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9,18(6):7-10
运用太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有6大证型,即太阴热证、太阴寒证、太阴虚证、太阴血证、太阴气郁证、太阴痰湿证等;二是太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有太阴病本证与太阴病本证相兼、太阴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太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阳明病证、某些肝胆病证、某些心肾病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太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中辨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0,19(1):13-16
运用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少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6大证型,即少阴热证、少阴寒证、少阴虚证、少阴血证、少阴气郁证、少阴痰湿证;二是少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少阴病本证与少阴病本证相兼、少阴病本证与太阳阳阳少阳太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少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太阳病证、某些脾胃证、某些肝胆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0,19(2):16-18
运用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厥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该体系有6大证型,即厥阴热证、厥阴寒证、厥阴虚证、厥阴血证、厥阴气郁证、厥阴水气证等;二是厥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厥阴病本证与厥阴病本证相兼以及厥阴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厥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少阴病证、某些脾胃证、某些肾膀胱病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运用阳明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阳明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4大类型,即阳明热证、阳明寒证、阳明血证和阳明食积证,4大类型又可细分为15个基本证型;二是阳明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既包含阳明病本证与阳明病本证相兼,又包含阳明病本证与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证相兼;三是阳明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痰饮证类似阳明病、某些黄疸证类似阳明病、某些脾肾证类似阳明病、某些心肾病证类似阳明病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阳明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临床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9,18(3):8-11
运用太阳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太阳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12个证型,即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温病证、太阳刚痉证、太阳柔痉证、太阳湿热痉证、太阳风水表虚证、太阳风水表实证、太阳风水夹热证、太阳风湿表虚证、太阳寒湿表实证、太阳湿热痹证;二是太阳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有太阳病本证与太阳病本证相兼、太阳病本证与内伤杂病相兼等;三是太阳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悬饮证类似太阳病、某些黄疸证类似太阳病、某些痰郁证类似太阳病、某些虚证类似太阳病、某些暑热证类似太阳病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太阳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临床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仲景辨太阳病是临床常见病 ,辨证不难 ,治疗也不难 ,可为何于太阳病篇设条文 178条 ,占《伤寒论》全书内容的 4 4 72 %呢 ?同样是太阳病 ,为什么有传也有不传 ,同样是传 ,又为什么如此复杂 ,几乎五脏六腑都涉及 ?辨太阳病为何要辨太阳病本证、太阳病兼证 ?辨太阳病本证与兼证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对治疗有何特殊意义 ?仲景对太阳病辨证论治为何如此布局 ?其构思及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其辨证的核心是什么 ?本文以仲景所论为指导 ,以临床研究为依据 ,从临床中研究太阳病的流行病学及其发病、传变规律等 ,以探讨仲景所论太阳病辨证的临床意义和理…  相似文献   

7.
潘宗奇  蔡陈浩  邓宏 《新中医》2012,(8):198-199
《伤寒论》其开创了辨证论治先河,创造性地提出六经辨证,即三阳病症(太阳、阳明、少阳)和三阴病症(太阴、少阴、厥阴),内涵丰富,体系完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理有法。六经辨证在后世医家看来,是仲景辨外感病的方法,但临床实践中,各科疾病均常出现病机病证与六经病相符的情况,根据"有是证用是方"和"异病同治"原则,  相似文献   

