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底脑膜瘤骨增生与骨侵袭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需手术治疗的颅底脑膜瘤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确定骨质增生的程度与部位;术中将肿瘤连同骨质增生进行病理检查.确定有无脑膜瘤细胞骨侵袭。结果CT证实的34例有骨增生的颅底脑膜瘤患者,进行增生骨质活检有肿瘤细胞侵袭者31例。结论颅底脑膜瘤骨增生与肿瘤细胞骨侵袭有关,手术时应予充分切除.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并总结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回顾性总结经锁孔显微手术治疗111例各个不同部位的颅底脑膜瘤,其中经额眉上或眉间上额纹切口切除双侧颅前窝底脑膜瘤25例,鞍区脑膜瘤(含鞍结节、前床突及鞍隔)23例;经额下或翼点入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8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11例和脑桥小脑角脑膜瘤18例;经改良的乙状窦前-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7例。15例小脑幕脑膜瘤和4例镰幕区脑膜瘤,经相应部位开颅切除。全切除肿瘤104例,次全切除7例,无死亡。结论:锁孔显微手术是切除颅底脑膜瘤的一种损伤小和效果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颅底脑膜瘤临床特点和病理组织学类型,对487例颅底脑膜瘤性别、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学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颅底脑膜瘤女性多于男性;高发年龄31~35岁。肿瘤发生在颅前窝174例,占35.73%;颅前中窝202例,占41.48%;颅中窝26例,占5.34%;颅后窝85例,占17.45%,其中以颅前窝底和蝶骨嵴最多,分别占本组的22.79%和22.38%。组织学类型以脑膜内皮型最多,占40.86%(199/487);颅底脑膜瘤良性434例,占89.12%,间变型53例,占10.88%。结论:颅底脑膜瘤在性别、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学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4.
颅内脑膜瘤诊断与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膜瘤(meningioma)为起源于软脑膜蛛网膜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0%,是中枢神经系统除胶质瘤外最常见的肿瘤[1]。自18世纪开始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脑膜瘤,随着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CT、MRI、DSA等的广泛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颅底外科手术新入路的开拓,术中监测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脑膜瘤,以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 本组31例经显微外科治疗颅底脑膜瘤,采用经翼点-颧弓-颞下联合入路,并分析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结果 肿瘤Simpson's Ⅰ、Ⅱ级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恢复良好27例,遗留颅神经麻痹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颅底脑膜瘤采用颅底外科技术,明显缩短了肿瘤显露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牵拉,同时配合显微外科技术和电磁刀,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新昌  张志强 《中国医药》2006,1(8):477-478
目的探讨脑膜瘤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复发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等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大多数复发脑膜瘤位于颅底或静脉窦旁,且其复发与手术级别、脑侵袭、肿瘤恶性程度有关。14例患者接受了手术和术后伽玛刀治疗。12例随访,7例恢复良好,2例能自理生活,1例重残,2例恶性脑膜瘤患者分别于术后1、5和2.0年死于再次复发。结论脑膜瘤的位置,病理学特性,生物学行为以及手术切除程度与肿瘤复发有重要关系。再次切除肿瘤及术后放射外科治疗能够改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脑膜瘤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种常见疾病,为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由于各种类型的脑膜瘤都富于血管结构,尤其前中颅底的肿瘤往往富含血管甚至血窦,肿瘤的血供十分丰富,手术切除过程中出血量大,手术视野不清,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因此,在切除肿瘤前很难控制来自颈内外动脉的供血,尤其是来自颈外动脉的供血,使手术切除及止血困难极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和个体化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6例颅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50例,次全切除6例。经病理学证实良性脑膜瘤53例,不典型脑膜瘤3例。其中嗅沟脑膜瘤12例,蝶骨嵴内1,3脑膜瘤16例,蝶骨嵴外1/3脑膜瘤26例,幕上型天幕脑膜瘤2例,幕下型天幕脑膜瘤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4例。次全切除及不典型脑膜瘤者,术后均给予放射治疗。5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颅神经麻痹、脑血管痉挛、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5年,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颅底脑膜瘤的位置、大小、质地和血供影响手术入路、疗效和患者预后。个性化的手术人路和显露、瘤内分块切除技术和恰当的显微镜辅助可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静脉窦、脑干,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次全切除和不典型脑膜瘤术后辅以放疗,可防止肿瘤复发,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颅底区脑膜瘤各种手术入路和操作技巧,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6例非颅底区脑膜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选择、显微操作技巧和疗效。结果本组46例(大脑凸面10例、矢状窦旁16例、大脑镰旁12例、小脑凸面4例、小脑幕3例、多发性脑膜瘤1例)除2例肿瘤与中央沟静脉粘连紧密行SimpsonⅢ级切除,其余均为SimpsonⅠ、Ⅱ级切除。术后出血需再次手术2例,中枢感染1例,经治疗好转。均痊愈出院。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良好暴露和清晰的视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较大肿瘤先行囊内切除,尽量在无牵张力下分离瘤脑界面;非颅底脑膜瘤应在第一次手术时做到完全切除,同时不损伤正常脑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蝶病灶切除手术中应用人工脑膜重建颅底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人工脑膜在32例经蝶鞍区病灶术后颅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对其修补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头颅CT检查未见与人工脑膜有关的异常表现,减少了经蝶手术并发症,未出现新的人工脑膜相关并发症。结论人工脑膜在经蝶病灶切除手术中应用安全,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路剑 《天津医药》2006,34(5):360-360
笔者对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16例前床突脑膜瘤进行了回顾分析,探讨颅底入路的手术技巧及对视神经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的内皮细胞,通常与静脉窦及其属支、颅神经孔、筛板、颅中窝的蛛网膜绒毛有关[1]。颅内基底部与颅前、中、后窝底附着的脑膜瘤统称为颅底脑膜瘤[2]。随着显微手术的普及推广,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但由于颅底脑膜瘤毗邻脑重要结构,瘤体血液供应丰富,术中仍可造成重要组织结构损伤和大出血的危险,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高。因此,如何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颅底脑膜瘤显微切除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我们对颅底脑膜瘤切除术后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嗅沟脑膜瘤是颅底常见肿瘤之一,瘤体较大,肿瘤与周围血管和神经结构关系密切,手术切除危险性大,全切除困难。近年来我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嗅沟脑膜瘤,现将资料完整的42例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42例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30岁...  相似文献   

