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活性在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Wistar 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创伤性炎症组。运用匀浆法提取肝细胞的核蛋白,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检测血浆转氨酶的水平,在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改变,以线粒体的肿胀程度作为肝细胞损伤的评价指标。结果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第3小时,肝脏NF- κB的活性开始升高,第12小时达高峰,第72小时后基本降至正常。血浆ALT含量在伤后明显上升,于第24小时达高峰,同时肝细胞出现明显的水肿、变性和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结论大鼠创伤性炎症肝脏损伤后,NF-κB活性明显升高,与肝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基本一致,NF-κB在创伤性炎症肝脏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因子-kB"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和"圈套"ODN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3、6、12、24、48和72 h分批处死.检测血浆转氨酶的水平,在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k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试验.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α和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3 h肝脏NF-kB的活性开始升高,术后12 h达高峰.肝脏组织TNF-α和IL-6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血浆转氨酶含量也明显上升,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圈套"ODN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TNF-α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血浆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光镜下肝小叶结构损伤明显好转.结论 NF-kB靶向性"圈套"ODN通过特异性抑制NF-kB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从而明显改善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靶向性寡核苷酸(ODN)“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圈套”ODN组和变异“圈套”ODN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3、6、12、24、48和72h分批处死。运用凝胶迁移变动分析(EMSA)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试验。检测血清转氨酶水平,在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改变,以线粒体的肿胀程度作为肝细胞损伤的评价指标。结果 创伤性炎症后3h肝脏NF-κB的活性开始升高,12h达高峰,72h后基本恢复正常。“圈套”ODN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F-κB活性。血清ALT含量在伤后明显上升,于24h达高峰,肝细胞出现明显的水肿、变性和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圈套”ODN治疗6h后,大鼠血清ALT水平明显降低,肝小叶结构损伤明显好转,线粒体的肿胀明显减轻。结论 NF-κB靶向性“圈套”ODN通过特异性抑制NF-κB活性,可以有效地减轻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F-κB靶向性寡核苷酸(ODN)“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TNF-α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圈套”ODN组和变异“圈套”ODN组。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试验,用RT-PCR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α mRNA水平,ELISA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α的蛋白水平。结果 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3h肝脏NF-κB的活性开始升高,术后12h达高峰。肝脏组织TNF—α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也明显上升,与NF-κB的活性改变一致,“圈套”ODN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F-κB活性。“圈套”ODN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TNF—α的表达明显下降,肝脏功能明显好转,而变异“圈套”ODN没有效果。结论 NF-κB靶向性“圈套”ODN通过特异性抑制NF—κB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TNF—α的释放,从而改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κB在大鼠门静脉分支结扎后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大鼠门静脉分支结扎后结扎侧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门静脉分支结扎组。观察术后第12,24,48,72小时以及第168小时(第7天)和第336小时(第14天)肝脏大体结构和血浆转氨酶的变化。运用凝胶阻滞分析(EMSA)检测术后结扎侧肝脏NF-κB的活性,用TUNEL法对结扎侧肝细胞凋亡进行定量分析,电镜下观察结扎侧肝脏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结扎侧肝叶呈进行性萎缩变小,对侧则成比例的代偿性增生。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全肝的总质量维持恒定,肝脏功能基本保持正常。结扎侧肝脏NF-κB的活性在术后明显升高,于第48小时达高峰,1w后基本恢复正常。TUNEL显示结扎侧肝细胞在术后凋亡明显增加,于第48小时达高峰。电镜显示结扎侧肝脏早期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晚期明显纤维化。结论: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结扎侧肝脏NF-κB的活性明显升高,其可能在肝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靶向性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s,ODN)“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IL-6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圈套”ODN组和变异“圈套”ODN组.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IL-6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3 h肝脏NF-κB的活性开始升高,在术后12 h达高峰.肝脏组织IL-6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也明显上升,与肝脏NF-κB的活性改变一致,“圈套”ODN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F-κB活性.“圈套”ODN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IL-6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肝脏功能明显好转,而变异“圈套”ODN却没有效果.