8.
为正确认识病证实质,理清辨病与辨证之固有关系,提高辨证论治效应,特作病机本末分析。提出病机有本末之别,而证候遂有本从之异,于是诊病由之而辨有无、分间甚、别繁简,识证以之而定结构、计类型、验奇恒;于是治疗因之而订定治法模式,谋划不同论治策略,便有治本治末、治本为主、惟本是治、舍本治末等施治方案。病机本末之关乎辨证论治者如此。惟其病有本证,故辨病无非辨证,所云辨病宜重于辨证者,实则辨本证重于辨从证耳。医者认识疾病病机之本末及夫本证从证之情,要在素间磨炼,历年积淀,亟需总结自身经验,且须效法古贤,旁及众家,方可系统认识病证根本,使辨证论治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9.
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临床有近20%的慢性咳嗽未能明确病因,对于这一部分咳嗽的诊治面临困难。慢性咳嗽可从六经辨证论治,即从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辨治慢性咳嗽,当中尤以少阳证多见,而小柴胡汤功可和解少阳又兼疏利三焦,故临床见少阳证咳嗽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往往可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辨治头汗出的常见证型有阳明湿热发黄证、气血两燔证、实热结胸证、少阳胆热夹饮证、阳明血热出血证、阳明热郁证、产后郁冒证,以及太阳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等,以此辨治常常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误治变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秀华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0):435-437
仲景《伤寒论》首创辨证论治体系和理法方药规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巨著。书中用设防御变的方法,对外感热病中误治后的变证作了详细论述,这对临床辨证论治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有关误治变证条文进行粗略分析,以就正于同道。1 变证概况《伤寒论》中论述误治变证的条文共77条(条文序号据成无己注本),其中太阳病篇66条,阳明病篇4条,少阳病篇1条,太阴病篇1条,少阴病篇1条,厥阴病篇4条。若按误治前病证分析则本属太阳病的62条,本属少阳、阳明和少阴病的各5条。太阳主表,为人身之藩篱。外感寒邪发病,太阳首当其冲。此…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是一部对外感热性病进行辨证论治的经典专著.在太阳病篇中共载条文183条,除论述邪感太阳经彤成太阳病(包括太阳经证和腑论)证治的92个条文外,有91个条文是讨论太阳病误治、失治后变证的辨证论治.这些条文就<伤寒论>太阳病篇来讲,是属太阳病误治、失治变证证治,但从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影响来看,则不仅如此,应该说这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及其发展、完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在本文中,着重探讨了太阳病误治、失治的变证的辨证论治内容,并通过认真研究及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对照,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误治、失治条文内容,对后世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的误治、失治的证治内容,对后世内科杂病证治有着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为以后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柴瑞震 《中医药学刊》2004,22(6):993-996
《伤寒论》是一部对外感热性病进行辨证论治的经典专著。在太阳病篇中共载条文183条,除论述邪感太阳经形成太阳病(包括太阳经证和腑论)证治的92个条文外.有91个条文是讨论太阳病误治、失治后变证的辨证论治。这些条文就《伤寒论》太阳病篇来讲,是属太阳病误治、失治变证证治,但从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影响来看.则不仅如此,应该说这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及其发展、完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在本文中。着重探讨了太阳病误治、失治的变证的辨证论治内容,并通过认真研究及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对照,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误治、气治条文内容,对后世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的误治、失治的证治内容,对后世内科杂病证治有着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为以后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凤新 《光明中医》2005,20(2):9-10
《伤寒论》的六经分证 ,较《素问·热论》进了一步。《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 ,是以经络为中心 ,每一经中各有其不同的经络证候 ,进而据这些证候来随经治疗 ,原是比较简单的。《伤寒论》则是将脏腑、经络、气化学说等内容有机地融合 ,进而贯通于“辨证论治”的体系 ,所以 ,读《伤寒论》宜从脏腑、经络、气化三者间的联系入手 ,而对这种联系的深刻认识 ,又不能离开六经六气。本文试从少阳病证及证治中探讨《伤寒论》之六经辩证论证的思想内涵。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与足少阳胆。少阳即阳之少者 ,乃一阳初生 ,由阴出阳。足少阳胆内寄相火 ,手少…  相似文献   

15.
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小柴胡汤证的相关条文看出,小柴胡汤证不能等同于少阳病,小柴胡汤不能简单地视为少阳病主方,半表半里不能理解为小柴胡汤证病位而主要是指在有太阳表证的同时兼有少阳、阳明、太阴、少阴或厥阴病证。  相似文献   

16.
王付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8):365-366
张仲景在辨太阳病篇中设条文178条,约占《伤寒论》全篇内容的二分之一,仲景辨证为何如此布局呢?结合临床,太阳病(感冒)的确是极为普遍的常见病,但又为何设如此多的条文呢?其辨证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太阳病篇所辨内容是不是尽论单一的太阳病呢?结合仲景所论,辨太阳病本证是太阳病篇辨证的基本内容,辨太阳病兼证是太阳病篇辨证的集中体现,临床中太阳病本证、兼证的发病规律及特征是不是就是这样呢?笔者对此以表格的形式对门诊病人进行随机调查,其结果如下。回临床资料在门诊中随机调查太阳病患者596例,男239例,女257例。其中患…  相似文献   

17.
熊莉华 《新中医》2001,33(9):73-73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石与核心,是中医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观、个体化治疗思想的集中体现。张仲景《伤寒论》理、法、方、药一气贯通,无处不体现辨证论治思想。现略陈管见,以求正于同道。1辨证施治1.1辨本证、兼证、变证、假证,法外有法《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以掌握临床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为基础,随证施治。各病证均有典型证型,因体质、痼疾的不同而产生兼证,因误治而致变证及以证相类、用于鉴别诊断的疑似证,更有本末相反的假证。各病证均有常法、变法。如太阳病用汗法,阳明病用清下法,少阳病用和法,太阴病用温…  相似文献   

18.
《新中医》1984,(6)
第二节少阳病证(续) 二、少阳病兼证(一)兼太阳证本证可因太阳之邪不解又波及少阳而成,也可在发病之初太少二经同时受邪而致。病入少阳,故见头目昏眩,颈项强,微呕,心下支结,  相似文献   

19.
对太阳病本证、兼证是否传变进行了596例患者的临床调查。结呆证明太阳病本证不内传,太阳病兼证则内传,认为这可能就是仲景详论太阳病且重点审辨太阳病兼证的原因所在。同时发现太阳病本证的病愈日期是7.1天,太阳病兼证的平均病愈日期是13.9天,后者是前者的近2倍。  相似文献   

20.
谢旭善 《中医杂志》2007,48(11):977-978,998
小柴胡汤始见于《伤寒论》,为少阳病的主方,临床应用方证对应,疗效显著,故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为主要脉症。本证因邪入少阳,位居半表半里,正邪分争,枢机不利而致。半表半里是指病位,即邪正相搏“结于胁下”。其外可兼见太阳表证,内可兼见阳明里证。正邪分争,各有偏性,是一个动态变化。故表现为往来寒热,邪结胸胁,影响肠胃,故有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枢机不利可见口苦、咽干、目眩;弦细脉是少阳病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张仲景用小柴胡汤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