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丁海娜  韩薇  姚彩君 《护理与康复》2013,(11):1066-1067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实用性。方法对66例检验血气分析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经桡动脉采血,观察组经肱动脉采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例数、误穿静脉例数、皮肤和血管损伤例数。结果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例数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误穿静脉、皮肤和血管损伤的例数少于对照组,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肱动脉采集血气标本,不影响一次采血成功率,且不易误穿静脉,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足背动脉与桡动脉两种不同方法在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足背动脉采血法,对照组采用桡动脉采血法,对两组标本的准确率、穿刺成功率、穿刺点青紫发生率、误入静脉发生率、穿刺点感染率、溶血率、按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穿刺点青紫发生率、误人静脉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按压时间低于对照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标本的准确率、发生溶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足背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可以提高一次采集成功准确性,减少患儿疼痛,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方法与护理.方法 对136例患者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方法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动脉穿刺采集血标本成功率为94.8%.结论 正确掌握动脉穿刺采血技术的各个环节,是确保穿刺成功和成功实施血气分析检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刘妙 《全科护理》2016,(34):3623-3624
[目的]观察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肱动脉采血同时完成血气分析和静脉血液分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科住院治疗首次采血需同时行动、静脉血液分析的胸部疾病病人120例,按住院时间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2m L肝素化注射器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再经静脉采集所需静脉血液标本(穿刺2次),观察组经肱动脉采血同时完成动、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穿刺1次)。比较两组病人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时间、疼痛感受和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感受、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肱动脉采血完成动、静脉血液分析病人满意度高,可降低护理直接成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血气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方法:60例新生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动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有利于配合临床抢救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00例需采血的住院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胫后动脉穿刺,对照组采用桡动脉穿刺,将2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形成瘀斑或血肿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采用胫后动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45例、占90%,局部形成瘀斑2例、占4%;对照组采用桡动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46例、占92%,局部形成瘀斑6例和血肿2例、占16%.结论 2种方法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相近(P〉0.05),但胫后动脉穿刺后不易形成局部瘀斑或血肿(P〈0.05),胫后动脉是继桡动脉之后又一理想采血部位.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副作用。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损伤程度、操作时间。结果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6%,对照组88%;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6%,对照组20%;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4.1±1.04min,对照组6.4±1.41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比股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损伤程度轻、操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4个部位采血在婴幼儿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不同采血部位将352例婴幼儿分为桡动脉采血组92例、肱动脉采血组94例、股动脉采血组73例、足背动脉采血组53例。比较不同部位动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穿刺点血肿及误入静脉发生率均较其他3组低(P0.05);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其他3组(P0.001)。结论桡动脉是婴幼儿动脉穿刺的首选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减轻需持续监测血气分析患者反复动脉穿刺的痛苦,减轻临床护士工作量.方法 对50例需反复监测血气分析患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动脉采血同时行直接动脉穿刺取血(对照组)和经动脉留置针采血(观察组),然后封管留置,立即将2组血标本送检,比较2组标本检验结果值,穿刺成功率、患者舒适满意度.结果 2组血气分析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p>0.05).结论 对需要连续、反复监测血气分析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行动脉留置采血,可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工作量,且不影响实验室结果.  相似文献   

10.
阳桃鲜 《当代护士》2014,(2):106-107
目的探讨BD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血标本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收住ICU需要动态监测血气分析的危重患者20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普通2ml注射器采集动脉血标本,共采集498例次;将2012年度收住ICU需要动态监测血气分析的危重患者20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BD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血标本,共采集500例次。比较2组患者凝血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血气包堵塞次数、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凝血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血气包堵塞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BD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血标本能减少不合格标本数、降低血气包堵塞机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1.
