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提高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优化冷藏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已出院患者的冷藏药品未执行退药进行根因分析,不断改进病区冷藏药品管理流程并予以落实;比较改进流程前、后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由实施前87.7%提高至97.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效果显著,优化了病区冷藏药品管理流程,并且圈员能力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具有妇儿专科特色的处方前置审核规则库,进一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每月对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初审不合理处方进行不断整理反馈,总结系统审核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设置各模块审核规则,并加以运行实践。结果 系统规则优化后,系统初审处方不合理率由14.25%下降至6.85%,医师返回修改率由32.09%上升至66.35%。结论 处方前置审核工作的顺利实施,从处方环节减少用药错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某院门急诊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运行和效果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2019年7—12月对该院门诊医生工作站开具的处方数据使用前置审核系统,记录并分析每月系统的处方合格率、预审处方情况、医生端操作记录情况、药师端干预情况、系统审核的不合理处方情况。结果使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后该院处方合格率、医生提交前主动修改处方率逐渐上升,预审不合理率、预审待确认率、医生提交的问题处方率、提交药师审核率逐渐下降,在问题处方中用法用量不合理处方占比最高。结论使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能够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问题处方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水平和降低门诊处方差错率,增强药师服务保障能力。方法采取品管圈基本方法和步骤,发挥集体智慧,建立标准工作流程,通过4个层面进行工作。结果处方不合格率从活动前的10%降低到活动后的5.9%,改善幅度41%。结论品管圈是一项有效提高军队医院药师工作能力,改善药事管理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提升。采取事后处方点评及处方前置审核,建立和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方案,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拦截、宣教、绩效处罚、限量采购、约谈等,实现了重点监控药品规范化管理。实践后,不合理医嘱减少,处方点评合格率提升,辅助用药种类减少。认为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对提升合理用药水平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感染管理风险感知与应对的效果。方法:采用品管圈工具对某医院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进行调研,统计内镜水-气管道与副送水管道、活检管道、抬钳器管道及纯化水染菌量合格率,发现感染预防与控制风险点,分析其原因并持续改进。结果:水-气管道与副送水管道、活检管道、抬钳器管道、纯化水合格率分别由改善前的96.67%、92%、70%、0%提高至100%、95%、95%和100%,并形成符合规范和医院实际情况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监测流程与制度。结论:以品管圈的方式规范软式内镜环境卫生学监测,可发现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再处理流程中的风险并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改进医院可复性清洁工具处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改进医院可复性清洁工具处理流程”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影响可复性清洁工具处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品管圈管理后,可复性清洁工具合格率比管理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医院可复性清洁工具处理的合格率,同时使参加该品管圈的人员在运用品管圈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上有所提升,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也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1例新生儿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浓度错误案例进行解析,制定处方审核制度,完善静脉注射用药成品浓度上限表和处方前置审核中高浓度葡萄糖的浓度限制信息,优化调剂药师处置流程,强化调剂岗位相关知识培训等措施并予以实施,避免了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确保了患者安全,提升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3):423-42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到2016年5月行结肠镜检查的23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未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的肠道准备合格率为95.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于清洗消毒环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对比2015年1月-2015年8月品管圈应用前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4月品管圈应用后为实验组,计算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的合格率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的合格率分别为94.50%、93.86%、94.93%、94.43%、95.07%、95.14%、94.43%、93.71%、94.50%,均低实验组98.21%、97.79%、99.29%、98.86%、99.14%、99.36%、98.14%、96.79%、97.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齿类轴节器械、非齿类无轴节器械、组合器械等各类器械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其他类型器械外,两组各类器械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医院感染率为1.30%显著低于对照组4.10%(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消毒环节质量控制,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合格率提高,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运用品管圈方法,组建多学科协作小组,针对提高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进行改进,包括完善资料、修订流程、落实培训与考核等。改善后,胰岛素泵操作规范率由32.7%提升至96.0%,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资料完善率由30.2%提升至95.0%,胰岛素泵操作正确率由35.0%提升至83.0%,患者及家属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由35.0%提升至83.0%,护士对专科知识知晓率由51.8%提升至96.0%,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达标率由45.0% 提升至76.5%。品管圈活动开展可有效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达标率,使全院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血糖护理标准同质化,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圈组,通过现状调查、原因解析,明确问题真因,制定针对性对策,从优化信息系统设置、规范药品效期管理、完善病区退换药制度和流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四方面予以改进。结果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由5.83‰下降至2.4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减少了药品失效情况,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影响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因素,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及实施对策,将活动前后的输液外渗发生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进行对比。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输液外渗发生率分别为10.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提升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规范了输液操作流程,在保障护理安全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运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工具,结合工作实际,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行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患者管理流程进行改进。以术前、术中、术后、院外康复为主线进行现况调查,发掘攻坚点,经讨论并循证,拟定三大方策群组并予以实施。通过方策实施,增加了患者6 min步行距离,提高了患者容量管理实施率、服药依从率、复诊率、疾病知识知晓率,降低了NT-proBNP、WHO心功能分级、术中咯血发生率、术后肺水肿发生率及心理困扰评分,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对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等,从风险管理规范化、风险评估精准化、营养支持个性化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从活动前的62.32%降低到活动后的15.18%,使重症肌无力吞咽障碍患者得到了精准评估、精细护理。结论 品管圈活动开展可以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降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尿管重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圈组,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4 d 尿管重置情况进行解析,针对问题真因制定措施加以改进,包括优化术式,规范流程与制度,构建多学科康复团队,建立盆底治疗中心等。结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尿管重置率从36.07%降低至15.00%。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尿管重置率,减少了泌尿系统感染风险,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在使患者受益的同时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圈组,通过现状调查、原因解析明确问题真因,从制定动静脉内瘘院前指导规范,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VAP”评估模式,制定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流程;构建“互联网 +”智能宣教模式,优化院外延伸服务三方面进行改进。结果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由10.6%降低至3.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降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现况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从增设体位按摩装置、实施精细化约束评估、增设管路防滑缚带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从31.0%降低至11.8%,血液净化过程中的仪器报警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规范预防率是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之一。针对住院患者VTE规范预防联动率低的问题,成立品管圈组,通过现状分析与原因解析,从培训医护人员、建立信息交互平台、设置风险标识、完善健康教育体系等方面持续改进,提高了医、护、患的协同预防能力,使住院患者VTE规范预防联动率从31.85%提高至81.48%,降低了院内VTE发生风险,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