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AgNOR是核仁组成区(NOR)相关的嗜银蛋白的简称。它能反映细胞核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r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质的合成状况,AgNOR可用银染色的方法显示。本研究旨在分析骨髓中粒细胞系统的AgNOR。方法 我们对正常骨髓的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及晚幼粒细胞做了AgNOR染色及分析。结果 得出每核AgNOR数:早幼粒细胞比中幼粒细胞多,中幼粒细胞较晚幼粒细胞多。此结果说明随着细胞分化、成熟。AgNOR数含量逐渐减少。结论 AgNOR可做为骨髓细胞增殖、分化、成熟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血象与骨髓象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51例MA血象,骨髓象及骨髓铁染色特点。结果:MA血象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红细胞以大椭圆形红细胞为主。骨髓象中中性粒细胞可见巨晚幼粒及巨大杆状核细系早期巨幼变,巨核系巨幼变及分叶过多。结论:根据细胞形态学特征,对M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献报告红白血病是以异常幼红细胞和原粒(单)+早幼粒(单)为改变,本文二例中,除红系异常改变外,粒系以异常中幼粒为主,中幼粒核浆发育不平衡,浆老核幼,呈典型的亚急性粒细胞为主的红白血病改变,建议:粒系中以异常中幼粒细胞为主的红白血病为红白血病亚型-红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判断CR:原粒I+Ⅱ型≤0.05,中幼粒细胞比例在正常范围内,红系原+幼红以及比例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的起源、骨髓涂片中有没有早幼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形态学特点。方法:结合嗜酸性粒细胞的起源,通过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及电镜细胞病理学对早幼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三种方法均可从形态学上对早幼嗜酸性粒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一样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涂片上可以出现"早幼嗜酸性粒细胞"、中幼嗜酸性粒细胞、晚幼嗜酸性粒细胞、杆状核嗜酸性粒细胞、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急性红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M6)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memia,MA)的骨髓涂片形态学分析,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30例AML-M6和30例MA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复查,观察血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及病态血细胞形态特点.结果 AML-M6病态造血占33%,其中环形核粒细胞检出阳性率为3.3%(1/30),幼红细胞巨变占78%.而MA病态造血占97%,其中环形核粒细胞检出阳性率为70.0%(21/30),幼红细胞巨变占100%.结论 细胞特异染色、骨髓涂片形态学分析、尤其特殊成分(如环形粒细胞)等分析可予鉴别诊断AML-M6和MA.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吉粒芬)可通过刺激粒细胞增生使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所引起的严重性粒细胞缺乏的恢复时间缩短[1],作者在观察化疗前后临床表现,血象改变的同时,也对骨髓象进行了观察,观察到骨髓细胞组分及组织化学染色有明显改变,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贫血(MA)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2例RA和34例MA的血象、骨髓象及骨髓细胞铁染色检查的特点。结果:RA与MA血象均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MCV〉100fl,骨髓细胞内外铁增加。RA骨髓象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MA骨髓象中红系以原早幼红细胞增生为主。RA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为粒系核质发育不平衡,可见双核粒细胞,红系巨大、微核,淋巴样小巨核细胞。MA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为巨大变态晚幼、杆状核粒细胞,红系早期巨幼变,分多个小核巨核细胞。结论:RA与MA细胞形态学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这些特征为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贫血(MA)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2例RA和34例MA的血象、骨髓象及骨髓细胞铁染色检查的特点。结果:RA与MA血象均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MCV〉100fl,骨髓细胞内外铁增加。RA骨髓象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MA骨髓象中红系以原早幼红细胞增生为主。RA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为粒系核质发育不平衡,可见双核粒细胞,红系巨大、微核,淋巴样小巨核细胞。MA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为巨大变态晚幼、杆状核粒细胞,红系早期巨幼变,分多个小核巨核细胞。结论:RA与MA细胞形态学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这些特征为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巨幼红细胞贫血形态学分析、探讨。方法:回顾分析80例巨幼红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结果:巨幼红细胞贫血分为红细胞巨变为主和粒系细胞巨变为主,骨髓象中中性粒细胞可见巨晚幼粒及巨大杆状核细系早期巨幼变,巨核系巨幼变及分叶过多。结论:根据细胞形态学特征,对巨幼红细胞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巨幼细胞性贫血为各种原因导致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多见的类型之一,其特点为骨随中含有巨幼红细胞和巨幼粒细胞,外周血呈现全血细胞减少。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细胞学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3):265-266,F003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特征在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中的意义。方法:用形态学方法分析两类疾病患者骨髓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MDS的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细胞病态变化阳性率、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PAS)阳性率较MA为高(P<0.005),外周血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阳性率、骨髓粒系及红系细胞巨幼变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A的巨幼变幼红细胞体大于MDS相应阶段的幼红细胞胞体(P<0.05和P<0.01)。结论:MDS在骨髓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细胞病态改变、巨幼变幼红细胞胞体、PAS阳性上与MA差异有显著性,这些特点将有助于MDS与M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4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广东省人民医院(510080)神经电生理室黄莘莘刘乃河叶小虹血液科黄梓伦杜欣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合并神经系统的损害,其症状与体征可在贫血出现之前或其后表现出来[1,2],一般症状多较轻,加上该病已不常见,文献...  相似文献   

