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目的:研究前列灵胶囊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IL-8、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病人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采用前列灵胶囊和前列通瘀胶囊治疗,疗程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前列腺液中IL-8、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组间差异P>0.05。结论:前列灵胶囊可降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IL-8、TNF-α水平。其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机制为降低前列腺液中TNF-α、IL-8水平,调节局部免疫反应,减轻及控制细胞因子级联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浊祛毒丸联合针刺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及对前列腺液IL-2、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清浊祛毒丸联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前列腺液参数积分及前列腺液IL-2、IL-6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坠胀、精神抑郁、小便淋漓不畅、舌质黯及脉弦或涩积分,盆腔疼痛、尿路症状、生活质量及前列腺症状评分,前列腺液参数积分及前列腺液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前列腺液IL-6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浊祛毒丸联合针刺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尿动力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足部反射区按摩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TNF-α、IL-8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96例,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为足部反射区按摩("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睾丸")加前列通瘀胶囊、对照组为前列通瘀胶囊,每组各48例。经过1个疗程(4周)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前列腺液中TNF-α、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前列腺液中TNF-α治疗前的平均值分别为(69.36±12.65)pg/mL和(70.49±7.25)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别下降为(54.04±11.08)pg/mL和(59.15±8.38)pg/mL,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列腺液中IL-8治疗前的平均值分别为(8.03±1.45)ng/mL和(7.94±1.51)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别下降为(3.76±1.73)ng/mL和(4.42±1.45)ng/mL,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部反射区按摩治疗慢性非细菌前列腺炎的机理可能是降低前列腺液中TNF-α、IL-8水平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温阳化浊汤方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TNF-a、IL-6、IL-8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500~800g,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温阳化浊汤4号),阳性对照(莫西沙星)组。采用去势术后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25mg/(kg·d),30 d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用温阳化浊汤4号灌胃,对照组莫西沙星,余均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治疗7 d。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前列腺组织匀浆内TNF-α、IL-6、IL-8的表达。结果:温阳化浊汤方组血清和前列腺组织中TNF-α、IL-8、IL-6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阳性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温阳化浊汤方与模型组前列腺内白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温阳化浊汤方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及组织中细胞因子IL-8、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48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口服普适泰片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的IL-8和TNF-α进行检测。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EPS中IL-8和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8和TNF-α都有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明确,并能降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IL-8和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橘荔核汤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AP/CPPS)患者前列腺液IL-1β、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AP/CPPS(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三橘荔核汤口服,对照组采用前列腺汤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IH-CPSI积分及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NIH-CPSI积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TNF-α的表达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橘荔核汤治疗CAP/CPPS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前列安通片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IL-8、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病人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前列安通片和前列通瘀胶囊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前列腺液中IL-8、TNF-α水平,试验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安通片可降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IL-8、TNF-α水平,且疗效优于前列通瘀胶囊,推测其治疗慢性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机制可能为降低前列腺液中IL-8、TNF-α水平,调节局部免癌反应,减轻及控制细胞因子级联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龙附颗粒对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abacterial prostatitis,CAP)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AP模型组、舍尼通组(0.125 g·kg-1)、龙附颗粒低剂量组(0.37 g·kg-1)、龙附颗粒中剂量组(0.74 g·kg-1)、龙附颗粒高剂量组(1.48 g·kg-1),每组8只。通过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的差异,运用Elisa法检测各组前列腺组织中IL-10及TNF-α的差异。结果:(1)CAP模型组前列腺组织中IL-10和TNF-α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药物治疗后,舍尼通组、龙附颗粒中高剂量组IL-10表达升高、TNF-α表达降低(P0.05),而龙附颗粒低剂量组与CAP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舍尼通组、龙附颗粒中高剂量组与CAP模型组比较,腺泡内上皮细胞增生程度改善,腺泡内炎性细胞减少,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改善,炎性细胞减少。龙附颗粒低剂量组:与CAP模型组的病理形态表现接近。结论:龙附颗粒能够调节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细胞因子IL-10和TNF-α的表达,进一步影响前列腺病理形态学变化,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复方红鹿合剂治疗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分组、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双盲双模拟观察设计方案,将12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红鹿合剂)和对照组(热淋清胶囊)各64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验室疗效分别为76.56%和46.88%(P<0.01);两组症状评分疗效分别为73.44%和64.06%(P>0.05);治疗组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变化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鹿合剂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廖敦  黎兰芳 《光明中医》2009,24(7):1252-1253