14.
鞍结节脑膜瘤(tubercu lum sellae m en ingiom a)是颅内常见肿瘤,占颅内脑膜瘤的5%-10%[1]。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好发于女性,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由于肿瘤位于颅底毗邻视神经、下丘脑、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手术难度大。我院对48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总结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切除中颅底肿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采用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颅底肿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技巧、切除程度和治疗结果。结果 主要向中颅底生长的蝶骨嵴内1/3脑膜瘤3例,鞍旁-中颅窝底脑膜瘤4例,颅眶沟通脑膜瘤1例,下丘脑胶质瘤2例,主位于中颅窝底的脊索瘤2例,向鞍旁生长的巨大垂体瘤1例。2例肿瘤包裹同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术中切除颧弓4例。肿瘤全部全切,无术后死亡,术后尿崩2例,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10例,死亡2例;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1例。结论 眶颧额颞下入路有肿瘤暴露充分、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于切除中颅底或主要向中颅底生长的相邻部位肿瘤。术中是否切除颧弓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方向而定。  相似文献   

16.
嗅沟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底肿瘤,起源于嗅神经沟及其附近的筛板,发病率占颅内脑膜瘤的8%~13%[1],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2];因其位置深在,生长缓慢,早期诊断率低;与嗅神经、视神经、大脑前动脉及分支、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手术治疗较为困难[3].我科经纵裂额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嗅沟脑膜瘤23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辅助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刘志兴齐祥银张宗昆刘中远许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0医院神经外科洛阳市471031)自1992年11月~1994年12月,使用我院与航天部613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多功能微波治疗仪,为45例脑肿瘤患者实施微波辅助手术治疗,14例...  相似文献   

18.
蝶骨嵴脑膜瘤在临床较为常见,根据肿瘤与脑膜的粘着部分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而三种不同类型的蝶骨嵴脑膜瘤在临床表现、手术难度和预后等方面有明显区别,其中内侧型因位置深,血供丰富,邻近鞍区的血管和神经,部分肿瘤侵犯海绵窦或包裹颈内动脉,手术全切肿瘤十分困难。术后并发症多。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26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良性多见,部分为恶性,仅次于胶质瘤,居第2位,尤其多见于老年人。脑膜瘤多分布于矢状窦旁、鞍结节、筛板、海绵窦、桥小脑角、小脑幕等,其中有50%的颅内脑膜瘤位于矢状窦旁[1]。脑膜瘤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脑膜瘤全切或次全切已能达到满意效果,但因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及因肿瘤压迫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及肢体运动障碍。如何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是医护  相似文献   

20.
显微手术不同术式治疗嗅沟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嗅沟脑膜瘤39例,分别采用经双(单)侧额下入路21例,经翼点(改良)入路10例,经眶额入路6例,经前纵裂半球间入路2例共四种术式切除。结果据脑膜瘤Simpson分级切除标准,SimpsonⅠ级切除28例,SimpsonⅡ级切除10例,SimpsonⅣ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肿瘤是嗅沟脑膜瘤根治的有效途径。恰当合适的手术入路是肿瘤根除重要保证。术式的选择应结合肿瘤的实际,以肿瘤全切除,减少复发并利于颅底修补重建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