囊对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平消胶囊对放射性肺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同步放化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同步放化疗并口服平消胶囊;对照组34例,仅同步放化疗。放疗予6MVX线:40GY/20f后避脊髓加量至56-60GY/28f-30f。予EP方案同步:VP16 100mg d1-5,DDP40mg d1-3。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在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及恶心、呕吐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临床因素中肿瘤部位、吸烟及口服中药平消胶囊治疗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有关。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平消胶囊可减轻早期放射性肺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热疗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热疗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45例予常规治疗联合热疗(热疗组),与同期仅予常规治疗45例(对照组)作对照比较。[结果]热疗组有效率(7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46.6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8)。[结论]热疗组联合对症处理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疗效好,可能成为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肺炎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及治疗情况。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接受胸部放疗的1793例患者中,共有121例被诊断为放射性肺炎,分析不同原发病种间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根据住院时间以2001年7月1日为界分为两组,比较不同时间段放射性肺炎发病率并分析其原因。将中重度放射性肺炎的患者依据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的不同分为2组,一组的使用时间在2个月以下,另一组在2个月以上。结果2001年~2003年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高于1998年~2001年(P<0.05)。多因素分析,原发病种类、放疗剂量、辅助化疗是对放射性肺炎发生有影响的危险因素。中重度放射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维持量的使用时间在2个月以上组放射性肺炎的复发率低于使用时间在2个月以下组(P<0.05)。结论原发病种类、放疗剂量、辅助化疗是对放射性肺炎发生有影响的危险因素。中重度放射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的的使用时间应在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间诊治的82例放射性肺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啰音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IL-10、TNF-α和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研究组患者降低更加明显(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分级均显著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周治疗,研究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5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部分缓解率、无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放射性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接受痰热清联合地塞米松及抗生素治疗为治疗组(21例),接受地塞米松联合抗生素治疗为对照组(19例),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61.9%),有效5例(23.8%),无效3例(14.3%),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显效5例(26.3%),有效6例(31.6%),无效8例(42.1%),总有效率57.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P=0.049),治疗组Kamofsk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3.02,19=0.007)。结论痰热清治疗放射性肺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清肺八味汤对经过化疗后的肿瘤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在预防放射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确诊为恶性肿瘤的62例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化疗结束后1个月服用清肺八味汤,连续服用一个疗程(10 d,每日1剂).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及TGF-β1的水平.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为54.84%,对照组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为87.10%,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及整体分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TGF-β1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和TNF-α水平均较本组放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TGF-β1血清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0,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7,P﹥0.05).结论 肿瘤患者采取放射性治疗后,配合服用清肺八味汤可有效降低血清TGF-β1含量,且可有效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付金平  陈惠  晋发  张秀伟 《癌症进展》2017,15(12):1470-1472
目的 讨论胸部放疗中肺功能变化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接受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有放射性肺炎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7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和放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探讨其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分级:1级有24例(68.57%),2级患者7例(20.00%),3级患者4例(11.43%),无4级和5级放射性肺炎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肿瘤来源、肿瘤部位、放疗参数和肺功能参数上均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肺癌、深处肿瘤、放疗参数(PTV、Vdose和MLD)和肺功能参数(FEV1、FEV1/FVC和DLCO)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放射性肺炎是由多因素综合所致,尤其需要重视肺功能基础差的肺癌深部肿瘤患者,对此类患者必须严格控制放疗剂量和时间等,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采用中医辩证论治,同时配合西药化疗治疗肺癌38例的临床观察,并与单纯用西医化疗或化疗加放疗的45例对照组的疗效对比,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近期疗效和生存期均优于对照组,化疗的毒副反应低,中西医结合具有良好的协同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唑来膦酸4mg静脉滴入(15min以上),每4wk重复1次;对照组34例,采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静脉滴入4h,每4wk重复1次,至少连续应用2次。结果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82.4%和79.4%,P=0.920;疼痛缓解后复发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8d、13.9d,P=0.763;活动能力改善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5%、73.5%;KPS评分提高程度: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2、10.3分,P=0.958;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2%、44.1%,主要为发热、寒战、一过性骨痛加重、消化道反应等,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唑来膦酸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毒副反应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68例骨肿瘤致病理性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骨肿瘤病理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自1995年6月~2002年10月共收治68例病理性骨折.引起病理性骨折的肿瘤中,转移癌27例(转移至四肢17例,脊柱8例,锁骨2例).原发恶性肿瘤20例(骨肉瘤13例,尤文氏肉瘤3例,软骨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良性肿瘤21例(骨巨细胞瘤12例,骨囊肿4例,内生软骨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各2例,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初步临床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7.2年,转移癌中7例行局部广泛切除,假体置换,未见局部复发,功能良好.8例行病灶刮除,髓内针内固定,其中4例死亡,3例局部复发.13例骨肉瘤患者,9例对化疗敏感,行保肢手术,术后未见局部复发,预后良好,4例对化疗不敏感,行截肢术,术后均有肺转移.12例骨巨细胞瘤,7例行肿瘤广泛切除,假体置换,术后随访未见局部复发.5例行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其中3例复发.结论:对于转移癌、骨巨细胞瘤和一些良性肿瘤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肿瘤的彻底切除和假体置换对于控制局部复发是有效的,并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对化疗敏感的骨肉瘤患者,即使骨折,经过化疗和适当处理后,也可行肿瘤的彻底切除和假体置换,也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和降低肺转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中药加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中医药加由健择和顺铂组成的化疗方案时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遵照患者意愿,有选择地将37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治疗组化疗期间和化疗后继续服中药巩固疗效。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获益率和远期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中医药配合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获益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彭宗玉  杜国威  王志海  李海鹰 《癌症进展》2016,14(11):1162-1164
