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痛性心肌缺血 (silentmyocardialischemia ,简称SMI) ,指具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 ,而无心绞痛或其相关症状。它与有症状缺血两者共同组成了心肌缺血总负荷。临床约有半数的冠心病患者可发生SMI。在无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SMI发作远较心绞痛多见。因此 ,SMI值得充分重视。一、无痛性心肌缺血概述无症状心肌缺血是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 ,左室功能 ,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 ) ,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临床上又称为隐匿性心肌缺血 (silentmyocardialis …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是判定可溶性L选择素(sLselectin)是否为糖尿病伴发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可靠标志以及是否有助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病人与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45例不伴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22例健康志愿者。分组如下:1组,包括11例2型糖尿病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明显狭窄或有心肌梗塞病史或6个月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者;2组,包括11例2型糖尿病伴SMI患者,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3组,包括10例2型糖尿病伴SMI患者,冠脉造影正常;4组,包括13例未证实有SMI的2型…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BAIRD-77系统多晶体γ相机作首次通过法核素心血管造影,对18例正常人和40例确诊冠心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静息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50%同时伴有室壁运动(WM)异常者为诊断标准,阳性率在心绞痛伴静息性心肌缺血(SMI)组为60.8%,急性及陈旧性心梗(AMI及OMI)后分别为83.3%及60.0%。②对23例心绞痛伴SMI与12例AMI后SMI各项左心室功能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损害。③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在AMI后SMI达83%。OMI后SMI达80%,心绞痛伴SMI达60.8%。④LVEF<30%同时伴有WM或局部射血分数图像阳性表现,肺血通过时间延长者,在心肌梗塞患者中.提示可能有右室梗塞。  相似文献   

4.
无痛性心肌缺血 (SMI)是指无心绞痛的心肌缺血 ,又称无症状心肌缺血、隐性冠心病。SMI造成的心肌梗死 ,不次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因无症状 ,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警觉 ,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而猝死。本文收集Holter诊断为SMI 3 2例 ,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 2例患者中男 2 4例、女 8例 ,年龄 45~ 69(平均 5 7)岁 ,主要表现胸闷 ,活动及酒后明显 ,其中 8例有胸痛表现 ,常规心电图有ST段下降 ,2 4例无胸痛 ,常规心电图没有ST段下降。1 2 诊断标准 Holter监测S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109阵次SMI和28例中年冠心病患者30阵次SMI。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SMI发生率高于中年组,以上午9~11时发作最频,其发作高峰与血浆儿茶酚胺生理高峰浓度时间一致,与心肌供血减少有关。老年冠心病患者发作SMI时最大心率和平均心率均低于中年组,而且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有痛性心肌缺血时,提示运动不是主要诱因,SMI可诱发心律失常。结论临床不能根据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有无决定治疗及判断预后,及时发现和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减少心律失常,对防止猝死和心肌梗塞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日益受到重视 ,冠心病中SMI的发作远较心绞痛发作多见 ,可能是猝死或急性心梗的先兆 ,应引起充分的重视。本文分析 2 0 0例冠心病患者DCG检测结果 ,评价及讨论DCG对冠心病患者SMI的检出率 ,对比有症状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DCG表现 ,SMI与心率、心律失常关系、昼夜节律的变化、临床意义及预后。1 资料与方法1996年 10月~ 2 0 0 1年 6月经我院DCG室检查 ,诊断为冠心病者 2 0 0例 (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诊断标准 ) ;其中男性 15 0例 ,女性 5 0例 ,年龄3 7~ 80 (平均 65 )岁 ;…  相似文献   

7.
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检出情况及其DCG的特点,评价其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老年组178例,老年前期组214例,进行DCG监测,对合并SMI者进行随访。结果老年糖尿病组SM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老年前期组(P<001),糖尿病患者心率减慢时SMI发作亦有昼夜节律的改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减慢时SMI发生率较老年前期者高(P<005)。结论进一步证实老年糖尿病是隐匿性冠心病发生的高危人群,病死率高,具有SMI发作昼夜节律变化,心率减慢时SMI发生率较高,24小时SMI发作10阵次以上者死亡率较高的特点;同时认为DCG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对尚不能开展冠脉造影的基层医院仍是诊断冠心病的较好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54例存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23例(42.6%)有梗塞后早期心绞痛(PIA).经多项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梗塞前心绞痛史、梗塞部位、心功能、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和左室射血分数等与PIA无关,唯有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室壁运动分数指数(WMSI)与梗塞后心绞痛有关(P=0.0001).说明室壁运动异常的范围大和严重与梗塞后心肌缺血有关。WMSI≥2者应作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9.
姜慧珍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10(4):316-316,318
无痛性心肌缺血 (SMI) ,又称隐性冠心病[1 ] 。SMI造成的心肌损害 ,不次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往往不能引起患者警觉 ,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并发致命心律失常而猝死。现回顾性分析10 6例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 (DCG) ,以探讨SMI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1 资料与方法男 66例 ,女 40例 ,年龄 45~ 76岁。采用美国Del、Mar公司生产的DCG仪 ,选择MV1 、MV3、MV53导联 ,全信息连续记录2 4h心电图。参照检测病人的生活日态 ,观察ST段缺血型下移时是否伴有心绞痛、及与生活状态的关系。SMI的诊断标准是“1× …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核素造影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及心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BAIRD-77系统多晶体γ相机作首次通过法核素心血管造影。对18例正常人和40例确诊冠心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静息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50%同时伴有室壁运动(WM)异常者为诊断标准,阳性率在心绞痛伴静息性心肌缺血(SMI)组为60.8%,急性及陈旧性心梗(AMI及OMI)后分别为83.3%及60.0%。②对23例心绞痛伴SMI与12例AMT后SMT各项左心室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痛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4例存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后,23例(42.6%)有梗塞后早期心绞痛(PIA)。经多项危险因素的多元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梗塞前心痛史、梗塞部位、心功能、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和左室射血分类等与PIA无关,唯有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室壁运动分数指数(WMSI)与梗塞后心绞痛有关(P=0.0001)。说明室壁运动异常的范围大和严重与梗塞后心肌缺血有关。WMSI≥2(P=0.0001  相似文献   

