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槐米炒炭前后鞣质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美燕 《淮海医药》2006,24(3):247-248
目的分析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的机理.方法运用药典方法和KMnO4滴定法分别测定和比较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变化.结果槐米炭的鞣质含量高于生槐米.结论槐米炒炭能增强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2.
董翠弘  刘波  朱晓 《齐鲁药事》2006,25(9):559-560
目的探讨荆芥炭的最佳炮制程度。方法对不同炮制程度的荆芥炭的性状、鞣质的含量、止血作用、凝血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荆芥炒炭后鞣质含量增高,止血和凝血作用显著增强。结论荆芥炭应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或黑褐色。  相似文献   

3.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栀子炭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彤  马玮芸  陶建生  丁越 《中国药师》2007,10(4):322-324
目的: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栀子炭炮制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考察炮制温度、炒制时间等影响因素,以栀子炭的性状、栀子苷和鞣质含量、凝血作用效果为指标,综合评分优选炮制工艺条件。结果:炮制温度时实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为了达到炒炭存性的目的,炒炭温度不能高于200℃。栀子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A_1B_2C_2,即200℃,炒10 min,喷水少许后,再炒1 min至干。结论:用综合评分法优选出的栀子炭炮制工艺能较好地保证炮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建波  耿小平 《中国药师》2004,7(5):400-400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具止血,化瘀,通淋的功效.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炒炭程度对其止血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蒲黄炭的程度为棕褐色,作者在炮制过程中发现,蒲黄的炒炭程度很难掌握,操作中经常能造成"不及"或"太过"现象,所以,探讨蒲黄炒炭的最佳炮制温度和时间,对控制蒲黄炭的质量意义重大.为此,本文以鞣质含量和凝血时间作为指标,对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炮制的蒲黄炭进行了比较,为探讨蒲黄炒炭的最佳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藕节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根茎节部。功能止血 ,清瘀。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等症。临床有生用或制炭用。现代研究结果表明 ,本品主含鞣质 ,天门冬素等成分 ;具有缩短出、凝血时间等药理作用。藕节的炮制作用 ,现代一般认为 ,生用凉血、止血、化瘀 ,多用于卒暴出血症。制炭后涩性增强 ,收敛止血 ,多用于慢性出血症。1 炮制工艺研究 有介绍用扣锅煅藕节 ,具有成炭率高 ,有效成分损失小的特点。有人等对藕节不同炮制品 (生品、炒轻炭、炒中炭、炒重炭、焖煅炭 )进行了鞣质含量、钙含量、及小鼠凝血时间的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 ,炒重炭…  相似文献   

6.
张丽  曹琳琳  赵学龙  丁安伟  陈静  李娴 《中国药房》2009,(33):2624-2626
目的:研究牡丹皮炮制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的变化。方法:取经不同程度炒炭工艺制得的丹皮炭品,加70%乙醇20mL超声2次,每次30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5-HMF的含量。结果:320℃以前,5-HMF的含量随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的增加而升高,但温度达到320℃时,随炒制时间增加,其含量开始降低。结论:不同炮制程度对牡丹皮炭中5-HMF的含量影响较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丹皮炭的止血机制和控制其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鞣质含量、有机酸含量以及小鼠的凝血时间为指标,探讨生品乌梅与不同炒炭程度的乌梅轻炭、乌梅标准炭和乌梅重炭与凝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干酪素法测定鞣质含量;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有机酸含量;用玻片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结果:乌梅生品中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最高;乌梅炭随着制炭程度的加深,其含量逐渐降低。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最高的乌梅生品无凝血作用,含量最低的乌梅重炭凝血效果不佳,乌梅标准炭凝血效果最好。结论:乌梅炒炭后鞣质和有机酸的含量随炮制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乌梅中鞣质与有机酸的含量高低与其凝血作用的强弱不成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交法优选丹皮炭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虹  丁安伟  张丽 《中国药业》2008,17(3):25-26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鞣质含量为指标,对丹皮炭不同炮制方法进行优选。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工艺的炮制品中鞣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丹皮炭炮制的最佳工艺条件是250℃、加热5min。结论验证试验表明,所选的最佳炮制工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侧柏叶是柏科植物侧柏的枝梢及叶 ,临床常用侧柏炭以增强其止血作用。关于侧柏炭的炮制程度 ,传统及《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 )要求炒至表面焦褐色 ,内部焦黄色。作者对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等 8家正规医院临床用侧柏炭进行了调查 ,发现其外部呈焦褐色、黑褐色或焦黑色不等 ,而内部分别呈褐色、焦褐色或黑褐色 ,没有内部呈焦黄色的侧柏炭。侧柏炭的炮制程度对其止血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到底孰优孰劣 ?本文以鞣质作为含量指标 ,以凝血时间作为药理指标 ,对不同程度的侧柏炭进行了探讨 ,为侧柏炭的炮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1 实验材料1 …  相似文献   

