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自愿咨询检测(VCT)情况,为求询者提供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危险,完善VCT服务质量.[方法]对2004年~2007年到思茅市疾控中心性病门诊寻求自愿咨询检测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2102人次,男性占58.56%;女性871人,占41.44%,年龄以20岁~30岁青壮年为主,占76.4%,曾患过性病的有655人,咨询后进行HIV抗体检测1104人,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和病人(AIDS)93例,阳性率8.42%,咨询内容以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知识、检测方法、心理诉求为主.[结论]在性病门诊开展VCT服务,高危人群易接受咨询检测,能及早发现艾滋病毒感染.VCT是艾滋病健康教育、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安全套促进、预防与关怀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求询者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3月前来咨询检测的550名求询者进行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检测咨询个案登记表进行统一问卷调查,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VCT门诊求询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国内正常人群差,求询者的SCL-90总分、总均分及除人际关系因子分之外的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01),阳性症状总检出率约为40%,检出率较高的是焦虑、抑郁和强迫等症状。结论针对艾滋病VCT门诊求询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提出了VCT门诊咨询工作的针对性策略和建议。建议对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开展进一步的筛查和评估工作,将VCT咨询队伍的心理咨询业务培训纳入工作计划和要求,以便咨询队伍能更好地提供咨询服务,提高求询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指人们在咨询后,在知情和保密的情况下,对是否做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自愿做出选择的过程[1].VCT作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WHO推荐的有效干预策略,可以尽早发现HIV感染者,是对HIV感染者进行干预、治疗和关怀等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随机抽取的200例职业病住院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与国内常模相比,职业病患者11个项目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心理康复治疗前后的得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职业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低于国内常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心理康复干预措施,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5.
田燕  杨建文  田宇 《职业与健康》2012,28(8):989-990
目的了解成人教育(成教)脱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量表,抽取了某大学成教脱产男生,测试了216个有效样本。结果 31.5%的成教脱产男生心理症状存在中度以上问题;成教脱产男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国内常模,也高于本校大学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教脱产男生心理健康问题较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心理辅导和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石油工人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职业紧张、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对其影响,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 100名石油工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职业紧张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文版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以SCL-90评分纳入阳性症状者为阳性症状组,未纳入者为正常组.结果 ①1 100名石油工人SCL-90评分结果显示238(21.64%)名具有阳性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常模,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敌对因子和偏执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SCL-90常模比较,躯体化、恐怖2个因子得分均低于该常模,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该常模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阳性症状组石油工人在个体紧张反应、神经质维度得分均高于正常组,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紧张反应、自我保健、神经质、精神质、支持利用度是影响石油工人心理应激的主要因素.结论 石油工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具有自身的特点,适度降低工作压力的同时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合理有效的调解情绪是预防其出现心理应激障碍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状况及认知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82例,随机分为认知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认知干预组在住院期间除常规护理外,同时进行认知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评定2组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应对方式中的回避维度得分、屈服维度得分分别为(16.98±2.83)、(10.76±2.83)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面对维度得分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52±0.59)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进行认知心理干预后,干预组面对维度得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提高,回避维度得分、屈服维度得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认知心理干预可促进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更多的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503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指人们在经过咨询后对于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过程。VCT工作广泛有效的开展可以使更多的感染者了解自己的感染现状并及时得到治疗、关怀服务,同时自觉降低危险行为,为控制和预防艾滋病工作发挥重要作用。VCT不仅仅是提供咨询和检测,还是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和关怀的切入点,是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指人们通过咨询,在充分知情和完全保密的情况下,自愿选择是否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改变危险行为及获得相关服务的过程,是尽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是艾滋病预防与关怀的切入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慈溪市VCT人群现状,有效指导今后的VCT服务,现将2010-2011年期间4711例求询者进行流行病学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宜兴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现状,以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更好地为受检者提供服务.方法 对2009-2010年VCT门诊接受自愿咨询检测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VCT门诊咨询者中84.32%为男性,平均年龄(29.8±8.03)岁,44.10%未婚,87.67%首次接受检测.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的占75.47%,有同性性接触史的占15.81%,HⅣ感染者家属占5.50%.检出HⅣ抗体阳性11例,阳性率为1.47%.结论 自愿咨询检测是预防艾滋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实行可持续的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和综合关怀工作,可降低HIV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艾滋病(AlDS)病人,并为求询者提供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危险和预防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方法在性病门诊设置艾滋病咨询室,提供规范的VCT服务。结果前来就诊咨询的人员,传授防艾滋病预防知识及行为干预。