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失语症是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病变,造成患者对人类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尤其是语音、词汇、语法、语言结构和语言的内容与意义的理解和表达障碍,以及作为语言基础的语言认知过程的减退和功能的损害。对于失语症的科学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探索,近五年来国内外的中医专家、神经科学家、神经病理学家、神经解剖学家、神经化学家及语言康复学家对失语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本文就失语症治疗方面加以综述,失语症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中医治疗方法、西医药物治疗方法、语言功能康复锻炼和计算机辅助治疗。重点综述了中风的中药、针灸治疗以及语言功能康复锻炼的方法和效果,提出中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原则仍要以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名词活用作普通动词后,其语译应围绕着与这个名词有关联的动作来考虑,如动作的发出者,动作涉及的对象,发出该动作时采用的工具、方式和方法,或补充说明该动作进行得如何等.故笔者认为:名词活用作普通动词的语译形式有动词、动宾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与非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对脑卒中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治疗的42例脑卒中慢性非流畅性失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非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描述动作的语音提示+动词复述,对照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描述动作的语音提示+动词复述。2组患者每周连续训练6 d,连续训练4周,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失语商评分(AQ)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分(CADL)对2组患者训练前后的语言功能、言语流畅性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 2组患者训练后WAB测验中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及复述维度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患者命名维度的评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训练后言语流畅性评分、AQ评分及CADL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言语流畅性评分、AQ评分及C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目标导向与非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训练均有利于脑卒中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而非目标导向手动作视频训练更有利于言语流畅度、复述、听理解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言语区水针注射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配合言语康复训练对失语症患者语言恢复状况的疗效观察。方法:100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进行言语训练的同时根据患者失语症的不同类型选择头针言语区的不同区域进行水针注射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言语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波士顿汉语失语症评测量表检查法对语言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在听理解、命名、复述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言语区水针注射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配合言语康复训练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康复有积极意史。  相似文献   

5.
任禾 《光明中医》2023,(6):1208-1211
失语症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发音、理解障碍等多方面异常。此病历时时间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中医针灸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失语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文收集并整理了关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文献,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该病的进展,为今后临床研究与治疗工作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后躯干、下肢观念运动性失用(ideomotor apraxia,IM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探讨躯干、下肢观念运动性失用的评估方法及康复训练手段。方法:神经系统常规脸查排除运动能力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等;通过按指令执行动作、模仿动作和及物动作三部分.设计针对颜面、躯干及上下肢体运动的动作对患者进行IMA评估;影像学检查确定大脑病变部位。干预措施包括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结果:本病例因出血休克致大脑缺血缺氧性损害,影像学MRI提示“左侧苍白球异常信号”,神经心理学检查提示下肢和躯干的观念运动性失用伴轻度协调障碍。经综合治疗和恰当的康复训练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失语症是由于语言皮质中枢受损而导致的语言理解或表达障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脑卒中后会出现失语症.鉴于失语症的高发,选取信效度良好的量表进行评估诊断,以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尤为重要.国内外有若干失语症的评价方法,且标准不一,同时由于失语症评价方法存在局限性,可能会影响评价及疗效评定.本文搜集近二十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致失语症患者的非语言交流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语言交流是以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表情,目光、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脑卒中致残患者中出现失语症的比率为20%~30%。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语言表达障碍、听理解障碍等,严重影响了与他人的交流,给患者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我院摸索出一套非语言交流的方法和技巧,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失语症是一种因大脑损伤引起的获得性语言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达、听觉理解和阅读、书写能力损失。目前中西医对中风失语症治疗包括:现代康复治疗,药物干预,传统治疗等。本文就针刺结合其他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致残患者失语症出现率20%~30%[1],失语症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患者在医院进行失语训练是短暂的,出院不是训练的结束,而是康复训练的继续。为了使患者出院后得到很好的失语训练,我院2005年3月—2006年3月对18例脑卒中失语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7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肺功能测定分析其变化,对其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无支气管哮喘症状的7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对他们进行气道反应性和肺通气功能的肺功能测定.结果:其中小气道功能存在异常患者32例.肺通气功能存在障碍患者36例,其中存在阻碍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为4例,在激发试验阳性率方面,肺功能存在异常患者明显高于正常患者,(P<0.01).