结论NF-κB“圈套”策略通过特异性抑制NF-κB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IL-6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内毒素致伤大鼠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核因子-KB(NF-kB)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和防治ALI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内毒素(LPS)和LPS/NO对大鼠血氧分析和肺组织损伤的影响,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EMSA)法检测肺组织核蛋白提取物中NF-kB活性和检测的特异性及酶联免疫检测(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TNF-α含量改变。结果:NO吸入后,显著抑制LPS静注致大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核蛋白NF-kB活性的增强以及肺组织匀浆TNF-α含量的升高。结论:NO通过抑制NF-kB活性,下调TNF-α等炎症分子表达而发挥抗炎的防治ALI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NF-κB在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大鼠肝脏增殖与凋亡中的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门静脉结扎组。观察术后0.5、1、2、3、7和14d肝脏大体结构和血浆转氨酶的变化。运用凝胶阻滞实验(EMSA)检测术后肝脏NF-κB的活性,用TUNEL法对结扎侧肝细胞凋亡进行定量分析,光镜下观察对侧肝细胞的增殖情况,电镜下观察结扎侧肝脏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结扎侧肝叶呈进行性萎缩变小,对侧则成比例的代偿性增生。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全肝的总重量维持恒定,肝脏功能基本保持正常。NF-κB的活性在术后明显升高,于第2天达高峰,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TUNEL显示结扎侧肝细胞在术后凋亡明显增加,于第2天达高峰,同时对侧肝细胞却明显增殖。电镜显示结扎侧肝脏早期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晚期明显纤维化。结论 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NF-κB的活性明显升高,其可能在肝脏的增殖与凋亡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核转录因子-圈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炎症介质过度释放贯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始终,是病情恶化的首要原因。核转录因子KB(NF—KB)在炎症介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临床上多种手段可以抑制NF-kB的活性。但特异性差,副作用多。NF—kB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目的基因上的kB序列,利用这个特性,合成一包含kB序列的双链寡聚脱氧核苷酸(dsODNs)并转人靶细胞核,竞争性结合核内激活的NF—kB,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Pringle法建立100只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rhGH组于建立模型前7d每天给予rhGH针剂皮下注射(0.2U/100g体重),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观察其血清ALT、TNFα和IL-1a的变化,检测肝细胞中丙二醛(MDA)、肝脏能荷(energy charge,EC)的变化及核转录因子-kB(NF—k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电镜观察肝脏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rhGH组ALT、TNFα、IL-1a和MDA在各个时间点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hGH组E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hGH组肝细胞核因子NF—kB表达及ICAM1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电镜下可见肝窦内皮细胞破坏,肝细胞线粒体结构改变,rhGH组肝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结论 rhGH可能通过下调NF-kB的表达,进一步抑制了细胞因子(TNF—α、IL-1α)和ICAM1致炎因子mRNA的表达,减少MDA的生成,从而减轻了这些因子对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核转录因子-kB(NF-kB)是炎症介质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参与介导痉挛血管壁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黏附分子。我们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上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与NF—kB、ICAM-1活性表达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3,炎症细胞因子与肾小球肾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13(IL-13)是主要由Th2细胞分泌的,具有抑制免疫及炎症作用的细胞因子。核因子-kB (NK-kB)为参与炎症细胞因子转录调控的核因子。IL-13抑制组织细胞中的NF-kB活性。肾脏炎症细胞中的NF-kB活化及其对炎症细胞因子产生的调节在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IL-13抑制NF-kB活化进而抑制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可能对肾脏炎症细胞炎症效应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移植后再灌注早期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和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模型,供肝在林格液中保存2h,实验分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组)3组,IP组于供肝切取前夹闭第一肝门10min,然后开放10min。分别于移植再灌注后1、2、4及6h抽血进行肝酶学检查,切取肝脏作NF-kB活性、TNF—α和ICAM-1表达的测定。结果 IP组肝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及IP组再灌注后移植物的NF-kB活性明显增强,且在1、2h达高峰,4h后减弱,TNF—α和ICAM-1表达也随之增加;同对照组相比,IP组的NF-kB活性降低,并且在1、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ICAM-1表达亦降低。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于供肝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再灌注早期NF-kB的活性,减少了TNF—α和ICAM-1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了移植物再灌注早期的炎症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核因子-κB/I-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Ⅰ—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部分肝血供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1、2、4h等时点。