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血尿酸(UA)的相关代谢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 0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UA、血脂相关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按照性别和UA分组,分析血UA与其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为26.2%,男性检出率为25.1%,女性检出率为32.4%,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男女之间年龄、Hb A1c、TC、TG和LDL-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BMI、FBG、SBP、HDL-C和DBP高于男性,男性血UA水平高于女性(P0.05);(3)女性HUA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SBP、DBP、FBG和TG高于尿酸正常组(NUA组),HDL-C低于HUA组;男性HUA年龄、BMI、SBP、DBP和TG高于NUA组,而HDL-C低于NUA组(P0.05)。女性UA水平与年龄、BMI、SBP、DBP、FBG、TC、TG水平呈正相关;男性UA与年龄、BMI、SBP、DBP、TC、TG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尿酸水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性别、BMI、血压、血糖、TG及TC、LDL-C和HDL-C与HUA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催产素(OT)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该院门诊治疗的EH患者和体检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5岁,分为健康对照组(体检健康者)和观察组(EH患者),每组各50例,观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OT等指标。结果除年龄外,观察组BMI、SBP、DBP、FPG、FINS、TC、TG、HDL-C、LDL-C、hs-CRP、HOMA-IR、血清OT等观察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OT与BMI、SBP、DBP、FPG、FINS、TC、TG、LDL-C、hs-CRP、HOMAIR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关系(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FINS、hs-CRP、HOMA-IR是血清O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FINS、HOMA-IR、OT是EH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EH患者体内血清OT水平偏低,其与FINS、hs-CRP、HOMA-IR关系密切,提示血清OT可能参与中老年EH的发生与发展,建议在临床中加强该项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长期规律有氧运动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疗效。方法将106例平时缺乏运动的M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2组均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观察组每次持续运动46~60 min,对照组每次持续运动30~45 min。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腰围(w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BMI、SBP、DBP、TC、TG、LDL-C、wc、FPG及2 h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均P<0.05);对照组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BMI、SBP、DBP、HDL-C、wc、FPG及2 hPG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MI、TC、wc、FPG及2 hPG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均P<0.05);2组间血压、TG、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控制饮食、长期规律每次持续运动46~60 min比运动30~45 min的有氧运动可以更有效地降低MS患者的BMI、血压,调节血脂,减少wc,降低FPG及2 hPG等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FFA与MS各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400例MS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空腹血清FFA、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按稳态模型公式计算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将400例MS患者按原发病分为单纯肥胖组(120例)、糖尿病组(110例)、高血压组(170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FFA与血脂、血压、FPG、BMI、WHR及胰岛素的相关性。结果 MS组FFA、FPG、FINS、TC、TG、LDL-C、HOMA-I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WH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HDL-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纯肥胖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HOMA-IR、FF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FA与BMI、WHR、HOMA-IR、SBP、DBP、FPG、FINS、TG、LDL-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1、0.480、0.321、0.215、0.267、0.223、0.325、0.369、0.561,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613,P0.05),与TC无相关关系(r=0.674,P0.05)。结论 MS患者空腹血清FFA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并与胰岛素敏感性相关。FFA与MS各组分之间均有关系,其中FBG、WHR、HDL-C、FINS与血清FFA及HOMA-IR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体重指数、血脂间的相关性,以利于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从2012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607名体检客户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其彩色超声诊断分脂肪肝、非脂肪肝两组,对两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脂肪肝组的BMI、TC、TG、LDL-C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HDL-C异常检出率较非脂肪肝组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与超重、高血脂有密切相关性,控制患者体质量、血脂对预防脂肪肝有重要意义,应加强运动,合理膳食,积极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代谢症候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代谢症候群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本院接受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糖、血脂和hs-CRP)检测,比较hs-CRP水平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hs-CRP与代谢症候群的相关性。结果在hs-CRP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SBP、DBP、FPG、2hPG、TG指标与hs-CRP呈正相关性。在HDL-C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与HDL-C呈负相关性。