12.
自 1961年动态心电图 (DCG)应用于临床以来 ,对冠心病 (CHD)、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检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如何提高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的检出率 ,仍是心血管疾病防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 66例心肌缺血患者 2 4hDCG检测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 ,观察有症状与SMI发作的DCG表现 ,SMI的昼夜规律 ,SMI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以及SMI对判断冠心病病情与预后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自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2月本组66例心肌缺血DCG患者 ,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临床心电图资料符合WH…  相似文献   

13.
5-羟色胺及其拮抗剂和组织胺在心肌缺血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15例)、心绞痛组(11例)和对照组(7例)运动试验前后血浆组织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并观察了5-羟色胺拮抗剂赛庚啶的效应。结果显示:运动前SMI组血浆组织胺含量明显低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运动后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运动前三组血浆5-羟色胺含量差异无显著性,运动后心绞痛组明显高于SMI组和对照组(P<0.05)。心绞痛组(6例)服用赛庚啶后再次运动试验,在两次运动试验各参数和血浆5-羟色胺含量差异无明显性的状况下,6例心绞痛病人中有3例心绞痛症状消失。提示:组织胺在SMI和心绞痛发生中的作用差异无显性,高血浆5-羟色胺可能参与了心绞痛的发生,而心肌缺血时无症状可能与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未升高有关。P<0.01;心绞痛组与SMI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SMI组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4.
早期复极综合征与孤立性心肌桥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早期复极综合征 (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心电图可误诊为心肌梗死急性期或变异型心绞痛 ,一般认为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加有关 ,是一种正常变异而非病理改变。心肌桥 (IMB)患者当心肌收缩时 ,心肌纤维挤压该段冠状动脉 ,造成心肌缺血 ,产生胸闷、胸痛等症状 ,可致心肌梗死、传导紊乱及猝死。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试图探讨ERS和IMB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 :本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月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85 0例 ,共检出IMB患者 30例 (IM…  相似文献   

15.
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特点与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老年组36例,老年前期16例的动态心电图(DCG)资料进行分析随访。结果:老年糖尿病组SMI的发作阵次明显高于老年前期组(P〈0.05),老年糖尿病组心率减慢时SMI发生率较老年前期高(P〈0.05),24小时SMI发作10次以上死亡率高。结论:DCG可作为SMI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糖尿病24小时发作SMI1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分层与治疗策略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Qian X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5):293-295
人们熟悉的“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AICS) ,是由于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 ,引起冠脉内血栓形成所致严重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一组进展性的疾病谱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UA) ,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Q波心肌梗死 (MI)及心脏性猝死。而不稳定性冠脉疾病 (UCAD)则包括UA和NQMI。UCAD可视为稳定性心绞痛与Q波MI或猝死之间中间状态。文献报告UA有 7%~ 16%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心脏性猝死。由于UA、NQMI与AMI在规范治疗上有原则性区别。故近年来文献上推荐UCAD的分类 ,目的是通…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黄永杰高巍丁菊花北京铁路总医院干部内科(100038)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逐渐重视,是冠心病研究的一个方向。SMI是指具有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明显心绞痛的主观感受,但会引起冠心病的不良后果,因...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可逆转为SA,也可能迅速进展为AMI甚或猝死。目前国内外UA病生理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内皮损伤与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及纤溶系统失调造成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一些研究表明 ,急性心肌梗死 (AMI)前心绞痛可以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 ,改善心肌梗死 (MI)的预后。然而 ,糖尿病患者AMI前心绞痛对患者心肌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的关系至今尚未见报道。选择 1995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期间因初发的AMI就诊的患者 2 90例 ,其中 68例 ( 2 3.4% )合并糖尿病 ,另 2 2 2例( 76.6% )则不伴糖尿病。所有患者的AMI均为初发 ,且MI前心绞痛距初发AMI的时间不超过一周 ,MI前心绞痛必须由临床医师按严格的标准鉴定。胸痛超过 30分钟才能确定为AMI ,小于 30分钟的胸痛…  相似文献   

20.
老年心肌缺血者QTc和QTcd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64例老年心肌缺血(MIS)患者和21例心肌梗塞(MI)患者心电图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QTcd),并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CVN)及正常老年人进行比较;探讨QTc、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FVA)、心原性猝死(CSD)的关系;分析MI不同部位的QTcd变化以及稳定性心绞痛(SAP)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SAP)的QTcd差异。结果:老年女性患者QTc较男性长(P<0.05),而QTcd两者无差异;老年MIS患者QTc和QTcd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MI前壁、下壁和后壁3组QTcd无明显差异(P>0.05);USAP患者QTcd较SAP长(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