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研究腹膜透析(腹透)液对腹膜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影响及腹膜间皮的病理改变,利用模拟腹透小鼠获取腹膜巨噬细胞,采用Criess重氮化反应法测定一氧化氮量,并取膈腹膜,光镜下作形态学观察。结果:随着腹透时间的延长,腹透小鼠腹膜巨噬细胞一氧化氮产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停止腹透后,腹膜巨噬细胞一氧化氮产生量逐渐下降。形态学观察可见腹膜间皮细胞脱落,腹膜增厚及炎症性改变。提示腹透液非生理性持续刺激可导致腹膜巨噬细胞一氧化氮产生量增加,一氧化氮对长期腹透所致的腹膜炎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凯  李继承 《浙江医学》1999,21(6):335-337
为研究腹膜透析(腹透)液对腹膜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影响及腹膜间病理改变,利用模拟腹透小鼠获取腹膜巨噬细胞,采用Griess重氮化反应法测定一氧化氮量,并取膈腹膜,光镜下作形态学观察。结果:随着腹透时间的延长,腹透小鼠腹膜巨噬细胞一氧人料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停止腹透后,腹膜巨噬细胞一氧化氮产生量逐渐下降。形态学观察可见了腹膜间皮细胞脱落,腹膜增厚及炎症籴,提示腹透液非生理怀持续刺激可导致腹膜巨噬细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液对小鼠腹膜间皮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美国Baxter腹膜透析液和国产乳酸盐、醋酸盐腹膜透析液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动物实验,以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透析液对正常小鼠腹膜间皮的损伤作用。方法分别将3种透析液注入各组小鼠腹膜腔内,在透析第10天、第21天和停药后第10天取膈腹膜,作电镜观察。结果注入透析液后第10天,乳酸盐组和醋酸盐组腹膜间皮发生病理变化并随着透析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加重,出现微绒毛脱落和粘连、间皮细胞皱缩和纤维蛋白性粘连。Baxter组间皮细胞的病理变化表现轻微。注入透析液后第21天,乳酸盐组和醋酸盐组的腹膜淋巴孔直径分别为(6.96±2.46)和(6.98±2.16)μm,明显大于对照组(1.47±0.88)μm(P<0.01);淋巴孔的分布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而Baxter组的淋巴孔直径及分布密度均无明显变化。停止注射透析液后第10天,Baxter组间皮细胞恢复正常;乳酸盐组和醋酸盐组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淋巴孔仍呈病理改变。结论乳酸盐和醋酸盐腹膜透析液易引起腹膜间皮细胞纤维化,导致硬化性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腹膜转运功能对腊膜透析效能的影响,收集了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无尿的尿毒症患者21例,用腹膜平衡试验测定其腹膜转运功能,以尿素KT/V及肌酐清除率(Ccr)评价透析的效能,观察腹转运功能对透析效能的影响,结果:高、低转运及低平均转运患者的尿素KT/V和Ccr明显低于高平均转运患者,结果表明;腹膜转运功能是影响腹膜透析效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腹膜淋巴孔是腹膜下毛细淋巴管在腹膜间皮细胞间的开口。通过淋巴孔、腹膜腔与淋巴管系直接相通,它具有主动吸收功能,是腹膜腔内物质转归的最主要部位。淋巴孔与肝硬化腹水的转归、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失超滤、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等密切相关。淋巴孔还具有调控和免疫功能。NO对淋巴孔调控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它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增加细胞内cGMP,降低Ca^2+水平,使淋巴孔产生强烈的舒张,淋巴孔开放数目增多、孔径增大,淋巴引流作用增强。而中药通过提高内源性NO水平,也能对腹膜淋巴孔进行调控,以促腹水转归。  相似文献   

6.