结论代谢症候群患者hs-CRP指标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且hs-CRP与患者BMI、SBP、DBP、FPG、2hPG、TG、HDL-C指标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宝鸡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脂水平异常、体质量指数(BMI)与脂肪肝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对10 476例体检者进行了身高、体质量测量并计算BMI,进行了血清TG、TC、LDL-C、HDL-C水平检测,以及腹部B超检查,然后对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10 476例体检者脂肪肝检出率为16.29%,血脂水平异常的检出率为45.31%;TG、TC、LDL-C及HDLC水平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33.05%、17.23%、15.48%及10.00%;脂肪肝检出率随BMI的增加而增高(P<0.05);男性TG、LDL-C水平异常增高,HDL-C水平异常降低及脂肪肝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血脂异常及脂肪肝检出率在各年龄段不同(P<0.05),男性血脂异常及脂肪肝检出率最高的均为中年组,而女性则为老年组。结论 BMI、血脂水平及脂肪肝发病率在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间存在差异,BMI与脂肪肝的发生存在某种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脂肪肝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脂肪肝患者112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1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所有研究对象hs-CRP和血脂指标(TG、TC、HDL-C、LDL-C)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试验组hs-CRP、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脂肪肝患者hs-CRP、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脂肪肝患者,HDL-C水平明显低于轻度脂肪肝患者,而重度脂肪肝患者hs-CRP、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脂肪肝患者,HDL-C水平明显低于中度脂肪肝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hs-CRP、TG、TC、HDL-C、LDL-C水平,有利于脂肪肝的早期临床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并糖尿病(DM)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58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DM分为单纯脑梗死组35例和脑梗死并DM组23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及ApoB,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敏感性。结果 3组BMI、C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脑梗死组、脑梗死并DM组FBG、SBP、DBP、TC、TG、Apo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S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脑梗死并DM组FBG、DBP、TC、TG、LDL-C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并DM组与正常对照组LDL-C、HDL-C及ApoA1、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正常对照组胰岛素相对敏感性为100%,单纯脑梗死组和脑梗死并DM组的胰岛素相对敏感性分别为71%和50%。结论正常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IR,合并DM时IR及代谢紊乱更为严重,应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身高、体重、腰围、SBP及DBP进行测量,同时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等生化指标,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组血清SAA、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除年龄、身高、TC、LDL-C外,其余各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SAA与体重、BMI、腰围、收缩压、LDL-C、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 SAA水平的检测可能是早期发现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脂肪肝患者血常规及部分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到该院体检的530例老年人,分为脂肪肝组(166例)和非脂肪肝组(364例),对其血常规、血脂、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与非脂肪肝组相比,脂肪肝组的白细胞计数(WBC)、嗜酸性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增加(P0.05),血小板计数(PLT)减少(P0.05),而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的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非脂肪肝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脂肪肝患者存在血液指标的改变,定期检测血常规、血脂、肝功能有助于脂肪肝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体检健康者97例纳入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103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78例。比较3组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肌酐(Cr)、尿酸(UA),同时留取晨尿检测尿微量清蛋白(UMA)及体质量指数(BMI),并研究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FPG、TG、Cr、UMA、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BMI、FPG、TG、TC、LDL-L、UMA、Cr、HbA1c均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BMI、TG、Cr、UMA、HbA1c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斑块发病率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患者比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斑块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在2015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1例酒精性肝病患者(A组)和50例非酒精性肝病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检者的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检者血清中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血清m-AST、AST、ALT和GGT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中脂肪肝患者、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血清m-AST、AST、ALT和GG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和B组患者m-AST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ST、ALT和GGT(P0.05)。结论临床上检测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m-AST在内的血清标志物水平对疾病的治疗和监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与白细胞介素(IL)-6、IL-18水平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糖尿病前期组、2型糖尿病(T2DM)组和健康对照(NC)组患者各30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静脉血清中IL-6、IL-18水平。