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多以“内风”立论。详察中风病因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临床常采用清热通腑、平肝潜阳、解毒通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治法,虽取得了一些疗效,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深入开展中风病因病机研究,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提高中风临床疗效的关键。本文旨在分析气血与脑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发病机制,认为“气虚血瘀”是中风病主要病机特点,并对其内涵及意义进行探讨。1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的理论与…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中、后期病机多以气虚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总结,认为糖尿病中,后期的病理特点是气虚为本,燥热为标,或挟痰挟瘀,并用气虚为本病机解释了糖尿病中,后期出现的症状,指出治疗糖尿病不能固守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机,而应遵从各期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内经》,《金匮要略》中阐述胸痹心痛之病机,皆与脾胃关系密切。杨师继承《内经》、《金匮要略》中胸痹心痛从脾胃论治的学术思想,师古而不泥古,通过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科研验证,得出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是以脾虚为主为始,痰瘀互阻,壅遏脉道,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提出胸痹心痛应从脾胃论治,针对气虚痰瘀的病机创立了益气化痰、活血通络之法,临床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4.
痴呆病荣气虚滞的特点包括荣气虚与荣气滞两个方面。荣气虚则五脏虚弱,脑络失养,髓减脑消;荣气滞则五脏功能失调,脑络不通,脑髓不充,最终导致神机失用。荣气虚与荣气滞互结为害,缠绵搏结,形成虚、痰、浊、瘀、滞的恶性循环,最终脑髓空虚,脑失滋养,神机失用,五神失司,灵机记性减退以至丧失而致痴呆的发生。先秦及秦汉时期,该病多描述为"善忘""言喜忘",多由五脏虚衰、髓海不足、气血逆乱及瘀血内停等导致。荣气虚滞之证正是渊薮于此,肺气虚衰,精髓疲乏,五脏生化乏源,精明之府失于濡养,或情志失调,肝气郁滞,疏泄失司,气血逆乱,血蓄不行等,即为荣气虚滞之具体化表现。晋隋唐时期,医家们对痴呆病的认识,多从心论,称痴呆为多忘、善忘等,认为其多忘、善忘者与心相关。心主神志。心气虚衰,血脉不充,脑脉失养,脑髓不用,神气难以外显,日渐发展而成多忘。宋金元时期,医家们继承了前人对心主神志、心气虚易致痴呆健忘之外,创新性地提出了心脾两虚亦是健忘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比较重视老年人的食治摄养。明代医家对痴呆病机的认识是以"虚、闭、瘀"为主。至清代,医家不仅继承了明代时期的"虚、闭、瘀"理论,也观察到了"火、痰"在痴呆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痴呆的病因病机与"虚、火、痰"关系密切。明清医家提出了脑主神机记忆的理论,同时总结脑作为元神之府在"虚、闭、瘀、火"等病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善忘癫狂等病证。近现代医家们对痴呆病的认识从五脏虚损、痰浊瘀血、虚实夹杂、毒损脑络等逐渐演化到荣气虚滞,为中医病因病机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可出现气虚络瘀病机变化,肺脾肾气虚为本,血络瘀阻为标。认为本病气虚络瘀病机演变过程为久病耗气伤阴,进而导致气阴亏虚,子病及母,肺气亏虚,脾气亦不足,脾气虚则气血生化乏源,后天失养可致肾气亦不足。同时,脾气不足,水液运化失常而致水湿停聚,聚而为痰,亦可导致痰浊阻肺;肾气亏虚,纳气失常,可出现喘息气促。气虚久病入络,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迟缓而致血液瘀滞不行。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的临床资料及对病因病机的全面分析,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我认为糖尿病的病机是"气虚为本,阴虚燥热为标".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阴虚是本,燥热为标".糖尿病隶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传统病机理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然随着该病病情的日益复杂,以此理论不足以反映病变之全貌,故而循诸多因素提出不同见解,概括为正气不足,情志所伤,毒邪致病,痰瘀为患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上腺疾病中医证候及病机特点.[方法]通过对107例肾上腺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频数统计和证素统计方法对患者的症状、证候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107例肾上腺疾病患者多以头晕、疲倦、眠差、乏力、头痛、纳差等为主要首发症状.病性主要为虚实夹杂,其中嗜铬细胞瘤实证较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增生或腺瘤(无功能)、库欣综合征、肾上腺功能减退症均以虚实夹杂为主.虚证主要表现为气虚、脾虚、肾虚,实证主要有血瘀、痰、湿、气滞等.无功能性增生或腺瘤主要证素为血瘀、痰、湿、气虚、脾虚、肾虚、气滞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证素为血瘀、痰、脾虚、气虚、肾虚,嗜铬细胞瘤主要证素为血瘀、痰、气虚、肝阳、肝风,库欣综合征主要证素为痰、血瘀、气虚、气滞,肾上腺功能减退症主要证素为脾虚、血瘀、湿.证素组合方面,肾上腺增生或腺瘤(无功能)二证组合以痰+血瘀最多,其次为肾虚+血瘀.三证组合以脾虚+肾虚+血瘀最多,其次是气滞+血瘀+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三证组合为主,最多为气虚+痰+血瘀,其次为脾虚+肾虚+血瘀.嗜铬细胞瘤最多的证素组合为风痰、气虚+血瘀.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由于例数较少,无明显倾向性.[结论]肾上腺疾病临床证型以气虚、脾虚、肾虚、血瘀、痰、湿、气滞等证多见,其中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的形成与气虚和血瘀关系密切.除传统的血瘀症候外,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的本质有6种改变.冠心痛患者不同程度地表现有气虚血瘀或夹有血瘀证候,活血化瘀类方药是冠心病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异常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祖国医学中虽然没有这个病名,但根据它的临床症状如眩晕、头胀、头痛、耳鸣、失眠、烦躁等看来,可包括在眩晕、头痛、失眠等疾病中。近几年来个人运用中药治疗本病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心得体会介绍如下:一、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一)病因病机从中医对导致发生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来看,一般认为肝、肾、心、脾的正气虚为病之本,风、痰、气、火等邪气盛为病之标。标本互为因果、风、痰、气、火相兼为害,在一定条件下发  相似文献   

