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和在实践中常易出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关注护生服务关怀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和法律维权能力作为评判思维核心能力培养的主体,在理性回答"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做"的护理实践与自我学习中,催化护生对爱心奉献护理职业生涯的情感升华,是提升护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5年制高职护生实习后临床工作能力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为我校2008届高职护理专业实习返校护生共403名,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共231名进行调查。[结果]护生自评和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分好评率最高的是"临床护理能力"(90.07%,84.42%),最低的是"社区护理能力"(42.68%,24.24%);6个维度的比较中,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分与护生自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沟通交流能力、社区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P0.05)。[结论]我校5年制高职护生护理实习临床工作情况基本满足了自己及其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坚持临床护理能力教育为重点的基础上,还需在沟通交流能力,社区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尤其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生的社会胜任力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实习护生专业认识问卷调查表"和"实习护生社会适应性问卷调查表",对254名护生进行护生社会胜任力状况调查。[结果]护生对自己的专业认可度较低,认为护理专业的学识深度不及其他医疗专业;39.1%护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35.9%护生情绪调节能力较差,34.5%护生认为多数人是自私的,42.9%护生认为自己综合素质位于中上等。[结论]护生的专业认知和社会适应性与护士职业素质要求异质性较强;培养护生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加强护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教育等,是提高护生社会胜任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实习护生专业态度与临床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目的研究实习护生的专业态度与临床能力的关系。方法对某全国重点大学护理学院1999、2000级本科护生63名和2001、2002级专科实习护生65名,共128名进行问卷调查。临床能力分专业发展能力、临床护理能力和沟通与合作能力3部分,专业态度从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3个方面衡量。结果护生的专业态度与临床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专科护生的专业态度中的行为倾向与本科护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今后护理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同时,对于本科护生要采用不同于专科护生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升护理专业教师人文素养与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培养的相关性,为培养和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教师人文素养评估问卷"和"护生人文关怀品质问卷"分别对36名教师和102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t检验,组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教师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相应得到提高;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0.612、P=0.000。结论:护理教师人文素养对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专业应重视护理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为培养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护理学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从事"互联网+居家护理"意愿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护理专业教育改革以及推动"互联网+居家护理"发展建言献策。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7月1日~8月31日选取1家三甲医院及3所高校以实习护生及在校护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从事"互联网+居家护理"意愿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53.9%的护生愿意提供"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在护理服务项目类型上,护生最愿意提供的是教育指导类服务;不同教育程度、了解程度、是否参加过"互联网+居家护理"的相关课程或培训、是否参加过实习对护生从事"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意愿均有影响(P0.01)。结论:护生对"互联网+居家护理"从事意愿较强,建议护理院校及教学医院注重对"互联网+居家护理"的宣传推广与相关培训,提高护生的从业意愿及从业能力,为"互联网+居家护理"的发展输送专业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命教育对护生专业认同感和人文关怀素养的影响。方法以我国台湾中部某护理院校的护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生命教育干预,将生命教育列为教育主轴之首,辅以环保节能及服务学习两大教育主轴,同时开设《生死关照》课程,作为生命教育与护理教育结合的特色课程。在研究期间对每一年护理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使用生命教育自评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在校5年的生命教育干预,护生的生命教育自评问卷总均分均3.5分,得分最高的两个条目分别为"经过5年的培育我能认同护理是一门专业"与"我能做到关怀与尊重生命的尊严与价值",且二者7年来分数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在院校实施生命教育结合护理教育得到护生的认可,尤其在增加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培养护生尊重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和提高人文关怀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为院校培养护生的护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增强护生就业竞争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岩 《护理学报》2009,16(11):29-32
目的 通过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增强护生就业竞争力.方法 选择2005级99名护理专业大专生,以随机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4名护生在原有教学课程基础上增加"与陌生人沟通训练项目"、"即兴3 min演讲"、模拟招聘会面试现场、到敬老院参加"献爱心"等活动,而对照组45名护生仅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经过2年的培训后,对两组护生分别采用沟通能力测量表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培训后,试验组护生沟通能力平均得分96.44分,对照组护生均分93.73分,两组护生的沟通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试验组护生沟通能力强于对照组.至2008年7月试验组护生就业率100%,其中进入三级医院28人,占52%;而对照组护生就业率为96%,其中进入三级医院11人,占24%.结论 针对护生在校内外学习的不同阶段,在传统教学方法之外开展各种实训活动以加强护生与陌生人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强了护生的沟通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护生的整体素质,增强护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泰州市人民医院护理实习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对护理专业高职院校和教学医院开展连续性、高效性的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评"和"他评"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自评"选用的是黄戈冰研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62名在本院实习满8个月及以上的实习护生进行调研;"他评"选用的是台湾学者李皎正研制的关怀行为量表,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本院102例住院患者的角度评价这些护生的人文关怀行为.结果 "自评"结果显示,"3+2"五年制高职护生和三年制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得分分别为(106.45±19.48)分和(121.65±20.67)分(P<0.05);"他评"结果显示,"3+2"五年制高职护生和三年制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行为得分分别为(87.29±16.76)分和(94.71±17.55)分(P<0.05).结论 三年制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高于"3+2"五年制高职护生,但两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体均偏低,这提示护理专业高职院校和教学医院应加强合作,借鉴、探索切实有效的培养策略,构建连续性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临床能力是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核心内容,护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是护理教育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是护理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对护生临床期望的调查中护生临床能力的期望最高[1-2]。但目前不同层次护生临床能力存在不同的问题和缺陷[3-5],与临床期望不符,因此护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成为护理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和热点问题。现回顾国内外2006年~2014年的相关文献,从护理临床能力的概念及内涵、护生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