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义齿修复在军事训练所致前牙损伤的临床应用。方法因军事训练损伤导致15例23颗上颌前牙缺失后行即刻种植,共植入种植体23颗,植入4~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最终完成修复体制作。结果 22颗术后无明显并发症,l颗于完成修复半年因松动拔除。修复完成后观察2~3年,种植义齿行使功能良好,取得良好的功能及美学效果。结论即刻种植义齿修复为军事训练所致上颌前牙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学区多颗牙因外伤连续缺失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美学区因外伤连续牙缺失患者15例,共植入牙种植体47颗,术后1~2周行临时活动桥修复,3~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制作最终修复体。定期随访1~5年,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及修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所有种植体均发生了良好的骨结合,功能及美学效果良好,种植体存留率100%,患者均较满意。结论美学区多颗牙连续缺失后采用种植义齿修复,可很好地恢复美观及功能,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宋飞翔  薛浩伟  潘涛  堵梦雨  张令达 《安徽医药》2017,21(11):2005-2008
目的 研究引导骨再生术(GBR)结合骨挤压应用于单颗上颌前牙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单颗上颌前牙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19例,共植入19颗种植体.种植手术中联合应用GBR和骨挤压术以改善术区骨量不足的情况,同期植入种植体.4~6个月后复诊,行二期手术,2周后待牙龈形态恢复良好,修复缺失牙齿.牙冠修复完成后嘱患者3、6、12个月后复诊并拍摄CBCT或牙片,观察患者软硬组织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 19例患者共植入19颗种植体,术前牙槽嵴下方1 mm唇腭向平均宽度为(3.3±0.20)mm,术后4~6个月后平均宽度为(6.7±0.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8,P<0.05).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成功率100%,患者对种植修复后的效果满意.结论 GBR联合骨挤压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种植术区骨量不足的问题,在修复单颗上颌前牙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拓宽了种植修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前牙区美学区早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患者21颗牙缺失2~8周后,植入21颗Straumann种植体,其中17颗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术后4~6个月后行永久性修复。随访6~24个月,通过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1颗种植体修复均成功,2颗种植体随访期内出现软组织退缩。结论早期种植可以缩短种植修复时间,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TIStraumann口腔牙种植系统治疗牙列缺损的疗效,以及种植技术在二级甲等医院中小型口腔科室的发展前景。方法选取该院口腔科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所收治的55例牙列缺损患者植入mStrau—mann常用牙种植体106颗,3~6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术,术后观察6~24个月种植体骨结合状况、周围软组织与修复体情况、患者的满意度。结果55例牙列缺损患者106颗种植体,术后随访6~24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100%,患者满意率达92.73%。结论口腔种植义齿是修复牙列缺损缺失的好方法,是适合在规模较小的口腔科开展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拔除术后结合膜引导技术即刻植入种植体修复牙缺失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76颗牙拔除术后患者,即刻植入种植体使用医用钛膜完全封闭骨缺损区。6个月~1年行冠修复,根据临床X线检查和患者主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76例即刻种植体12周后骨缺损修复形成,冠修复后承载了3年无松动。5年随访,除1例有进行性骨吸收外,其余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高度平均1.27mm。结论运用膜引导技术进行即刻种植,可获得良好的骨修复,缩短种植修复疗程,很好地承担修复体传导的牙牙合力,与延期种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上颌窦外提升术与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磨牙缺失种植修复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65例上颌磨牙缺失患者,共植入种植体80枚,其中42例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50枚种植体,23例患者采用上颌窦外提升术植入30枚种植体,均术后10 d、3个月、6个月、9个月摄片检查种植体的稳定性及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80枚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均较好,在观察期内均未见感染、松动及上颌窦炎症等并发症,X线显示种植体周围均无阴影.结论 上颌窦外提升术与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磨牙缺失种植修复术中均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和掌握相关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8.
