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经氧气雾化吸入用于支气管镜检查前气道麻醉的最佳浓度、剂量。方法将80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20例,均以中心供氧5L/min进行雾化吸入麻醉,分别雾化吸入1%利多卡因2ml、5ml,2%利多卡因2ml、5ml。结果D纽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各纽(均P〈0.01),B组次之。结论支气管镜检前经氧气雾化吸入1%或2%利多卡因5ml可达到较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的氧气流量对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进行气道表面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清醒气管插管的困难气道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n=25),所有患者都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10 m L的方法进行气道黏膜表面麻醉,但A、B、C三组患者所用的氧气流量分别为3 L/min、6 L/min、9 L/min,雾化吸入结束后使用纤支镜引导进行气管插管。评估记录插管条件和导管耐受性;记录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总成功率、插管时间;记录不良心血管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和C组比较,B组的插管条件、导管耐受性更好,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更高,插管时间更短(Ρ0.05);A、C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清醒气管插管过程中定量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进行气道粘膜表面麻醉时,氧气流量为6 L/min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雾化吸入利多卡因用于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气管插管时表面麻醉的效果.方法 颈椎骨折并发高位截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n=32),雾化吸入组: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喷雾联合环甲膜穿刺组:咽喉部喷雾联合环甲膜穿刺注射2%利多卡因,随后于FOB引导气管插管前15 min,两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1 mg/kg、芬太尼1 μg/kg.FOB引导气管插管期间,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监测MAP、HR、ECG及SpO2.结果 与喷雾联合环甲膜穿刺组相比,雾化吸入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和FOB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心律失常及不良记忆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有助于改善FOB引导气管插管的条件,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用于经鼻纤维支气管镜(FOB)辅助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颈椎手术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人2%利多卡因行呼吸道表面麻醉(Ⅰ组)和1%丁卡因鼻拭子鼻腔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及喉上神经阻滞的联合局部麻醉(Ⅱ组).记录插管的时间(FNIT),入室后5 min(基础值,T1)、气管导管过鼻腔(T2)、FOB过咽喉(T3)、FOB过声门进气管确认气管隆突位置(T4)、气管导管进入气管(T5)时患者的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Ⅰ组患者局部麻醉药物的用量及两组患者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术后第1天随访患者对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 与T1时比较,T2~T5时两组患者HR增快;T2~T5时Ⅰ组及T2、T3时Ⅱ组患者MAP均增高;T2~T4时Ⅱ组SPO2明显降低(P<0.05).Ⅰ组患者利多卡因的平均用量为4.86 mg/kg,最大用量为7.64 mg/kg.Ⅰ组患者对所接受的局部麻醉方法评价为((6.71±1.23)分,明显高于Ⅱ组(4.90±1.41)分(P<0.05).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可为经鼻FOB清醒插管提供充分的表面麻醉,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对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3(IL-13)浓度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哮喘组(A组)、地塞米松组(D组)、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A组用鸡卵清蛋白辅以氢氧化铝为佐剂注射致敏,2周后雾化吸入鸡卵清蛋白诱发哮喘.D组、L组大鼠用同样方法致敏,但在激发前分别雾化吸入0.02%地塞米松和0.04%利多卡因20 min.C组用生理盐水代替鸡卵清蛋白进行注射和吸入.末次雾化吸入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中IL-13的浓度;取肺组织,计算湿干重比(W/D),观察AQP5表达及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相比,A组肺组织AQP5表达降低,血清IL-13浓度及W/D增高(P<0.05);与A组相比,D、L组肺组织AQP5表达增高,血清中IL-13的浓度及W/D降低(P<0.05).A组肺组织呈支气管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表现,D、L组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可通过增加肺组织AQP5的表达,降低血清IL-13的浓度,减轻致敏原所激发的哮喘大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6.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氧气雾化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组(超声组)各60例,两组雾化药物及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氧气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问较超声组显著缩短(P<0.05,P(0.01).