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无哮喘症状)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早期发现提早治疗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诊疗技 术规范化。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病房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0 月收治的 26 例脑卒中后 失语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 例)与观察组(12 例)。观察组采用 rTMS 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 采用常规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西方成套失语症量表(WAB)、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 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西方成套失语症量表 (WA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改良波士顿 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等级均比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rTMS 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谈话、理解、复述、命名等能力,改善患者语言沟通 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府穴刺血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采用相近的治疗方法,唯一不同处就是治疗组加用了风府穴刺血。采用《言语治疗学》中“说话能力分级表”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汉语标准失语症成套测验》对各组患者言语表达能力的临床疗效和理解、复述、命名与流利性4个亚项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总有效率相当,但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理解、复述、命名与流利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风府穴刺血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失语症是中风病常见后遗症之一,是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种后天获得性言语障碍,多是伤及了与言语有关的皮质及皮质间传导通路所致。失语症属于神经心理研究范畴,是大脑相关语言区域发生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言语缺失,也就是口语、书面语和理解上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为讲话困难或不能,言语的理解,言语的复述,对物体的命名及阅读和书写的障碍等六个方面。根据中风失语的临床表现可以进行分类,主要有:(1)运动性失语又称Broca氏失语,(2)感觉性失语即Wernicke氏失语,(3)传导性失语,(4)经皮质性失语,(5)命名性失语,(6)完全性失语,(7)皮层下失语,(8)混合性失语。兹将近几年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和状语(一)凡句中的名词,失去了原来的特点,含有动作的意义,并且有动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即可以带宾语,可受副词的修饰,或可受介宾词组的补充,被连词“而”连接,与能愿动词结合等,这样就活用作动词了。(1)名词后面有代词宾语,由于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可以带宾语,所以当名词在句中带宾语时,就活用为动词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该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盲法评价研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T定位围针组与传统头针组进行对比治疗,以简化《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北京医科大学高素荣等制定)的记分标准评定疗效,进行四级评判,系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评价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规范该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失语各项评分比较和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T定位围针法对中风失语症患者有显著疗效,优于传统头针言语一、二、三区组。可明显改善患者《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分及主要症状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情志护理在综合ICU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方法:将在我院综合ICU住院的老年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ICU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情志护理,观察情志护理对综合ICU老年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中谵妄、抑郁、思维错乱、行为动作异常、智力障碍、情感障碍及失眠的发生率。并且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拒绝配合诊疗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谵妄、抑郁、失眠、思维错乱、行为动作异常、智力障碍及情感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质量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拒绝配合诊疗的次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情志护理对综合ICU老年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旋律语调疗法(MIT)对失语症患者图片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2019年6月,选取5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病程3个月)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采用A-B期自身对照设计,前2周患者接受经典旋律语调疗法(MIT)(A期),后2周接受经典旋律语调疗法(MIT)+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刺激(B期)。tDCS刺激部位为左侧Broca区,刺激强度为1.5mA,使用的刺激电极面积为50mm×70mm。MIT是言语治疗师引导失语症患者跟唱目标词,同时让患者有节奏地轻拍桌面打节拍,诱发患者的语言表达,每天每次30min,每周治疗5次,在B期进行MIT训练的同时进行tDCS治疗20min,分别在第0周、第2周末、第4周末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试(WAB)的命名部分和随机选取高频的名词、动词的黑白线条图进行评估并记录结果。结果:患者在A期治疗后进行评估,其命名情况并无明显改善;B期治疗后评估显示较A期有显著提高。该治疗显示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旋律语调疗法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图片命名的改善显著。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旋律语调疗法(MIT)可提高失语症患者图片命名的正确性与流畅性,潜在机制可能是两者结合能更好地激活言语表达相关的皮层。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目前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由于患者语言功能受损,听理解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还会合并有各种认知障碍,在临床上较难以诊断,且患者容易受到抑郁情绪的长期折磨,会严重危害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此文主要从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抑郁症的诊断、影响患者抑郁的因素以及相关的治疗手段3个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为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吴琦  薛晴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68-66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言语训练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