10.
蒙药阿给(冷蒿)炒炭前后无机元素含量及溶出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炒炭对蒙药阿给制剂中抗出血活性成分——无机元素的影响,并初步探讨阿给炭药止血作用强于生药的原因。方法采用HNO3-HClO4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其中钾、钙、镁、锌、铁、锰、铜、铝8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计算各元素的溶出率。结果阿给炒炭后,各无机元素的含量均升高,其中钙、镁、锌3种元素含量分别上升至生药的1.23倍、1.25倍及4.32倍;而各元素的溶出率均明显降低,其中锰的溶出率差异最大,炭药仅为生药的11.47%。结论阿给中与止血作用有关的无机元素含量丰富,且炮制后含量增加,这与其药理作用一致。但炒炭后各元素的溶出率较低,建议直接以炭的形式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盛书贵 《中国药业》2000,9(9):41-42
本以鞣质成分含量为指标,对诃子的不同炮制品进行了比较,认为去核是去质次部分。煨、炒、烫制品鞣质含量增高,增强收涩作用,说明传统炮制法是有道理的,并提出了诃子炮制工艺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化马齿苋炭的炮制工艺,并探讨其对痔疮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以鞣质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以及外观性状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炒制温度、投药量、炒制时间对马齿苋炭炮制工艺的影响,优选出最优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以最优炮制工艺制得的马齿苋炭(0.8 g/mL)外敷痔疮模型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藕节炭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止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为评价指标,分别用断尾法和毛细管法测定。结果藕节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取厚度1~2cm的生藕节饮片,控制锅底温度390℃,炒制29min。结论验证试验表明,所筛选的炮制工艺条件较合理。  相似文献   

14.
周海明 《海峡药学》2012,(11):56-57
中药炒炭为我国中药的传统炮制技术,可以改变药物固有性能,可使其产生或增强止血的功能。依据现在对中药炒炭止血理论的几点认识,从炭药的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研究对其止血机理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土炒当归炮制工艺。方法 以外观性状、阿魏酸及挥发油含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使用响应面法设计并优化土炒当归炮制工艺参数。使用Design Expert 8.0.6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由回归模型预测得土炒当归最佳炮制工艺参数:灶心土用量为饮片量的0.30倍,炒制温度140.16℃,炒制时间9.44 min。结论 优化后的工艺条件稳定性好,简便可行,适用于土炒当归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5,(13):1812-1814
目的:优选石榴皮炭的最优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外观性状、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对主要影响因素(投料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进行考察,根据多指标综合评分结果确定石榴皮炒炭的最优炮制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工艺为取石榴皮饮片200 g,置于炒药锅中400℃炒制20 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3批石榴皮炭饮片外观性状均符合要求,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稳定(RSD分别为1.55%、2.11%,n=3)。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石榴皮炭饮片的制备。  相似文献   

17.
荆芥4种饮片中鞣质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磊  丁安伟  张丽  黄海燕 《安徽医药》2007,11(2):137-138
目的 通过对荆芥各饮片中鞣质含量的测定,探讨荆芥炭及荆芥穗炭的止血机制.方法 采用磷钼钨酸显色法测定荆芥各饮片中鞣质的含量.结果 线性范围为0.02450~0.1960 mg(r=0.9992),加样回收率为97.82%,RSD=2.36%(n=6),各饮片中鞣质含量:荆芥穗炭>荆芥穗≈荆芥>荆芥炭.结论 可见鞣质并不是荆芥炭止血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研究10批不同产地槐米炒制前后对槐米中芦丁,槲皮素的含量变化及其对α-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对10批不同产地的槐米药材分别进行炒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各槐米药材提取液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以对硝基苯酚-β-1,4-葡萄糖苷( pNPG)为底物,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测定各槐米药材提取液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率,比较了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变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经过炒制后,10批槐米炒制品中的芦丁含量均有所降低,而槲皮素含量则明显升高;槐米炒制品对α-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均优于生品。结论不同产地槐米炮制后,由于槲皮素含量的普遍升高,导致了槐米炒制品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升高,表明槲皮素在对α-糖苷酶抑制活性起着重要作用。在治疗糖尿病疾病时选用炒制槐米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目前有争议的“炮制对藕节炭中鞣质含量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用干酪素法、EDTA法分别对五种炮制品进行了含量测定,同时对小鼠的凝血作用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表明炮制的标准品凝血作用最强,并指出研究中药炮制不能仅以单一成分的含量为指标。  相似文献   

20.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具凉血止血作用,治疗多种出血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茜草炭有明显止血作用。茜草炭的制炭工艺对临床疗效有直接影响,本实验采用炒炭及烘法对茜草的炮制工艺进行研究,并为制订茜草炭饮片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1 材料及仪器 药材 茜草购自南京市药材公司,经鉴定为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