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开展国家863计划“通塞脉微丸的研究与开发”等多项课题研究基础上,结合名优中成药特点,从拆方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提取分离方法、效应物质基础的确认、效应物质基础的成分分离解析及确定、指纹图谱谱效相关性、效应物质体内过程的构成变化及其作用靶点、复方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以及重组现代化复方中药的系统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当前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现代化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如何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明中药作用原理 ,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点。现就有关研究浅探如下。1 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中草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是其化学成分 ,在研究某一味中药的有效成分时 ,首先要大致搞清楚该药的化学成分。中草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黄酮类、萜类、甾类、糖类、皂甙、挥发油、香豆素、木脂素和微量元素等 ,有效成分主要是有机成分 ,如麻黄中的麻黄碱是平喘的有效成分 ;黄连中的小檗碱 (俗称黄连素 )等原小檗碱型生物碱有抗菌作用 ;青蒿中的青蒿素有截疟作用等。随着研究的深…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研究 ,是中医学术研究之热点 ,并呈现出明显的国际泛化趋势。数十年来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就研究内容而言 ,无论其深度和广度 ,均属史无前例 ,而其研究方法和手段 ,更是令人耳目一新。纵观数十年《伤寒论》研究过程 ,我们不难看出 ,有关《伤寒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是继承和创新的交错。换言之 ,即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合理选用传统的研究方法或大胆采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传统的考据、校注、验证、推理等方法 ,在理论研究中仍占有相当的比重 ,而计算机技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模糊数学、生物化学、光学…  相似文献   

4.
对经络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国内经络研究有关项目、取得的成果、研究队伍、主要的仪器设备、发表的论文及出版的书籍等进行调研,并将部分专家的建议整理,提出对我国经络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黄饮子近20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地黄饮子在方剂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近20年的资料。认为该言应筛选、精简药物,研制成高效、方便的现代新剂型;对该方益智作用的实验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6.
药膳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特有的一种膳食形式。本文主要从研究方法方面探讨当前药膳研究的特点、热点以及方法学的发展,并对目前药膳研究的误区,如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未形成系统、专业人才匮乏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以期促进促进药膳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分析了中药基础性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中药现代化的近期和远期战略目标 ,并强调中药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此外 ,作者建议下列领域和课题为近5 -10年的主要资助方向 :1、中药材质量的可控性研究。2、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3、中药药理研究动物模型及实验方法的建立。4、中药药效、机理和物质基础间的相关性研究。5、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基础研究。6、中药的安全性研究。7、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8、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9、中医药信息系统网络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稼 《中医药学刊》2004,22(5):927-928
从辨证研究、中医文献研究、中药研究等三方面,论述了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得出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可以使数据结果更具客观性,并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近年来对中药棕榈饮片的炮制研究,综述了炮制工艺研究、化学研究、药理研究、临床研究及饮片质量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分析了中药基础性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中药现代化的近期和远期战略目标 ,并强调中药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此外 ,作者建议下列领域和课题为近5 -10年的主要资助方向 :1、中药材质量的可控性研究。2、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3、中药药理研究动物模型及实验方法的建立。4、中药药效、机理和物质基础间的相关性研究。5、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基础研究。6、中药的安全性研究。7、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8、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9、中医药信息系统网络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中医研究冠心病现状,提出存在重治疗轻预防、个体治疗与群体治疗难以兼顾、分型研究重虚寒轻实热、缺乏实证性研究、理论研究滞后、治则治法有待更新等问题.认为加强体质研究是实现学科发展的突破点.指出单纯依赖现代实验医学的方法是不够的,必须尊重和应用中医学的方法,坚持以临床为中心,以实践为根本,逐步建立新概念、新理论,这是中医学研究冠心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定性研究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临床定性研究已经成为国外医学定性研究的关注点之一,迄今已有近百篇学术研究发表,内容涉及针灸疗效评价、患者对针灸治疗的感受及期望、针灸师对针灸本身的理解和经验等针灸临床中的各个关键方面。当前,对针灸整体性治疗模式和对针灸疗效评价的定性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外研究的焦点。相比之下,国内尚无相关文章发表。本文介绍国外针灸定性研究的发展概况、当前针灸定性研究领域的焦点和主要发展方向,分析在国内开展针灸定性研究的特点,对其在国内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银翘散实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杜力军  凌一揆 《中成药》1992,14(3):41-42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古方银翘散研究情况。其中包括:(1)解热发汗作用的研究;(2)抗菌抗病毒解毒作用的研究;(3)抗炎、抗过敏、镇痛及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研究;(4)药物剂型、剂量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过敏煎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与验案举隅等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展现了目前过敏煎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方法,证实过敏煎具有确切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阻断H1受体,降低I型变态反应血清中IgE来实现。还指出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疗效观察,运用化学物质组学研究中药复方药材配伍和复方组分配伍规律,并开展方证相应的中药复方配伍研究将成为过敏煎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回顾近十余年中医文化研究状况,对中医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研究意义、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中医文化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获得了较大发展,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整体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研究工作者要加强学术内部的沟通,提高文化理论水平,在新世纪将中医文化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定性研究是应用非定量方法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数据的一种研究方法,常用于研究难以量化的现象和行为。定性研究方法自然性、开放性、整体性、归纳性的特点,与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较为一致。将定性研究方法用于中医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中医药疗效评价、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等方面,对中医药学的现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中药基础研究的重要领域与热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屏  吴镭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7):489-491
在现代药学研究体系中,中药研究依然占有重要位置。由于现有传统中药的研究基于上千年的临床应用,因而有其独到之处,是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最有特色的学科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越来越重视和加强对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投入,中药研究领域在阐明药效、药物作用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通过对NSFC近6年所资助的中药研究项目的分析,从一个侧面来了解当前我国中药基础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  相似文献   

18.
浅论文献研究在方剂学科研中的方法、内容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剂学科研中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其内容包括整理编写资料性方书,考证方源、方剂的组成和方剂主治的变迁,用以法类方和以病类方两种方法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方剂与方剂学的历史、研究方剂学的理论问题等。做好这一基础性的科研工作,既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自身需要,又关系到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的中药复方研究能否遵循中医药学发展的固有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4,(10)
本文主要从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探讨,认为中药归经理论应该结合中药的作用机制,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而阐明其现代科学内涵,全面揭示中药归经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体思路以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学术思想为主线,以“脾”为核心,以临床研究为重点,以重大疾病、疑难病症为突破口,开展病、证、方、药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在继承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上实现学术创新。研究方法,以理论探讨说明继承五行学说合理内核与五脏相关学术创新的关系;临床研究包括流调研究与前瞻性对照研究两部分;实验研究动物模型与病症结合,进行疾病模型证候造模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