1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哮喘病人嗜酸性细胞趋化反应有影响曲云燕,邢立愚,赵书鹏,申黎艳研究表明,降钙素基困相关肽(CGRP)对免疫细胞具有功能调节作用[1]。但CGRP对哮喘病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反应的作用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CGRP对哮喘病人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进行鉴定。研究GLUT1的作用特点,TGF-β1对其影响以及大黄酸的干预作用。方法 分别用RT-PCR,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和[^3H]-2脱氧葡萄糖摄入率,对系膜细胞GLUT1mRNA表达,蛋白质分布和功能进行鉴定。观察不同浓度TGF-β1在加或不加大黄酸的情况下对系膜细胞葡萄糖摄入以及GLUT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人类肾小球系膜  相似文献   

15.
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误诊为急性白血病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向民  罗依  宋菊贞 《浙江医学》2000,22(12):736-737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具有刺激粒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向中性粒细胞分化成熟,增加其数量,并向外周血释放的功能,可加快粒细胞恢复,缩短骨髓抑制时间[1]。近年来,G-CSF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增生低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现象,以致误诊为急性白血病。现报道7例如下。1.一般资料: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20~68岁;导致增生低下的原因为:恶性淋巴瘤化疗后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MDS-RAEBT)化疗后2例;恶性淋巴瘤1例;骨髓…  相似文献   

16.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为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的一种敏感的诊断指标[1]。血管炎是指血管壁炎症和坏死的临床病理过程,可累及多系统器官,特别是肺和肾并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多见[2~4]。该组疾病的发病机理还待进一步的探讨,由于受累血管大小、范围等不同及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如何对其进行分类、诊断及治疗都是需要进一步明确的。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38例各种结缔组织病患者,其中女性113例,男性25例,年龄14~77岁,平…  相似文献   

17.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安全高效,完全缓解率达64%~96%[1]。但ATRA能导致高白细胞血症,发生率为7.7%~40%[2,3],如同时予化疗能降低白血病细胞负荷[4,5]。现将我院12例APL治疗体会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1991年~1996年共12例APL,平均年龄35(29~52)岁。女性5例,男性7例。均为初治病例。所有病例均经外周血及骨髓象检查,符合FAB分类标准为APL。12例骨髓象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占0.7以上,原粒细胞小于0.1,…  相似文献   

18.
淋巴结良恶性病变AgNOR变化的观察娄厉竹,刘彦,贺海珍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与细胞的增殖、分化等有关,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研究并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分级的一项新指标[1,2]。我们应用AgNOR染色,对AgNOR在非何杰金淋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在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和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aCML)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观察了 5 2例CML和 2 3例aCML患者的骨髓涂片 ,分别计数各类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率 ,并分别观察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病态造血情况。结果 CML幼红细胞数显著小于aCML(P <0 0 1) ,CML幼粒细胞数显著高于aCML(P <0 0 1) ,CML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显著高于aCML(P <0 0 5 )。原始细胞数两者无差异 (P >0 0 5 )。两者红系、粒系和巨核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中幼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计数在鉴别CML和aCML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早先都用单一药物治疗。近十余年来,在CML治疗中开始应用联合化疗方案并取得了一定进展[1]。为使CML患者在短期内迅速达到缓解,延长缓解时间,我们对CML患者首选HA方案化疗1疗程后,改用羟基脲治疗至缓解,并用羟基脲维持治疗方案,对12例患者近期疗效作了临床观察。1 对象和方法11 12例CML患者均系我院住院病人,男8例,女4例,年龄19~64岁。12例均系首次诊断,确诊前病程15天~12个月。12 治疗方法 HA方案组成:5%葡萄糖盐水500ml,加高三尖杉酯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