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将9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经颞叶皮层切开手术清除血肿,观察组采取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进行两组的差异分析.结果:统计两组的术后昏迷结束时间以及术后三日复查血肿的清除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3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采取经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同时开放侧裂池,降低颅内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进行评定:痊愈7例,轻残18例,中残5例,重残3例,Ⅴ级植物状态生存0例。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安全性高,止血确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7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30ml<血肿量<60ml)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入路清除血肿术后的血肿清除情况,评价其效果.结果 该手术入路创伤小,清除血肿满意,术后24h内复查头颅CT,59例血肿清除80%以上,8例血肿清除50%以上,予以经置管注入尿激酶引流清除,4例再发出血,经再次手术清除血肿.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止血满意,创伤小,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30ml<血肿量<60ml)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手术经验.方法 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对3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超早期(6 h内)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CT显示血肿清除效果满意.术后3个月进行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18例,Ⅳ级2例,Ⅴ级0例.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好,具有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并发症和致残率低,恢复功能快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80%以上40例,50%~79%4例,血肿残余40%~49%2例。术后随访3—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4例(12.5%),Ⅱ级13例(40.6%),Ⅲ级12例(37.5%),Ⅳ级3例(9.4%),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止血可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永城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对照组患者实施经颞叶皮质造瘘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彻底清除血肿、减少脑组织及动静脉的损伤,可去除骨瓣,有效降低颅内压,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或经颞叶皮层上中回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106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m L以上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早期行开颅手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或经颞叶皮层上中回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脑出血血肿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第1d行头颅CT复查,血肿清除量90%以上者76例(71.7%),70%~90%者21例(19.8%)。住院期间死亡11例,死亡率10.4%。存活的95例患者随访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Ⅰ级(完全恢复)7例,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29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41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13例,Ⅴ级(植物生存)5例。结论早期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或经颞叶皮层上中回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较彻底、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两种有效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颞部皮质入路治疗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侧裂组(n=36)和颞部组(n=32)。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预后情况。结论:侧裂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及预后良好率均明显优于颞部组患者(P<0.05)。结果: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清除血肿,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最佳手术入路及其治疗效果。方法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49例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6~24h复查头颅CT提示:血肿基本清除大于95%者43例,余6例血肿清除80%左右。术后生存42例,死亡7例。在术后存活的42例中,康复1年随访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者12例,中残16例,重残12例,死亡2例。结论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此入路具有对脑组织损伤相对较小,止血较彻底,术后再出血机会少,神经功能恢复相对良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经外侧裂入路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法对术后存活者进行评估。结果:2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死亡1例,存活25例;ADL分级法评估结果如下:I级3例,Ⅱ级11例,Ⅲ级8例,Ⅳ级2例,V级1例。死亡1例。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手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和止血,而且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证明外侧裂人路显微手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采用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79),将采用经皮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10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1个月患侧肢体肌力分级级别、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GCS评分、术后1个月患侧肢体肌力分级及术后6个月ADL评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整体手术效果好,对患者正常组织的创伤及影响小,预后改善明显,值得在有条件开展的医院推广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辅助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辅助经外侧裂入路开颅行血肿清除术。结果术后3~6个月随访,以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定,Ⅴ级4例,Ⅳ级5例,Ⅲ级2例,无死亡及植物生存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清除既克服了传统手术创伤大的缺点,又能达到直视下清除血肿的效果,减少手术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王艳军  邢婷婷  孙政 《安徽医学》2018,39(4):474-477
目的 比较经侧裂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经侧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20例(经皮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观察组(2.4 ±0.4)h,对照组(3.1 ±0.6)h]、残余血肿少[观察组(9.2 ±4.1)mL,对照组(12.7 ±3.9)mL],术后脑梗死、再出血、癫痫等并发症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月(观察组18例,对照组9例)、6月(观察组19例,对照组10例)预后良好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性高、损伤小,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吕连杰  张志明 《吉林医学》2013,34(3):513-514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点。方法:对42例基底节区急性期脑出血急诊行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42例术后按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评定预后:Ⅰ级4例,Ⅱ级19例,Ⅲ级15例,Ⅳ级2例,死亡2例。结论: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损伤小、疗效好、预后客观的微创手术方法,能明显提高高血压壳核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1例,进行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血肿情况及病死情况等,探讨该疗法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ALD评价明显改善,Ⅲ级及以下由治疗前的29例升至45例;治疗后血肿明显清除,清除率达93.5%;术后共出现15例并发症: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心脏改变(心律失常)1例;患者全部存活,存活率为100.0%。结论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血肿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并能保护脑部组织,避免神经障碍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陈晋  李玻  郑文明 《海南医学》2011,22(9):62-63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外侧裂入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10年9月6年间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2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48~72 h复查CT,血肿清除≥90%者9例,70%~89%者13例,<70%者5例.术后6 h~3 d内清醒者5例,4~10d内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28例行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镜下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出血部位均在基底节区,血肿量35~90ml,平均(60±25)ml,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后行头颅CT扫描检查,血肿彻底清除16例,其余12例患者余下的血肿均不超过10ml。术后48小时以内患者均恢复意识。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经合理治疗后治愈,无严重并发症情况发生。术后半年随访,无一例死亡或植物生存状态。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侧裂入路显微治疗的方式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借助手术显微镜采用小切口或扩大翼点入路经外侧裂治疗4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45例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术后24 h行CT检查的血肿清除程度和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分级。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超过90%比例77.8%(35例)明显大于对照组46.7(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观察组恢复良好比例68.9%(3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比例35.6%(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能较彻底清除脑血肿,减少相关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是十分快速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翟安林  袁淼  苟志勇  肖文峰  王帆 《四川医学》2013,(10):1544-1546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行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随即分为两组(A、B两组),A组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采用显微镜下经颞中回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随访半年至1年,观察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 A组患者中生存30例、死亡(GOS分级Ⅰ级)0例、植物生存(GOS分级Ⅱ级)3例、重残(GOS分级Ⅲ级)3例、中残(GOS分级Ⅳ级)15例、良好(GOS分级Ⅴ级)9例;B组患者中生存29例、死亡(GOS分级Ⅰ级)1例、植物生存(GOS分级Ⅱ级)3例、重残(GOS分级Ⅲ级)3例、中残(GOS分级Ⅳ级)20例、良好(GOS分级Ⅴ级)3例.结论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首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4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骨瓣开颅皮层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病死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ADL)。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 ADL 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术前无脑疝及严重高颅压者,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可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