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6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采用治疗后1个月、2个月、4个月出血指数(BI)、临床附着丧失(CAL)、探诊深度(PD)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第(2~4)个月PD明显变浅,BI在治疗1个月后出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疾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牙周消口服液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胃火上炎型)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侵袭性牙周炎(Ag P)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牙周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牙周消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个月的患牙PD、CAL、BI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时间越长越明显,患者的PD、CAL、BI改善越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2、4、6个月的患牙牙齿松动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时间越长改善越明显(P0.05)。结论:牙周消口服液辅助牙周基础治疗胃火上炎型侵袭性牙周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观察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侵袭性牙周炎的患者及慢性牙周炎的患者18例,进行分组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甲组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乙组9例患者,对其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统计分析其牙周参数的记录及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分别进行3个月的牙周基础治疗,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探诊出血指数(BOP)均比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其差异性明显(P〈0.05).进行基础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PD、AL、BOP的统计我明显的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可比性.结论:对侵袭性牙周炎的患者采取牙周基础的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安全可靠性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基础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牙周基础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深度(AL)以及出血指数(BI)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患者牙齿松动度情况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牙周基础治疗能够纠正患者牙齿松动、出血、临床附着丧失等情况,有效改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相关症状,治疗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正畸治疗中作用效果。方法:选取32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于正畸治疗前实施牙周序列治疗直至正畸治疗结束,观察记录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患者的PLI、PD、BI、CAL。结果:32例牙周炎患者患者在初诊基线、牙周治疗1个月后以及正畸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方差比较,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牙周炎患者实施牙周序列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炎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例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4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经牙周临床指标检测、放射影像学检查和血糖生化检查后,均接受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口腔卫生指导在内的牙周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重复牙周临床指标检测和血糖生化检查。检查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I)、牙石指数(CI)、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水平(CA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经牙周基础治疗以后,2组患者的GI、PD均明显下降(P均〈0.05)。血糖控制欠佳者FBG、HbA1c在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均〈0.05),而血糖控制良好者则无明显改变。结论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其牙周病变程度大于非糖尿病者。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后短期效果良好,对其中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牙周基础治疗较血糖控制好的患者效果差一些。对于伴有糖尿病的牙周患者,控制好血糖有利于牙周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牙周消口服液联合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龈沟液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2组均先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牙周消口服液。治疗后2个月评价2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lorida牙周电子压力敏感探针对进行除第三磨牙外的全口牙周检查,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菌斑指数(PLI)和出血指数(BI);检测治疗前后龈沟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IL-17、IL-21水平;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2组PD、CAL、BI、PLI水平和沟液中hs-CRP、TNF-α、IL-17、IL-2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牙周消口服液联合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牙周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进而抑制牙周组织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究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中牙周序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间江 门市口腔医院收治的 85 例牙周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 例)与观察组(43 例),对照组患者开展 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正畸治疗中开展牙周序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附着丧失(CAL)、 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CAL、GI、SBI、PLI、PD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中应用牙周序列疗法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牙龈出血、菌斑等情况, 对其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治疗联合牙周综合疗法对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Agp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个组别,每个组有40例样本。其中对照组采用机械治疗;观察组另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生素+复方黄芩含漱液;对比两组牙周治疗效果、牙龈下菌斑及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临床附着丧失(CAL)、牙周探诊深度(PD)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龈沟液白介素(IL)-6、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低于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机械治疗联合抗生素+复方黄芩含漱液可提高Apg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牙龈下菌斑及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研究牙周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血清 CRP、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开封市口腔医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 46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稳定性冠心病,均采取非手 术的牙周治疗措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1 个月后测量患者的牙周深度(PD)、附着丧失度(AL)、菌斑指数(PLT)和 龈沟出血指数(SBI),检测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β、IL–6 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C 反应蛋白(CRP), 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牙周治疗后,患者的 PD、AL、PLT、SBI 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同时,患者的外周血 IL–1β、IL–6 均有一定降低,血清 TNF–α、CRP 水平均略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实施牙周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牙周指标, 降低其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其 TNF–α、CRP 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老年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68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均为我院口腔门诊患者,进行相应的牙髓治疗、牙周治疗或者综合治疗。结果随访64例(79颗牙),大部分的患者在治疗后都成功地保留了患牙,牙周炎症状得到控制,松动度减少或恢复正常,叩痛(±),能咀嚼一般食物,但仍有3名患者牙周炎症状及牙齿松动度无变化或加重。结论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进行临床综合治疗,疗效较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龈下清创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金水创新口腔门诊部收治的重度牙周炎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手工根面平整术治疗的33例作为对照组,以超声龈下清创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治疗的3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牙周探针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菌斑指数(PL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D、C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PD、CAL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P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个月PLI均降低,治疗后6个月PLI均有升高趋势,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龈下清创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治疗重度牙周炎能进一步改善牙周状态,抑制菌斑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肾固齿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绝经期牙周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绝经期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牙周基础治疗,研究组同时口服补肾固齿丸,连续服用3个月。比较2组患牙牙周指数、龈沟液炎性因子、ALP及患牙GBF。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6个月2组SBI、PD、CAL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2组龈沟液中IL-1β、TNF-α降低,IL-10水平和血清ALP升高,且研究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治疗后3~6个月2组患牙GBF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固齿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可以降低绝经期牙周炎口腔炎症水平,改善牙龈微循环,促进牙槽骨组织修复及再生。  相似文献   

14.
