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多基因调控并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PM2.5被公认为大气环境中严重危害健康的污染物。鼻腔作为呼吸道防御的第一道门户,首先接触空气中的PM2.5,进而发生吸附、吸收反应,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角色。PM2.5对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影响已受到密切关注,PM2.5与变应性鼻炎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已有探索性研究。PM2.5可引起氧化损伤鼻黏膜细胞屏障功能,通过基因甲基化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深入研究PM2.5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可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大气污染与AR发病的关系已引起关注,鼻腔黏膜是呼吸道抵御大气污染和过敏原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臭氧污染日渐突出,可能是引起AR发病的重要因素。臭氧可促进氧化应激和气道炎症,增强变应原活性,引起呼吸道变应性炎性反应。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R发病与大气臭氧污染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暴露于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鼻变应性疾病。在探讨其发病机制时,仅单纯研究Th1/Th2细胞模式已不适用,而Th1/Th2及Thl7/Treg细胞模式近来受到广泛关注。芳香烃受体(AhR)属于螺旋-环-螺旋蛋白家族的成员,其在激活后能够通过调控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分化进而发挥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这种潜能可以在某些自身免疫和过敏性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综述AhR激活与AR患者Th17免疫应答相关性的研究,为AR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 helper 1 cells/T helper 2 cells,Th1/Th2)免疫失衡、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regulatory T lymphocytes/T helper 17 cells,Treg/ Th17)比例下调以及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活化等参与了变应性鼻炎(AR)的发生发展过程。Hippo通路是一种非常保守的信号传导通路,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凋亡的功能。新近的研究发现,Hippo信号通路中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2、Yes相关蛋白和转录共激活因子PDZ结合基序等主要成员也表达于上述免疫细胞中,并在AR、哮喘等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Hippo通路有助于深入了解AR的发病机制,本文就Hippo通路的主要成员对Th1/Th2、Treg/Th17和DC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AR及其他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为工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以嗜酸粒细胞(EOS)浸润为主的慢性呼吸道炎症。病因复杂且有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参与发病过程。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13是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的Th2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来,趋化因子家族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对EOS有特异性趋化作用,并且对EOS的趋化作用强于其他趋化因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初步探讨Eotaxin和IL-13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AR是IgE介导的鼻黏膜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既往对AR的认识已由Th1/Th2型细胞因子的不平衡扩展为Th1/Th2/Th17/Treg细胞模式。而近年发现的Th9细胞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U.1是Ets(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家族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机体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PU.1的激活则直接影响Th9细胞的发育分化调节及生物学特性。主要总结转录因子PU.1和Th9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AR)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鼻黏膜变应性炎症疾病,目前AR的发病率呈现每年不断升高的趋势,给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但是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与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有关。细胞焦亡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一种,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焦亡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AR的发生发展,部分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胞焦亡来治疗AR。因此,深入探索细胞焦亡对AR的调控机制可能为AR的治疗提供新思路。论文就细胞焦亡在AR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vitamin D,VD)及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研究Treg细胞、Th17细胞及VD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VD与Treg/Th17细胞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治疗AR的价值。方法  选取38例AR确诊患者为AR组,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试者外周血25(OH)D3的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总VD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CD4+IL-17+Th17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率。结果 AR组血清总VD及25(OH)D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 =-7.791、-2.439,P 均<0.05);AR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 =-17.011,P <0.05);AR组CD4+IL-17+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 =8.986,P <0.05);AR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血清25(OH)D3含量呈正相关(r =0.713,P <0.05);AR组外周血CD4+IL-17+Th17细胞含量与血清25(OH)D3含量呈负相关(r =-0.658,P <0.05)。结论 AR患者中V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清VD的缺乏有可能影响AR发病;而VD缺乏可能与Treg/Th17细胞失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对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活化是否促进肥胖变应性鼻炎(AR)小鼠模型的发病。方法 高脂饮食及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建立肥胖小鼠AR模型。检测模型中leptin及leptin-R、ILC2及Th2相关因子、神经介素U(neuromedin U,NMU)及NMUR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检测leptin干预后模型中ILC2、Th2相关因子及神经肽的变化。结果 肥胖小鼠A R组leptin、N M U及其受体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非肥胖A R组及对照组(P<0.05),其脾脏ILC2细胞数量及IL-4、IL-1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肥胖AR小鼠中leptin及leptin-R与ILC2呈正相关(P<0.05);肥胖AR组中ILC2、Th2相关因子及神经肽因子的表达经leptin干预后显著升高(P<0.05)。结论 leptin对ILC2的活化作用及相关的神经免疫机制可能在肥胖AR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滨蒿内酯(Scoparone)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大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C组)、变应性鼻炎模型组(模型组)、滨蒿内酯组(Sco组)和地塞米松组(Dex组)。以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方法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并予相应治疗。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及鼻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gE和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5水平。结果在Sco组动物,其行为学评分(1.93±0.70)明显低于AR模型组(6.69±0.88,P<0.01),与Dex组(2.06±0.55)和NC组(1.45±0.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黏膜炎性反应表现明显轻于AR模型组;血清IFN-γ水平(51.01±5.27)明显高于AR模型组(37.41±4.66),IgE、IL-4和IL-5水平则明显低于AR模型组(均P<0.01),但与Dex组和NC组比较均P>0.05。结论滨蒿内酯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并抑制IgE分泌而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免疫耐受型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TolDC)在变应性鼻炎(AR)模型小鼠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 SPF级Balb/c小鼠24只,按每组6只随机分成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卵清蛋白致敏的AR小鼠模型组、过继回输TolDC治疗组以及TGF-β/IL-10中和抗体组。分别比较四组间,AR小鼠鼻部症状评分、肺部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肺泡灌洗液Th1/Th2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血清卵清蛋白(OVA)特异性IgE的含量以及肺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表达情况。结果 AR小鼠模型建立成功;相较AR模型组,过继回输TolDC治疗组中小鼠鼻部症状显著减轻,肺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肺泡灌洗液Th1/Th2炎症因子的表达下降,血清OVA特异性IgE表达下降,以及肺Treg表达上调;TGF-β/IL-10中和抗体能够逆转TolDC的免疫调控作用。结论 TolDC能够通过TGF-β/IL-10依赖性信号诱导CD4+Foxp3+Treg生成,抑制AR模型小鼠上呼吸道炎症。  相似文献   