夏红梅 《全科护理》2012,(4):298-299
[目的]总结动脉血气分析采集的技术与护理。[方法]对283例胸外科术前病人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采集技术与分析影响动脉血气分析的相关因素。[结果]经桡动脉穿刺240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12例,经肱动脉穿刺243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38例。[结论]加强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技术的护理,是动脉血气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开胸术后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6年9月在我院行开胸手术后需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病人36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1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动脉采血,观察组在动脉采血过程中进行循证实践。比较两组病人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疼痛程度、误穿静脉和血肿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86.7%)高于对照组(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级及3级以上疼痛发生率(4.4%)、血肿发生率(2.2%)、误穿静脉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15.0%、9.4%、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胸术后病人动脉采血过程进行循证护理,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疼痛程度,降低血肿形成率和误穿静脉率,利于配合抢救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覃桂香 《当代护士》2017,(11):121-122
目的探讨预设型动脉血气针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6年9月住院进行桡动脉采血做血气分析的患者100例,按采血标本编号的奇、偶数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动脉血气分析取样系统,一次性2.5ml注射器抽吸肝素液湿润;观察组使用预设型动脉血气针进行动脉采血。结果观察组在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穿刺采血时间,患者感觉疼痛程度及护士操作满意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设型动脉血气针用于桡动脉采血,在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时间、标本合格率及患者疼痛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肝素注射器采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垂直快速进针法与传统法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找出一种更好的桡动脉采血的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收集100例次需检测血气分析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垂直快速进针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皮下瘀血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皮下瘀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57、5.01,P〈0.05)。结论垂直快速进针法桡动脉采血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先心病患儿术前准备中简单易行的动脉血样采集方法。[方法]选取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血气标本采集时机选择在应用水合氯醛镇静后;对照组在常规入院后次日上午清醒时,比较两组患儿采血前、中、后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的发生情况、成功采集血气标本时患儿哭闹持续时间及完成采血时间。r结果]两组患儿采血前心率、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采血中及采血后1rain、5rain、10rain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一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成功采集血气标本患儿的哭闹时间及完成采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合氯醛镇静后采集血气标本增加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术前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体表坐标法在采集动脉血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血气传统采血方法与利用桡腕关节最高点、趾跖关节最高点为体表坐标采集动脉血的成功率。方法将2007年8月~2008年2月收治的心胸外科疾病术后进入ICU监护治疗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从桡动脉采血81例,并随机分为对照A组(传统采血法)41例和观察B组(利用体表坐标采血法)40例;另一组从足背动脉采血99例,并随机分为对照C组(传统采血法)49例和观察D组(利用体表坐标采血法)50例。比较传统采血法与利用体表坐标采血法的成功率。结果桡动脉A、B两组采集动脉血成功率分别为75.6%与95.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背动脉采血C、D两组采集动脉血成功率分别为81.6%与96.O%,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桡腕关节最高点、趾跖关节最高点为体表坐标法采集动脉血标本,能缩短操作时间,定位误差在最低限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42名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法,研究组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及痛苦程度.结果 研究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及痛苦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护理实施外周动脉采血法,能够提高一次取血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痛苦及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探讨精准护理在桡动脉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类实验研究方法,选择从2019年7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动脉穿刺采血患者116例,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选择从2019年1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动脉穿刺采血患者122例,设为观察组,行精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桡动脉采血时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0.69%,观察组为90.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疼痛程度分级为0度1.72%、1度67.24%、2度31.03%,观察组为0度2.46%、1度93.44%、2度4.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动脉血采集中应用精准护理,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疼痛程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重型肝炎患者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血气分析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重型肝炎病人血气分析动脉采血成功率,降低穿刺后血肿的发生率。方法 对50例需行血气分析的重型肝炎患者同时采取桡动脉血及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称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观察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一针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P〈0.05),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率,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采血所致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8例需行静脉穿刺采血的住院患儿,按照单双号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基础护理,采用中文版的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和 Wong Baker 面部表情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儿静脉穿刺采血时的疼痛评分,并对两组患儿静脉穿刺采血的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FLACC 和 Wong Baker 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静脉穿刺采血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学龄前儿童对静脉穿刺采血的疼痛反应,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有利于静脉穿刺采血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