目的 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磷脂酰肌蛋白聚糖3(GPC3)的浓度变化及对肝癌预后的作用.方法 收集肝癌患者50例为肝癌组,均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同期纳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健康组与肝癌组的血清SCCA和GPC3浓度,及治疗后肝癌患者不同疗效组及不同转移复发程度组的血清SCCA和GPC3浓度.结果 治疗前,健康组的血清SCCA、GPC3浓度低于肝癌组(P<0.05);治疗后,肝癌患者血清SCCA和GPC3浓度比较,有效组<稳定组<进展组(P<0.05),低复发转移倾向组血清SCCA、GPC3浓度低于高复发转移倾向组(P<0.05).结论 通过检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血清SCCA、GPC3的浓度变化,将有利于判断疗效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并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华蟾素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华蟾素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对我院68例鼻咽癌随机分别采用放疗联合华蟾素(研究组)和单纯放疗(对照组)治疗,放疗方法 相同,放疗过程中急性反应按RTOG/EORTC标准记录,治疗结束和结束后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放疗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RR)分别为85.29%(29/34)和73.53%(25/3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810,P=0.368).对获部分缓解(PR)以上效果的患者进一步分析,其中放疗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灶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69.0%和45.6%(P=0.0627);放疗后3月CR分别为82.8%和52.0%(χ2=4.549,P=0.0329).口咽黏膜反应2级以上对照组有30例,研究组21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2,P=0.039);皮肤反应、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华蟾索对提高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灶控制率和减轻放疗急性反应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及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级别胶质瘤的手术和术后放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术后同步放化疗及6个周期以上的替莫唑胺化疗,对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分析。结果:56例患者手术全切除10例(17.9%),次全切除35例(62.5%),部分切除11例(19.6%)。分子病理提示IDH1132H突变19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20例。随访过程中13例未见明显复发;35例复发;1例出现脊髓的多发转移灶;7例出现放射性脑损伤,其中3例再次手术减压,4例保守治疗。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66.1%、50.0%和32.1%;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7.1%、39.3%和25.0%。结论:高级别胶质瘤预后不佳,术后残留、复发、转移和放射性损伤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高于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人群的疗效,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对乳腺癌高危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接受规范化中医辨证治疗作为暴露因素,以ⅡA~ⅢC期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受试者分为中西医结合队列(中药+内分泌治疗)、中医队列(中医治疗)、西医队列(内分泌治疗)和观察队列,比较4队列累计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1、2、3年累计无病生存率均高于观察队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队列的累计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结束,354例受试者中共有65例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发生复发转移、8例死亡,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观察队列复发转移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17.00个月(95%CI:13.97~25.41个月)、16.87个月(95%CI:9.8~40.8个月)、13.93个月(95%CI:10.9~25.61个月)、12.61个月(95%CI:10.41~14.45个月),4队列复发转移患者的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队列中ⅢB~ⅢC期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均高于观察队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队列各肿瘤分期患者累计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可提高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尤其是肿瘤分期为ⅢB~ⅢC期的高危患者。无论接受何种治疗方法,尚不能在短期内明显延长乳腺癌高危患者的DFS和OS。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脑瘤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中西医药辩证施治对38例恶性脑瘤的临床疗效与传统的放化疗的疗效对照观察。方法 治疗组38例用VM26+MeCCNU化疗与中医药辨证配合;对照组18例按常规仅作放疗或化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76.3%(29/38),胶质瘤与转移瘤有效率分别为91.6%(22/24)和50%(7/14)。对照组有效率33.3%(6/18)。主要毒副反应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多为Ⅱ~Ⅲ级。大部分病人通过中药调理,能达到“增效”和“减毒”之目的。结论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脑瘤的综合有效率为76.3%,与传统单一放化疗的疗效33.3%有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elective radiotherapy after distant metastasis of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treated with dose-dense cisplatin plus fluorouracil. Materials and Methods:Eligibl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study group treated with dose-dense cisplatin plus fluorouracilfollowing selective radiotherapy and a control group receiving traditional cisplatin plus fluorouracil followingselective radiotherapy according to a 1:1 distribution using a digital random table method. The primary endpointwas overall survival (OS). Secondary endpoints wer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objective response rate,relapse or progression rate in the radiation field and treatment toxicity. Results: Of 52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20 cases underwent radiotherapy.,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51 patients, 16 underwent radiotherapy. Themedian PFS, median OS, survival rates in 1, 2 and 3 years in study and control group were 20.9 vs 12.7months,28.3 vs 18.8months, 85.2%vs 65.9%, 62.2% vs 18.3%, and 36.6%vs 5.2% (p values of 0.00, 0.00, 0.04, 0.00 and0.00, respectively). 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edian OS and survival rates of 1, 2, 3 years for patientsundergoing radiotherapy in the study group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43.2vs24.1 months, 94.1% vs86.7%, 82.4% vs 43.3%, 64.7% vs 17.3%, (p=0.00, 0.57, 0.04 and 0.01, respectively). The complete response rate,objective response rate after chemotherapy and three months after radiotherapy, relapse or progression rate inradiation field in study group and in control group were 19.2% vs 3.9%, 86.5% vs 56.9%, 85% vs 50%, 95% vs81.3% and 41.3% vs 66.7% (p =0.03, 0.00, 0.03,0.30, 0.01 respectively). The grade 3-4 acute adverse reactions in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53.8% vs 9.8%, p=0.00). Conclusions: Thesurvival of patients benefits from selective radiotherapy after distant metastasis of NPC treated with dose-densecisplatin plus fluorourac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