结论在性病门诊开展VCT服务,可以吸引具有高危行为的人接受咨询、检测,有效干预、预防性病、艾滋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青年学生的防治艾滋病生活技能,探讨其对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VCT)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和大专生共1 237人。采用问卷收集学生的防艾生活技能、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VCT利用情况。单因素分析各种因素对VCT利用率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防艾生活技能促进VCT利用率的贡献。结果 12.6%的调查对象接受过VCT服务。男生的VCT利用率(14.5%)高于女生(7.3%),独生子女(15.2%)高于非独生子女(10.0%),曾经发生过性行为者(19.8%)高于没有性经历者(11.1%)。除风险识别能力外,青年学生VCT利用率均随着协商能力、拒绝危险能力、寻求帮助能力得分的增高而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防艾生活技能总分、协商能力、拒绝危险能力和寻求帮助能力促进VCT利用的OR值分别为1.75、1.717、1.893和1.675。结论防艾生活技能可促进青年学生的VCT利用率提升,建议加强青年学生的防艾生活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虹口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求询者特征、增值服务需求及其利用状况,分析VCT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然纳入调查对象方法,凡来虹口区VCT门诊求询者且知情同意后,通过匿名方式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前来咨询者以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和有同性性行为史为主,分别占73.0%和19.2%。其中353例检测者中有10例阳性,占2.8%。被调查对象关于艾滋病知识、态度水平高于一般人群,208例(54.6%)最近3月内有非婚性行为,5例(1.3%)有吸毒史,其中1例有共用注射器史。75.9%的求询者愿意转至免费的性病专业门诊治疗,75.7%的求询者愿意转至免费心理咨询处咨询。结论虹口区VCT求询者以不安全性行为者居多,对性病门诊、戒毒治疗、心理咨询三项主要增值服务的需求较高,进一步提供此类服务能有效提高VCT的工作效率,有效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人,为切实开展"四免一关怀"政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者艾滋病预防知识了解情况。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艾滋病VCT者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程度,然后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调查问卷并进行评价。结果艾滋病VCT者了解艾滋病一般知识,但对艾滋病预防和阻断的有效方式等较深层次知识缺乏,并且均缺乏使用安全套防护意识。对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日常接触(握手、一起吃饭、喝水)是否可以感染艾滋病、用别人的衣物(特别是内衣)、毛巾、脚盆、浴盆易传染艾滋病、正确使用避孕套能否预防性病/艾滋病、婚外性行为易传染艾滋病、婚外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这6个问题回答准确率较低分别是24.0%、43.7%、44.3%、23.4%、45.6%、44.3%,干预后这6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别是93.7%、88.6%、92.4%、88.6%、87.3%、88.0%;对艾滋病恐惧的人数、接受咨询而不抽血检测人数、性行为不愿使用安全套人数干预前分别为15.1%、10.6%、11.4%,干预后分别为1.5%、0.8%、1.5%,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能提高VCT者的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解除心理恐惧,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应同时针对其他人群(服务小姐)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艾滋病单阳家庭性行为方式安全性转变的有效干预模式,从而降低其配偶及性伴经性途径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方法 对既往在册或新发感染且已婚的29个艾滋病单阳家庭给予VCT服务、心理支持等综合性关怀,提高配偶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结果 5年间,先后接受艾滋病综合关怀29个艾滋病单阳家庭夫妻阴性者一方每年接受HIV抗体检测1次,新增HIV抗体阳性1例,其余28例均为阴性.结论 艾滋病综合关怀有效促进艾滋病单阳家庭性行为方式发生安全性转变,对降低配偶间经性途径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惠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与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工作中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状况,探讨优化本地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收集2013-01-01/2015-12-31期间本地发现、随访的HIV/AIDS资料,使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CT组172例与PITC组369例HIV/AIDS对比分析发现,VCT组病例男男性行为史比例,同性传播比例、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抗病毒药物治疗入组人数比例高于PITC组;PITC组病例晚发现比例、死亡人数比例高于VCT组;两组病例关于接触史、感染途径、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基线CD4+T淋巴细胞检测数、抗病毒药物治疗人数比例、死亡人数比例等因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在本地开展以VCT为切入点的男男性行为者干预工作;在医疗机构同时开展VCT与PITC,对早期发现艾滋病患者,降低晚发现比例,及时提供检测转介治疗,提高抗病毒药物治疗覆盖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及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有效途径,一般人群中接受VCT服务的人数很少~([1]),在吸毒人群中开展VCT可以减少静脉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2]).我们在戒毒所对吸毒人群进行艾滋病咨询及心理干预,探索建立针对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石志坚  王新燕  张桂青 《现代预防医学》2014,(15):2742-2744,274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目睹班级成员车祸身亡后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某班1名同学突遇车祸身亡后d 2,对目睹事件的54名同学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方案(3周5次)。并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在团体心理干预前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心理评估。结果初中生在团体心理干预前及6个月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各个症状群中B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D组,C组最低;团体心理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各症状群阳性例数及得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团体心理干预前及6个月后,初中生生存质量4个领域及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团体心理干预6个月后生理、社会关系、环境3个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心理危机干预对事故后飞行人员的干预效果,为后续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发生事故后接受心理危机干预的36名现役飞行人员为对象,采用debriefing程序进行团体心理危机干预,辅以稳定化及身心放松等技术。于干预前后及随访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事件影响量表(IES),心理治疗效果评定量表(FEP)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SCL-90结果显示,干预后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得分及阳性项目数、总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与中国军人常模接近;IES结果显示,干预后总分、闯入和回避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P0.01);随访时上述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P0.05,P0.01);FEP结果显示,干预后总分和症状自评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随访时总分、症状自评、人际关系、适应性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P0.05,P0.01)。结论心理危机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事故后飞行人员的心理危机反应,保障心理健康水平,并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服务被WHO认为是艾滋病干预、治疗和关怀工作的切入点[1,2],中国VCT工作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截止2008年底已建立了约6 057个VCT服务点,然而VCT实际利用率低已是近年来各VCT门诊面临的普遍问题,尤其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等艾滋病高危人群中[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