黄芪对腹膜透析病人腹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对腹膜透析(腹透)病人腹膜,间皮层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4组患者的腹膜活检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尿毒症非腹透患者腹膜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者相似,而应用黄芪腹透患者的腹膜超微结构的退行变化较非应用黄芪的腹透患者为轻。结论长期腹透可引起腹膜功能衰竭,而腹膜形态结构的改变是最重要原因之一,应用黄芪进行干预对腹膜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在腹透植管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腹膜透析植管方面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9例曾腹部多次手术、2例腹膜透析后因反复感染致腹透管拔除、3例腹膜透析导管移位,在腹腔镜引导下行腹膜透析植管术或再植管术和将移位的Tenckhoff卷曲腹透管末端重新植入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结果18例患者腹透管均放植成功,手术时间30 ̄45min,均成功进行了腹膜透析,患者术后1周内出院。结论腹腔镜引导下放植和复位移位的Tenckhoff卷曲腹透管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及大网膜情况了解清楚、腹透管放置定位准确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时对腹腔淋巴回流的一些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不同含糖量的腹膜透析液,使用“容量稀释标记技术”以^125I-白蛋白作标记物,分别对正常组和急性肾衰组新西兰大白兔进行腹透。结果:显示不同含糖量的透析液对正常组腹腔淋巴回流无影响。急性肾衰组腹腔淋巴回流明显增加。结论:急性肾衰组腹腔淋巴回流增加的机理可能与病理状态下腹腔淋巴回流的动力学改变以及可能作为一种代偿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兔模型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腹膜炎和对照组。腹膜炎组注射含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透析液,对照组为含生理盐水的透析液;观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兔模型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1)腹膜炎组腹膜间皮细胞增生,水肿,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无变化。(2)腹膜炎组腹膜透液中葡萄糖浓度除0min外,其他各时间点D/D0葡萄糖均低于对照组(P<0.01)(3)腹膜炎组腹透液中肌酐浓度与血浆肌酐浓度比值(D/D cr)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浓度比值(P<0.05)。(4)腹膜炎组透析中WBC计数除0点外,其余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新西兰兔腹膜为注射含活金黄色葡萄球菌48h后,进行腹膜透析时,其腹膜病变改变与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8在我国首次腹膜透析以来,腹透技术已日臻成熟。但是腹膜透析的并发症———腹腔感染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尽管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腹腔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是腹膜炎仍然是腹膜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仍然是影响腹膜透析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患者改为血液透析,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1]。腹膜炎可以造成技术失败、腹膜清除功能下降及腹膜硬化导致不能继续行腹膜透析[2]。同时它也可以使蛋白丢失增多,残余肾功能减退,占永久性CAPD失败原因的28 % [3]。1腹膜炎的发病机理腹腔主要的局部防御机制有[4]:(1)IgG和补体:它们是腹腔内主要的调理素,前者主要调理吞噬革兰氏阳性细菌,后者主要调整革兰氏阴性细菌。(2)各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为腹腔内主要的白细胞,是防御外来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淋巴细胞是一种重要的效应细胞和免疫调节细胞并可控制巨噬细胞的活性。其他如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间皮细胞等亦均起着不同的局部防御作用。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5]。如:(1)尿毒症状态下,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改变,使机体抵抗力下降。(2)腹透操作使腹腔与外界相通,使...  相似文献   

11.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M) in treating ascites and to elucidate its mechanism in regulating the lymphatic stomata and promoting the absorption of ascites from the peritoneal cavity. Methods: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computerized image processing and quantitative analytic assay, the effect of CHM extract, consisting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Salvia miltiorrhiza, Codonopsis pilosula, Alismatis orientale and Leonurus heterophyllus, was studied. Results: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nitric oxide (NO) supplier (Sodium nitroprussiate) or CHM administration could cause the average area of lymphatic stomata obviously enlarged (P<0.05), and the numbers of opening stomat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 in normal healthy mice. When L-notroarginine, a NO synthetase suppressor, was