两组雾化吸入中HR、RR较雾化前显著增快(均P<0.05),超声组雾化吸入中SpO2较雾化吸入前、吸入后1 h显著降低(均P%0.05);氧气组雾化治疗不良反应如哭闹、冶疗中止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组(均P<0.05).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刺激性小,患儿耐受性好,适用于下呼吸道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7.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氧气雾化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组(超声组)各60例,两组雾化药物及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氧气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超声组显著缩短(P〈0.05,P〈0.01)。两组雾化吸入中HR、RR较雾化前显著增快(均P〈0.05),超声组雾化吸入中SpO2较雾化吸入前、吸入后1h显著降低(均P〈0.05);氧气组雾化治疗不良反应如哭闹、冶疗中止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组(均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刺激性小,患儿耐受性好,适用于下呼吸道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肺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e 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地塞米松组(C组)、利多卡因组(D组).B组大鼠用鸡卵清蛋白辅以氢氧化铝为佐剂注射致敏,2周后雾化吸入鸡卵清蛋白诱发哮喘;C组、D组大鼠用同样方法致敏,但在激发前分别雾化吸入0.02%地寒米松和0.04%利多卡因20 ml;A组用生理盐水代替鸡卵清蛋白进行注射和吸入.末次雾化吸人后24 h内取肺组织,计算湿十重比(W/D)、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HSP70、NF-κB的表达.结果 ①B、C、D组W/D值分别为4.08±0.16、3.54±0.10和3.66±0.12,和A组3.30±0.12相比增加(P<0.05);②B、C、D组肺组织HSP70表达分别为0.210±0.018、0.138±0.010和0.154±0.012,和A组0.049±0.015相比表达上调(P<0.05);③B、C、D组肺组织NF-κB表达分别为0.199±0.029、0.132±0.010和0.150±0.017,和A组0.056±0.022相比表达上调(P<0.05);④和B组相比,C、D组W/D值、肺组织HSP70、NF-κB的表达下调(P<0.05).B组肺组织呈支气管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表现.C组、D组病理损伤程度减轻. 结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可以减轻致敏原所激发的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复合利多卡因咽喉部喷雾在患儿食管扩张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在门诊行胃镜辅助下食管扩张术的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狭窄患儿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6个月至3岁,体重5~12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单纯全麻组(A组)、全麻联合达克罗宁表麻组(B组)、全麻联合利多卡因表麻组(C组)、全麻联合达克罗宁复合利多卡因表麻组(D组),每组20例。入室前10~15min,B组和D组由麻醉医师指导家长予患儿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0.2~0.3ml/kg分次含服。麻醉诱导后,C组和D组在喉镜暴露下以2%利多卡因0.15~0.2ml/kg经喉麻管在咽喉部黏膜表面喷雾。观察并记录患儿术中SpO_2下降(SpO_294%)、呛咳、体动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D组术中SpO_2下降、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A、B和C组(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复合利多卡因咽喉部喷雾表面麻醉可有效降低全麻下食管扩张术中患儿SpO_2下降、呛咳、体动反应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芬太尼滴鼻对患儿鼻罩吸入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舌系带延长术患儿40例,男17例,女23例,ASAⅠ级,年龄2~4岁。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入室后面罩吸入8%七氟醚+氧气进行麻醉诱导,研究组患儿无意识后鼻腔滴入芬太尼2μg/kg,稀释成0.5ml,对照组患儿安静后鼻腔滴入生理盐水0.5ml,两组患儿手术开始前舌系带旁局部浸润注射1%利多卡因2ml。术中鼻罩吸入3%~5%七氟醚+氧气维持麻醉。患儿入手术室前根据改良耶鲁术前焦虑分级表(m-YPAS)评分,诱导期间根据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对患儿面罩吸入七氟醚诱导期间合作程度评分,术后根据小儿麻醉苏醒期谵妄量表(PAED)及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m-CHEOPS),对患儿苏醒期谵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术前m-YPAS评分、诱导期ICC评分及术后m-CHEO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PAED评分为(4.8±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4.2)分(P<0.05)。两组患儿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均未出现严重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严重的恶心、呕吐等麻醉相关并发症。两组PACU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滴鼻能有效减少患儿鼻罩吸入七氟醚麻醉下行舌系带延长术苏醒期谵妄的发生,且不延长PACU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