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膈肌痉挛是临床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膈肌痉挛又称胃神经症,俗称呃逆,是由于吸气时声门突然闭合产生的一种呃声,通常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引起膈肌异常收缩运动导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呃逆,引起呃逆的原因较多,如进食刺激性食物、进食过快及吸入冷空气均可引起膈神经兴奋,诱发膈肌痉挛,轻则可表现为间断打嗝,重则可出现连续性呃逆或呕逆,同时可伴有腹胀、腹  相似文献   

2.
姜彦  王萍 《中医药学报》1999,27(6):46-46
膈肌痉挛是膈肌的不自主间歇性收缩运动.现代中医称之为"呃逆"。病因复杂,容易复发,笔者临床辨证取穴对膈肌痉挛进行治疗,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1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17~57岁:病程2天~9个月;31例患者均以呃逆之声频作为主症,且均经过阿托品、安定治疗,效果不佳。其中24例为中枢性膈肌痉挛,7例为周围性膈肌痉挛。2治疗方法按中医辨证方法分为虚寒、阴虚及实热三型。针刺主穴:膻中、上脘、膈俞;配穴;虚寒型加刺足三里、脾俞、天枢:阳虚型加刺三阴交、温溜、太溪;实热加刺太冲、血海、内关。根据中医辨…  相似文献   

3.
膈俞穴埋针治疗膈肌痉挛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膈俞穴埋针治疗膈肌痉挛65例河北省任邱市华油综合二处医院陈龙李文丽△(062552)关键词膈肌痉挛;针灸治疗;膈俞穴;埋针隔肌痛挛是一种不自主的膈肌间歇性收缩而引起的疾病。笔者运用膈俞穴埋针法治疗该病65例,效果满意,兹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种针灸取穴方法联合应用和单纯一种取穴方法在治疗膈肌痉挛时的疗效差异。方法:笔者将60例膈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分别用耳针加体针和单纯体针进行治疗观察,对比疗效。结果:两组结果经χ2检验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膈肌痉挛不需要耳针和体针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作者用拇食指按压内外关穴,探索治疗膈肌痉挛30例,总有效率96.66%。观察到本法有明显的调和脏腑,疏通气机,解除膈肌痉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呃逆为膈肌痉挛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膈肌痉挛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的收缩运动,有的可持续较长时间而成为顽固性呃逆,药物不易控制.自2005年4月至2009年7月本人通过四年多的临床实践探索,采用穴位注射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7.
呃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膈肌痉挛而发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多能自愈。但顽固性呃逆尤其是发于脑部手术后的呃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针刺扶突穴可以直接刺激膈神经,缓解膈肌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蒋巍  邹伟 《吉林中医药》2010,30(7):603-603
<正>膈肌痉属中医呃逆的范畴,总属胃气上逆,有虚、实之分。现代医学一般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呃逆,中枢性多由颅内病变引起,周围性多由精神紧张、饮食不当或感受风寒而诱发。膈肌痉挛的症状经多种方法治疗24 h不能缓解,或缓解后反复发作称为顽固性隔肌痉挛。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年内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相似文献   

9.
探讨针刺治疗胆囊术后膈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取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溪(双)针刺治疗病历3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6.7%;结论:本法治疗胆囊术后膈肌痉挛有较好疗效,不仅减轻病人痛苦也有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呃逆是由膈肌痉挛而引起,即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地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所致,因同时伴有声带闭合,故会发生一种呃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膈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44例膈肌痉挛患者给予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组)和药物氟哌利多静脉推注(对照组)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占82%,有效占13.6%,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痊愈占59.1%,有效占31.8%,总有效率为90.9%。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缓解膈肌痉挛症状,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呃逆是指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症的病症~([1]),俗称"打嗝",常与腹胀、嗳气、胸闷等症状并见,呃逆既可以作为一种疾病在临床中单独出现,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膈肌痉挛;亦可作为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如功能性胃肠病、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等引起膈肌痉挛之呃逆。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86年至1992年运用中药治疗膈肌痉挛久治不愈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治疗对象均系久治不愈的顽固性病例,曾用中药多法治疗无效,证情以单纯膈肌痉挛为主证。七年间共接触到16例,全部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其中男11人,女5人;年龄最小16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50天,最长二年,其中一年以内13人,一年至二年3人。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膈肌痉挛多见于老年患者。现代医学认为系某种疾病引起膈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虽经西药镇静、解痉以及中医针灸、理疗等能收一时之效 ,但极易复发。患者呃声连连 ,坐卧不宁 ,重则寝食俱废 ,对机体造成极大危害。 1992~2 0 0 0年 ,笔者运用自拟安膈汤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 34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4例 ,门诊患者 30例 ,住院患者 4例 ;其中男 32例 ,女 2例 ;年龄最小5 5例 ,最大 76岁 ;病程最短 7日 ,最长 2 4日 ;脑中风 16例 ,冠心病 5例 ,肺心病 9例 ,静脉点滴地塞米松引起 4例。2 治疗方法用安膈汤治疗。…  相似文献   

15.
<正>呃逆俗称打呃,即膈肌痉挛,由气机逆乱所致。呃逆可连声,短促频繁,亦可持续几小时,严重者甚至昼夜不停,是一种不能自制的病症,也有间歇发作,延长至数日数月不愈,妨碍谈话、咀嚼、睡眠,致患者困顿不堪。此病多因饮食不节、情  相似文献   

16.
呃逆,也叫膈肌痉挛,是一种神经反射动作。由于各种刺激所引起的胸腹腔内脏部位的神经冲动,沿迷走神经或膈神经的感觉纤维传入中枢;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颈段3—5节,受延髓呼吸中枢的控制,传出神经为  相似文献   

17.
膈肌痉挛在中医上称"呃逆",古证"哕",又称"哕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可因饮食不节,情绪抑郁,病后体虚所致。临床上也常常会遇到病人因应用药物所致的膈肌痉挛,常见于应用抗菌素类药物或营养神经类药物的静脉滴注或服用后。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耳穴针刺结合火罐疗法对这类药物性膈肌痉挛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呃逆俗称"打嗝",在临床中颇为常见,病因较多,主要表现为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膈肌痉挛",呃逆症状顽固,发作频频,时间持续超过48 h以上者称为顽固性呃逆~([1])。笔者自2014年以来,采用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因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等引起的功能性、顽固性呃逆,效果良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膈肌痉挛中医称为呃逆,是因膈肌挛急,胃气上逆而致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病症。呃逆为患,轻重差别很大,若偶然发作,大都轻浅不治可愈;若呃逆不断,持续发作,可影响饮食和睡眠,形成顽固性呃逆,膈肌痉挛不止,食入即吐,口干口渴,小便黄赤,大便不调,舌体枯瘦,舌质红,光亮无苔,脉虚细而  相似文献   

20.
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膈肌痉挛48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48例膈肌痉挛患者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外科术后22例,门诊26例;病程最短2d,最长半年。其临床特点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