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静脉给药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最广泛使用的治疗途径之一,但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壁厚、脆性增加、反应慢等特点[1],往往如厕、移动时容易引起补液外渗,导致再次注射,且易造成注射部位红肿、淤青;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紧张感,更容易增加医患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解决上述问题,特制作了一种实用新型输液用手部固定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目前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420639771.0。  相似文献   

2.
自制固定夹板在小儿手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制的固定夹板对小儿手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稳定性和舒适性。方法将203例2个月~8岁手背静脉输液的住院患儿按住院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使用硬纸盒或普通小夹板)和实验组(使用自制固定夹板),观察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针头脱位、输液畅通、指端循环及患儿舒适度等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指端血液循环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0%和8.4%;固定处皮肤过敏或破损分别为0和5.7%;患儿舒适满意度分别为99.0%和69.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行设计制作的小儿手部输液夹板安全、舒适,能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固定所致的不良反应,可以替代常规的纸盒或木质夹板。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各类深浅静脉导管针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静脉药物外渗率逐渐下降,但仍有部分病人使用一次性头皮钢针输液,我科针对部分无条件使用静脉导管针且需输注弱刺激性的化疗药物病人,特制作了一种简易的手部输液固定托,有效减少了钢针输液引起的静脉药物外渗。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小儿静脉输液固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但在穿刺成功后 ,输液针头固定中以小儿最困难 ,原因是小儿胆怯、好动、不配合。因输液的部位多在腕关节或踝关节附近选取手背、足背浅静脉网中任意一条分枝 ,在输液穿刺成功后 ,为达到治疗目的 ,常常采用绷带夹板固定。通过临床小儿输液护理发现 ,用绷带夹板固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就地取材 ,使用一长方形注射小纸盒 ,放于腕、踝关节处 ,再用两条细长胶布固定纸盒两端 ,使之不容易脱落 ,既不影响肢体活动 ,又不影响血液循环 ,松紧容易掌握 ,而且也便于临床观察护理。其优点是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  相似文献   

5.
穆永静  李玉连 《护理研究》2007,21(34):3127-3127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明确规定,损伤性废物应存放在密闭的防渗漏专用容器内,我院临床各科用于各种治疗后的大量一次性注射针头、输液头皮针及采血针头存放需要利器盒来解决,我院护理部制作了简易利器盒供临床各科使用。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5%葡萄糖250mL使用后废弃的纸壳包装,具有坚实的特点,做外层,将撕开后的包装线用封口胶密封,纸盒竖着摆放,在最上方用剪刀剪15cm×15cm圆形入口,纸盒外面贴上用不干胶制作的医疗废物标志,内层用黄色的医疗垃圾塑料袋,塑料袋入口放在圆形入口外面。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针头、输液头皮针、采血针头放入盒内…  相似文献   

