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小儿咳喘是儿科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痰呜气喘反复发作且迁延难愈,该病的彻底治愈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一大难题。许多医家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喘作了不少的临床观察,兹就近年来已掌握的资料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 1.主因:痰饮内伏。痰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如肺虚则治节无权,津液失布,可聚而为痰。脾虚则运化失司,水湿内聚,痰浊内生。肾虚则气不化水,水湿蕴积成痰。小儿生理存在肺、脾、肾三脏  相似文献   

2.
小儿肾病综合征祖国医学认为多由于小儿时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3脏功能不足,加之饮食失其调护,更伤脾气,脾虚湿运,水湿停聚所致。临证时以平胃散合四妙散治疗,切合病机,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之"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对后世医家继承发展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临床各科疾病具体施方遣药具有指导与启发意义。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气血阴津化生不足,且土不生金,肺失宣化,痰饮内生上犯而蒙蔽清窍。脾又主湿,虚则水湿不运,清气不升,且困遏脾阳,土不制水,水湿泛滥头面而蒙蔽清窍。诸湿肿满,非脾失健运不成形,诸窍壅塞,非浊气不降不失用。"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故诸湿肿满表现于头面耳鼻咽喉的形式为诸窍壅塞及其机能的减退与失用,针对脾虚之湿病的病机病理,以健脾祛湿为总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4.
“脾主运化,肺主行水”,人体水湿的运化得益于脾之升清,肺之布散。若脾虚失运,则水湿停聚成痰,上贮于肺器之中,肺气闭阻,不雾精微,则脉道不利,易生瘀血,痰瘀混杂于肺,日久化生成结节。故基于“塞因塞用”这一核心治疗思想,提出治疗肺结节以“培补脾土”为主要治法,配合宣肺、化痰等手段,标本同治,以达到消散结节的最终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二者密切相关,多因禀赋素虚,肺气虚弱,症情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肺病涉脾,脾虚失运,痰饮内生;肺病及肾,肾气肾阳不足,蒸化失司,水湿泛滥,痰饮内生,伏藏于肺,成为本病的夙根,故认为肺脾肾虚为发病之本,感受外邪,痰饮内伏则为标实,治当益气补肺健脾益肾治其本,疏风宣散温阳化饮治其标.  相似文献   

6.
水肿是由于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调而引起水湿外溢肌肤 ,以眼睑、下肢以及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1 病因病机1.1 肺失通调外感风邪、或兼热、或夹湿 ,使肺气不宣 ,不能通调水道 ,干输膀胱 ,以致风遏水阻 ,风水相搏 ,流溢于肌肤而致水肿。1.2 脾虚水肿脾不健运 ,水湿不得下行 ,泛于肌肤 ,或劳倦太过 ,饥饱不调 ,脾气亏虚 ,水湿停聚 ,泛滥横溢而致水肿。1.3 肾气内伤生育不节 ,或房劳过度 ,肾气内伤 ,肾虚则开阖不利 ,不能化气行水 ,以致水湿停聚 ,泛滥肌肤 ,或因下焦湿热交蒸 ,使膀胱气化无权而致水肿。2 辨证论治2 .1 阳…  相似文献   

7.
顽固性心力衰竭,病程迁延,主要累及心、肺、脾、肾四脏。心主血,肺主气,气以帅血,血以载气,心气不足,血行不畅,则影响肺气的输布与宣降;肺气虚,宗气生成不足,则运血无力;脾统血,主运化,脾失健运,水津不布,水湿停聚,则发为水肿,脾虚生血不足,统摄无权,...  相似文献   

8.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而、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水不自行,赖气以动,究其病机,或为肺失通调,水液停聚,泛溢肌肤;或为脾失转输,水湿不运,泛于肌肤;或为肾失开阖,气不化水,水湿潴留,溢于肌肤。袁红霞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善从肺脾论治水肿,笔者日常跟随导师侍诊于侧,受旖匪浅,今录其临床水肿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小儿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特征,临床上又以脾虚痰聚多见。张新建教授认为本证的发生多与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体质特点和小儿饮食失衡有关,病因多责之于风和痰,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液生痰;脾虚肝旺,木亢生风,进而提出运用运脾化痰祛风的治法治疗脾虚痰聚证小儿多发性抽搐症。  相似文献   