刘红红  张志宏 《安徽医药》2019,40(6):625-626
目的 探讨在前牙区应用角度基台后,种植义齿的短期临床效果,评估直基台与角度基台修复的种植义齿美学状态。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前牙区牙列缺损的患者24例,其中直基台修复种植义齿12颗,角度基台修复种植义齿12颗,随访6个月,观察种植体有无机械并发症,包括是否稳定、修复体是否完整、种植体义齿红色美学指数,评价角度基台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结果 种植义齿修复完成后6个月复查时,24颗种植体均在位,无松动脱落,叩诊无疼痛;修复体完整,无崩瓷。1颗直基台修复的种植修复体在种植修复完成后6个月时松动;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直基台和角度基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基台和角度基台修复的种植义齿均可应用于前牙区缺失牙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修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我院经拔牙后即刻种植修复的1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共植入33枚种植体,上颌14枚,下颌19枚,术后伤口一期愈合,X线片显示种植体与根尖部周围骨组织无明显间隙,术后6个月种植体与周围骨质完全结合,无明显透射影及骨吸收.上颌2枚种植体于术后6个月松动并去除,余下31枚种植体稳固,无种植体周围炎症发生,临时修复体美观,功能及牙龈形态良好.冠修复后31颗种植体颈部边缘垂直骨吸收均< 0.612 mm,种植成功率93.9%.结论 在术前完善牙周治疗,选择合适种植体以及合理应用骨引导技术基础上,慢性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修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个性化基台及全瓷冠在单颗前牙缺失种植修复后的美学效果.方法 选取88例单颗上前牙缺失患者,种植后延期采用个性化二氧化锆全瓷基台或金属基台并以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92颗),经1、3、6、12个月复诊.采用红白复合美学指数评估、检查修复体及相应植体状况.结果 4颗修复体3~6个月复查时发生唇侧龈退缩,其中1颗出现龈缘“返青”现象,2颗全瓷基台在第1次戴牙加力旋紧时崩瓷,经重新制作后未复发.余修复体在观察期内牙龈色质正常,未发生龈退缩,牙冠色质正常.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个性化基台加全瓷冠修复在短期内能达到一个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口腔种植的风险因素,探寻防范策略。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门诊口腔种植患者307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生物性和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不同性别、年龄、失牙时间及失牙个数患者并发症例数。结果本组307例患者均种植成功,成功率为100%;共发生并发症44例,占14.33%,其中邻牙损伤2例、修复体损伤2例,均与性别、年龄、失牙时间和修复类别无关,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感染40例,以男性、年龄>60岁、失牙>5年和行部分义齿修复者,显著多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高龄患者是口腔植入后感染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后者可造成植入体松动、邻牙损伤和修复体损伤等并发症,临床上应在口腔植入的全过程中谨慎对待,以防止植入失败或缺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胀麻醉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需施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的患者,30例应用肿胀麻醉技术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时期的30例需施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的患者采用常规麻醉法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出血血肿者1例,术后感染者1例,总计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而对照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出血血肿者2例,术后感染者2例,扩张囊外露者4例,扩张皮肤坏死者1例,总计9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肿胀麻醉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氧化锆全锆冠桥在1~2颗后牙缺失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7例单个或2个后牙缺失患者共进行60颗氧化锆全锆冠桥的固定修复并观察1~2年。结果除1例(4单位桥)在冠颜色方面让医师不甚满意外,其余修复体修复效果良好,在边缘密合度、冠染色、基牙牙周袋方面均达A级,修复体未见脱落及松动,成功率达93.33%。结论氧化锆全冠桥可用于1~2颗后牙缺失的3~5单位的固定桥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李国平  林静 《中国医药科学》2014,(13):170-173,190
目的:了解上颌前牙拔除后即刻种植的近期疗效及美学效果。方法对39例41颗无法保存的上前牙微创拔除后,即刻种植,即刻临时冠修复。6个月后行永久烤瓷冠修复。随访1-7年,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情况及相邻天然牙唇侧牙龈的协调性。通过主观评价和临床检查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43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性结合。种植体无松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外形正常。其中28枚种植修复体唇侧牙龈缘位置与邻近天然牙唇侧龈位置及颜色协调一致,15枚种植修复体唇侧牙龈外形轻度异常。患者对即刻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满意。结论即刻种植修复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应用正确的手术技巧,严格操作规程,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宁晔  吴海珍  陆钰  胡芳芳  康林  王群 《安徽医药》2016,37(3):301-304
目的 探讨采用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夹层(VIP-CT)瓣在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合适的上颌前牙区单牙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患者共30例,均采用VIP-CT瓣关闭拔牙创口,制作临时冠诱导牙龈成形,且术后3个月左右行最终修复。修复完成后当天、6个月及12个月,以粉红美学指数(PES)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美学评价;同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追踪评估期间内,2例患者未按时复诊退出评估,剩余28例患者各时期的PES评分分别为(12.23±1.56)、(11.47±1.42)和(11.35±1.21)分,术后创面均完全封闭,唇侧丰满度较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恢复正常,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在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中采用VIP-CT瓣可以获得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统计分析无牙颌患者采用鼻旁骨劈开复合鼻底提升种植术后的留存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确该手术在严重萎缩无牙颌种植的可行性.方法 对19例严重上颌骨萎缩无牙颌患者进行鼻旁骨劈开复合鼻底提升术同期植入44颗种植体,对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种植体6个月后的总体留存率为86.4%,留存率与植入初始扭矩具有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肿胀、疼痛、瘀斑、出血,19例患者均在12~24 h时出现明显局部肿胀.结论 鼻旁骨劈开复合鼻底提升术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技术,可有效用于严重上颌骨萎缩无牙颌患者的种植体植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Replace种植系统采用开放愈合的临床种植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6例100颗行Replace种植体植入体后,同时安放愈合基台,采用开放愈合。上颌4~6个月,下颌3~4个月后行贵金属烤瓷冠或桥修复。并就其种植体成功率、修复体成功率、植体周牙龈状况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结果种植体成功率100%,修复体成功率100%,植体周牙龈状况优良。结论Replace系统采用非埋植式手术进行种植及修复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食管连接部(GEJ)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72例GEJ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ESD治疗,统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除面积、病理类型及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0例患者成功接受ESD,手术成功率为97.2%。平均手术时间为(72.3±10.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5±4.5)ml。术后发热2例,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未见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手术平均切除面积(18.5±21.3)mm2。病理学检查平滑肌瘤29例,原位癌15例,黏膜鳞状上皮增生5例,低度恶性间质瘤12例,胃息肉7例,胃纤维瘤4例。随访68例,失访率(5.56%)。随访期间复发3例,复发率为4.17%;平均复发时间(7.5±3.4)个月;复发病灶面积平均(12.2±4.7)mm2。3例复发患者均给予内镜下切除,再次手术后随访12个月未再复发。结论ESD治疗GEJ癌前病变疗效确切,其手术切除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是当前临床治疗GEJ癌前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