6.
儿童输液是医院救治患儿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1],调查发现患儿静脉输液中药物外渗发生率为9.04%,其中10个月至3岁的患儿药物外渗高达72.8%[2]。为更好地服务患儿,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骨三科护士自行设计了一种制作简单、实用的静脉输液固定带,在临床应用得到好评。该输液固定带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调查106例患儿使用新型固定带后患儿家长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显示96.22%的患儿家长对新型固定带满意,认为能够起到很好的协助固定作用,外观漂亮。98.11%的护士表示使用方便。现将制作方法及使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制输液固定托手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输液时问较长。经常会发生因患者不注意或随意活动(尤其儿童或意识模糊患者)引起输液针穿破血管壁从而发生药液外渗现象,护士必须重新穿刺才能解决上述问题,这样重复劳动不仅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以往我们用传统的方法将使用过的空药盒加医用长胶布在距穿刺部位上下各3~4cm处固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时间长胶布易松动,尤其患者出汗后使胶布失去粘性从而导致固定不牢、脱落等现象发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制作了一种输液固定托手架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最广泛、基本的护理技术之一。常常由于老年患者的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小儿多动、不合作以及一些因疾病而躁动的患者,造成穿刺部位药物外渗而形成水肿。临床中经常使用一次性纸盒作输液固定用具,但效果欠佳。原因在于一次性纸盒容易变形,不舒适、不透气,容易产生异味。在骨科,高分子夹板和弹力绷带是常见的医疗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各类深浅静脉导管针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静脉药物外涌率逐渐下降,但仍有部分病人使用一次性头皮钢针输液,我科针对部分无条件使用静脉导管针且需输液注弱刺激性的化疗药物病人,特制作了一种简易的手部输液固定托,有效减少了钢针输液引起的静脉药物外渗.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一次性输液贴固定是整个输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输液贴长时间接触皮肤会引起不舒服感,有些患者贴输液贴处皮肤发生瘙痒、起水泡,甚至破溃,给病人带来额外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我们护理负荷。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尝试了一种新的固定方法,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舰船环境下海上医疗救护中使用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材料的固定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海上医疗救护及模拟演练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5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液贴、3 M透明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采用纳米创伤贴加自粘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P0.01)。结论舰船环境下海上医疗救护中选择纳米创伤贴、自粘弹力绷带用于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固定,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上,小儿、昏迷、躁动不安及持续24 h以上输液的病人,经常由于其不自主的活动导致针头脱出,造成输液部位外渗,局部肿胀甚至坏死,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与经济负担,还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尤其在抢救的关键时刻,延误用药可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不配合病人静脉穿刺成功后的固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手部静脉输液固定器,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经临床应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我科白行设计了手部石膏静脉输液固定托,此固定托选用石膏材料制作而成,采用石膏翅形根据手的特殊结构,制作成输液固定托,因石膏具有一定的硬度,无论输液的部位如何,能与皮肤较好的接触,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如手的大小,手的畸形临时做石膏托(干得很快),制作出符合每个患者特点的同定装置这些特点提供了作为外固定材料的条件,经临床使用,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于长时间接受静脉输液尤其是难选择血管的患者而言,临床上现有的输液部位和针头的固定方式,极易造成针头脱出血管外。对以上患者,目前通常使用针剂盒或多条胶布固定,需要陪护人员在旁加强看护,这种固定输液注射部位和针头的措施不仅固定效果不理想、外观不美观,而且浪费精力、增加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心理和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5.
儿科行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由于哭闹、抓扯、出汗等原因,使用医用输液贴和医用胶带固定易出现不粘和翘起现象,导致输液渗漏甚至脱针.我科门诊自制了一种头皮静脉输液固定带,自2010年3月起在我科门诊输液室累计应用853例,出现外渗及针头脱出42例(4.9%),顺利完成头皮静脉输液811例(95.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制固定托板在老年艾滋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16例60~78岁手背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采用硬纸板固定或者不固定)和实验组(采用自制固定手部托板),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随意改变程度、配合度、满意度、舒适度等,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皮肤肿胀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次性穿刺成功并顺利输液完毕、药液外渗、针头移动或脱出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肢体的随意改变程度、配合度和舒适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自制的手部静脉输液固定托板在临床的使用中方便、有效,能显著提高老年艾滋病患者的输液舒适程度、输液安全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丙烯输液瓶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年龄≤4岁并在手背部进行输液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穿刺成功后用常规方法固定,观察组穿刺成功后用常规方法固定后再用长胶布将聚丙烯输液瓶与患儿手部固定。[结果]观察组仅1例因自行碰撞针头后出现液体外渗需要重新穿刺,对照组有8例因出汗较多致胶布松动针头滑脱,8例因哭闹、挣扎使头皮针滑出血管外需重新穿刺,两组比较,观察组输液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穿刺成功后用常规固定法固定后用胶布将聚丙烯输液瓶与患儿手部固定,可降低重新静脉穿刺的次数,减少患儿痛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实用新型静脉留置针固定贴的设计与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保护患者(尤其是全身性皮肤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部位的皮肤。方法测量97例不同性别、年龄、疾病的患者两侧前臂围、小腿围(分别以腕关节、踝关节平面为起点,以肘关节、膝关节平面为终点,测量肢体纵轴上每隔1cm的臂围、腿围),以临床测量数据所反映的前臂围、小腿围及其形状变化规律为依据进行设计;以弹力棉胶布、纱布、塑料薄膜或防水纸为原料进行制作。结果不同型号的实用新型静脉留置针固定贴,能有效地保护不同年龄、性别、疾病患者肢体静脉穿刺置管部位的皮肤。结论建议全身性皮肤病、胶布过敏、皮肤娇嫩脆弱、脱屑甚至皮肤正常患者的肢体静脉穿刺置管时,使用实用新型静脉留置针固定贴。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静脉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和治疗手段,为了使输液针头固定在穿刺部位,护理人员常常使用输液贴.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希望在就诊输液时能缓和紧张的气氛,增加愉悦感. 现有的输液贴透明、无色,外观色彩单调,无法缓和患者就诊输液时的紧张心情. 特别是儿童患者,患儿常因紧张、恐惧而哭闹、挣扎,输液过程中往往不予配合,从而增加输液的难度. 为了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提高工作效率,本研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输液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医护人员在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时,需身穿防护装备,手戴2至3层橡胶手套。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导致操作难度增加;穿刺成功后,进行输液贴固定操作时,输液贴胶面很容易粘合在橡胶手套上,胶面与橡胶手套的粘合度远大于与手的粘合度;在输液贴固定针柄后,输液贴胶面与极易与手套粘合,在抬手离开时将已穿刺成功的针拔出,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效果,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经过临床反复操作摸索,总结了一个解决此困难的小技巧,现汇报如下。1 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