10.
阐述气虚血瘀是冠心病最基本的病机,益气活血是冠心病基本治则,冠心病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为根本,从现代医学研究方面解析冠心病气虚血瘀的病理实质,是通过对机体多环节、多途径的整体调节来发挥作用,说明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邓铁涛教授指导下,观察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患者 18 例.发现搭桥术后气虚痰瘀是基本病机,气阳虚衰、气阴不足多见,且多夹瘀夹痰.出现肺部并发症多辨为痰浊壅肺.认为冠脉搭桥术后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能够为进一步探讨病变规律,防治并发症、提高成功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补中益气汤方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所致诸证.笔者于临床诊病中,抓住气虚这一常见发病病机,将补中益气汤广泛应用于内科杂证中,收效满意,现列举其中较具代表性的3个病例浅析之.  相似文献   

13.
介绍王灿晖教授辨治肺结节的经验,认为肺结节发病以气虚为本,痰瘀为标,强调情志因素的重要作用,将病因总结为虚、郁、痰、瘀、毒,基本病机为肺气亏虚,痰瘀蕴结。治疗当益气清肺,活血散结,同时注重气机宣畅,善用经验药对,以达到扶正逐邪,消散结节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风一病主要呈现本虚标实、上盛下虚证候.本虚者或气虚、或阴虚,标实者系风、火、痰、瘀为患.临床观察发现中风以气虚血瘀者居多.气虚推动无力,瘀血阻滞脑络,导致大脑缺血缺氧,是中风病发生的主要病机.立中风证治八法,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西医病因病理,结合中医理论,认为其中医病机是气血失和、阴阳失调。Ⅰ期以肝气郁滞、脾胃不和、心肾不交为主证,Ⅱ期以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肝郁化火、阴虚阳亢为主证,Ⅲ期以气虚血瘀、气虚痰阻、痰瘀水结、阴虚火旺、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肝风内动为主证。治疗以调和阴阳气血,疏通血脉为原则。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病证治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老年高血压病的病机特点是肝肾亏虚的为病之本,阳亢痰瘀为病之标。由于高年脏气虚衰,本病证候多变,易兼胸痹,中风等并发症,治疗以调肝(疏肝,清肝,凉肝,平肝)健脾,补肾),健脾,补肾(平补阴阳,滋阴潜阳,温阳补阴),化瘀,涤痰为证治大法。  相似文献   

17.
周韩  周德生  刘利娟  邓奕辉 《中医学报》2019,34(9):1844-1849
依据历代关于中风病病因病机的文献,对缺血中风荣气虚滞病机理论源流加以探讨,结论如下:①源于内虚邪中说,即认为风邪侵袭人体是中风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同时认识到机体虚弱,脏腑失和,营卫失调,血气不足是中风发病的内在基础;②融合于火、气、痰等内风诸说,即认为中风病发病之初多由痰、瘀、气、火等有形实邪过于壅盛,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滞,停于脑脉,导致脑络闭阻所致;③拓展于阴虚血瘀说,即认为中风的发病是在阴津、精血等真阴不足的基础上,因外邪乘隙而入或七情内伤,酒色过度,忧思恼怒等引起痰瘀阻滞经脉,脑脉闭塞所致;④阴虚血瘀说向荣气虚滞说嬗变,即认为肾阴不足、元气亏虚、风、火、痰、湿、瘀是缺血中风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18.
小议肺胀证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胀,即肺气胀满,为肺系疾病迁延所致,病因病机错综复杂,通过对100例肺胀辨证分析,并复习相关基础理论,发现肺肾气虚,痰瘀互结二证型最为普遍,如此辨证分型,不但能够正确引导施治,而且对预后转归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学文教授从气虚血瘀论治中风病的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总结并探讨了张学文教授从气虚血瘀论治中风病的经验。认为缺血性中风多发生在年逾四旬之人,脏腑功能低下,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瘀阻脑络.脑失所养,神明失主.动觉失司.清窍不通是缺血性中风的病机所在。治疗的关键在于益气活血化瘀,在此治则指导下研制的“通脉舒络液”,功在益气活血化瘀,且改变剂型,静脉给药,作用迅速,因此用于中风病急性期,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方法:结合《黄帝内经》等理论依据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系统论证。结果:采用益气中药治疗糖尿病能够改善其相关临床症状以及实验指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结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