结果糖尿病前期组和T2DM组的IL-6、IL-18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水平与FPG、TG、IL-18呈正相关,IL-18水平与FPG、TG、IL-6呈正相关(P0.05),IL-6和IL-18均与HDL-C呈负相关(P0.05),但与TC、L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L-6和IL-18参与了T2DM的发病机制,其血清水平可作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和逆转干预效果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CHD并发T2DM(CHD+T2DM)的患者及同期收治的单纯T2DM患者80例。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葡萄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s-CRP和FFA水平。根据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将CHD+T2DM患者分为单支病变(SVD)和多支病变(MVD)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上述5项指标水平的差异,并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CHD的相关性。结果 T2DM+CHD组患者FPG、TC、TG、hs-CRP和FFA水平高于T2DM组(P0.01);MVD组FPG、TC、TG、hs-CRP和FFA水平高于SVD组(P0.01);Logistic分析表明,hs-CRP和FFA为T2DM+CHD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FFA和hs-CRP水平与T2DM患者并发CHD相关,临床治疗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门诊符合MS诊断标准的患者61例为MS组,同时选取同期该院门诊查体健康人群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 MS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为(112.6±18.6)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0.3±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与静脉空腹血糖水平(FPG)、腰臀比(WHR)、收缩压(SBP)和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0、0.626、0.595、0.595,P0.05);血清NT-proBNP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745,P0.05)。结论血清NT-proBNP与MS密切相关,血清NT-proBNP水平可作为评估MS患者早期预防高危因素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者成纤维细胞因子21(FGF21)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在体检人员中选择腹型肥胖者90例,并根据颈动脉IMT将其90例分为IMT增厚组(A组)和IMT正常组(B组),并选择90例健康者(C组)进行比较,分别进行FGF21、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等参数测定。结果A组的颈动脉IMT、ln(HOMA-IR)和FGF21均分别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和ln(HOMA-IR)(r=0.611,P0.01)、FGF21(r=0.464,P0.01)、TC(r=0.370,P0.05)、收缩压(r=0.276,P0.05)呈正相关。FGF21水平同BMI(r=0.454,P0.01)、WHR(r=0.353,P0.01)、TG(r=0.266,P0.05)、ln(HOMA-IR)(r=0.223,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r=0.220,P0.05)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GF21、收缩压、ln(HOMA-IR)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肥胖者颈动脉IMT已有所升高,FGF21可能对预测肥胖者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加用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和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二甲双胍单药治疗(≥1500mg/d,1〉6月)血糖控制不佳[7%〈糖化血红蛋白(HbAlc)≤10.0%]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55例,分为加用西格列汀组(n=33,西格列汀100mgQD)和甘精胰岛素组(n=22,QD剂量滴定)。观察治疗3月后的体重指数(BMI)、HbAl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P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1月)、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的HbAlC、FPG,PPG、TG、LDL—C、AST、ALT、GGT均明显下降(P〈0.001),甘精胰岛素组BMI升高(P〈0.05),西格列汀组BMI下降(P〈0.05)。治疗后与西格列汀组相比较,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更明显(P〈0.05),降低FPG更显著(P〈0.05)。结论西格列汀和甘精胰岛素加用于单用Z-甲双胍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均能降低I-IbMC、FPG和2hi?-PG,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全自动毛细管血清蛋白电泳检测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1球蛋白、β2球蛋白、γ球蛋白,探讨以上指标在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住院患者8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51例,继发性肝癌32例,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毛细管血清蛋白电泳检测患者血清的清蛋白(定量指标以g/L表示,定性指标以%表示)、总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1球蛋白、β2球蛋白、γ球蛋白8项指标,并随机抽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以上8项检测指标在各组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清蛋白(%)和γ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清蛋白(g/L)、清蛋白(%)、β1球蛋白和γ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治疗前、后比较,清蛋白(g/L)和清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球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其余3项指标;同时对各组人群的血清γ球蛋白阳性率比较,原发性肝癌组患者γ球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继发性肝癌组(P0.05)。结论通过全自动毛细管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发现,γ球蛋白在肝癌的诊治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口服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血压、腰围及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统计各时点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89.2%、喹硫平组为88.9%、齐拉西酮组为86.5%,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末起利培酮组、喹硫平组腰围、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12周末3组腰围、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或0.01),利培酮组、喹硫平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各时点利培酮组与喹硫平组腰围、三酰甘油水平及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 P<0.05或0.01)。结论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均显著,总体疗效相当,但对患者机体代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利培酮、喹硫平最为明显,齐拉西酮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