12.
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鼻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是由于Thl/Th2失衡引起的。近年来研究表明Thl7与调节性T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时Th2反应占优势。研究还表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是降低的,且在进行免疫治疗后,其外周血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细胞表达较之前增多。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炎症疾病。Th2细胞的激活被认为是其中最重要的机制,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参与其中。天然免疫细胞是一类重要的机体内稳态调节因子,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是天然免疫细胞中Th2细胞的“镜相细胞”,分泌多种Th2因子,参与多种过敏性炎症病理过程。本文将就ILC2s在变应性鼻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鼻炎是IgE介导的鼻黏膜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Th1/Th2/Th17/Treg细胞的失衡是变应性鼻炎的重要免疫学特征。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作为III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DNA修复和凋亡、肌肉和脂肪分化、神经元增殖分化、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SIRT1在变应性疾病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哮喘中,对于其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较少,本文就近年来SIRT1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大鼠IL-35的表达及对辅助性T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 方法 以卵清蛋白作为致敏原,建立AR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IL-35干预组。分析比较大鼠过敏症状评分;采用RT-PCR分析鼻黏膜中IL-35、IFN-γ、IL-4和IL-17的mRNA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35、IFN-γ、IL-4和IL-17在外周血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细胞百分比。 结果 IL-35干预可明显降低AR大鼠的症状积分;AR模型组IL-35和IFN-γ的mRNA表达及在外周血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IL-35干预组的表达高于AR模型组,AR模型组IL-4和IL-17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IL-35干预组的表达低于AR模型组(P<0.05);AR模型组Th1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IL-35干预组Th1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AR模型组,Th2和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IL-35干预组Th2和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AR模型组(P<0.05)。 结论 AR大鼠IL-35的表达降低,IL-35干预可通过上调IFN-γ和下调IL-4、IL-17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和Th17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在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一致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变应性鼻炎组10只,鼻炎对照组10只,哮喘组10只和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哮喘模型鼻粘膜及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中IL13、IL-5和VCAM-1的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变应性哮喘模型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数、VCAM-1和IL-13阳性血管数以及IL-13和IL-5阳性炎症细胞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结论Th2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共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IgE production at the site of the nasal mucosa without systemic allergic sensitization in skin tests or in serum represents so-called “local allergic rhinitis (LAR)” as a subgroup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allergic rhinitis (AR). Formerly, in case of negative allergological test results, seasonal (intermittent) or perennial (persistent) allergic symptoms have been diagnosed as “non-allergic rhinitis” (NAR). However, there is evidence for specific Th2 cytokine, tryptase, and ECP (eosinophil catonic protein) production in the nasal secretion after allergen exposure in these patients without systemic sensitization.

Diagnosis

Taking this into account, we recommend performing an allergen-specific nasal challenge and measuring the (local) nasal IgE-levels in addition to standard allergy tests in clinical routine in this subgroup of patients. These tests should be perfomed while or shortly after allergen exposure. In addition, an update of the allergy testing should be performed after a time interval since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patients formerly diagnosed with NAR may develop LAR or AR, or patients with LAR may develop AR in the future.

Treatment

The pharmacological therapeutic options in LAR are in line with the treatment of AR. If and to what extent this subgroup of AR patients benefit from 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SIT) is currently being evaluated in clinical trials.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鼻炎(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征是与血清IgE水平升高相关的辅助型T细胞2(Th2)主导的免疫反应。它不同程度影响个人社会生活、睡眠和工作,并可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目前AR的治疗在免疫疗法、鼻内类固醇、抗组胺药和肥大细胞稳定剂等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但20%的AR患者并未表现出足够的主观和客观改善。因此,深入研究AR的发病机制,并开发用于治疗AR的新型制剂已是当务之急。Micro-RNA(miRNA)是一种基因表达调控小分子RNA,被认为与许多炎症性疾病有关,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系统综述了与AR密切相关的miRNA,并对研究现状做了简要评析,指出了当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希望能对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