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军祥教授运用肝体用同调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红  李军祥 《陕西中医》2010,31(4):467-468
李军祥教授认为肝硬化腹水的中医病机是"肝体用失调,气血水互结于腹中"。治疗应"肝体用同调",脾肾同治,扶正祛邪兼顾,分阶段,分标本缓急辨证论治,采用健脾补肾,益气养阴,理气活血利水之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血压肾病患者正虚邪实的病机,宋立群教授认为,正虚以肝脾肾为主,邪实以瘀、湿、毒为主,提出“脏腑同调,肝脾肾为主”“补泻兼施,祛瘀通肾络”“宣肺利水,除湿兼排毒”之法,紧抓病机,标本兼治,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是内科常见心身疾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临床实践发现:偏头痛常伴发脾胃症状,伴发焦虑、失眠、健忘等。辨证偏头痛病机之关键为脾虚、脾失健运、肝脾失调,"木郁克土"或"土壅木郁"是该病主要病机。治疗应从肝、脾、胃同调论治,以气血调和为主,健脾运脾为先,肝、脾、胃同调为治疗之根本;具体用药遵循"脾宜健,胃宜和,肝宜疏"的原则;同时配合心理疏导、精神安慰等心身并治之法。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大骨龄矮身材病位主要在肝、脾、肾,肾阴不足,阴虚火旺,易使骨龄加速增长,肝失条达、阴阳失衡则易导致焦虑抑郁、夜不能寐,脾胃虚弱,五脏失养,影响身高增长,故致此病,治以滋阴降火、健脾调肝之法。该文分享采用肝脾肾同调法改善女童身高验案两则,为青春期大骨龄女童的矮身材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总结柏正平教授治疗晚期肺癌的经验,柏师对本病的病机特点认识独特,治疗上提倡病证结合,立扶正益气消积,化痰清热解毒之法,注重肺肾同治,肝脾同调。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824-1825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对于此病的治疗,历来或从肝治、或从脾治、或从肾治,而忽略了从肝脾肾整体调治的重要性。文章认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病机以肝郁气滞为主因,脾胃虚弱为先导,肾阴亏虚为根本,其治疗之法当疏肝健脾滋肾,自拟疏肝健脾滋肾方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慢性湿疹为多种内外复杂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学又称其为“湿疮”“浸淫疮”。贾颖老师从事临床及科研数十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认为该病是肝脾肾三脏同病,而重在肝脾,正虚邪实是其病机特点。临证治疗中以调肝调脾为主、调肾固本为辅,三脏同调,强调健脾疏肝是医治慢性湿疹的关键,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介绍刘沈林教授治疗慢性泄泻从久泄脾虚湿滞病机立论,以温阳健脾为主,或脾肾双补、或肝脾同调,治本的同时配合治标,酌加风药、分利药、收涩药,起到标本同治之效。  相似文献   

9.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属于中医的“泄泻”“腹痛”范畴,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反复,肝郁脾虚是其重要病机。笔者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心、肺、肾密切相关,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失调是IBS-D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时,运用“通调五脏”的治疗法则,注重调脾祛湿,调脾之法在于升阳运脾、醒脾化湿、健脾祛湿以固其本;注重调肝理气,调肝之法在于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柔肝养阴以止痛泻;注重调肺宣发,调肺之法在于宣发肺气、清解肺热以升清阳;注重调心安神,调心之法在于清心安神、养心安神以祛诱因;注重调肾温煦,调肾之法在于温补肾阳、益肾固脱以护其根,终达五脏通调,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10.
从辨病溯源,病机承古创新入手,认为脾肾两虚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病机且贯穿于整个发病的始终。治疗上有:脾肾同治,阴阳同调;气血同调,不忘活血;久病补虚疏肝,兼以养阴清热;发热鉴别内伤与外感,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且以医案1则示治疗之法,以此介绍高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1.
徐景藩教授认为大肠癌的核心病机为正气亏虚,气滞、血瘀、湿热、邪毒为其关键病理因素。中医治疗上应从肝脾肾论治,健脾扶正贯穿治疗的始末,配合疏肝、化瘀、利湿、清热解毒等祛邪之法,标本同治,调和阴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董微  张博 《北京中医》2010,(4):265-266
对胡杰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的辨证思路加以分析和总结。胡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症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根据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补脾而安五脏",五脏并重、突出脾胃的辨治思路,主张以健脾益气为主,兼调心、肝、肾的方法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证时常以健脾舒肝、心脾同调、脾肾并补为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董微  张博 《北京中医药》2010,29(4):265-266
对胡杰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的辨证思路加以分析和总结。胡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症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根据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补脾而安五脏",五脏并重、突出脾胃的辨治思路,主张以健脾益气为主,兼调心、肝、肾的方法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证时常以健脾舒肝、心脾同调、脾肾并补为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巩婷副主任医师认为脾肾亏虚、元气不足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核心病机,该病病位在脾肾,治宜标本同调,肾、脾、脑三者兼顾,治疗根本在于固本培元、健脾益肾、滋养脑髓,以恢复患者神志、智能、智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乙肝的病因为疫疠邪气。病位初在肝脾,后累及肾,但病机错综复杂,与气血湿瘀等联系密切,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同时以肝郁脾虚与肝胆湿热为基本证候,将病机演变分为肝炎(初)、肝纤维化(中)、肝硬化(末)三期分而阐述。治则治法以扶正祛邪,调气血阴阳为主,采用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温补脾肾、滋养肝肾为治疗之法,针对不同时期,不同证型的用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介绍孙克伟教授辨治胁痛的临床经验.孙教授认为胁痛的病位主要在肝胆,与脾、胃密切相关;其根本病机为肝络失和;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本,肝脾同调为纲,运用疏肝理气、调节肝脾之法;临床多辨为气郁化火、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肝郁脾虚四证以论治,同时结合肝脏不同基础疾病予以辨病用药,疗效显著.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其基本病机可归纳为脾虚湿盛,病性证素为虚与湿,主要病位在于脾,多累及到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见脾之病,知脾传肾,首先益肾",从脾与肾的生理、病理、五行生克制化方面分析两者的关系,治疗应以"本在健脾,重在益肾"为重要原则。以健脾益肾法立方的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能够明显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反映出健脾益肾法治疗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四逆散被作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创造出了诸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因而四逆散被誉为"疏肝祖方".姚魁武临床运用四逆散,往往抓住辨证中"郁"之病机,讲究肝脾同调之法,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健脾和中.并遵循经方比例,调整剂量,辨证使用枳实及枳壳.姚魁武将此方广泛用于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糖尿病及抑郁症治疗的临床实践,从理论上探讨了糖尿病、抑郁症及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各自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认为糖尿病病机在于五脏同病,肝脾肾三脏为主,正虚与邪实互见;而在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病机中,其病变脏腑已延及于心、肝、脾、肾,病情进一步加重。肝脾肾同调理论可贯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始终,据此可把握糖尿病的主要矛盾,兼顾抑郁症的治疗,并提出了五步辨证法在糖尿病诊疗中的具体应用,在临床实施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邓博文  李峥  李媛  赵建更 《光明中医》2023,(9):1670-1673
慢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疾病,属中医“胆胀、胁痛、胆瘅”的范畴,病位在胆,与肝脾密切相关,赵建更主任医师基于肝脾同调理论,临床中选用柴平汤以治疗慢性胆囊炎。柴平汤能疏肝健脾,培土达木,使气机调畅,肝脾相和,临床中颇有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学习,获益匪浅,故通过此文探讨柴平汤“肝脾同调”理论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机制和应用,为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