目的:观察仙鹤草在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中卵磷脂小体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湿热瘀滞型、肝肾阴虚型、肾阳不足型CAP患者各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湿热瘀滞型治疗组采用龙胆泻肝汤+仙鹤草治疗,对照组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治疗采用一贯煎+蒲公英、仙鹤草,对照组采用一贯煎+蒲公英治疗;肾阳不足型治疗采用<金匮>肾气丸(汤)+车前草、仙鹤草治疗,对照组采用肾气丸(汤)+车前草治疗.各型两组治疗均2个月,观察各型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各型治疗组的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水平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仙鹤草能显著提高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解郁1号方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米替林组及解郁1号组,每组15只,应用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制备抑郁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IL-1β、IL-2、IL-6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中西药组大鼠海马CA3区IL-1β、IL-2、IL-6蛋白阳性表达明显,着色较深,阳性表达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中、西药组间相比,IL-1β、IL-2、IL-6蛋白阳性表达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解郁1号可能通过提高海马区IL-1β、IL-2、IL-6蛋白表达起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首参颗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83例和西药组73例。中药组服用首参颗粒,西药组口服普法他汀片,疗程均为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分别观察血脂及CRP、IL-6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治疗后TG、TC/HDL-C比值较治疗前均下降明显(P<0.05或P<0.01),HDL-C值上升明显(P<0.01),与西药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CRP、IL-6表达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与西药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参颗粒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脂质代谢紊乱,降低CRP、IL-6水平进而有效干预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中药清热利湿饮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表达IL-6mRNA、IL-8mRNA、IL-10mRNA和分泌IL-8、IL-10的作用机制。方法:以HaCaT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RT-PCR技术及ELISA方法观察中药清热利湿饮提取液对经TNF-α诱导活化的HaCaT细胞表达IL-6mRNA、IL-8mRNA、IL-10mRNA和分泌IL-8、IL-10的影响。结果:清热利湿饮对经TNF-α诱导活化的HaCaT细胞IL-6mRNA和IL-8mRNA的表达有下调作用,在药物浓度为10g/L和12.5g/L时,HaCaT细胞IL-10mRNA的表达量增强较为明显,与TNF-α诱导活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清热利湿饮对经TNF-α诱导活化的HaCaT细胞IL-8的分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IL-10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清热利湿饮可下调IL-6mRNA、IL-8mRNA的表达,上调IL-10mRNA的表达,且此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可降低细胞IL-8的分泌,但对IL-10的分泌无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玉 《辽宁中医杂志》2014,(8):1676-1677
目的:研究益气脱敏汤对小儿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IL-4含量的影响,及两者相关性分析。方法:6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脱敏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IgE、IL-4值变化。结果:两组治疗结束时疗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停药3个月后两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IL-4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IgE、IL-4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脱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患儿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稳定持久,能降低IgE、IL-4水平,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固肠止泻丸联合维柳芬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和对血清IL-2、IL-8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1 g/次,4次/d,疗程为2个月;治疗组给予固肠止泻丸水煎后服用,1次/d。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包括脓血便、腹痛和腹胀等,检测患者血清IL-2和IL-8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P<0.05);两组患者脓血便、腹痛和腹胀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脓血便的改善情况更明显,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2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L-8水平下降明显(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肠止泻丸联合维柳芬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缪京翔 《河南中医》2010,30(5):457-459
目的:观察鳖甲煎丸抗乙肝后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将确诊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鳖甲煎丸。结果:治疗组血清TGF-β1、PDGF、IL-1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IFN-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FN-γ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鳖甲煎丸对调整肝纤维化患者血清TGF—β1、PDGF、IL-1、IFN-γ水平有一定作用,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肌健力方对肺脾两虚型COPD大鼠TNF-α、IL-10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高组、强低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滴入脂多糖联合番泻叶灌胃泻下法"复制"肺脾两虚型"COPD动物模型,其中药物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强肌健力方高、低剂量治疗,造模60天。实验结束时,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TNF-α、IL-10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TNF-α含量明显升高、IL-10含量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强高组与强低组TNF-α含量均较模型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强高组IL-10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强低组IL-10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高剂量的强肌健力方可以显著降低TNF-α、升高IL-10含量,提示强肌健力方可纠正TH1/TH2细胞失衡,减轻COPD气道炎症,从而延缓或打断COPD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法干预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体内血清IL-6的变化,探讨扶正解毒法干预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价值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中药联合组(口服扶正解毒汤联合外用清毒散),单纯中药上药组和西药上药组(α-干扰素),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HR-HPV病毒载量及血清IL-6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联合组分别与对照组中药上药组、西药上药组比较,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更明显,说明中药联合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药联合组与对照组中药上药组、西药上药组比较,病毒载量下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联合组能显著降低HPV载量值,且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上药组和西药上药组;三组治疗前血清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联合组血清IL-6下降明显,而中药上药组和西药上药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扶正解毒法能有效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阻断宫颈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湿邪致病大鼠IL-2、IL-8水平变化探讨湿邪致病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内湿组、外湿组、内外湿组及疲劳组5组,分别造模20天后,采用放射免疫(RLA)方法检测其IL-2、IL-8水平。结果:全组比较,IL-2和IL-8水平在各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F=3.102,P=0.028;F=2.657,P=0.049)。两两比较,外湿组和内外湿组的IL-2水平都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5,P=0.028),外湿组的IL-2水平比内湿组明显升高(P=0.015);外湿组的IL-8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内湿组、内外湿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6,P=0.004,P=0.034)。结论:外湿组的IL-2和IL-8水平比内湿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提示湿邪致病初期外湿与机体的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密切有关,此阶段机体可能对外在湿邪较内在湿邪的刺激更为敏感,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溃结安康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白介素(IL)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脾益肠丸组、SASP(柳氮磺胺吡啶)组、溃结安康汤组。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组灌胃治疗后,检测溃结大鼠结肠组织IL-1β含量和IL-1β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IL-1β含量升高、蛋白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脾益肠丸组、SASP组、溃结安康汤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含量下降、蛋白表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结安康汤组与补脾益肠丸组、SASP组比较,IL-1β含量下降明显、蛋白表达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安康汤可以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中结肠组织IL-1β含量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