用凝胶滞留电泳方法测定NF—κB的结合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量。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2h NF—κB结合活性增高,4h后开始降低。肝组织中TNF—α、ICAM—1 mRNA表达在再灌注2h后升高。讨论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激活并进入细胞核内,与一些炎症因子基因启动子区特异序列结合,上调TNF—α、ICAM—1 mRNA表达,从而引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重组腺病毒对烫伤大鼠肝组织核因子—kB活性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索腺病毒介导IkBα基因对烫伤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NF-kB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IkBα)预处理大鼠,烫伤后不同时相点取肝组织,提取组织核蛋白,与r^-32PATP标记的NF-kB特异性探针共同反应,利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方法(EMSA)检测NF-kB/DNA结合性;提取肝组织总RNA,用RT-PCR法检测IL-1β,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烫伤组致伤后0.5hNF-kB/DNA结合活性显增强,致伤后24h,仍保持较强结合活性。AdIkBα预处理组,大鼠NF-kB/DNA结合活性略高于正常,但显低于烫伤组。RT-PCR分析,大鼠烫伤后0.5h与对照组相比,IL-1β,TNFα表达显升高,持续致伤后24h;AdIkBα预处理组,IL-β和TNFα表达显低于烫伤组。结论 大鼠严重烫伤后,肝组织细胞内NF-kB迅速活化,IL-1β和TNFα的表达随之显增强,经AdIkBα预处理能显抑制大鼠严重烫伤后肝组织NF-kB的活化,并下调IL-1β、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核因子kappa B (NF- kB)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的转录因子.研究表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时,NF-kB能够转录调节诸多编码炎症介质的基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如TNF-α、IL-1、ICAM-1、INOS等,近来许多研究表明这些细胞因子都受NF-kB的基因调控.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氧自由基等产物激活NF-kB,促使TNF-α、ICAM-1和INOS mRNA表达增强,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就NF-kB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核转录因子—κB在FK506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FK506能否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结合活性。方法 采用大鼠部分肝血供被阻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30min,1、2、4h等时点。实验组术前静脉注射FK506(0.3mg/kg体重),观察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FK506处理组间肝组织中NF—κB的结合活性(凝胶滞留电泳方法)。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一2h NF—κB结合活性较强,再灌注4h NF—κB结合活性减弱。FK506可以抑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结论 FK506通过抑制NF—κB的结合活性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近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对大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近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对大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门静脉结扎组。观察术后0.5、1、2、3、7和14d肝脏大体结构和血浆转氨酶的变化。用TUNEL法对结扎侧肝细胞凋亡进行定量分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对侧肝细胞的增殖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扎侧肝脏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结扎侧肝叶呈进行性萎缩变小,对侧则成比例的代偿性增生。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全肝的总重量维持恒定,肝脏功能基本保持正常。TUNEL显示结扎侧肝细胞在术后凋亡明显增加,于第2天达高峰,同时对侧肝细胞却明显增殖。电子显微镜显示结扎侧肝脏早期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晚期明显纤维化。结论 近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结扎侧由于肝细胞大量凋亡呈进行性萎缩,对侧则成比例的代偿性增生,全肝的总重量和肝脏功能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手术方法结扎门静脉分支,观察对侧肝脏的再生状态。方法 健康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均分成结扎组和假结扎组,在乙醚麻醉下行门静脉左支结扎和假结扎手术,分别在术后第1、2、3、7及14d用乙醚麻醉动物,心脏采血检测血清ALT值,取出肝脏后称重量;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计数肝细胞核分裂指数;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计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在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血清ALT值结扎组与假结扎组比较在术后第1d升高(P〈0.01),但在第2d开始恢复正常;②肝脏重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肝细胞核分裂指数结扎组与假结扎组比较,术后第1~3d明显升高,第2d达高峰,第3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结扎组(P〈0.01),以后逐渐恢复正常;④PCNA阳性细胞计数结扎组与假结扎组比较,术后第1~3d明显增多,第2d达高峰,第3d有所减少,但仍高于假结扎组(P〈0.01),以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①大鼠门静脉左支结扎后,引起未结扎侧肝细胞的活跃再生,再生后的肝脏可恢复原来的重量;②大鼠75%肝叶的门静脉分支结扎不影响肝功能,是安全可行的;③大鼠门静脉分支结扎可以作为研究肝脏再生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IP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对照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C组)。后处理组于完全再灌注前,给予多次短暂复灌复停作为缺血后处理。分别于再灌注后1h、3h及6h抽血进行血清ALT、AST活性及TNF-α表达测定,免疫组化测定肝脏NF-kB活性及ICAM-1的表达。结果 与SO组比较,IR组及IPC组再灌注后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增高,肝脏NF-kB活性明显增强,TNF-α和ICAM-1表达也随之增加;同IR组相比,IPC组的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降低,NF-kB活性及TNF-α和ICAM-1表达亦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通过抑制再灌注早期NF-kB的活性,降低了TNF-α和ICAM-1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