郑俊杰 《新中医》2022,54(13):20-23
目的:观察八珍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2组均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并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后予以甲硝唑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八珍汤加减口服。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AL)]、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7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LI、PD、GI、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LI、PD、GI、AL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LI、PD、GI、A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口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口臭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1%,低于对照组17...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研究牙龈环切联合正畸术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1 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 112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正畸组、联合组,各 56 例。 正畸组患者使用正畸术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正畸组的基础上使用牙龈环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21、IL–6 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 3 个月,联合组患者临床 附着丧失(CAL)、探针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龈指数(GI)均低于正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 3 个月,联合组患者 IL–21、IL–6 水平均低于正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 疗后 3 个月,联合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正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3 个月, 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1.07 %,高于正畸组的 76.7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 实施牙龈环切联合正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评价Bio—Oss Collagen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牙周炎患者经过基础治疗后有垂直性骨吸收,试验组11例15个牙位经牙周翻瓣术同时在骨缺损区植Bio-Oss Collagen,对照组10例14个牙位行常规牙周翻瓣术,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测量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和牙龈退缩(GR),拍摄术区平行定位x线片评定术后骨缺损处牙槽骨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的各项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植骨前的PD(6.87&#177;0.74mm)、CAL(8.33&#177;1.50mm)、和GR(2.47&#177;0.74),植骨后6个月分别为PO(3.67士0.72mm)、CAL(5.47&#177;1.55mm)和GR(2.73&#177;0.80mm);对照组植骨前PD(7.29&#177;0.73mm)、CAL(8.71&#177;1.14mm)和GR(2.79&#177;0.80mm),植骨后6个月分别为PD(5&#177;0.78mm)、CAL(7&#177;1.41mm)和GR(3.14&#177;0.95mm),两组术后6月PD和CAL均比术前明显改善,GR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PD和CAL的降低(3.2&#177;0.41mm)和(2.87&#177;0.64mm)明显大于对照组(2.29&#177;1.0mm)和(1.64&#177;0.74mm)(P〈0.01),试验组术后的x线片骨缺损处牙槽骨明显增加,对照组未见明显新骨形成。结论Bio-Oss Collagen对治疗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能明显修复牙周袋,促进牙周新附着和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胃散加味联合黄芩片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效果。方法:将88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治疗组采用清胃散加味联合黄芩片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牙周指标、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牙齿松动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胃散加味联合黄芩片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局部炎症消除。  相似文献   

18.
高振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18-1219
目的 观察采用六味地黄丸口服配合常规牙周基础治疗,门诊治疗肾气虚损型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糖尿病肾气虚损型牙周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和口服六味地黄丸,对照组仅作牙周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复查牙周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受试部位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及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复查,两组患者PD,AL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口服配合常规牙周基础治疗对肾气虚损型牙周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9 年 9 月至 2021 年 3 月期 间于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接受治疗的 76 例牙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8 例。对照 组患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牙周炎指标〔牙龈指数(GI)、牙齿松动度(MD)、牙周附着水平(PAL)、牙周探诊深度(PD)、全口 牙菌斑指数(PLI)〕、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GI、 MD、PAL、PPD、PLI 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患者健康调查量表(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牙周炎患者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 可显著改善病情,减轻疼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益胃方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予以补肾益胃方治疗,疗程4周。结果总有效率为91.04%;治疗后牙龈指数(GL)、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PD)、牙周附着水平(PAL)、牙齿松动度(MD)等明显改善(P〈0.01)。结论补肾益胃方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