injected after CHM administration, the regulating effect of CHM on lymphatic stomata was inverted obviously, i.e. the average area and the density of lymphatic stomata were markedly reduced (P<0.01). Conclusion: CHM might treat ascites through increasing the endogenous NO concentration to open the lymphatic stomata and in turn to conduct the peritoneal water through lymphatic pat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炎症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巨噬细胞hsp70、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斑点印迹技术对试验组和对照两组腹腔提取液巨噬细胞iNOSmRNA、iNOS及hsp70进行测定。结果:斑点印迹结果显示胞内iNOS mRNA、iNOS及hsp70的信号强度,实验组第1天大于实验组第5天及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1)。腹膜炎症初期,iNOSmRNA、iNOS及hsp70均为高表达。结论:腹膜透析伴腹膜炎患者腹腔巨噬细胞hsp70、iNOS基因高表达,其产物N0、hsP70在腹腔局部免疫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脾切除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和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术后4周获取腹腔常居巨噬细胞和炎症巨噬细胞,检测其数量、吞噬功能和一氧化氨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脾切除组小鼠的2种巨噬细胞不仅数量明显减少,而且它们的吞噬功能和一氧化氮水平呈明显下降。结论:提示脾切除造成的单核吞噬细胞继发性炎症反应的捐伤和巨噬细胞功能活性的降低,可能是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炎症状态下,大鼠大网膜Ⅰ型乳斑和Ⅱ型乳斑在数量、面积及巨噬细胞超微结构上的变化。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沙培林诱发炎症反应,微粒子活性炭和HE染色双重标记大网膜乳斑,Image-Pro Plus软件测定乳斑的数量和面积,电镜观察乳斑内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 结果:Ⅰ型乳斑数量显著增多[(11.053±1.543)个/㎝2vs(1.913±0.851)个/㎝2,p <0.01],Ⅰ型乳斑面积显著增大[(0.316±0.066)㎜2vs(0.102±0.041)㎜2,p <0.01];Ⅱ型乳斑数量显著增多[(14.147±1.702)个/㎝2vs(9.153±0.818)个/㎝2,p <0.01],Ⅱ型乳斑面积显著增大[(0.486±0.080)㎜2vs(0.421±0.136)㎜2,p <0.05];Ⅰ型乳斑数量变化较Ⅱ型乳斑数量变化显著(p <0.01),Ⅰ型乳斑面积变化较Ⅱ型乳斑面积变化显著(p <0.01)。实验组两型乳斑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丰富,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肿胀扩张,伪足粗大密集并包裹活性炭颗粒。结论:在炎症状态下,两型乳斑数量增多、面积增大,表明两型乳斑在腹腔内均有重要的免疫功能,Ⅰ型乳斑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38名CAPD病人的腹腔淋巴吸收量和跨毛细血管净超滤量,探讨了腹腔淋巴吸收对CAPD超滤动力学的影响。结果示:腹膜超滤量峰值位于腹透液注入腹腔后2h左右,此时淋巴吸收率等于跨毛细血管净超滤率,而腹透液与血的渗透压和葡萄糖浓度均未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6.
腹膜孔与腹水转归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ODO冷冻断裂技术,对16例人体样本的腹膜孔进行研究;并为证实腹膜孔作为腹水吸收的主要通路,作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人体腹膜孔位于膈腹膜立方形间皮细胞之间,由相邻细胞的胞质突起围成。构成腹膜孔的立方形间皮细胞和腹膜孔无基底膜。在立方形间皮细胞的胞质内有成束的微丝。在腹膜下小管内,有由间皮细胞的胞质突起和结缔组织形成的纤维网格,并构成腹膜孔的底和淋巴陷窝的顶。在动物实验中,腹水小鼠的腹膜孔数量增多。口径变大;注入小鼠腹膜腔内的红细胞和碳颗粒被腹膜孔所吸收。本实验结果提示,立方形间皮细胞胞质内的微丝、腹膜下小管内的间皮细胞胞质突起和纤维网格,对腹膜孔的吸收起调节作用,腹膜孔是腹水转归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膜休息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超滤功能较差的腹透患者,临时改用日间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DAPD),夜间空腹的透析处方,以使腹膜得到整夜的休息。所有腹膜透析患者都被告知详细记录透析换液,以便评估腹膜静息前后的腹膜流体转运功能。结果本研究入组7例CAPD患者。腹膜休息后的超滤量在存腹3h后较腹膜休息前提高,这种改变在存腹第10h时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0.05)。患者在腹膜休息前日葡萄糖暴露量、24h透析液/血浆肌酐比值较休息后显著降低(P<0.01或0.05)。腹膜液体吸收率也在腹膜休息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腹膜休息可以提高CAPD患者的超滤功能并且降低高渗性透析液的使用。腹膜休息降低了腹膜溶质转运率和腹膜液体重吸收率,使患者的腹膜超滤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液对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的腹膜透析液不同时间作用后对巨噬细胞 (Mφ)功能的影响。方法取经3%硫乙醇酸盐培养基腹腔注射诱生的小鼠腹腔Mφ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用含不同浓度 (1.50%、2.50%和4.25% )葡萄糖的腹膜透析液分别作用10、30和60min后 ,检测Mφ 吞噬功能、一氧化氮 (NO)产量和对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还原能力。结果 观察组Mφ 吞噬功能、NO产量和MTT还原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P<0.01) ,且葡萄糖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 ,各项指标下降越明显。结论 短时间腹膜透析液作用即可损害巨噬细胞活力及其他功能 ,这种影响与腹膜透析液葡萄糖浓度和作用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