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骨孔、双骨孔及小骨窗技术外科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125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单骨孔组31例,骨孔直径1cm;双骨孔组50例,骨孔直径1cm,分别于血肿前后各钻骨孔1个;小骨窗组44例,术中将骨孔扩大成直径2~3cm的骨窗.[结果]3组患者术后7d的残存血肿量及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状态无明显差异(P>0.05).单骨组的手术时间较双骨孔组及小骨窗组明显缩短(P<0.05).单骨孔及双骨孔组在住院天数、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较小骨窗组明显增高(P<0.05).单骨孔组的复发率较双骨孔组及小骨窗组明显增高(P<0.05),后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相对于单骨孔技术,双骨孔技术复发率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OR=0.148,95% CI0.026~0.847,P=0.032).[结论]小骨窗技术可作为治疗CSDH首选的治疗方法,双骨孔技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尤其适用于术后复发患者.  相似文献   

2.
孟拓 《吉林医学》2012,33(33):7205
目的:探讨和比较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方法:统计术后15 d血肿残留的患者例数,再出血例数,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30 d,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分,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结果:引流组和小骨窗组术后血肿残留的比例要明显小于常规组,引流组和小骨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的再出血发生几率明显小于常规组和引流组,引流组和常规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引流组和小骨窗组患者的GCS评分要明显高于常规组,ADL分级中引流组和小骨窗组的Ⅰ级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常规组,引流组和小骨窗组的Ⅳ级、Ⅴ级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和小骨窗组各级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简称立体定向)与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简称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立体定向组与小骨窗组患者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分别为(18±4.5)d、(12±3.2)d,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小骨窗组优于立体定向组(P<0.05)。结论两组结果相比较,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有效且及时的清除了脑内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韩强  李胜林 《医学综述》2012,(21):3702-3704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经CT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微创穿刺术组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每组各53例。分别根据入组情况行微创穿刺术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于治疗结束后1、2、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手术治疗的病死率。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4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微创穿刺术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术后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微创穿刺术组(P<0.05)。微创穿刺术组病死率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比传统开颅术更高的疗效,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在临床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直视下小骨窗开颅与锥孔引流治疗HICH的手术疗效.方法:入选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直视下小骨窗开颅术)和对照组(锥孔引流清除血肿术)各3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ADL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视下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预后好,并发症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好的特点,也避免了锥孔引流术不能一次清除大部分血肿、残留血块或止血不彻底再次出血等缺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谢勇 《四川医学》2015,(1):41-43
目的探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比较二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24h血肿清除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SSS评分较术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00%,与对照组的37.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ADL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骨孔与双骨孔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国市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CSDH患者96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双骨孔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骨孔技术治疗。临床症状的比较采用Mar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残余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①观察组血肿完全清除率[91.67%(44/48)]高于对照组[79.17%(38/48)],观察组病死率[0.00%(0/48)]及术后残余量[(18.9±4.6)mL]均低于对照组[4.16%(38/48)、(18.9±4.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Mar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0.37±0.17)、(0.48±0.21)分]均低于治疗前[(1.45±0.23)、(1.48±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ar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住院天数[(6.8±3.4)d]、并发症发生率[8.33%(4/48)]、复发率[4.16%(2/48)]均低于对照组[(10.5±3.9)d、25.00%(12/48)、16.67%(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骨孔技术治疗CSDH疗效显著,血肿清除率高,损伤小且并发症少,可作为外科治疗CSDH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肖宗健 《微创医学》2011,6(3):232-233
目的对比微创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0.0%(3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轻肺部感染1例,无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3例消化道出血,其中2例患者死于脑疝,1例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微创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确切、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但相对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术前深昏迷、脑疝形成的病例,其中骨瓣开颅组47例,小骨窗组37例,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再出血率、术后3d内意识恢复情况、出院时GOS评分、病死率。结果:①小骨窗开颅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P<0.05)。②两者在术后意识恢复、出院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面无差异(P>0.05)。③小骨窗组病死率(6/37)高于骨瓣开颅组(2/47),但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死亡原因均为术后再出血。④术后再出血骨瓣开颅组2例,小骨窗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两种术式在近远期疗效上无明显差别,小骨窗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应注意术后再出血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溢血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4月-2012年2月收治的144例高血压脑溢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2)与对照组(n=72),观察组患者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1周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6个月后,观察组国际通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溢血可显著降低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是治疗高血压脑溢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3-57