10.
骆常义 《四川中医》1999,17(7):12-13
小儿急性肾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以浮肿、血尿、蛋白尿等为主症。严重者可出现水气凌心,喘息不得卧,或神昏、抽风,以致危及生命。所以治疗本病时,抓紧有利时机,防治疾病的演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及时消除水肿,促进小便畅利,实为治疗的关键。1病因病机小儿急性肾炎,与祖国医学水肿证中的阳水颇为相似。病位在肺脾肾,常累及三焦。肿与肺言,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生一身之表。肺又为水之上源,外邻所扰,失其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眈而为水肿;肿与牌言,“脾主运化”,水湿内停,湿困牌阳,牌失健运,水湿储留盈…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中医学认为,眼底病变与肝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魏伟教授认为眼底以黄斑为要,黄斑色黄,内应于脾,故眼底黄斑病主要归于脾运失常。若脾虚失运,水湿停聚化痰,眼底则见水肿、渗出。气虚血溢络外,眼底可见出血、渗出。水湿上泛,积聚于眼底则为黄斑水肿、渗出、出血。故黄斑病变的辨证论治也应从脾入手,着眼于“水(湿)、瘀、痰”三者。以健脾益气为本,辅以除湿、祛痰、宁血,自拟“健脾化浊方”,形成治疗眼底黄斑疾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脾胃病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二是因为小儿饥饱不节,贪食求多,造成脾胃损伤。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出现水湿内停,湿聚为痰、为饮,故曰“脾虚则生湿”、“脾湿动而为痰”、“脾为生痰之源”。痰湿在脾胃病方面表现脘腹胀闷、恶心呕吐、便溏等。笔者就儿科脾胃病最常见之呕吐、泄泻二证从痰湿而治的体会分析如下。1痰饮呕吐脾不运化、痰饮内停,致胃气不降则发生呕吐,其特点往往是呕吐清水痰涎,有的患者胃中有振水声,也有兼脘闷不食等证的。夏某,男,8岁,1998年5月12日初诊。患儿胃脘部胀痛、呕吐20天余,…  相似文献   

13.
晨起呕恶、咳嗽,痰多色白,且痰滑易出,伴有纳呆食少,胸痞,身体困倦,嗜卧,舌苔厚腻,脉濡者,多由脾虚不运,痰湿内生,或外感寒湿,束肺困脾,水湿内停所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湿而痰生,寅时肺经旺盛而痰聚,故晨起必出痰;因脾虚湿困,则纳呆食少;痰湿阻于上焦,气机不舒,则见胸痞;痰湿阻于中焦,则胃气上逆而呕恶;痰湿郁遏清阳,则肢体困倦、嗜卧;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则痰量多而色白,且痰滑而易出;舌苔厚腻,脉濡滑,均为痰湿内盛之象.  相似文献   

14.
脾主运化水湿,维持着人体津液正常的生成、转运与输布。脾运水湿功能失调,可致水饮停聚于内而生水湿痰饮,其可进一步化瘀,痰湿瘀血互结,痹阻血脉,导致冠心病的发生。从水湿痰饮与血脂异常、纤溶凝血功能异常、炎症反应角度综合分析水湿痰饮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关系,并结合冠心病痰浊证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研究结果,阐释脾失健运、水湿痰饮停聚为冠心病发病机制,为从脾论治冠心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苓桂术甘汤源于《金匮》,用治阳虚阴盛、睥失健运、水湿停聚之痰饮病。笔者临床常用本方治疗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眩晕、咳喘、痹证等均获显效。略举五例。  相似文献   

16.
展文国 《西部中医药》2011,24(10):23-25
以具体验案为例,介绍裴正学教授治疗肾炎的经验:一为开鬼门,洁净府,适用于外感风邪,肺失通调之急性肾炎;二为健脾利湿,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内停之慢性肾炎;三为补肾温阳,适用于肾阳虚损,气不化水之慢性肾炎.  相似文献   

17.
许斌 《家庭中医药》2020,27(5):56-57
正咳喘是儿科常见病症,包括西医的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变异性咳嗽及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为外邪所伤,又或因喂养不当,首先累及肺、脾两脏,咳喘反复,肺气耗损,脾失健运,致痰浊内生,日久则痰瘀互结,阻滞肺络,发而成咳喘。在小儿咳喘的治疗中,中医多用宣肺止咳平喘,益气健脾化痰之法,脾运化水湿,肺则通调水道。今肺络瘀滞则痰聚而无以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炎一般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尤其是“肾病型”,属临床疑难症之一,治疗上更感困难。该病属祖国医学“水肿范畴。水、湿与人体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脾气不运,水湿停滞;肾气不固,则开阖失司不能化气行水。故三脏受病可使体内水液调节、输布和排泄均可发生障碍,造成水湿停聚而成“水肿”。笔者根据水湿产生的机理,抓住肺、脾、肾三脏即上、中、下三焦,常用“三仁汤”治疗慢性肾炎,而获  相似文献   

19.
肾病综合征是小儿常见肾系疾病,湿邪停聚为其重要病理机制,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三焦气化不利相关,中医辨证治疗强调以祛湿为主。  相似文献   

20.
介绍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经验,提出本病病机以脾运失健为主,治疗应以调脾助运为基本原则。临证根据脾失健运、脾气亏虚、脾虚肝亢、肺脾两虚的不同证型,分别治以调脾开胃助运、益气健脾助运、健脾平肝助运、补肺健脾助运,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