目的 比较分析微创穿刺术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性及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微创组(n=32)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开颅组(n=32)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术后面部表情疼痛评分及预后良好率。结果 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颅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儿术后24 h、48 h面部表情疼痛评分均显著少于开颅组(P0.05),且术后随访3个月,微创组患儿预后良好率较开颅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微创穿刺术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相当,但微创穿刺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预后恢复佳等优点,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Althoug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entities encountered in neurosurgical practice, optimal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SDH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compared results for CSDH between burr hole drainage alone and burr hole drainage with irrigation. Ninety-two patients with CSDH underwent surgery at our institution from January 1998 through December 2009. Fifty-eight patients received burr hole drainage alone (Group A), while 34 patients were treated using burr hole drainage with irrigation (Group B). Outcomes, recurrence rates, and death rates for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ge, sex ratio, consciousness level on admission, radiodensity of hematoma on computed tomography before surgery, and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nearly the same in both group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seen in good outcomes or death rates between groups, but poor outcome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in Group A (p=0.009).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higher in Group A compared to Group B (10.3% vs. 2.9%). The authors us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outcome of CSDH, and found that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anti-coagulant therapy, presence of dementia and burr hole drainage alone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 of CSDH.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urr hole drainage with irrigation has a significantly stronger association with good outcomes compared to drainage alone, and could be a reliable and effective opera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CSDH with a lower recurrence rate.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钻孔手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最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比较钻单孔和钻双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钻孔冲洗加密闭引流手术治疗的152例CSDH患者的资料,统计两种钻孔方式治疗患者各自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气颅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78例钻单孔的患者中,复发6例(7.69%);74例钻双孔的患者中,复发5例(6.76%),P>0.05。单、双孔手术各自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6.31±3.12)min、(53.20±4.58)min,P<0.01;术后拔管时间分别为(3.21±1.02)d、(2.90±1.53)d,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5.02±1.25)d、(7.21±2.17)d,P<0.05;两者气颅发生各为18例(23.1%)、39例(52.70%),P<0.05。结论:钻单、双孔引流治疗CSDH的复发率较低,在减少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气颅发生率方面,钻单孔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茅明凯  徐美仪  张诚  张保剑  王文林  龙昊 《安徽医学》2013,34(12):1818-1820
目的 探讨经额部钻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外血肿患者80例,根据钻孔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传统的经血肿最厚处钻孔引流组(传统组,48例)、经额部钻孔冲洗引流组(经额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较,经额组的临床疗效显著增加,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经额部钻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经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共46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夹闭率100%,对照组48个动脉瘤均夹闭成功。两组动脉瘤夹闭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以及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无失访。至随访结束,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能够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夹闭动脉瘤、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保证患者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19-122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优势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为小骨窗组,30例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为大骨瓣组。比较两组术后24 h GCS评分、血肿清除率、术后1个月GOS评分、术后6个月Barthel指数、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两组术后GC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2)两组术后血肿量均显著低于术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小骨窗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大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小骨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大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达到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相似的血肿清除率,但患者术后并发症更少,远期预后更好,可能与其创伤小、对脑组织影响更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不同外科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行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117例行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B组),137例患者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对其治疗效果、术后KP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1个月c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3个月,C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为28.13%,B组为21.37%,C组为I6.79%;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C组和B组KP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A组(P〈0.05或P〈0.01)。结论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措施相比较, 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改善愈合情况方面效果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规开颅、显微镜及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三种手术方式的优劣. 方法 选择2008-10~ 2011-08期间连续性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80例,其中接受常规开颅手术35例、显微镜辅助小骨窗开颅26例、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19例.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三组资料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量及侧别、手术耗时、残余血肿量、随访6个月GOS评分情况,探讨不同术式优劣. 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量、血肿侧别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两两比较显示显微镜辅助组与神经内镜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分别与常规开颅组比较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随访6个月,依据GOS评分判定预后,将GOS评分3-5分病例合并视为预后较好组、1-2分病例合并视为预后不良组进行预后情况比较,三组预后情况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两两比较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预后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分别与常规开颅组比较预后情况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 结论 显微镜与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常规开颅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残余血肿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就诊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神经内镜组和小骨窗开颅组.神经内镜组22例,小骨窗开颅组3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和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神经内镜组死亡0例,小骨窗开颅组死亡2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小骨窗开颅组相比,神经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短[(1.52±0.40)h]、术中出血量少[(35.61±13.52)mL]、血肿清除率高[(90.12±4.32)%],神经功能恢复快[神经功能缺失程度量表评分术后1周为(25.15±4.37),术后4周为(18.13±2.85)],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神经内镜组(81.82%)高于小骨窗开颅组(65.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出血量在30~50 mL、病情较轻的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具有微创、快捷、血肿清除率高、出血少、恢复快、预后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